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麵深感雙方反覆辯駁,隻能使談判延長,這是對日本不利的。而要早結束談判,隻有對中國全權大臣採取威脅手段,這就是陸奧宗光所說的“在事實麵前使他們就範”。日方考慮到李鴻章的威望和影響,決定先從李經方身上下手。先是在四月一日,日本政府即經譚恩轉電北京雲:“李中堂現雖較愈,未免所商之事現須從緩,日本擬中國如電派李經方,亦予以全權之任,日本可以接待。”清廷正急切談和,當無不可,便於六日經田貝轉電日本雲:“中國因李中堂傷病未痊,添派李經方為全權大臣,隨同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商議和約。”注12同一天,李鴻章也向伊藤博文致送了同樣內容的照會。日方於四月七日復照,表示承認李經方為全權大臣。


    此時,雙方全權都在為下一輪談判作準備。李鴻章擬定了一份商改約稿節略,堆備於四月八日晚上送交日方。此節略雲:“查日本約稿所擬請讓奉天南部地方,內有遼陽州等處與台灣全島,皆日兵所未到者,未便請讓。又歐洲向例,險要之地雖為敵國兵力所據,仍應讓還。旅順口、大連灣乃北京渤海最要門戶,應照法國俾路佛之例,讓還中國。”又雲:“此次兵端,並非中國先開,亦未侵占日本土地,論理不應認賠兵費,即使賠費,亦隻應算至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認明朝鮮自主之日止。其款既以兵費為名,即應查明用兵所費實數。”注13於是,李鴻章於八日中午復電總理衙門稱:“昨接唐撫(景崧)電,敵未來犯,軍民心固,似可堅守。鴻斷不敢輕允割棄,已於另備節略中駁論及此。但窺日意,扔逐日由廣島運兵出口,恐添赴台,將有南北併吞之誌。皆飭讓地以一處為斷,極是正論,自應如此立言,不知將來能否辦到。日原圖所劃奉天經緯線度,竟連遼陽、田莊台、營口均包在內。遼陽未失,尚易辯駁。此外日兵已據之地,彼已設官安民,極力爭論,未易退讓。可俟會議時,察酌妥議,似難由我預為決定。總之,敵所已據處,爭回一分是一分;其所未據處,絲毫斷不放鬆也。”注14


    此電剛發,伊藤博文即派專人邀中國新任全權大臣李經方至其行館談話。伊藤對李經方大肆威脅,施行外交訛詐。偽稱:“此次停戰,由伊力持乃允。各武員預備兵馬糧械齊足,必欲分道直攻北京,再行議和。現期已迫,斷難再展。”又謂:“尊意欲將奉境全行收回,萬作不到。南北兩處均要割讓,僅讓一處亦斷不行。該國已用兵費,實係太巨,所索三萬萬,即欲減少,能減無幾。此我國上下文武熟商而定,特據實密告。”注15最後,厲聲恫嚇說:“尚希中國使臣能深切考慮現在兩國之間的形勢,即日本為戰勝者、中國為戰敗者之事實。前者由於中國請和,日本應允,始有今日之議和。若不幸此次談判破裂,則我一聲令下,將有六七十艘運輸船隻搭載增派之大軍,舳艫相接,陸續開往戰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如再進一步言之,談判一旦破裂,中國全權大臣離開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門,恐亦不能保證。此豈吾人尚可悠悠遷延會商時日之時期乎?”李經方經此一嚇,先自怯了七分,所攜之商改約稿節略亦不敢交出,答以:“回去與父商議後,再行提出答案。但答案萬一不能使日本全權大臣滿意時,希望不因此招致日本全權大臣之盛怒,以致談判破裂,使九仞之功虧於一簣。是以諸事皆請海涵。”注16簡直是在哀求告饒了。


    李鴻章據李經方之回報,即致電總理衙門雲:“鴻再四籌思,時迫時急,姑據鄙見,將奉天之鳳凰廳、安東、寬甸、岫巖四處邊境割讓,海城俟後再說。賠費即遵電諭,以一萬萬應之。明日再將約稿送交,看其能否轉圜。會議後,再詳晰電奏。讓北地以海城為止,賠費以一萬萬外為止。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屆時能否允添,乞預密示。否則,隻有罷議而歸。”注17並據此意擬定修正約稿,於四月九日送致日方,乃約定於十日繼續談判。


    四月十日下午四時十五分,中日全權大臣在春帆樓舉行第五次談判。李鴻章以傷勢漸愈,親自參加。中方參加者還有全權大臣李經方、參贊伍廷芳、馬建忠及羅豐祿。陸奧宗光因病未能出席。日本參加者除全權大臣伊藤博文之外,還有伊東已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楢原陳政五人。閑談片刻後,伊藤即轉入正題,並拿出準備好的改定條款節略,對李鴻章說:“中堂見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根據日方提出這份節略,中國的下屬領土皆永遠讓與日本:一、盛京省南部地方,從鴨綠江口起,溯江抵安平河口,從此劃線而抵鳳凰城、海城及營口,以上指名之地亦在所讓境內;二、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屬諸島嶼;三、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四、澎湖列島。賠款則減至庫平銀二萬萬兩。李鴻章閱讀日方節略的中文本後,曾就賠款和讓地兩項進行了辯駁。伊藤對李鴻章說:“駁隻管駁,但我主意不能稍改。目前最需我等努力者,乃速定和約。我國在廣島已做好出征準備,有六十隻運輸船隨時可解纜出航。昨夜至今晨,渡海之運輸船已達二十隻,其所向之地蓋距天津不遠。惟在停戰期內,須嚴守停戰之約耳。一旦時機到來,當即刻進發,而無可猶豫也。今日之事,所望於中堂者,惟‘允’與‘不允’之明確答覆而已!”注18李鴻章見伊藤毫不鬆口,便要求到十四日下午四時作出最後答覆。會談結束時為六時三十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戰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戚其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戚其章並收藏甲午戰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