正是在掖庭期間,劉詢娶了他的第一個妻子。
張賀本來打算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的,跟兄弟有將軍張安世一商量,正在輔佐年輕的新皇帝昭帝劉弗陵的張安世大不贊成:
“大哥您傻不傻?都說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呢!那小子是戾太子的後人,這輩子能以一個老百姓的身份穿衣吃飯,就算不錯了,您幹嘛要把孫女許配給他?真不知道您是怎麽想的!”
張賀想想也對,這事兒就此作罷。可是看著劉詢一天天長大,就衝著故主戾太子的麵子,也該給他張羅一門婚事才是呀?自己的孫女不行,幹脆尋覓別人家的女孩子吧!找來找去,找到自己的下屬許廣漢,把這門親事照顧他吧。
許廣漢和張賀一樣,也是個宦者,也就是後來人們說的“太監”。也許您要問,太監不是都沒那話兒嗎?怎麽還有孫女、女兒許給劉詢呢?這裏麵有一個小小的原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西漢時候宦者的地位很低,大部分是由犯了死罪的人充當。根據當時的刑律,那些死罪的犯人,如果自願,可以用宮刑來代替死刑。所謂宮刑,就是閹割男子的生殖器,這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酷刑罰,受刑者在被處官刑之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為苟全性命,必須呆在像養蠶用的那種保溫條件較好的小黑屋裏,不見風光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所以,古書上有時又把宮刑叫做“蠶室”,受宮刑叫做“下蠶室”。至於官刑究竟怎樣實施,是隻割去男子的睪丸,還是隻割去他們的陰莖,或者兩者無一倖免,這就不見幹正史記載了,隻能從零星的文獻中窺見點滴。據分析,應該是全部割掉,因為歷代常有一些太監閹割不淨而夤緣入宮,像明代的魏忠賢,就是因為自己施行閹割術,方法不對,割得不徹底,結果成了孽根尚存的假太監,入宮後才會時有性衝動和不完全的勃起,鬧出了和朱由校的奶媽客氏發生曖昧關係、穢亂宮鬧的醜事。不過在清代也有不採取閹割方法而淨身的,這一般是以幼年男童為對象。據已故京劇大師齊如山先生介紹,男童出生不久,抱入宮中,由閹官用拇指搓磨童子睪丸,起初力量不大,漸漸指力加重,一直到童子痛楚啼哭為止。如此每日三次,經年不輟,睪九隨之萎縮,長年如此,即使人已長大,睪丸卻已被消化吸收,性能力自然也就喪失了,或者說根本就不曾有過更為貼切。這種破壞童子睪丸而達到淨身目的的辦法,表麵上看似乎“科學”一些,也“人道”一些,但這些都是政治上的專製、道德上的野蠻和科學技術上的恥辱。
西漢時大概還沒有發明那種破壞童子睪丸的方法,而且即使發明了,對已經成年的死罪犯人也不適用,因此還是施用手術法。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刑受害者,就是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名言的那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司馬遷先生了。他在受宮刑之後,壯誌不衰,發憤著書,才有了那一百三十篇《史記》流傳千古,也使他這“刑餘之人”流芳百世。至於其他的受刑者,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他們大多由於失去了性能力,而被送入內宮,成為一種“中性”的、供人役使的奴隸,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太監”。嚴格說起來,“太監”一詞最初並不是閹人的代名詞。“太監”這個詞最早見於唐代。唐高宗龍朔元年,即公元661年,當時的皇帝李治曾經搞過一次宮廷辦事機構的小小的“改革”,下詔把掌管皇家車輦、服飾的殿中省政稱為中禦府,把國子、少府、軍器、將作、都水五監的一、二把手改稱為“太監”、“少監”。太監的稱謂正式宣告誕生。不過,這時的“太監”,並不一定都是由閹人充任。到了明代,才出現了宦官機構二十四衙門中的十二監,即:司禮監、內官監、禦用監、司設監、禦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這十二監的長官,才是真正的“太監”,都必須是被閹割過的男子,後來,人們把那些並不擔任“太監”的宦官,也叫做“太監”,不過是一種“尊稱”而已,就好像把並不擔任“將軍”職務的軍校尊稱為“將軍”一樣。
