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四川人民在我軍突破嘉陵江後流傳的一首歌謠。讀者細品,餘味無窮。
且說我大軍突破敵沿江防線後,殘兵敗將潰退鹽亭、梓潼,龜縮江油(現武都區)、中壩地帶,企圖構成新的防線,阻止我大軍西進。方麵軍總部為取得戰役全勝的目的,決定集中主力殲滅梓潼、江油、中壩地區之敵。賦予許世友部隊的任務是:攻克梓潼縣城,阻擊綿陽方向可能增援之敵。
善打惡仗、大仗的許世友接到命令,立即通知號兵吹號發令。在一塊開闊地上,許世友對先頭部隊第三十一團作了簡要動員:
“同誌們,嘉陵江是過來了,擺在我們麵前還有一百五十多裏山路。我們要拿出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勁頭來,追殲逃往梓潼的敵人!”
將強兵勇。像他的指揮官一樣,指戰員們聽說還有仗打,連日作戰的疲勞一掃而光,換上新草鞋,又邁開了矯健的步伐。
4月的川北在溫煦的陽光之下,田野裏一片片都是菜園。芥藍開滿了白花,白菜簇生著黃花,椰菜在卷心,枸杞在搖曳,鵝黃嫩綠,蝶舞蜂喧,好一派江南春早。幾千人馬排成一路縱隊,沿田間泥路,不停息地飛速前進。沒有人說話,咳嗽的人用手捂著嘴,悶住聲音。一路上,隻有人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夾雜著沿路村莊的狗吠和田裏的蛙鳴,打破這田野的寂靜。
再看行軍路上,到處都是敵人遺棄的槍枝、彈藥、被裝、大煙等物品,還有從老百姓那裏搶來並來不及帶走的糧食、布匹、牲畜等。沿途村落集鎮,被敵人洗劫一空,焚毀的房屋仍在燃燒,慘遭蹂躪的婦孺在哭泣。看到這一切,戰士們怒火滿腔,宣傳隊員們不時對部隊大聲疾呼:“快,追上敵人消滅他,為鄉親們報仇!”
大軍翻山越嶺,很快兵臨梓潼城下。經過激戰,以許世友為首第四軍很快拿下了這川陝大道上的重鎮。與此同時,兄弟部隊第九軍也乘敵不備渡過涪江,強攻硬打占領江油外圍的觀霧山、公子坪、陣塘觀、塔子山諸要點,對江油守敵形成了合圍之勢。以李先念為首的三十軍也把紅旗插上了中壩、彰明的山巔。
再說江油、中壩地區是川西北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業繁榮,中壩還有“小成都”之稱。該地區在軍事上也有重要的地位,為成都的北方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末期,魏將鄧艾親率精兵三萬,自甘肅陰平翻山越嶺七百餘裏突襲江油城。蜀軍守將馬邈毫無準備,來不及組織抵抗。江油城一丟,蜀軍防線全麵崩潰,魏軍長驅直入成都。蜀漢後主劉禪見敗局已定,隻好派侍中郎張紹帶著皇帝的禦旨向魏軍投降。
由於這一地區特有的地位與作用,我軍的攻勢對成都構成了重大威脅。
成都市的大地主、大資本家以及反動官僚惶恐不安,紛紛變賣財產,準備逃往重慶、武漢、上海、香港等地。四川軍閥的反動統治,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劉湘為保住其四川省的統治大權,不遺餘力拚湊了十八個團的兵力,加上蔣介石新增派的援兵八個團,由鄧錫侯率領,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向江油、中壩反撲,妄圖解江油之圍,除成都之險。
連日作戰的疲勞並沒有消磨掉許世友的銳氣。許世友黃昏時分接到方麵軍總部的命令,連夜與政委王建安、副軍長劉士模、參謀長張宗遜、政治部主任洪學智以及幾個師長到魯家梁子勘察地形,打敵援兵。
說話間,他們登上了海拔近七百米的魯家梁子主峰,憑高而眺,江油和中壩隱約可見。魯家梁子和塔子山似一道巍峨的城牆,把江油與中壩攔腰隔斷,山東側有涪江,西側有八家河南北向流過。控製了這道山樑,就卡住了中壩入江油的唯一通道。
許世友指點著江山,邊安排兵力邊下命令道:“就在八裏長的唯一通道兩旁埋伏兵力,設置‘口袋’,引敵上鉤,然後打他個措手不及!”然後許世友又下達了各師阻擊地段和兵力部署。末了道:“黎明前大部隊進入指定位置,搶修工事,做好偽裝隱蔽。”
4月17日晨,金色的太陽爬上山巔。川陝的要道上,突然傳來電驢子的吼聲,聲音越來越尖銳了。隨著這個傢夥的降臨,不一刻,黑壓壓的敵群沿公路向我陣地的“口袋”裏衝過來了。東南上空突起的一片烏雲,也跟著敵酋的軍車滾滾壓過來。氣壓大大增強了。由於四周圍異常的沉默,時間像是停頓不前了。
怎麽辦?戰士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軍長許世友,隻見軍長許世友在大敵麵前,神情自若。他把目光又投向號兵,那意思非常明白:沒有我的命令,不要輕舉妄動!網開一麵,放他進來!
