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外公好像一直對“家”有種放不掉的執念,尤其是對有阿青在的“家”,這點我們一家人都很清楚。
不然他也不會猶在盛年時,便拋下一切陪著阿青去環遊世界,又在事業輝煌之時宣告“退位”,和阿青一起回到平凡的鄉野之間,經營著一片小果園。哪怕自己已是強撐病體,還惦記著阿青在醫院裏住了小半年,愈發消瘦的臉,惦記著他給阿青買了一屋子的拚貼畫——也惦記著他們好不容易安穩過日子的小家。
外公真的很疼阿青。
但阿青何嚐不疼外公呢?
所以,看著外公越來越像個孩子,一鬧起脾氣,連一向最能收服他的阿青,也終歸拿他沒了辦法。
最後也是,經不住他磨,我前腳剛走,後腳,阿青還是讓大舅幫忙辦了手續,和外公一起回了鄉下那片小果園去住。
除了多請了兩個陪護搭把手幫忙,做飯的事也由阿青全權接管,再不讓外公下廚之外,日子還是照舊過,倒沒什麽大的區別。
起先的那兩年,外公的身體甚至一天天好了起來。
阿青說,但凡哪天天氣好,他杵著龍頭拐,還可以跟她像以前那樣繞著鎮子遛個彎,偶爾興起,遛著家裏那隻大黃狗,去鎮上公園,跟人下一下午的象棋,也沒見身歪頭暈,倒是心情樂得很,回家還嚷嚷著要做飯慶祝,被她攔下來,少不了要鬧半小時脾氣——也就頂多頂多半小時,有時還沒到,他又自個兒湊過來,握著她手,小聲的跟她說對不起。
“對不起,阿青……我不該不跟你說話,你別生氣。”
“生氣的人是誰呀?”阿青又好氣又好笑,一邊擇菜,複又扭頭假假的瞪他一眼,“你這還反將一軍了,年紀越大,越滿腦子壞主意。”
外公便笑,說是我,都是我惹你生氣了。
他還是搬個小板凳坐在阿青身邊。
右手牽著大黃的狗繩,左手不時給阿青捏捏手臂,有時候他也犯困,就輕輕靠在她肩膀。
阿青嘴上哼著家鄉的小調,手上動作不停,卻從來不去吵醒他的美夢。
或許也因為,我想——因為外公的那夢裏,能讓他安睡的夢裏,一定有阿青在。
*
在確診腦梗之後,外公還能夠有些許的好轉,全家人都為這事開心得很。
表弟表妹年紀小,時間多,一放假便回去看老人,盡量陪在他們身邊;我雖然離得遠,一有空,也總不忘和阿青打打視訊電話:眼瞧著鏡頭裏的外公不見瘦,倒是因為常常坐著、鍛煉得沒有以前多,又被阿青好湯好水地養著,常年清瘦的臉頰反還多了二兩肉,心裏也好受很多。
外公胖了,笑容多了,看起來慈祥不少,日子過得很是平和舒坦。
我總還記得,那時是冬天,一見我出現在鏡頭前,戴著灰色的毛絨帽,穿著一身暖洋洋羽絨服的外公,便笑嗬嗬地衝我揮手。
阿青坐在他旁邊,一邊織著毛衣,一邊聽我倆聊天,偶爾也無奈笑笑,和我感慨兩句:“你說你外公啊,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整天跟個小朋友似的,惦記著你們,一看見就傻樂。”
笑完了,又問我:“阿星,你看你外公的毛線帽好不好看?”
“啊?好看啊……”
“好看什麽呀,你又哄我呢,”阿青忍俊不禁,“你外公說這帽子他喜歡,又天天煩我,總讓我也給你織一個,我說你們年輕人,現在都還是醉心lv啊,喜歡dior的年紀,哪裏會喜歡他這樣土土的,他還不信。你倒好,也幫你外公說起話來了。”
外公聽得直撇嘴。
摸摸自己的帽子,捏捏阿青的臉,他在旁邊插嘴:“是很好看,你外婆做的我都喜歡。”
那時我們都以為外公的孩子氣,隻是老人們自然的衰老,一種久病後心智的回歸。
卻不想,偶爾感慨的話說得多了,原本都隻當這是句無心笑鬧的我,竟然也從某一天開始,真的……慢慢發現點不對勁來。
外公好像確實變了。
譬如,從前記憶力比很多年輕人還要好的外公,竟然會想不起來我的生日,也忘了我腳踝上留了個傷疤,是因為小時候愛鬧騰,非要他騎單車載我,結果把腳伸進車輪裏,留了個月牙彎彎似的小肉塊——他明明因為這件事難過了很久,光是長大後勸我去做除疤手術,就說了好多次,可我重新在他麵前,他卻隻滿麵茫然,反問我:“有這件事嗎,我怎麽不記得了?”
