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8 《步兵第二旅團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8編,第19頁。


    注19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9頁。


    注20 《步兵第二旅田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8頁。


    注21 《步兵第一聯隊小田切政純中尉戰地日記》,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編,第14頁。


    注22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6——17頁。


    注23 《步兵第二旅團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編,第19頁。


    六 海城日軍出擊


    日本第二軍第一師團占領大平山的三天後,駐海城的第一軍第三師團便開始出擊了。


    早在日本第一軍攻占海城之後,其司令官野津道貫為扭轉冒險進攻海城所造成的被動局麵,即主張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雖然山縣有朋的直隸作戰計劃被否決,野津不惜再次向大本營提出進軍直隸的方案。一月五日,野津至岫巖,便向大本營建議:“以第五、第三師團兵擊遼陽”;另以一軍“自大連灣航至直隸平原,以決雌雄”。但是,大本營仍然認為:“待陽春冰解,集兵旅順半島,便路出直隸野,速攻北京可也。”對此,野津甚為不滿、召集諸將會議,說:“大本營不聞我言,宜取鞍山店據之,逐清兵之在牛莊、營口、田莊台者。”注1大本營總算批準了這個方案。二月二十一日,山地元治與桂太郎會於湯池,其主要議題就是研究實施此方案的具體行動計劃及兩軍的協同作戰問題。


    為了配合海城日軍的出擊,野津道貫命令第五師團長奧保鞏中將採取批亢搗虛之計,將所部集結於黃花甸,經三家子、吉洞峪向鞍山站進犯。自入冬以來,日軍第五師團一直奉命駐紮於九連城及鳳凰城附近。二月十七日,奧保鞏率師團本部移駐鳳凰城。二十三日,又率師團本部抵黃花甸。此時,集結於黃花甸的日軍第五師團各部有:步兵第九旅團第十一聯隊第一大隊和第二十一聯隊的三個大隊(缺一個中隊);步兵第十旅團第二十二聯隊第一、第二大隊;騎兵第五大隊(缺兩個小隊);野戰炮兵第五聯隊第一、第二大隊。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奧保鞏命步兵第二十一聯隊和炮兵第一大隊為前衛,武田秀山大佐為前衛司令官,向三家子進犯。駐守三家子的清軍隻有徐慶璋所部四營,以兵力太單,抵禦不住,相繼敗退。日軍遂將三家子占領。當時,清軍方麵搞不清日軍此次行動的目的,開始推斷是為救援析木城、海城而來。徐慶璋提出:“三家子西通海城,東通鳳凰,南通岫巖,北通遼陽,四通要衝,必須奪回,方可進攻析木城,以絕海城援賊。”注2於是,他一麵電請陳湜、孫顯寅、呂本元等派隊分路進攻鳳凰城,以為牽製,一麵仍令原紮三家子四營迅速奪回三家子。呂本元、孫顯寅電復以防務吃緊,不能派兵相助,致使此計劃未能實現。


    二十五日,奧保鞏派出一個步兵大隊由三家子北進,作為疑兵,以牽製摩天嶺的清軍。二十六日,日軍第五師團主力由三家子西進,越人麵山,攀潘家堡子北山,向興隆溝進犯。駐守興隆溝的清軍定邊營不足千人,伏於山腰狙擊日軍,但敵我眾寡懸殊,隨退潰退。鄉團獨力難支,亦隨之退走。


    是夜,日軍在興隆溝宿營。二十七日,日軍乘機占領了吉洞峪。二十八日,奧保鞏命步兵第二十二聯隊為前衛,富岡三造中佐為前衛司令官,由吉洞峪北犯,到達金廠。三月一日,日軍前衛從金廠出發,經把會塞,向八盤嶺前進。清軍埋伏在山頂上,用抬槍向敵軍射擊。據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的隨軍記者黑田甲子郎報導:“彼等之抬槍,既無準星,又無表尺,以此物狙擊敵軍,當然不會射中。”注3因此,清軍交火不久,即撤出陣地。二日,日軍發現鞍山站並無清軍駐守,於是不戰而占領了鞍山站。


    當日軍第五師團向鞍山站進犯之際,海城的日軍第三師團也正在做出擊的準備。先是湯池會議之後,桂太郎親赴岫巖麵見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並與第五師團長奧保鞏共同商定出擊的計劃。隨後,野津即率第一軍本部抵海城。二月二十四日,第二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三聯隊也由大石橋來會,以接替第三師團守備海城。海城日軍出擊的準備工作業已就緒了。


    此時,湘軍前敵營務處戶部主事晏安瀾正在四台子養病,探悉日軍千餘人從南路開至海城,認為與其待敵來襲,不如主動攻敵,因與諸將商定合攻海城。二月二十七日,清軍分三路進攻:劉樹元率親軍三營,會同李光久兩營,自二台子進攻晾甲山,依克唐阿所部德英阿等三營自大富屯南下應之,是為左翼,徐邦道率拱衛軍十營自柳公屯南出,進攻龍潭堡,粱永福帶鳳字三營自柳公屯東出,截擊晾甲山敵人援軍,是為中路;劉樹元另派三營進攻八裏河及戴家堡,是為右翼。晏安瀾會同副將郭長雲率親軍督隊。各軍奮勇齊進,接連攻占小八裏河、戴家堡、龍潭堡等村,又將二台子、安村堡日軍擊退,俘獲其軍曹岡木勇太郎。注4日軍見清軍來攻,即用大炮轟擊。依克唐阿聞西南方向炮聲,知係徐邦道等軍進攻唐王、晾甲二山,立派兩營前往策應。恰在此時,突有大股日軍猛撲大富屯、小富屯,德英阿等預先準備,伏兵村內,伺敵逼近,突出奮擊,頂住了日軍的進攻。中路清軍已逼近唐壬山。徐邦道拱衛軍在八裏河村東布置炮兵陣地,向唐王山還擊,“發一炮,輒裂一口”,命中炮彈多發。在炮火的掩護下,湘軍副將銜參將營官劉桂雲奮勇當先,“欲乘勢爭山,麾兵自溝中入”。注5不幸突中敵炮,仆地不起。劉桂雲出身行伍,“平日治軍嚴整”,“臨陣爭先,奮不顧身”,有“良將”之稱。注6對於他的犧牲,時人深為惋惜。劉桂雲陣亡後,各軍遂收隊而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戰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戚其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戚其章並收藏甲午戰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