戰士們如吃一顆定心丸,繼而又把目光投向公路上黑壓壓的敵群。隻見敵群縱隊大踏步往前行進,不可一世。行軍縱隊中間有一高頭大馬,馬背上馱有一位將軍,儼然是他們的指揮官。他一身黃色戎裝和棗紅大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使此人威武幾分。且說此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在江西第五次“圍剿”中建立“功勳”的新任師長張靈甫。他斜挎著蔣介石贈送的駁殼槍。川北告急,為了“剿赤”滅共,阻止紅軍北上,蔣介石又把這條“鷹犬”放了過來。張靈甫率部隊昨日入川,恰是時候,因二十八軍軍長鄧錫侯被紅軍擊敗,潰不成軍。張靈甫見“鄧猴子”失敗,連連罵娘:“娘的,都是熊包一個!”於是,他拔出駁殼槍,對準“鄧猴子”的逃兵,一梭子打過去,十二個逃兵成了他的槍下鬼。接著他向自己的部隊吼叫一聲:“跟我上!”於是便帶領自己的部隊沖了過來,孤軍突出,誰知卻進了我紅四軍的“口袋”。長長的隊伍在公路上慢慢蠕動。
且說我大軍突破敵沿江防線後,殘兵敗將潰退鹽亭、梓潼,龜縮江油(現武都區)、中壩地帶,企圖構成新的防線,阻止我大軍西進。方麵軍總部為取得戰役全勝的目的,決定集中主力殲滅梓潼、江油、中壩地區之敵。賦予許世友部隊的任務是:攻克梓潼縣城,阻擊綿陽方向可能增援之敵。
善打惡仗、大仗的許世友接到命令,立即通知號兵吹號發令。在一塊開闊地上,許世友對先頭部隊第三十一團作了簡要動員:
“同誌們,嘉陵江是過來了,擺在我們麵前還有一百五十多裏山路。我們要拿出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勁頭來,追殲逃往梓潼的敵人!”
將強兵勇。像他的指揮官一樣,指戰員們聽說還有仗打,連日作戰的疲勞一掃而光,換上新草鞋,又邁開了矯健的步伐。
4月的川北在溫煦的陽光之下,田野裏一片片都是菜園。芥藍開滿了白花,白菜簇生著黃花,椰菜在卷心,枸杞在搖曳,鵝黃嫩綠,蝶舞蜂喧,好一派江南春早。幾千人馬排成一路縱隊,沿田間泥路,不停息地飛速前進。沒有人說話,咳嗽的人用手捂著嘴,悶住聲音。一路上,隻有人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夾雜著沿路村莊的狗吠和田裏的蛙鳴,打破這田野的寂靜。
再看行軍路上,到處都是敵人遺棄的槍枝、彈藥、被裝、大煙等物品,還有從老百姓那裏搶來並來不及帶走的糧食、布匹、牲畜等。沿途村落集鎮,被敵人洗劫一空,焚毀的房屋仍在燃燒,慘遭蹂躪的婦孺在哭泣。看到這一切,戰士們怒火滿腔,宣傳隊員們不時對部隊大聲疾呼:“快,追上敵人消滅他,為鄉親們報仇!”