也譬如,外公的情緒會偶爾變得喜怒不定,前一秒還在很認真地聽我說著大學裏發生的事,後一秒,就突然像是想起什麽不好的回憶似的,言辭激烈地跟我說著:“阿星,要是有人敢在學校裏欺負你,一定要告訴外公,外公要幫你把他們全都收拾了,你不要害怕,外公都會幫你!”,一邊說,一邊氣鼓鼓地漲紅了臉,讓人不知道怎麽接話,一時間無所適從。
甚至到後來,我們視頻的時候,隻要阿青臨時一有事走開,外公就會突然對著我莫名其妙的流眼淚,很久很久都不說話。
我問他:“外公,你怎麽啦?”
他卻不回答,隻是一個勁地擦拭著眼角,看著地板發呆。
等到阿青進來,反倒要問我:“外公這是怎麽了?”
我當然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也不敢擅自把想法往最壞的可能上想,隻能安慰自己,也安慰阿青,說著:“可能是最近沒睡好,鬧脾氣啦。阿青,外公……真是越來越像個小朋友了,哈哈。”
那時我們誰也說不清他是怎麽了。
大家都隻以為是腦梗帶來的神誌模糊,越發耐心地引導著他,試圖幫他克服那些困難,一看見他難受,便都哄著,幫著。我們都相信,隻要有阿青在身邊,他肯定是都願意配合的,也都對醫生曾經說的“繼續好轉”抱有希望。
是故,雖然情況時好時壞,但是在還沒有徹底影響到生活的前提下,阿青和外公還是過著平靜的田園生活。
一直到再過半年後。
直到他們在過年前回到上海,大舅帶著外公去複診,醫生滿麵凝重地把阿青和大舅叫進診室。
我們全家人,才在醫生的宣告下,不得不去接受:原來外公不是“好像”越活越回去,而是真的變成了小孩子。
一病未去,一病又起——在我心裏,一直是世界上最最聰明的人的外公,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症。
也稱老年癡呆。
醫生言辭謹慎,唯恐觸怒眼前這些看似樸素卻家世斐然的大人物,到最後,也隻是用一種通知的語氣,很遺憾地告訴我們所有人:“他的記憶裏會慢慢衰退,有可能會經常忘記在炒菜的時候放油放鹽,找不到錢包,忘記鎖門……再到後來,可能會忘記親人,忘記朋友,生活上需要很多照顧,也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情緒上沒法自控。我們能做的隻有減緩越來越嚴重的症狀,至於根治——以目前的醫療技術,雖然已經有了特效藥的推廣,但是考慮到紀先生本身患有腦梗,現有的情況,實在不適合強效藥物的幹預,有可能反倒會導致病情的惡化。所以,我們在經過專家會診討論之後,還是不太建議使用這類藥物,隻能還是寄希望於醫院和家人方麵配合,進行保守治療。”
“整個症狀大概會持續幾年?”阿青問,“……我的意思是,在他已經患有腦梗的前提下,這個病對他的壽命,有多大的影響?醫生,可不可以明確的告訴我?”