許廣漢和張賀,都是因為犯了死罪而用宮刑代死的,在受宮之前,那話兒曾發生過作用,這樣一說,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麽西漢的宦者還會有兒女了。許廣漢年輕時在昌邑王劉賀的手下當過負責侍從職務的郎官。這個“郎”,是當時年輕人躋身上流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梯,一般的大官,都是從郎這一級慢慢提拔起來的。可惜許廣漢剛踏上這個階梯,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從此失去了青雲直上的機會。事情的起因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一個馬鞍子。有一次,他跟隨漢武帝去往甘泉宮,恰好他的坐騎沒有鞍子,急中生智,就順手拿了別的郎官的馬鞍子來用。結果自然是被告發,而且被議定為“隨皇帝出行而犯盜竊罪”,按律當斬。壯誌淩雲的許廣漢當然不願就此結束性命,好在還有一條以官代死的路好走,在“性”與“命”之間,他很理智地選擇了後者。咋呼一刀下去,斬斷塵緣、割去孽根,許廣漢成了“了”無牽掛的人。在蠶室熬過一百天,出來當了個掌管宦官事務的小官“宦者丞”,誰知好運不長,這位老兄再一次犯了錯誤:有一次左將軍上官桀謀反,許廣漢奉命搜查他的罪證,在上官桀府邸中一間不起眼的偏房裏,他看見了同樣不起眼的東西——幾千根繩索。這明明是一次絕好的將功折罪的機會,可惜又被他錯過了,他根本沒細想,上官桀又不是開繩麻商店的,要這麽多繩子幹什麽?就是上吊,有一根也就夠了。等到第二批搜查人員向上司匯報,說那些繩子就是上宮桀謀反的鐵證,是用來捆綁忠於皇帝的大臣的,這時候,許廣漢才跳著腳地罵自己笨蛋,那話兒沒了,難道連眼珠子也沒了麽?下過蠶室,難道聯想能力也隨著性能力一起被閹掉了麽?
張賀本來打算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的,跟兄弟有將軍張安世一商量,正在輔佐年輕的新皇帝昭帝劉弗陵的張安世大不贊成:
“大哥您傻不傻?都說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呢!那小子是戾太子的後人,這輩子能以一個老百姓的身份穿衣吃飯,就算不錯了,您幹嘛要把孫女許配給他?真不知道您是怎麽想的!”
張賀想想也對,這事兒就此作罷。可是看著劉詢一天天長大,就衝著故主戾太子的麵子,也該給他張羅一門婚事才是呀?自己的孫女不行,幹脆尋覓別人家的女孩子吧!找來找去,找到自己的下屬許廣漢,把這門親事照顧他吧。
許廣漢和張賀一樣,也是個宦者,也就是後來人們說的“太監”。也許您要問,太監不是都沒那話兒嗎?怎麽還有孫女、女兒許給劉詢呢?這裏麵有一個小小的原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西漢時候宦者的地位很低,大部分是由犯了死罪的人充當。根據當時的刑律,那些死罪的犯人,如果自願,可以用宮刑來代替死刑。所謂宮刑,就是閹割男子的生殖器,這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酷刑罰,受刑者在被處官刑之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為苟全性命,必須呆在像養蠶用的那種保溫條件較好的小黑屋裏,不見風光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所以,古書上有時又把宮刑叫做“蠶室”,受宮刑叫做“下蠶室”。至於官刑究竟怎樣實施,是隻割去男子的睪丸,還是隻割去他們的陰莖,或者兩者無一倖免,這就不見幹正史記載了,隻能從零星的文獻中窺見點滴。據分析,應該是全部割掉,因為歷代常有一些太監閹割不淨而夤緣入宮,像明代的魏忠賢,就是因為自己施行閹割術,方法不對,割得不徹底,結果成了孽根尚存的假太監,入宮後才會時有性衝動和不完全的勃起,鬧出了和朱由校的奶媽客氏發生曖昧關係、穢亂宮鬧的醜事。不過在清代也有不採取閹割方法而淨身的,這一般是以幼年男童為對象。據已故京劇大師齊如山先生介紹,男童出生不久,抱入宮中,由閹官用拇指搓磨童子睪丸,起初力量不大,漸漸指力加重,一直到童子痛楚啼哭為止。如此每日三次,經年不輟,睪九隨之萎縮,長年如此,即使人已長大,睪丸卻已被消化吸收,性能力自然也就喪失了,或者說根本就不曾有過更為貼切。這種破壞童子睪丸而達到淨身目的的辦法,表麵上看似乎“科學”一些,也“人道”一些,但這些都是政治上的專製、道德上的野蠻和科學技術上的恥辱。