大軍翻山越嶺,很快兵臨梓潼城下。經過激戰,以許世友為首第四軍很快拿下了這川陝大道上的重鎮。與此同時,兄弟部隊第九軍也乘敵不備渡過涪江,強攻硬打占領江油外圍的觀霧山、公子坪、陣塘觀、塔子山諸要點,對江油守敵形成了合圍之勢。以李先念為首的三十軍也把紅旗插上了中壩、彰明的山巔。
再說江油、中壩地區是川西北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業繁榮,中壩還有“小成都”之稱。該地區在軍事上也有重要的地位,為成都的北方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末期,魏將鄧艾親率精兵三萬,自甘肅陰平翻山越嶺七百餘裏突襲江油城。蜀軍守將馬邈毫無準備,來不及組織抵抗。江油城一丟,蜀軍防線全麵崩潰,魏軍長驅直入成都。蜀漢後主劉禪見敗局已定,隻好派侍中郎張紹帶著皇帝的禦旨向魏軍投降。
由於這一地區特有的地位與作用,我軍的攻勢對成都構成了重大威脅。
成都市的大地主、大資本家以及反動官僚惶恐不安,紛紛變賣財產,準備逃往重慶、武漢、上海、香港等地。四川軍閥的反動統治,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劉湘為保住其四川省的統治大權,不遺餘力拚湊了十八個團的兵力,加上蔣介石新增派的援兵八個團,由鄧錫侯率領,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向江油、中壩反撲,妄圖解江油之圍,除成都之險。
連日作戰的疲勞並沒有消磨掉許世友的銳氣。許世友黃昏時分接到方麵軍總部的命令,連夜與政委王建安、副軍長劉士模、參謀長張宗遜、政治部主任洪學智以及幾個師長到魯家梁子勘察地形,打敵援兵。
說話間,他們登上了海拔近七百米的魯家梁子主峰,憑高而眺,江油和中壩隱約可見。魯家梁子和塔子山似一道巍峨的城牆,把江油與中壩攔腰隔斷,山東側有涪江,西側有八家河南北向流過。控製了這道山樑,就卡住了中壩入江油的唯一通道。
許世友指點著江山,邊安排兵力邊下命令道:“就在八裏長的唯一通道兩旁埋伏兵力,設置‘口袋’,引敵上鉤,然後打他個措手不及!”然後許世友又下達了各師阻擊地段和兵力部署。末了道:“黎明前大部隊進入指定位置,搶修工事,做好偽裝隱蔽。”
4月17日晨,金色的太陽爬上山巔。川陝的要道上,突然傳來電驢子的吼聲,聲音越來越尖銳了。隨著這個傢夥的降臨,不一刻,黑壓壓的敵群沿公路向我陣地的“口袋”裏衝過來了。東南上空突起的一片烏雲,也跟著敵酋的軍車滾滾壓過來。氣壓大大增強了。由於四周圍異常的沉默,時間像是停頓不前了。
怎麽辦?戰士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軍長許世友,隻見軍長許世友在大敵麵前,神情自若。他把目光又投向號兵,那意思非常明白:沒有我的命令,不要輕舉妄動!網開一麵,放他進來!
戰士們如吃一顆定心丸,繼而又把目光投向公路上黑壓壓的敵群。隻見敵群縱隊大踏步往前行進,不可一世。行軍縱隊中間有一高頭大馬,馬背上馱有一位將軍,儼然是他們的指揮官。他一身黃色戎裝和棗紅大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使此人威武幾分。且說此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在江西第五次“圍剿”中建立“功勳”的新任師長張靈甫。他斜挎著蔣介石贈送的駁殼槍。川北告急,為了“剿赤”滅共,阻止紅軍北上,蔣介石又把這條“鷹犬”放了過來。張靈甫率部隊昨日入川,恰是時候,因二十八軍軍長鄧錫侯被紅軍擊敗,潰不成軍。張靈甫見“鄧猴子”失敗,連連罵娘:“娘的,都是熊包一個!”於是,他拔出駁殼槍,對準“鄧猴子”的逃兵,一梭子打過去,十二個逃兵成了他的槍下鬼。接著他向自己的部隊吼叫一聲:“跟我上!”於是便帶領自己的部隊沖了過來,孤軍突出,誰知卻進了我紅四軍的“口袋”。長長的隊伍在公路上慢慢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