醫生沉默片刻,搖了搖頭。
“紀先生今年八十五歲,哪怕在患病者中,也算是高齡患者,其他病人的身體狀況,很難作為參考數據,加上他本身還有腦梗的情況……我們沒法擔保意外情況的發生,隻能說,妥善耐心的照顧,配合定時定期的保守治療,或許能夠適當地延長紀先生的壽命。紀太太,對不起。”
阿青笑了笑。
沉默片刻,她說:“我知道了,辛苦您。”
那明明是個年節,合該是大家都歡天喜地慶祝的時候,但是隨著這份病情的發現,我們所有人的情緒好像都一下子崩潰了。
其中最崩潰的大概是大舅。
從小到大,外公就像是一座山矗立在他麵前,是他的榜樣,也是他的靠山。
無所不能的外公,讓他即使是作為一個當之無愧的豪門貴子,也能夠無憂無慮地活著,娶他想娶的人,做他想做的事。
他或許永遠也沒法想通,更不願意去想,原來外公也會老,有一天外公也會變成一個病人,一個沒有好轉可能的病人,他沒有辦法接受這其中的轉變。
我想,大抵也正因為這樣,在阿青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默默聽著醫生囑咐關於照料病人細節的時候,大舅才會突然紅著眼睛走出診室,默默回到病房,蹲在外公的病床邊。
舅媽沒有走過去,拉著我和表弟表妹們站到一旁。
而大舅始終說不出話,隻一直摩挲著父親因為生病而不住發抖的手,腦袋埋得很低很低。
這沉默一直到外公摸著他的頭,笑著問:“小謝啊,你怎麽又哭了?”
也問:“是不是在幼兒園,你又跟方耀打架了,他打你了,爸爸去幫你出頭好不好?”
好像某個閘口突然被打開,大舅忽然埋在外公的膝蓋上,像失去了最珍貴寶物的小朋友一樣,扯著嗓子嚎啕大哭。
“爸,”他說,“爸,我已經不是小孩了,方耀打不過我了,你不用保護我,我可以保護你了,爸,我長大了,我長大了你就老了……可不可以永遠不長大?為什麽人一定要老?”
多殘酷啊。
生老病死,遺忘和被遺忘,那明明是幼兒園的老師就得教會我們的道理,可是我們卻要用一輩子來學會接受這一切。
我看見舅媽悄悄的別過臉去,擦掉了滿臉哭花的淚水。
也看見阿青走出診室,微笑著向送她出來的醫生道謝,佝僂的背微微彎曲,緊攥著醫生手臂的手指卻微微發顫。
她扭頭,看見我,也看見痛哭失聲的大舅,怔了怔,回過神來,複才驀地無奈笑笑。
眼底亮瑩瑩的阿青,衝我比了個“噓”的手勢。
有眼淚流過她的眼角,又被她輕輕拭去。
——她衝我豎起手指,“噓。”
*
確診外公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之後的那個年,大概是我記憶裏過的最沉默,也最平靜的一個年。
外公倒是很開心,一直杵著他的龍頭拐杖跟在阿青後頭。
廚房裏也跟,端菜上桌也跟,她在哪,他就跟到哪,一秒鍾不見都不行,一秒鍾不見,就扭頭來問我們:“阿青呢?你們看見阿青了沒?”
有時沉著臉,像是不認識我們似的;
有時又笑著,一把拉著大舅,問:“小謝啊,你怎麽長這麽大了——你媽媽呢?是不是又加班,沒來得及去接你?”
他的生活並沒有半點改變,依舊裝滿了從他少年時就喜歡著的人,一直到他的感官逐漸失靈,記憶斑駁又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還是寫滿了阿青的名字。
就像個抱著浮木不放的溺水人,阿青就是他最後對於世界的回應。
所以,雖然大家都已經默默接受,外公不再是那個強大又說一不二的外公,他再不能夠像過去那樣,在我們的年夜飯上做“總結陳詞”,不再記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喜好給我們夾菜,偶爾還會犯糊塗,譬如在發紅包的時候,滿頭霧水的問阿青:“小謝和阿嫣,不是兩個紅包嗎?為什麽要準備三個?”
但是我們好像都還抱著一點熹微的期望:哪怕沒有了外公這根頂梁柱撐著這個家,可是我們家裏還有阿青,隻要阿青還在,我們就還是一個圓圓滿滿完完整整的家。
阿青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從始至終,從外公得病到新的病找上門,她一直都扮演著一個平靜的“安慰者”和“照顧者”的角色,她從來不對我們表現出任何過分的、難受的狀態,很少哭,更多的時候倒是笑容滿麵的,跟我們說:“哎呀,老年癡呆不恐怖的,你看你們外公,變成小孩子也很可愛,是不是?”
她的笑容還是那麽平淡又溫和,好像在她眼裏,無論外公變成什麽樣子,她都不會放在心上似的。
——“你們外公一輩子過得太辛苦了,老的時候能重新做一回小孩子,多好呀。我會照顧他,那你們呢,就都不準哭,不準把他嚇到了,知不知道?”
