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許世友外傳》作者:陳廷一【完結】
目 錄
卷首語:
第一章:血色童年
第二章:俠骨少年
第三章:少林之路
第四章:深山遇匪
第五章:八年少林
第六章:校場比武
第七章:打出少林
第八章:月兒難圓
第九章:投身行伍
第十章:重回少林
第十一章:下山探母
第十二章:神秘刀光
第十三章:漁場脫險
第十四章:青山尋妹
第十五章:重逢故鄉
第十六章:報孝老母
第十七章:世友歸隊
第十八章:打入敵髒
第十九章:麻城槍聲
第二十章:立誌報仇
第二十一章:偃月刀歌
第二十二章:特殊任務
第二十三章:酒店避難
第二十四章:魚水相依
第二十五章:生擒敵頑
第二十六章:寶刀歸主
第二十七章:難得團圓
第二十八章:黃安大捷
第二十九章:西征悲歌
第三十章:蔣軍野心
第三十一章:西征路上
第三十二章:白山黑水
第三十三章:巧計立功
第三十四章:騎兵風采
第三十五章:駁殼“點名”
第三十六章“紅大”學潮
第三十七章:轉戰膠東
第三十八章:比翼雙飛
第三十九章:虎將下山
第四十章:新的征程
第四十一章:保衛膠東
第四十二章:虎嘯泉城
第四十三章:開國元勛
第四十四章:晚年軼事
卷尾語:功過評說
後記:春華秋實
附錄:許世友同誌生平
卷首語
諺語說:
童年是首多情的詩,
青年是篇浪漫的散文
老年是部深沉的小說
筆者南采北訪,像蜜蜂采蜜一般,穿梭於共和國的山山水水,和那山山水水中熟撚將軍的元帥士兵、三教九流、黎民百姓之間。從眾口皆碑中,徹悟將軍的童年並非是詩,青年也並非是浪漫的散文,唯有中年和垂暮之年倒應了這條諺語,似是一部多情而又神秘的小說。
這部多情的“外傳”(亦可當小說去讀),印記著時代的痕跡和時代留給後人的不泯深思;這部多情的“外傳”凝聚著將軍情感的故事和故事所編織的將軍獨特的個性;這部多情的“外傳”追覓著將軍晚年的輝煌,而輝煌中又滲著幾滴苦澀的淚。歷史素來無情。而處於歷史大背景下的將軍的人生舞台,本來是廣闊的,有時又使他拉不開架式,難以施展,甚而有幾分難言之苦。
人生應該一分為二。將軍並非是神。而作為食人間煙火的將軍並非完人。他有信仰追求、他有濟世之誌、他有舐犢之情、他有愛妻之意,他有人之優,亦有人之短。尤其是他那坎坷經歷中所形成的獨特個性,是他的最大優點,反過來卻又成了他人生輝煌中的悲劇。
老子言:返樸歸真。是歷史就應該按真情去寫,直言歷史。是歷史人物的“外傳”,就應該在符合真情的基礎上允許作藝術上的虛構。
於是乎,便出現了本文上述開篇話,也即是筆者要向讀者的表白。於是乎,我並沒有把人們崇敬的將軍當成完人去寫,而是披露了將軍的常人生活。也許這樣會使人失望,但這部書既然是獻給一生實事求是的將軍,那麽倘若吹捧,九泉之下的將軍如若有知,是要發火的!
將軍的經歷告訴我們,他的性格是在青年時代形成的。正如我們大家熟悉的一位俄國博士說的,在這罪惡的世界上,誰也不可能生來就長著神仙般的鬍子。
這部紀實性外傳,本著“信、達、雅”的初衷,拉開帷幕,讓披著歷史塵埃的將軍走上舞台,演示他的人生軌跡和情感世界,留給歷史也給今人。
第一章:血色童年
◎洞房花燭夜。俊俏的母親,當其紅蓋頭被醜陋的父親挑開,她差點昏了過去 在1901年的春天。麥苗沐浴著春日的驕陽,碧綠一片;油菜花從青翠的葉子下探出頭來,張開喜盈盈的笑臉;掛在路旁青草上的露珠,一顆顆像亮晶晶的珍珠。大別山的春天多像一幅迷人的畫卷!
