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考古中國: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 作者:嶽南/楊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西漢時期,帝王對玉料護體更深信不疑。他們不再滿足於用玉料殉葬,而是把玉片製成衣服,套在屍體之上,一同入葬,以期屍體永世長存。這種觀念在東漢時期達到了極致。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竇綰夫婦的金縷玉衣,為此提供了證據,同時也打破了《漢書》記載的“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為枯臘”的神話。盡管劉勝和竇綰除身穿金縷玉衣外,還在胸部和背部放置了許多玉璧,且口有玉含,鼻有玉塞,兩眼有玉石掩蓋,兩耳有玉,結果,1968年發掘人員清理他們的墓葬時,卻見玉衣尚存,而其中的屍骨朽爛得僅剩幾枚殘齒和一些骨渣。
以玉衣作為葬服,從西漢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到三國後期,魏文帝曹丕認為,此乃“愚俗作為”而下令禁止使用。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也確未發現魏晉以後的玉衣,由此推斷,這種習俗可能從魏以後真的被廢除了。
魏晉以後的帝王陵寢中,雖然也有玉料、玉器出土,但從規模和質量來看,不再考究,隻是一種象徵而已。定陵玄宮出土的31塊玉料中,隻有漿水玉、菜玉兩種。漿水玉略帶淺青色,表麵稍有些潤澤,菜玉像枯萎的白菜葉,淺黃中伴有淺綠。據《格古要論》的評述,兩種均為玉中下品,很可能來自新疆、甘肅等地。
但從隨葬木箱中清理出的玉製容器來看,卻是別具一番風采。這些碗、盆、壺、耳杯、爵等器物,質料細膩潤澤,琢工精緻,不少器物上都配有金製附件,鑲有寶石、珠玉,顯得光彩照人。細心的觀光者如果注意一下擺在定陵博物館櫥窗裏的那隻玉碗,就不難窺見這批玉器純美的質地和精湛的藝術造型,即使站在鑲有玻璃的櫥窗外,也能在碗的一麵透視到另一麵。其通體之細薄,造型之優美,光彩之奪目,如果不具備先進的技藝、奇特的構思和熟練的操作能力,是斷然達不到如此輝煌燦爛的程度的
孝端王氏:無愛無子(2)http://book.sina</a> 2007年09月11日 00:05
連載:考古中國: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 作者:嶽南 楊仕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把殉葬的玉料和容器進行比較和研究,不難看出明代對玉葬的觀念,已不在保護屍體,而僅僅是一種形式了。
孝端皇後的棺木很快被撬開,裏麵露出一床繡有蓮花和九龍紋的織錦被及殉葬的衣服、金器、漆盤等物。發掘人員小心翼翼地一件件取出,皇後的屍體出現了。
隻見她上身穿一件繡龍祆,下著繡龍裙和黃緞褲,靜靜地躺著。繡龍襖袖筒肥大,通體用黃線綽絲製成,繡有蝙蝠、壽字和“”符號。兩袖之上,由於織品的寬幅不夠,出現了接頭的痕跡,但接上的用料壽字倒寫,蝙蝠也是頭向下,別的衣服也常有字跡倒過來的現象。這顯然不是一種失誤,而隱含有一種“福倒(到)來”和“壽倒(到)來”的寓意。這是一種建立在方塊字加豐富想像力基礎上的一種獨特文化,大概隻有中國人才可能有這種文字遊戲和思維方式。4個世紀後,在中國城鄉的商店和飯館門上也倒貼著“福”字,大概就是這種文化傳統的延續。
孝端皇後的肌肉已經腐爛,但骨架完好。她頭西足東,左臂下垂,手放腰部,右臂直伸;下肢交疊,左腳在上,右腳在下。褲管紮在襪子內,腳腕外用細帶勒住,穿一雙軟底黃緞鞋,依然像在皇宮一樣,端莊文雅,向南側臥。
萬曆一朝,繼張居正死後30餘年的漫長歲月中,朝廷逐步走向混亂和衰亡,皇帝昏庸,廷臣無道,相互鉤心鬥角,廝殺得不可開交。這時隻有兩個人清醒著,一個是首輔申時行,另一個就是孝端皇後王氏。