阿青說得溫柔,也總能說到做到。
我還記得,離開上海前的最後一個冬天,我們圍坐在暖洋洋的客廳裏,聽著阿青給我們講起她年輕時候和外公的故事,後來說到大舅小時候的頑皮可愛,也說起我媽媽年輕時候是怎樣的張揚熱烈,又被我爸“勾走了魂”,一去不回頭,愛得坦蕩決絕。
外公聽得特別的認真,偶爾還能想起來丁點細節,忍不住插句嘴,阿青也任由他說,從不打斷,耐心地聽他磕磕巴巴、說起自己記憶裏的那一段。
那時我坐的近,所以大家都全神貫注聽著外公講話的時候,隻有我餘光一瞥,看得清楚。
外公說話時記憶也是混亂的,有時明明說的是我們的事,卻認不出我們,看了“陌生人”便緊張,就下意識地往阿青身邊靠。
阿青大抵不想讓我們覺得難過,所以格外用力地,在背後悄悄拉緊外公的手,輕輕晃一晃,衝他勾勾小拇指——阿青跟我說過,她和外公每次勾勾手,就像是某種約定,外公總會這樣就向她服了軟,乖乖聽話。
果不其然,雖然忘記了很多事,但是外公還記得他們的約定。也就真的伸出小拇指,孩子氣地和她拉著勾。
一拉勾,鬆不開手,外公就笑了,好像也不害怕我們這些“陌生人”了。
“我、我和阿青認識的時候,第一眼我、就喜歡她,我叫她小護士,不是因為不知道她叫阿青,是、因為,我怕她不記得我,總想顯得特別一點。”
外公的臉上紅彤彤的,眼角的皺紋都像是浸著笑似的。
好像故意想要討人歡喜,討一句誇獎一樣,又孩子氣地,偷偷在背後晃了晃阿青的手。
那麽容易滿足。
又讓人莫名其妙的鼻酸起來。
從那以後,之後的每個寒暑假,無論相隔多遠,我都會回家去,回我們家那塊小果園,陪陪阿青和外公,珍惜著所剩不多的時間。
不然他也不會猶在盛年時,便拋下一切陪著阿青去環遊世界,又在事業輝煌之時宣告“退位”,和阿青一起回到平凡的鄉野之間,經營著一片小果園。哪怕自己已是強撐病體,還惦記著阿青在醫院裏住了小半年,愈發消瘦的臉,惦記著他給阿青買了一屋子的拚貼畫——也惦記著他們好不容易安穩過日子的小家。
外公真的很疼阿青。
但阿青何嚐不疼外公呢?
所以,看著外公越來越像個孩子,一鬧起脾氣,連一向最能收服他的阿青,也終歸拿他沒了辦法。
最後也是,經不住他磨,我前腳剛走,後腳,阿青還是讓大舅幫忙辦了手續,和外公一起回了鄉下那片小果園去住。
除了多請了兩個陪護搭把手幫忙,做飯的事也由阿青全權接管,再不讓外公下廚之外,日子還是照舊過,倒沒什麽大的區別。
起先的那兩年,外公的身體甚至一天天好了起來。
阿青說,但凡哪天天氣好,他杵著龍頭拐,還可以跟她像以前那樣繞著鎮子遛個彎,偶爾興起,遛著家裏那隻大黃狗,去鎮上公園,跟人下一下午的象棋,也沒見身歪頭暈,倒是心情樂得很,回家還嚷嚷著要做飯慶祝,被她攔下來,少不了要鬧半小時脾氣——也就頂多頂多半小時,有時還沒到,他又自個兒湊過來,握著她手,小聲的跟她說對不起。
“對不起,阿青……我不該不跟你說話,你別生氣。”
“生氣的人是誰呀?”阿青又好氣又好笑,一邊擇菜,複又扭頭假假的瞪他一眼,“你這還反將一軍了,年紀越大,越滿腦子壞主意。”