清晨,太陽躍出了峰巔。喳喳叫著的山雀兒掠過山崖。喜鵲落在樹枝上。
喜鵲叫,喜事到。一頂披紅掛綠的花轎,在一夥人的簇擁下,穿過山崖口,從綠樹叢中轉來。遠看,小轎顫悠悠,活像碧海中漂著的一隻彩船。幾麵彩旗伴著時高時低的喇叭聲,好一派喜慶的氣氛。但近看時,卻又著實叫人心寒。那轎前的樂班,人人麵黃肌瘦,行頭陳舊;他們有氣無力地吹吹打打,連曲子的調門都把不準。再看那頂花轎,更是破舊不堪。轎身兩麵的銀光玻璃也不知什麽時候被人打碎了;轎簾上的山水花鳥圖案,由於年久風吹日曬,全然不如積落的泥斑清楚。它遠看是一台花轎,近看倒不如說是一塊破舊的幃布裹住的一個木頭架子。
當時,大別山區流行著一首民謠:“閨女身價看花轎,花轎新舊知人家。玻璃花轎是富家,檀木花轎小康家,破轎抬來黃花女,寒寒酸酸是窮家。”單從這頂破舊的花轎來看,就知道這新郎倌和新娘是什麽樣的身世了。
目 錄
卷首語:
第一章:血色童年
第二章:俠骨少年
第三章:少林之路
第四章:深山遇匪
第五章:八年少林
第六章:校場比武
第七章:打出少林
第八章:月兒難圓
第九章:投身行伍
第十章:重回少林
第十一章:下山探母
第十二章:神秘刀光
第十三章:漁場脫險
第十四章:青山尋妹
第十五章:重逢故鄉
第十六章:報孝老母
第十七章:世友歸隊
第十八章:打入敵髒
第十九章:麻城槍聲
第二十章:立誌報仇
第二十一章:偃月刀歌
第二十二章:特殊任務
第二十三章:酒店避難
第二十四章:魚水相依
第二十五章:生擒敵頑
第二十六章:寶刀歸主
第二十七章:難得團圓
第二十八章:黃安大捷
第二十九章:西征悲歌
第三十章:蔣軍野心
第三十一章:西征路上
第三十二章:白山黑水
第三十三章:巧計立功
第三十四章:騎兵風采
第三十五章:駁殼“點名”
第三十六章“紅大”學潮
第三十七章:轉戰膠東
第三十八章:比翼雙飛
第三十九章:虎將下山
第四十章:新的征程
第四十一章:保衛膠東
第四十二章:虎嘯泉城
第四十三章:開國元勛
第四十四章:晚年軼事
卷尾語:功過評說
後記:春華秋實
附錄:許世友同誌生平
卷首語
諺語說:
童年是首多情的詩,
青年是篇浪漫的散文
老年是部深沉的小說
筆者南采北訪,像蜜蜂采蜜一般,穿梭於共和國的山山水水,和那山山水水中熟撚將軍的元帥士兵、三教九流、黎民百姓之間。從眾口皆碑中,徹悟將軍的童年並非是詩,青年也並非是浪漫的散文,唯有中年和垂暮之年倒應了這條諺語,似是一部多情而又神秘的小說。
這部多情的“外傳”(亦可當小說去讀),印記著時代的痕跡和時代留給後人的不泯深思;這部多情的“外傳”凝聚著將軍情感的故事和故事所編織的將軍獨特的個性;這部多情的“外傳”追覓著將軍晚年的輝煌,而輝煌中又滲著幾滴苦澀的淚。歷史素來無情。而處於歷史大背景下的將軍的人生舞台,本來是廣闊的,有時又使他拉不開架式,難以施展,甚而有幾分難言之苦。
人生應該一分為二。將軍並非是神。而作為食人間煙火的將軍並非完人。他有信仰追求、他有濟世之誌、他有舐犢之情、他有愛妻之意,他有人之優,亦有人之短。尤其是他那坎坷經歷中所形成的獨特個性,是他的最大優點,反過來卻又成了他人生輝煌中的悲劇。
老子言:返樸歸真。是歷史就應該按真情去寫,直言歷史。是歷史人物的“外傳”,就應該在符合真情的基礎上允許作藝術上的虛構。
於是乎,便出現了本文上述開篇話,也即是筆者要向讀者的表白。於是乎,我並沒有把人們崇敬的將軍當成完人去寫,而是披露了將軍的常人生活。也許這樣會使人失望,但這部書既然是獻給一生實事求是的將軍,那麽倘若吹捧,九泉之下的將軍如若有知,是要發火的!
將軍的經歷告訴我們,他的性格是在青年時代形成的。正如我們大家熟悉的一位俄國博士說的,在這罪惡的世界上,誰也不可能生來就長著神仙般的鬍子。
這部紀實性外傳,本著“信、達、雅”的初衷,拉開帷幕,讓披著歷史塵埃的將軍走上舞台,演示他的人生軌跡和情感世界,留給歷史也給今人。
第一章:血色童年
◎洞房花燭夜。俊俏的母親,當其紅蓋頭被醜陋的父親挑開,她差點昏了過去 在1901年的春天。麥苗沐浴著春日的驕陽,碧綠一片;油菜花從青翠的葉子下探出頭來,張開喜盈盈的笑臉;掛在路旁青草上的露珠,一顆顆像亮晶晶的珍珠。大別山的春天多像一幅迷人的畫卷!
清晨,太陽躍出了峰巔。喳喳叫著的山雀兒掠過山崖。喜鵲落在樹枝上。
喜鵲叫,喜事到。一頂披紅掛綠的花轎,在一夥人的簇擁下,穿過山崖口,從綠樹叢中轉來。遠看,小轎顫悠悠,活像碧海中漂著的一隻彩船。幾麵彩旗伴著時高時低的喇叭聲,好一派喜慶的氣氛。但近看時,卻又著實叫人心寒。那轎前的樂班,人人麵黃肌瘦,行頭陳舊;他們有氣無力地吹吹打打,連曲子的調門都把不準。再看那頂花轎,更是破舊不堪。轎身兩麵的銀光玻璃也不知什麽時候被人打碎了;轎簾上的山水花鳥圖案,由於年久風吹日曬,全然不如積落的泥斑清楚。它遠看是一台花轎,近看倒不如說是一塊破舊的幃布裹住的一個木頭架子。
當時,大別山區流行著一首民謠:“閨女身價看花轎,花轎新舊知人家。玻璃花轎是富家,檀木花轎小康家,破轎抬來黃花女,寒寒酸酸是窮家。”單從這頂破舊的花轎來看,就知道這新郎倌和新娘是什麽樣的身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