西漢時大概還沒有發明那種破壞童子睪丸的方法,而且即使發明了,對已經成年的死罪犯人也不適用,因此還是施用手術法。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刑受害者,就是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名言的那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司馬遷先生了。他在受宮刑之後,壯誌不衰,發憤著書,才有了那一百三十篇《史記》流傳千古,也使他這“刑餘之人”流芳百世。至於其他的受刑者,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他們大多由於失去了性能力,而被送入內宮,成為一種“中性”的、供人役使的奴隸,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太監”。嚴格說起來,“太監”一詞最初並不是閹人的代名詞。“太監”這個詞最早見於唐代。唐高宗龍朔元年,即公元661年,當時的皇帝李治曾經搞過一次宮廷辦事機構的小小的“改革”,下詔把掌管皇家車輦、服飾的殿中省政稱為中禦府,把國子、少府、軍器、將作、都水五監的一、二把手改稱為“太監”、“少監”。太監的稱謂正式宣告誕生。不過,這時的“太監”,並不一定都是由閹人充任。到了明代,才出現了宦官機構二十四衙門中的十二監,即:司禮監、內官監、禦用監、司設監、禦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這十二監的長官,才是真正的“太監”,都必須是被閹割過的男子,後來,人們把那些並不擔任“太監”的宦官,也叫做“太監”,不過是一種“尊稱”而已,就好像把並不擔任“將軍”職務的軍校尊稱為“將軍”一樣。
許廣漢和張賀,都是因為犯了死罪而用宮刑代死的,在受宮之前,那話兒曾發生過作用,這樣一說,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麽西漢的宦者還會有兒女了。許廣漢年輕時在昌邑王劉賀的手下當過負責侍從職務的郎官。這個“郎”,是當時年輕人躋身上流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梯,一般的大官,都是從郎這一級慢慢提拔起來的。可惜許廣漢剛踏上這個階梯,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從此失去了青雲直上的機會。事情的起因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一個馬鞍子。有一次,他跟隨漢武帝去往甘泉宮,恰好他的坐騎沒有鞍子,急中生智,就順手拿了別的郎官的馬鞍子來用。結果自然是被告發,而且被議定為“隨皇帝出行而犯盜竊罪”,按律當斬。壯誌淩雲的許廣漢當然不願就此結束性命,好在還有一條以官代死的路好走,在“性”與“命”之間,他很理智地選擇了後者。咋呼一刀下去,斬斷塵緣、割去孽根,許廣漢成了“了”無牽掛的人。在蠶室熬過一百天,出來當了個掌管宦官事務的小官“宦者丞”,誰知好運不長,這位老兄再一次犯了錯誤:有一次左將軍上官桀謀反,許廣漢奉命搜查他的罪證,在上官桀府邸中一間不起眼的偏房裏,他看見了同樣不起眼的東西——幾千根繩索。這明明是一次絕好的將功折罪的機會,可惜又被他錯過了,他根本沒細想,上官桀又不是開繩麻商店的,要這麽多繩子幹什麽?就是上吊,有一根也就夠了。等到第二批搜查人員向上司匯報,說那些繩子就是上宮桀謀反的鐵證,是用來捆綁忠於皇帝的大臣的,這時候,許廣漢才跳著腳地罵自己笨蛋,那話兒沒了,難道連眼珠子也沒了麽?下過蠶室,難道聯想能力也隨著性能力一起被閹掉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