外公便笑,說是我,都是我惹你生氣了。
他還是搬個小板凳坐在阿青身邊。
右手牽著大黃的狗繩,左手不時給阿青捏捏手臂,有時候他也犯困,就輕輕靠在她肩膀。
阿青嘴上哼著家鄉的小調,手上動作不停,卻從來不去吵醒他的美夢。
或許也因為,我想——因為外公的那夢裏,能讓他安睡的夢裏,一定有阿青在。
*
在確診腦梗之後,外公還能夠有些許的好轉,全家人都為這事開心得很。
表弟表妹年紀小,時間多,一放假便回去看老人,盡量陪在他們身邊;我雖然離得遠,一有空,也總不忘和阿青打打視訊電話:眼瞧著鏡頭裏的外公不見瘦,倒是因為常常坐著、鍛煉得沒有以前多,又被阿青好湯好水地養著,常年清瘦的臉頰反還多了二兩肉,心裏也好受很多。
外公胖了,笑容多了,看起來慈祥不少,日子過得很是平和舒坦。
我總還記得,那時是冬天,一見我出現在鏡頭前,戴著灰色的毛絨帽,穿著一身暖洋洋羽絨服的外公,便笑嗬嗬地衝我揮手。
阿青坐在他旁邊,一邊織著毛衣,一邊聽我倆聊天,偶爾也無奈笑笑,和我感慨兩句:“你說你外公啊,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整天跟個小朋友似的,惦記著你們,一看見就傻樂。”
笑完了,又問我:“阿星,你看你外公的毛線帽好不好看?”
“啊?好看啊……”
“好看什麽呀,你又哄我呢,”阿青忍俊不禁,“你外公說這帽子他喜歡,又天天煩我,總讓我也給你織一個,我說你們年輕人,現在都還是醉心lv啊,喜歡dior的年紀,哪裏會喜歡他這樣土土的,他還不信。你倒好,也幫你外公說起話來了。”
外公聽得直撇嘴。
摸摸自己的帽子,捏捏阿青的臉,他在旁邊插嘴:“是很好看,你外婆做的我都喜歡。”
那時我們都以為外公的孩子氣,隻是老人們自然的衰老,一種久病後心智的回歸。
卻不想,偶爾感慨的話說得多了,原本都隻當這是句無心笑鬧的我,竟然也從某一天開始,真的……慢慢發現點不對勁來。
外公好像確實變了。
譬如,從前記憶力比很多年輕人還要好的外公,竟然會想不起來我的生日,也忘了我腳踝上留了個傷疤,是因為小時候愛鬧騰,非要他騎單車載我,結果把腳伸進車輪裏,留了個月牙彎彎似的小肉塊——他明明因為這件事難過了很久,光是長大後勸我去做除疤手術,就說了好多次,可我重新在他麵前,他卻隻滿麵茫然,反問我:“有這件事嗎,我怎麽不記得了?”
也譬如,外公的情緒會偶爾變得喜怒不定,前一秒還在很認真地聽我說著大學裏發生的事,後一秒,就突然像是想起什麽不好的回憶似的,言辭激烈地跟我說著:“阿星,要是有人敢在學校裏欺負你,一定要告訴外公,外公要幫你把他們全都收拾了,你不要害怕,外公都會幫你!”,一邊說,一邊氣鼓鼓地漲紅了臉,讓人不知道怎麽接話,一時間無所適從。
甚至到後來,我們視頻的時候,隻要阿青臨時一有事走開,外公就會突然對著我莫名其妙的流眼淚,很久很久都不說話。
我問他:“外公,你怎麽啦?”
他卻不回答,隻是一個勁地擦拭著眼角,看著地板發呆。
等到阿青進來,反倒要問我:“外公這是怎麽了?”
