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小說] 《王莽》作者:傅鶴年【完結】
關於《王莽》
王莽這個人物,應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人物之一。我之所以選擇了他作為我的作品的主人公,其實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爭議人物,沒有不可逾越的框框,可以留給作者一片遼闊天地去馳騁發揮,寫作的自由相對也就大一些。
但王莽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還是作為“篡漢的奸臣”而存在的。這一點,對我的創作來講,不能不說是一個困難。弄不好,讀者便會以為我要為這個千古大奸做什麽翻案工作,這可真有點“大逆不道”咧!
其實我並無意為王莽翻案,我隻不過想寫出一個真實的王莽,實際情況他的一生,寫他一生中複雜的變化過程。至於是不是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說了不算,還要看讀者的意思,看他們在閱讀了這部《王莽》之後到底會產生什麽樣的感受。
宗旨既是,下來的工作其實也並不輕而易舉。這部書我寫了六十餘萬字,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當我終於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簡直累垮了,那一段時間,我連再看一眼稿子的勇氣都沒有了。
王莽的一生是個悲劇。我寫王莽也是一個悲劇——從付出的勞動看。正因為如此,在擬定寫作大綱的那一刻起,我便決定,在寫法上一定要採用輕鬆的路子,幽默一點。詼諧一點,歷史太沉重了,我不願意我的讀者用沉重的心情去回顧這一段沉重的歷史。
而實際上,悲劇人物的王莽,其一生又的確蘊含著強烈的喜劇甚至是鬧劇的成分。這一點,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所以說,我認為,現在的這種寫法,對於王莽來說應該是合適的。
在語言方麵,我傾向於使用現代語言甚至於大量地使用口語。這是因為,考慮到讀者在接受能力上可能對文言文有所不足,而兩千年前的書麵語,大概隻有專家才能輕鬆地理解。至於口語,乃至口語中的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則是出於塑造人物的需要。書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生活在長安,因此我借用(移植)了北京方言,當作他們的日常用語,因為我覺得,陝西方言的接受麵比京味語言要窄一些。而且,對於西漢末年的官僚們來說,讓他們撇一嘴京腔,似乎更符合他們的身份,可以讓人想起同樣處於王朝崩潰前夕的那些八旗人物。
在某些地方,我還使用了一些現代生活中才有的語詞和事物,如“肯德基”、“紮啤”等,這也是出於“幽默”的考慮。
書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是有史料可查的,隻是在細節上做了一些適合於今天的讀者的一些發揮,使可讀性更強一點。
傅鶴年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
王莽--引子 殉葬
小說下載盡在 http://bbs.txt</a>novel---書香門第下載論壇@txtnovel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引子 殉葬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兵不血刃”取得政權的人,可又為這個政權充當了殉葬品。
在具有權威性的正史《漢書·王莽傳》中,我們可以透過一千九百七十多年的歷史煙塵,清楚地看到發生在公元23年時的食人慘劇:“……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當然,我們這本書在寫法上與嚴肅的史學論著有所不同,王莽的舌頭到底是被誰吃的,是在他死後立即被趁熱吃的還是幾天以後在宛城集市上晾涼了之後才被“切食”的,這已經並不重要了。總之,王莽的下場是悲劇性的,他從一個立誌革除西漢王朝弊政,並企圖以他的威望和才幹挽救搖搖欲墜的地主階級政權的周公式的“忠臣”,變成一個因以非帝王血脈登極坐殿而招致千古罵名的“亂臣賊子”、“篡政奪權的野心家”,死無全屍,連一座荒草萋萋、無人祭掃的黃土墳丘也沒有給後人留下,這恐怕在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不管怎麽樣,他畢竟當了十五年的皇帝呢!
這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王莽的人頭被送到了率軍攻破長安的大將軍王憲那裏,幾天後,這顆人頭幾經易手,終於乘上馳往河南宛城的特別快車,去會見自號更始皇帝的劉玄了。
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初王莽東山再起,從他的封地河南新都重入長安時,躊躇滿誌,走的基本也是這一條路線,隻不過方向相反而已。
不,豈止是方向相反,如今已是人鬼殊途,況且駕車的軍卒急於領賞,駕駛技術也有欠嫻熟,這一路的顛簸,滋味可是不大愉快呢!
先且不去管他愉快不愉快.由他慢慢顛簸著去,咱們抓緊時間,趁著這顆人頭還沒腐爛發臭的工夫,回顧一下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兵不血刃”取得政權,而又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血肉之軀為這個政權充當了殉葬品的人物的一主,或許,可以從中引出什麽有價值的東西來。
小孩子沒娘,說來話長。王莽這個人,近兩幹年來眾說紛紜,屬於“有爭議人物”。別的不說,單東漢的蘭台令史班固老先生對他,就不吝筆墨,在《漢書》卷九十九中用了上中下三個篇幅為他作傳,這也算是創了紀錄,還沒見過漢代哪一個帝王將相的紀、傳長過他的,連開國皇帝劉邦的《高帝紀》和被稱為一代英主劉徹的《武帝紀》也比不過《王莽傳》,由此可見被人重視的程度。因此,我這部書,估計也得幾十萬字才能打住,不過請大家放心,我盡量寫得好看一點,加一點風趣、幽默的玩藝兒,盡管這種風趣有時會是一種苦笑,這種幽默有時會是一種近似黑色幽默的東西。
關於《王莽》
王莽這個人物,應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人物之一。我之所以選擇了他作為我的作品的主人公,其實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爭議人物,沒有不可逾越的框框,可以留給作者一片遼闊天地去馳騁發揮,寫作的自由相對也就大一些。
但王莽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還是作為“篡漢的奸臣”而存在的。這一點,對我的創作來講,不能不說是一個困難。弄不好,讀者便會以為我要為這個千古大奸做什麽翻案工作,這可真有點“大逆不道”咧!
