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團到達山川洞後,野津道貫知清軍已做好防禦日軍進攻的準備,使命令炮兵第五聯隊第二大隊長山內定矩少佐,在右方高地架炮轟擊。清軍也在中城之蒼光山連連回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炮戰。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步兵第十二聯隊長友安冶延中佐率領所部第二大隊,由江西大道前進;步兵第二十二聯隊第一大隊長今田唯一少佐率部占據甑山大道旁之高地;步兵第十一聯隊第三大隊長鬆本箕居,自山川洞向正前方前進,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之第五,第六中隊,自高梁地間前進至距清軍堡壘四百步處,渡普通江,向平壤中城的西北城牆堡壘進擊。城內清軍奮力抗禦。盛軍在左,蘆榆防軍在右,向進攻的敵人猛射。相持許久,“兩軍銃擊益熾”。野津登高遙望,見攻擊難以奏效,便下令說:“白晝進兵不便,即命兩隊長暫退居要地。”注2


    正在此時,忽有清軍騎兵隊從中城奔出,突向敵陣。日軍占據有利地形,以炮兵與步兵配合射擊,火力甚猛,而清軍騎兵目標太大,不適於向敵陣夾擊,紛紛落馬。清軍又第二次派騎兵出城作戰,犧牲仍然很大。據日方統計,清軍騎兵隊兩次衝擊,有二百七十三頭戰馬被擊斃,士兵則犧牲一百三十餘名。注3 清軍見出戰不利,便依靠堡壘堅守,位故人不敢渡普通江。據參加此次戰鬥的一位盛軍官員稱:西北一路,清軍“死力拒守,如鐵壁銅牆”注4,終使日軍難越雷池一步。


    野津道貫派落合兼知步兵大尉偵察清軍動靜,歸報說:“清兵猶在,陣地不動。”此時中午已過,野津不知其他戰場的情況,所收到的報告都說;“敵兵善戰,平壤防守甚固”,於是與師團參謀長上田有澤步兵大佐、參謀福島安正中佐等相商,而皆一籌莫展。野津忿然作色說:“我今率兵於千裏之外與敵作戰,蕞爾此城,競不能陷之,有何麵目歸謁我天皇陛下?我意巳決,明日之戰,舉全軍以進逼城下,冒敵彈,攀胸牆.勝敗在此一舉!我軍幸得陷城,我願足矣;如若不幸敗績,平壤城下即我葬身之處!”注5於是,下令停戰,以待明日。兩軍遂處於休戰的狀態。


    注1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第4卷,第187頁。


    注2 同上,第189頁。


    注3 《日清戰爭實記》第8編,第13頁。


    注4 欒述善:《楚囚逸史》。


    注5 《日清戰爭實記》第8編,第15--16頁。


    六 玄武門外的戰鬥


    九月十三日,立見尚文少將已率部抵國主峴高地,此處距平壤城僅五、六千公尺,牡丹台近在眼前。中日兩軍陣地,由大同江的一條支流合井江隔開。是日,立見少將聞炮聲來自船橋裏方向,仍按兵不動。十四日,派一等軍曹西岡逸太郎馳往混成第九旅團本部,向大島義昌少將報告情況。至日暮時,元山支隊的使者亦到報告支隊已進據坎北山。於是,大島少將決定:“元山支隊宜及曉先率眾攻敵左翼堡壘,朔寧支隊宜逼其側麵。”朔寧、元山兩支隊皆按計劃等待明日之進攻。進攻前,元山支隊長佐藤正步兵大佐送信於立見,告以明日從清軍左翼進攻並峴高地之堡壘,並問朔寧支隊如何行動。立見答以:“明朝貴隊宜以敵壘側麵炮擊之;朔寧支隊今夕以一點鍾聚集,在側麵攻坎北山南壘。”注1


    防守玄武門外的清軍也有兩支:一是左寶貴的奉軍三營,其營官分別是副將楊建春、都司徐玉生和守備楊建勝,守衛平壤玄武門、牡丹台及城外堡壘,計一千五百人;一是江自康仁字兩營四哨,由江自康本人、記名提督譚清遠及遊擊潘金山分別帶領,防守箕子陵一帶,計一千四百人。兩軍人數共為兩千九百人。若將雙方兵力作一對比,可知日軍進攻部隊的兵力是清軍的二點七倍,相差極為懸殊。


    十五日破曉前,朔寧支隊自國主峴營地出發,過合井江,進至距清軍最東堡壘五百公尺之興浮洞高地,並架設山炮。從平壤玄武門外的形勢看,並峴高地在玄武門之正北,適為牡丹台與箕子陵以北之要衝,也是清軍布防的重點。“清軍新築造堡壘,以嚴防禦;若非拔井峴山,不能入平壤城北。”注2因此,並峴高地附近的堡壘成為日軍首先攻占的目標。晨五時許,立見忽聞西北方向響起炮聲,知是元山支隊發起進攻,便下令向並峴高地東側清軍外重三壘之中壘進擊。此時,清軍內外兩重堡壘之西壘,皆突然以毛瑟十三連發槍,向進攻的日軍射擊,“其勢猛烈,銳不可當”。注3立見尚文見攻擊清軍中堅之法難以奏效,便決定改變戰術,將部隊分為左右兩翼,以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第二大隊為左翼,由第二大隊長山口圭藏少佐率領,沿大同江北岸丘陵前進,攻擊清軍外重堡壘之東壘;步兵第小二聯隊第一大隊為右翼,由第一大隊長富田春壁少佐率領,沿元山大道向南穿過丘陵西進,攻擊清軍外重堡壘之中壘。


    與此同時,元山支隊也正向井峴高地西北側清軍外重堡壘之西壘發起猛攻。在此以前,支隊長佐藤正先召集各隊長會議,研究進攻的部署,並發布如下之命令:“支隊即時宜以左翼攻井峴山,第一大隊長(石田正珍少佐)宜與[第]五個中隊合為射擊部隊,助支隊前進路;第三大隊長(牛島木蕃少佐)宜自江東橋店西方迫敵左翼,攻最近堡壘(即外重堡壘之西壘);第二大隊(大隊長門司和太郎少佐)宜繼第三大隊後;工兵第三大隊(大隊長佐川耕作少佐)及騎兵小隊,宜聚集坎北山背後,炮兵宜直射擊敵軍。”破曉前,炮兵第三聯隊第三大隊長迫水周一少佐,已率部將十二門山炮排列於坎北山南麓,正與清軍外重堡壘之西壘相對。晨五時正,佐藤正下令發射進攻平壤城北的第一炮。於是,“左右兩隊鱗次射擊,清兵亦發炮,山鳴穀應。”注4佐藤支隊長正在指揮之際,忽有一顆彈丸飛至,擊中其前額,隻因射程太遠,彈力已衰,佐藤僥倖未曾喪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戰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戚其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戚其章並收藏甲午戰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