我當然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也不敢擅自把想法往最壞的可能上想,隻能安慰自己,也安慰阿青,說著:“可能是最近沒睡好,鬧脾氣啦。阿青,外公……真是越來越像個小朋友了,哈哈。”
那時我們誰也說不清他是怎麽了。
大家都隻以為是腦梗帶來的神誌模糊,越發耐心地引導著他,試圖幫他克服那些困難,一看見他難受,便都哄著,幫著。我們都相信,隻要有阿青在身邊,他肯定是都願意配合的,也都對醫生曾經說的“繼續好轉”抱有希望。
是故,雖然情況時好時壞,但是在還沒有徹底影響到生活的前提下,阿青和外公還是過著平靜的田園生活。
一直到再過半年後。
直到他們在過年前回到上海,大舅帶著外公去複診,醫生滿麵凝重地把阿青和大舅叫進診室。
我們全家人,才在醫生的宣告下,不得不去接受:原來外公不是“好像”越活越回去,而是真的變成了小孩子。
一病未去,一病又起——在我心裏,一直是世界上最最聰明的人的外公,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症。
也稱老年癡呆。
醫生言辭謹慎,唯恐觸怒眼前這些看似樸素卻家世斐然的大人物,到最後,也隻是用一種通知的語氣,很遺憾地告訴我們所有人:“他的記憶裏會慢慢衰退,有可能會經常忘記在炒菜的時候放油放鹽,找不到錢包,忘記鎖門……再到後來,可能會忘記親人,忘記朋友,生活上需要很多照顧,也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情緒上沒法自控。我們能做的隻有減緩越來越嚴重的症狀,至於根治——以目前的醫療技術,雖然已經有了特效藥的推廣,但是考慮到紀先生本身患有腦梗,現有的情況,實在不適合強效藥物的幹預,有可能反倒會導致病情的惡化。所以,我們在經過專家會診討論之後,還是不太建議使用這類藥物,隻能還是寄希望於醫院和家人方麵配合,進行保守治療。”
“整個症狀大概會持續幾年?”阿青問,“……我的意思是,在他已經患有腦梗的前提下,這個病對他的壽命,有多大的影響?醫生,可不可以明確的告訴我?”
醫生沉默片刻,搖了搖頭。
“紀先生今年八十五歲,哪怕在患病者中,也算是高齡患者,其他病人的身體狀況,很難作為參考數據,加上他本身還有腦梗的情況……我們沒法擔保意外情況的發生,隻能說,妥善耐心的照顧,配合定時定期的保守治療,或許能夠適當地延長紀先生的壽命。紀太太,對不起。”
阿青笑了笑。
沉默片刻,她說:“我知道了,辛苦您。”
那明明是個年節,合該是大家都歡天喜地慶祝的時候,但是隨著這份病情的發現,我們所有人的情緒好像都一下子崩潰了。
其中最崩潰的大概是大舅。
從小到大,外公就像是一座山矗立在他麵前,是他的榜樣,也是他的靠山。
無所不能的外公,讓他即使是作為一個當之無愧的豪門貴子,也能夠無憂無慮地活著,娶他想娶的人,做他想做的事。
他或許永遠也沒法想通,更不願意去想,原來外公也會老,有一天外公也會變成一個病人,一個沒有好轉可能的病人,他沒有辦法接受這其中的轉變。
我想,大抵也正因為這樣,在阿青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默默聽著醫生囑咐關於照料病人細節的時候,大舅才會突然紅著眼睛走出診室,默默回到病房,蹲在外公的病床邊。
舅媽沒有走過去,拉著我和表弟表妹們站到一旁。
而大舅始終說不出話,隻一直摩挲著父親因為生病而不住發抖的手,腦袋埋得很低很低。
這沉默一直到外公摸著他的頭,笑著問:“小謝啊,你怎麽又哭了?”
也問:“是不是在幼兒園,你又跟方耀打架了,他打你了,爸爸去幫你出頭好不好?”
好像某個閘口突然被打開,大舅忽然埋在外公的膝蓋上,像失去了最珍貴寶物的小朋友一樣,扯著嗓子嚎啕大哭。
“爸,”他說,“爸,我已經不是小孩了,方耀打不過我了,你不用保護我,我可以保護你了,爸,我長大了,我長大了你就老了……可不可以永遠不長大?為什麽人一定要老?”
多殘酷啊。
生老病死,遺忘和被遺忘,那明明是幼兒園的老師就得教會我們的道理,可是我們卻要用一輩子來學會接受這一切。
我看見舅媽悄悄的別過臉去,擦掉了滿臉哭花的淚水。
也看見阿青走出診室,微笑著向送她出來的醫生道謝,佝僂的背微微彎曲,緊攥著醫生手臂的手指卻微微發顫。
她扭頭,看見我,也看見痛哭失聲的大舅,怔了怔,回過神來,複才驀地無奈笑笑。
眼底亮瑩瑩的阿青,衝我比了個“噓”的手勢。
有眼淚流過她的眼角,又被她輕輕拭去。
——她衝我豎起手指,“噓。”
*
確診外公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之後的那個年,大概是我記憶裏過的最沉默,也最平靜的一個年。
外公倒是很開心,一直杵著他的龍頭拐杖跟在阿青後頭。
廚房裏也跟,端菜上桌也跟,她在哪,他就跟到哪,一秒鍾不見都不行,一秒鍾不見,就扭頭來問我們:“阿青呢?你們看見阿青了沒?”
