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兒(許光的小名),你奶奶的墳修得怎麽樣?高不高?“將軍深情地問。
”我和家屬、孩子,每年清明節去掃墓,添添土。“許光回答。
”其它時間不去吧?“
”也去,去的很少。因為從縣到咱家五、六十裏,山路也難走。“
說心裏話,將軍是欠母親一筆債的。那是感情債。母親病重的電報發到部隊後,將軍軍務纏身,日理萬機。母親埋葬那天,他又沒能去與母親告別,這更加重了他一生的遺憾。直到今天,他也沒能到母親的墳頭拜一拜。
”我現在很想回家,看看你奶奶的墳頭,培一杴土。他老人家一生太不容易了,我一生盡忠祖國有餘,報孝老母不足啊!“許世友說到這裏,竟動了感情,眼圈濕潤。
”爸爸,那你就告個假,跟我們一塊回去吧,別再讓感情折磨你了。“許光央求道。
許世友搖搖頭,不說話。良久,他突然風牛馬不相及地問道:”咱山裏的鬆樹伐光了沒有?“”沒有。過去伐過的地方新植的鬆樹也有大碗口粗了。“許光回答。說伐樹一事,那是50年代初期。許世友的家鄉地處大別山腹地,屬深山區,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參天,道路不通,幾乎與世隔絕。家鄉需要公路,但由於無錢維修,而部隊需要木材,無路也難運出。在這時,許世友做了牽線”紅娘“,派出一個工兵團,首先修起了公路,運出了部隊伐下的100畝紅鬆。這樣,部隊和家鄉各有所得。後來,許世友又派部隊為家鄉扯起了線,通了電,結束了那種”點燈靠鬆明“的原始人生活。家鄉人深深地感謝著將軍,念念不忘他的恩德。
”如有紅鬆,買它兩棵。“許世友又道。許光感到詫異:”買樹幹什麽?“許世友看了一眼兒子,回答:”人老了,得想後事了。爸爸今年70,和你爺爺35歲壽終相比,已是高壽了。“
許光明白了爸爸的心思,但他又想不通爸爸為啥還要土葬,於是又睜大眼睛問:”中央不是有明文規定,提倡火葬嗎?據說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都簽了名,是真的嗎?“
”有這回事。“許世友回答:”不過,那是提倡,爸爸多了個心眼,燒死挺疼的,爸爸沒敢簽字啊。“
說起這段歷史,將軍還記憶猶新。
那是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
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綠肥紅瘦,鶯歌燕舞。中央工作會議在這裏舉行。休息期間,正坐在沙發上抽菸的毛澤東主席接過秘書送來的一份厚厚的摺子。他微笑著展開摺子,深深地吸了口煙,用濃重的湘音說:”書法不錯嘛,真氣派!“
這是一份正楷書法擬寫的在全黨倡導實行火葬的倡議書。倡議書有500字,末尾寫道:”凡是贊成火葬辦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請在後麵簽名。凡是簽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後一定要實行火葬。後死者必須保證先死者實行火葬的誌願。“
毛澤東看完後站起身,邁著大步走到一張大寫字檯前,拿起一支狼毫,揮筆在倡議書上麵寫下了”毛澤東“三個瀟灑的大字。
這時許多中央領導都圍上來觀看,站在毛澤東右邊的朱老總順手接過筆,說道:”跟著毛澤東沒錯,我也簽一個!“說罷,就在”毛澤東“後麵簽上了”朱德“的名字。
往後接著簽名的是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董必武、鄧小平、張子意、譚震林、楊尚昆、柯慶施、陶鑄、李井泉。
5個月後,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舉行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一盤棋,毛主席帶頭簽字,大家也跟著簽。於是,參加會議的黨、政、軍領導都踴躍地在火葬倡議書上簽了字。許世友推說小解上了廁所。當時不在北京或沒有參加會議的同誌聽到這個消息後,也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中央表明死後願意實行火葬的態度。
在潮流麵前,據說隻有一個人沒簽名。他,就是剛剛被增選為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的許世友將軍。會議期間,許世友還十分認真地向毛澤東表示自己對火葬的不理解。因是提倡,毛主席沒有首肯,也沒有批評,而是一笑了之。誰都沒有介意這段小插曲,因為對於這批正值朝氣蓬勃、年富力強的共和國精英們來說,火葬畢竟還是一個遙遠的課題。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遙遠的問題成了現實。許世友等於自己給自己開了個土葬綠燈。
”兩棵樹能花上多少錢?“許世友十分認真地問兒子。
”我也說不大清楚。“許光回答:”爸爸,是這樣吧,你不是要做棺材嗎?這個事情兒子包下啦。“
”我知道你工資不高,也不富裕嘛,錢我得出,事情你去辦。“將軍語氣十分肯定,說罷便朝兜裏掏錢,半天,隻掏出10元3角錢。他嘆口氣說:”我記性不好,昨天通訊員給我買了5瓶茅台酒。“
”爸爸,你身體不好,要少喝酒。“兒子提醒父親。
”好,今後一定不喝了,省下錢買棺木。“許世友道。”你先回去,過幾天,我讓通訊員把錢郵回去。“