其實我並無意為王莽翻案,我隻不過想寫出一個真實的王莽,實際情況他的一生,寫他一生中複雜的變化過程。至於是不是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說了不算,還要看讀者的意思,看他們在閱讀了這部《王莽》之後到底會產生什麽樣的感受。
宗旨既是,下來的工作其實也並不輕而易舉。這部書我寫了六十餘萬字,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當我終於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簡直累垮了,那一段時間,我連再看一眼稿子的勇氣都沒有了。
王莽的一生是個悲劇。我寫王莽也是一個悲劇——從付出的勞動看。正因為如此,在擬定寫作大綱的那一刻起,我便決定,在寫法上一定要採用輕鬆的路子,幽默一點。詼諧一點,歷史太沉重了,我不願意我的讀者用沉重的心情去回顧這一段沉重的歷史。
而實際上,悲劇人物的王莽,其一生又的確蘊含著強烈的喜劇甚至是鬧劇的成分。這一點,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所以說,我認為,現在的這種寫法,對於王莽來說應該是合適的。
在語言方麵,我傾向於使用現代語言甚至於大量地使用口語。這是因為,考慮到讀者在接受能力上可能對文言文有所不足,而兩千年前的書麵語,大概隻有專家才能輕鬆地理解。至於口語,乃至口語中的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則是出於塑造人物的需要。書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生活在長安,因此我借用(移植)了北京方言,當作他們的日常用語,因為我覺得,陝西方言的接受麵比京味語言要窄一些。而且,對於西漢末年的官僚們來說,讓他們撇一嘴京腔,似乎更符合他們的身份,可以讓人想起同樣處於王朝崩潰前夕的那些八旗人物。
在某些地方,我還使用了一些現代生活中才有的語詞和事物,如“肯德基”、“紮啤”等,這也是出於“幽默”的考慮。
書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是有史料可查的,隻是在細節上做了一些適合於今天的讀者的一些發揮,使可讀性更強一點。
傅鶴年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
王莽--引子 殉葬
小說下載盡在 http://bbs.txt</a>novel---書香門第下載論壇@txtnovel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引子 殉葬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兵不血刃”取得政權的人,可又為這個政權充當了殉葬品。
在具有權威性的正史《漢書·王莽傳》中,我們可以透過一千九百七十多年的歷史煙塵,清楚地看到發生在公元23年時的食人慘劇:“……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當然,我們這本書在寫法上與嚴肅的史學論著有所不同,王莽的舌頭到底是被誰吃的,是在他死後立即被趁熱吃的還是幾天以後在宛城集市上晾涼了之後才被“切食”的,這已經並不重要了。總之,王莽的下場是悲劇性的,他從一個立誌革除西漢王朝弊政,並企圖以他的威望和才幹挽救搖搖欲墜的地主階級政權的周公式的“忠臣”,變成一個因以非帝王血脈登極坐殿而招致千古罵名的“亂臣賊子”、“篡政奪權的野心家”,死無全屍,連一座荒草萋萋、無人祭掃的黃土墳丘也沒有給後人留下,這恐怕在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不管怎麽樣,他畢竟當了十五年的皇帝呢!
這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王莽的人頭被送到了率軍攻破長安的大將軍王憲那裏,幾天後,這顆人頭幾經易手,終於乘上馳往河南宛城的特別快車,去會見自號更始皇帝的劉玄了。
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初王莽東山再起,從他的封地河南新都重入長安時,躊躇滿誌,走的基本也是這一條路線,隻不過方向相反而已。
不,豈止是方向相反,如今已是人鬼殊途,況且駕車的軍卒急於領賞,駕駛技術也有欠嫻熟,這一路的顛簸,滋味可是不大愉快呢!
先且不去管他愉快不愉快.由他慢慢顛簸著去,咱們抓緊時間,趁著這顆人頭還沒腐爛發臭的工夫,回顧一下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兵不血刃”取得政權,而又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血肉之軀為這個政權充當了殉葬品的人物的一主,或許,可以從中引出什麽有價值的東西來。
小孩子沒娘,說來話長。王莽這個人,近兩幹年來眾說紛紜,屬於“有爭議人物”。別的不說,單東漢的蘭台令史班固老先生對他,就不吝筆墨,在《漢書》卷九十九中用了上中下三個篇幅為他作傳,這也算是創了紀錄,還沒見過漢代哪一個帝王將相的紀、傳長過他的,連開國皇帝劉邦的《高帝紀》和被稱為一代英主劉徹的《武帝紀》也比不過《王莽傳》,由此可見被人重視的程度。因此,我這部書,估計也得幾十萬字才能打住,不過請大家放心,我盡量寫得好看一點,加一點風趣、幽默的玩藝兒,盡管這種風趣有時會是一種苦笑,這種幽默有時會是一種近似黑色幽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