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學黨起義前後,借兵問題成為朝鮮政府內部討論的重要議題,但幾起幾落,長期未能得以實行。


    先是在一八九三年四月東學道徒報恩聚會時,朝鮮政府即有借兵中國之意。五月二日,舉行大臣會議時,有人提出:忠清道監營兵力微弱,不足以鎮壓之,而京畿防務亦不甚固,唯有借調中國軍隊代戡。會後,朝王特派內務府官員樸齋純親訪袁世凱,請求中國派軍艦及陸軍駐馬山浦,以資鎮懾。袁認為,東學道烏合之眾,不足構成威脅,而“調兵駭聞遠近,必多騷謠”。注1併力勸朝鮮政府宜鎮靜處之。十日,再次召開大臣會議,討論處理報恩事件的對策。朝王又提議請援中國,因領議政沈舜澤、右議政鄭範朝及左議政趙秉世皆持反對意見,未能做出決定。當時,朝王怕京城空虛,不敢派遣親兵,故主張借兵中國。而沈舜澤等人反對借兵中國,隻是怕負擔軍費。至於如何妥善解決國內的危機,皆無一人道及。因此,君臣們盡管意見不一,實際上都無改革弊政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打算。隻是由於報恩聚會的東學道眾解散,借兵之議才不再提起。


    及至一八九四年全琫準起義後,借兵中國之議再起。兩湖招討使洪啟薰密奏朝王,提出借外兵助剿。然而,推動借兵中國之議的最有力者,還是“勢道”注2閔泳駿。閔泳駿的後台則是朝王李熙和閔妃。當時已有大院君李昰應與東學黨勾結的風傳。李熙和閔妃為防範此事,故積極支持閔泳駿與袁世凱保持密切聯繫。注3隻因大臣中反對者甚多,難以付諸實行。五月二十五日,李鴻章電總理衙門稱:“舟次迭接袁道電:‘全羅道匪黨勢頗猖獗,韓兵,練潰敗。又添調江華槍隊炮隊四百餘往剿’雲。韓王未請我派兵援助,日亦未聞派兵,似未便輕動。應俟續信如何,再酌。”注4直到此時,大臣之間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李熙盡管傾向於向中國借兵,但唯一的顧慮是懼怕日本出兵。因為日本代理公使杉村濬曾多次訪問外務署督辦趙秉稷及其他大臣,力言借調外兵甚為不可。注5李熙更擔心借兵中國,日本必以此為藉口出兵,局麵將難以收拾,因此舉棋不定,下不了最後的決心。


    但在此時,閔泳駿仍然與袁世凱暗中聯絡,不斷磋商此事。閔,袁曾在校洞之閔泳駿府中密議,袁謂朝鮮文武官吏中無—人物,閔請道其意。袁稱:“方今東學跳梁,招討重任,而使孺子之洪啟薰任之。國家不誤而何?餘近遣使至戰地偵察,將無嚴威,軍無紀律,官校終日不為一事。兵卒出入閭裏,偷財貪色,為害居民賊軍在前。則遠陣於數十裏以外,待其退卻,然後追討。是豈討賊之本意?餘謂朝鮮無人物以此。若使餘畫策,期以十日,必不難討滅之。”注6袁還向閔表示,隻要朝鮮政府以正式照會的形式提出求援,中國可隨時考慮其借兵要求。


    三十日:廷臣會議討論借兵問題,意見仍然相持不下。領敦寧府事金炳始反對借兵最為激烈,向李熙進言曰:“匪徒雖難赦,然皆我民,將以我兵剿之。若惜他國兵誅討,我民心當如何?民心易渙散,宜審慎!”注7討論無結果而散。


    三十一日,全州陷落的消息傳來,京城為之震動。李熙急派閔泳駿向袁世凱求助:“方今全州失守,以若朝鮮之兵,難以抵亂敵。且人才難得其人。望大人特念。”袁十分爽快地回答道;“朝鮮有危,吾豈不悉心護之乎?若有難處之端,吾當擔當矣。”閔聞此言大喜,即回報李熙。


    六月一日,廷臣會議討論借兵是否會引起第三國出兵的問題。朝王與大臣的談話內容如下:


    閔泳駿、趙秉稷稟:“都城二十裏內,賊犯之前,各國兵不得下陸,公法所載。今日清兵請來,其他外兵不得揮入。”


    朝王,“若日本稱鄰誼,出兵來助,以何對之?”


    閔泳駿:“此亦袁世凱必有塗抹之策,不必煩聖慮。”


    朝王,“日前袁氏之言,不無俄兵見機稱助之意,此則何以答之乎?”


    閔泳駿,“自有所答之道。”


    至此,朝王才下定借兵的決心,對諸大臣曰:“此論(指反對借兵的主張)固好矣。來頭事未可料,諸大臣之論亦宜請援雲。清館照會促送可也。”注8


    同一天,袁世凱向李鴻章報告說:“京兵敗,械被奪,韓各軍均破膽。昨今商派京及平壤兵二千人,分往堵剿。王以‘兵少不能加派,且不可恃’為詞,議求華遣兵代剿。韓歸華保護,其內亂不能自了,求為代戡,自為上國體麵,未便固卻。頃已囑‘如必須華兵,可由政府具文來,即代轉電請憲核辦’等語。”注9


    按照《天津條約》,中國向朝鮮派兵,日本也可藉口出兵。對於這一點,袁世凱不是不知道。朝王之所以遲遲不敢請援者,也是為此。那末,袁世凱為什麽這麽積極地推動此事呢?因為他相信,即使日本以護衛使館為名,有出兵之舉,也不過派遣百餘名土兵而已,不致引起難以了結的糾葛。


    其實,早在五月上旬,當袁世凱派平遠艦幫助朝鮮運兵時,日本即非常關注中國士兵是否登岸。五月二十九日,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又密令杉村濬:密切注童朝鮮政府與中國使節之間的關係,是否已向中國求援。到六月一日,杉村濬已探知韓王決定借兵,但不知中國態度如何。於是,急遣書記生鄭永邦訪問袁世凱,以“詢匪情”為名試探袁的真意,並誘引袁入其圈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戰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戚其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戚其章並收藏甲午戰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