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三國戰魂》作者:火燚【完結】
司馬懿的老師:三國的另一個孔明 [本章字數:1816 最新更新時間:2008-07-22 21:09:12.0]
----------------------------------------------------
三國時期,我國曾出現了兩位智慧超凡、才華橫溢的“孔明”。一個是廣為人知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則是鮮為人知的魏國隱士胡昭。
胡昭,潁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於公元161年,卒於公元250年。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時代,正是朝廷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時期。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於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為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為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察舉,東漢王朝選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賢材”,舉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啟用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為屬員),就客居冀州,醉心於經史書法.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權臣幹政,漢室衰微,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為在爭奪地盤和擴大勢力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紛紛招攬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於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通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為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閑雲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後,潁川大批仁人、誌士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願做官,“信然不起”。後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隻好去麵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於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為,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隻得慨嘆“人各有誌,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裏。後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今河南嵩縣東北)。
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裏,散居著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於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於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鬥。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鬥。因為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裏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鬥毆等不良現象。
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大族子弟,當他聽說陽翟名士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後,就慕名前去學習。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由於司馬懿出身於名門望族,又聰慧絕倫,為人處世,當然恃才傲物,因此他與陸渾周生結怨,當他得知胡昭從學館離開後,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殺司馬懿。胡昭聞知此事後,立即去追趕周生。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在崤山澠池之間截住了周生一行,經他斡旋,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司馬懿死裏逃生,胡昭功不可沒。
胡昭在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年),才從陸渾山遷徙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內)居住。魏國朝臣頻頻上書,請求魏帝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絕。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再次派公車特徵胡昭入朝,聞胡昭在這年病逝,這才作罷。
胡昭一生,由於隱居不仕,因此不像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麵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名動天下。然而胡昭躬耕辦學、施教鄉裏而功在四方。胡昭在書法上,師承劉德升並推陳出新,將行書書法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與三國時的另一書法家鍾繇齊名,“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並稱“鍾胡”。胡昭的行書書法廣為當時的士人學習推崇,以至於“尺牘之跡,動見模楷”,成為人們學習和臨摹的榜樣。
縱觀以上史實,可以看出,胡昭與諸葛孔明,兩人雖因境遇不同而各有千秋,但都不愧為一代英才,世代為人稱頌。
名位僅次於趙雲的蜀國名將:陳到 [本章字數:666 最新更新時間:2008-07-22 21:10:03.0]
----------------------------------------------------
眾所周知,趙雲,趙子龍,乃蜀漢重要將領之一,與關張馬黃並列,劉備的得力助手。而羅貫中筆下的趙雲,更是勇不可當,五虎上將排名第三。但是在趙大將軍的豐滿形象之下,卻還掩藏著同樣英勇無敵的征西大將軍??陳到,諸公可知否?
司馬懿的老師:三國的另一個孔明 [本章字數:1816 最新更新時間:2008-07-22 21:09:12.0]
----------------------------------------------------
三國時期,我國曾出現了兩位智慧超凡、才華橫溢的“孔明”。一個是廣為人知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則是鮮為人知的魏國隱士胡昭。
胡昭,潁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於公元161年,卒於公元250年。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時代,正是朝廷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時期。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於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為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為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察舉,東漢王朝選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賢材”,舉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啟用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為屬員),就客居冀州,醉心於經史書法.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權臣幹政,漢室衰微,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為在爭奪地盤和擴大勢力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紛紛招攬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於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通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為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閑雲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後,潁川大批仁人、誌士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願做官,“信然不起”。後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隻好去麵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於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為,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隻得慨嘆“人各有誌,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裏。後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今河南嵩縣東北)。
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裏,散居著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於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於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鬥。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鬥。因為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裏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鬥毆等不良現象。
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大族子弟,當他聽說陽翟名士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後,就慕名前去學習。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由於司馬懿出身於名門望族,又聰慧絕倫,為人處世,當然恃才傲物,因此他與陸渾周生結怨,當他得知胡昭從學館離開後,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殺司馬懿。胡昭聞知此事後,立即去追趕周生。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在崤山澠池之間截住了周生一行,經他斡旋,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司馬懿死裏逃生,胡昭功不可沒。
胡昭在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年),才從陸渾山遷徙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內)居住。魏國朝臣頻頻上書,請求魏帝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絕。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再次派公車特徵胡昭入朝,聞胡昭在這年病逝,這才作罷。
胡昭一生,由於隱居不仕,因此不像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麵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名動天下。然而胡昭躬耕辦學、施教鄉裏而功在四方。胡昭在書法上,師承劉德升並推陳出新,將行書書法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與三國時的另一書法家鍾繇齊名,“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並稱“鍾胡”。胡昭的行書書法廣為當時的士人學習推崇,以至於“尺牘之跡,動見模楷”,成為人們學習和臨摹的榜樣。
縱觀以上史實,可以看出,胡昭與諸葛孔明,兩人雖因境遇不同而各有千秋,但都不愧為一代英才,世代為人稱頌。
名位僅次於趙雲的蜀國名將:陳到 [本章字數:666 最新更新時間:2008-07-22 21:10:03.0]
----------------------------------------------------
眾所周知,趙雲,趙子龍,乃蜀漢重要將領之一,與關張馬黃並列,劉備的得力助手。而羅貫中筆下的趙雲,更是勇不可當,五虎上將排名第三。但是在趙大將軍的豐滿形象之下,卻還掩藏著同樣英勇無敵的征西大將軍??陳到,諸公可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