有時沉著臉,像是不認識我們似的;
有時又笑著,一把拉著大舅,問:“小謝啊,你怎麽長這麽大了——你媽媽呢?是不是又加班,沒來得及去接你?”
他的生活並沒有半點改變,依舊裝滿了從他少年時就喜歡著的人,一直到他的感官逐漸失靈,記憶斑駁又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還是寫滿了阿青的名字。
就像個抱著浮木不放的溺水人,阿青就是他最後對於世界的回應。
所以,雖然大家都已經默默接受,外公不再是那個強大又說一不二的外公,他再不能夠像過去那樣,在我們的年夜飯上做“總結陳詞”,不再記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喜好給我們夾菜,偶爾還會犯糊塗,譬如在發紅包的時候,滿頭霧水的問阿青:“小謝和阿嫣,不是兩個紅包嗎?為什麽要準備三個?”
但是我們好像都還抱著一點熹微的期望:哪怕沒有了外公這根頂梁柱撐著這個家,可是我們家裏還有阿青,隻要阿青還在,我們就還是一個圓圓滿滿完完整整的家。
阿青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從始至終,從外公得病到新的病找上門,她一直都扮演著一個平靜的“安慰者”和“照顧者”的角色,她從來不對我們表現出任何過分的、難受的狀態,很少哭,更多的時候倒是笑容滿麵的,跟我們說:“哎呀,老年癡呆不恐怖的,你看你們外公,變成小孩子也很可愛,是不是?”
她的笑容還是那麽平淡又溫和,好像在她眼裏,無論外公變成什麽樣子,她都不會放在心上似的。
——“你們外公一輩子過得太辛苦了,老的時候能重新做一回小孩子,多好呀。我會照顧他,那你們呢,就都不準哭,不準把他嚇到了,知不知道?”
阿青說得溫柔,也總能說到做到。
我還記得,離開上海前的最後一個冬天,我們圍坐在暖洋洋的客廳裏,聽著阿青給我們講起她年輕時候和外公的故事,後來說到大舅小時候的頑皮可愛,也說起我媽媽年輕時候是怎樣的張揚熱烈,又被我爸“勾走了魂”,一去不回頭,愛得坦蕩決絕。
外公聽得特別的認真,偶爾還能想起來丁點細節,忍不住插句嘴,阿青也任由他說,從不打斷,耐心地聽他磕磕巴巴、說起自己記憶裏的那一段。
那時我坐的近,所以大家都全神貫注聽著外公講話的時候,隻有我餘光一瞥,看得清楚。
外公說話時記憶也是混亂的,有時明明說的是我們的事,卻認不出我們,看了“陌生人”便緊張,就下意識地往阿青身邊靠。
阿青大抵不想讓我們覺得難過,所以格外用力地,在背後悄悄拉緊外公的手,輕輕晃一晃,衝他勾勾小拇指——阿青跟我說過,她和外公每次勾勾手,就像是某種約定,外公總會這樣就向她服了軟,乖乖聽話。
果不其然,雖然忘記了很多事,但是外公還記得他們的約定。也就真的伸出小拇指,孩子氣地和她拉著勾。
一拉勾,鬆不開手,外公就笑了,好像也不害怕我們這些“陌生人”了。
“我、我和阿青認識的時候,第一眼我、就喜歡她,我叫她小護士,不是因為不知道她叫阿青,是、因為,我怕她不記得我,總想顯得特別一點。”
外公的臉上紅彤彤的,眼角的皺紋都像是浸著笑似的。
好像故意想要討人歡喜,討一句誇獎一樣,又孩子氣地,偷偷在背後晃了晃阿青的手。
那麽容易滿足。
又讓人莫名其妙的鼻酸起來。
從那以後,之後的每個寒暑假,無論相隔多遠,我都會回家去,回我們家那塊小果園,陪陪阿青和外公,珍惜著所剩不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