許光回到大別山老家後,不到半個月,果然收到了父親從廣州郵來的50元錢。
”我和家屬、孩子,每年清明節去掃墓,添添土。“許光回答。
”其它時間不去吧?“
”也去,去的很少。因為從縣到咱家五、六十裏,山路也難走。“
說心裏話,將軍是欠母親一筆債的。那是感情債。母親病重的電報發到部隊後,將軍軍務纏身,日理萬機。母親埋葬那天,他又沒能去與母親告別,這更加重了他一生的遺憾。直到今天,他也沒能到母親的墳頭拜一拜。
”我現在很想回家,看看你奶奶的墳頭,培一杴土。他老人家一生太不容易了,我一生盡忠祖國有餘,報孝老母不足啊!“許世友說到這裏,竟動了感情,眼圈濕潤。
”爸爸,那你就告個假,跟我們一塊回去吧,別再讓感情折磨你了。“許光央求道。
許世友搖搖頭,不說話。良久,他突然風牛馬不相及地問道:”咱山裏的鬆樹伐光了沒有?“”沒有。過去伐過的地方新植的鬆樹也有大碗口粗了。“許光回答。說伐樹一事,那是50年代初期。許世友的家鄉地處大別山腹地,屬深山區,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參天,道路不通,幾乎與世隔絕。家鄉需要公路,但由於無錢維修,而部隊需要木材,無路也難運出。在這時,許世友做了牽線”紅娘“,派出一個工兵團,首先修起了公路,運出了部隊伐下的100畝紅鬆。這樣,部隊和家鄉各有所得。後來,許世友又派部隊為家鄉扯起了線,通了電,結束了那種”點燈靠鬆明“的原始人生活。家鄉人深深地感謝著將軍,念念不忘他的恩德。
”如有紅鬆,買它兩棵。“許世友又道。許光感到詫異:”買樹幹什麽?“許世友看了一眼兒子,回答:”人老了,得想後事了。爸爸今年70,和你爺爺35歲壽終相比,已是高壽了。“
許光明白了爸爸的心思,但他又想不通爸爸為啥還要土葬,於是又睜大眼睛問:”中央不是有明文規定,提倡火葬嗎?據說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都簽了名,是真的嗎?“
”有這回事。“許世友回答:”不過,那是提倡,爸爸多了個心眼,燒死挺疼的,爸爸沒敢簽字啊。“
說起這段歷史,將軍還記憶猶新。
那是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
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綠肥紅瘦,鶯歌燕舞。中央工作會議在這裏舉行。休息期間,正坐在沙發上抽菸的毛澤東主席接過秘書送來的一份厚厚的摺子。他微笑著展開摺子,深深地吸了口煙,用濃重的湘音說:”書法不錯嘛,真氣派!“
這是一份正楷書法擬寫的在全黨倡導實行火葬的倡議書。倡議書有500字,末尾寫道:”凡是贊成火葬辦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請在後麵簽名。凡是簽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後一定要實行火葬。後死者必須保證先死者實行火葬的誌願。“
毛澤東看完後站起身,邁著大步走到一張大寫字檯前,拿起一支狼毫,揮筆在倡議書上麵寫下了”毛澤東“三個瀟灑的大字。
這時許多中央領導都圍上來觀看,站在毛澤東右邊的朱老總順手接過筆,說道:”跟著毛澤東沒錯,我也簽一個!“說罷,就在”毛澤東“後麵簽上了”朱德“的名字。
往後接著簽名的是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董必武、鄧小平、張子意、譚震林、楊尚昆、柯慶施、陶鑄、李井泉。
5個月後,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舉行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一盤棋,毛主席帶頭簽字,大家也跟著簽。於是,參加會議的黨、政、軍領導都踴躍地在火葬倡議書上簽了字。許世友推說小解上了廁所。當時不在北京或沒有參加會議的同誌聽到這個消息後,也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中央表明死後願意實行火葬的態度。
在潮流麵前,據說隻有一個人沒簽名。他,就是剛剛被增選為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的許世友將軍。會議期間,許世友還十分認真地向毛澤東表示自己對火葬的不理解。因是提倡,毛主席沒有首肯,也沒有批評,而是一笑了之。誰都沒有介意這段小插曲,因為對於這批正值朝氣蓬勃、年富力強的共和國精英們來說,火葬畢竟還是一個遙遠的課題。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遙遠的問題成了現實。許世友等於自己給自己開了個土葬綠燈。
”兩棵樹能花上多少錢?“許世友十分認真地問兒子。
”我也說不大清楚。“許光回答:”爸爸,是這樣吧,你不是要做棺材嗎?這個事情兒子包下啦。“
”我知道你工資不高,也不富裕嘛,錢我得出,事情你去辦。“將軍語氣十分肯定,說罷便朝兜裏掏錢,半天,隻掏出10元3角錢。他嘆口氣說:”我記性不好,昨天通訊員給我買了5瓶茅台酒。“
”爸爸,你身體不好,要少喝酒。“兒子提醒父親。
”好,今後一定不喝了,省下錢買棺木。“許世友道。”你先回去,過幾天,我讓通訊員把錢郵回去。“
許光回到大別山老家後,不到半個月,果然收到了父親從廣州郵來的5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