盡管孝端王氏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萬曆皇帝的愛,但她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和處境,以一個中國女性特有的馴服與忍耐力,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一切。她在道德與人性兩者的夾縫中,找到了一條適合於自己生存的形式,並以她的殷勤、守製,給萬曆的母親和臣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足以體現她清醒的事例,是對“國本之爭”的處理上。在長達數十年道德與政治的漩渦中,她既不傾向臣僚,也不指責萬曆,隻是以她的聰明與機智,站在兩者之外,洞若觀火,使爭鬥雙方都對她無可奈何。即使後來萬曆皇帝在爭鬥失利之後,想對她施以打擊,廢掉她的皇後地位,但也隻是由於她在處理諸多問題上完美無瑕,而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她一生無子,而又得不到皇帝的愛,作為最有權力享受一切的皇後來說,這無疑是個悲劇。但她麵對現實把痛苦埋在心裏,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悲劇中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並義無反顧地演下去,才沒有像王恭妃、鄭貴妃以及其他宮女妃嬪那樣更加悲慘。或許這也算作是一種不幸之中的萬幸吧。
她安詳地躺在萬曆皇帝身邊,頭枕一個長方形錦製枕頭,殘存的發綹上插滿了鑲有寶石的金簪,冷眼觀望著世間的一切。她那交疊的雙腿,給人的印象依然是超塵脫俗、看破陰陽兩個世界的非凡女性。
她頭上的裝飾顯然比孝靖皇後的昂貴與華麗,幾乎每一根金釵玉簪上,都鑲有祖母綠和貓睛石。貓睛石在萬曆一朝曾是寶石中最珍貴的品種,據說它產於南洋一帶,物以稀為貴,堪稱無價之寶。
在孝端皇後屍骨的下麵,鋪有一床綴著整整100枚金錢的褥子,金錢上鑄有“消災延壽”的字樣。褥子兩側,放置了大量的金錢元寶。元寶兩麵都刻有文字,刻文內填朱。其文字為:
以玉衣作為葬服,從西漢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到三國後期,魏文帝曹丕認為,此乃“愚俗作為”而下令禁止使用。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也確未發現魏晉以後的玉衣,由此推斷,這種習俗可能從魏以後真的被廢除了。
魏晉以後的帝王陵寢中,雖然也有玉料、玉器出土,但從規模和質量來看,不再考究,隻是一種象徵而已。定陵玄宮出土的31塊玉料中,隻有漿水玉、菜玉兩種。漿水玉略帶淺青色,表麵稍有些潤澤,菜玉像枯萎的白菜葉,淺黃中伴有淺綠。據《格古要論》的評述,兩種均為玉中下品,很可能來自新疆、甘肅等地。
但從隨葬木箱中清理出的玉製容器來看,卻是別具一番風采。這些碗、盆、壺、耳杯、爵等器物,質料細膩潤澤,琢工精緻,不少器物上都配有金製附件,鑲有寶石、珠玉,顯得光彩照人。細心的觀光者如果注意一下擺在定陵博物館櫥窗裏的那隻玉碗,就不難窺見這批玉器純美的質地和精湛的藝術造型,即使站在鑲有玻璃的櫥窗外,也能在碗的一麵透視到另一麵。其通體之細薄,造型之優美,光彩之奪目,如果不具備先進的技藝、奇特的構思和熟練的操作能力,是斷然達不到如此輝煌燦爛的程度的
孝端王氏:無愛無子(2)http://book.sina</a> 2007年09月11日 00:05
連載:考古中國: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 作者:嶽南 楊仕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把殉葬的玉料和容器進行比較和研究,不難看出明代對玉葬的觀念,已不在保護屍體,而僅僅是一種形式了。
孝端皇後的棺木很快被撬開,裏麵露出一床繡有蓮花和九龍紋的織錦被及殉葬的衣服、金器、漆盤等物。發掘人員小心翼翼地一件件取出,皇後的屍體出現了。
隻見她上身穿一件繡龍祆,下著繡龍裙和黃緞褲,靜靜地躺著。繡龍襖袖筒肥大,通體用黃線綽絲製成,繡有蝙蝠、壽字和“”符號。兩袖之上,由於織品的寬幅不夠,出現了接頭的痕跡,但接上的用料壽字倒寫,蝙蝠也是頭向下,別的衣服也常有字跡倒過來的現象。這顯然不是一種失誤,而隱含有一種“福倒(到)來”和“壽倒(到)來”的寓意。這是一種建立在方塊字加豐富想像力基礎上的一種獨特文化,大概隻有中國人才可能有這種文字遊戲和思維方式。4個世紀後,在中國城鄉的商店和飯館門上也倒貼著“福”字,大概就是這種文化傳統的延續。
孝端皇後的肌肉已經腐爛,但骨架完好。她頭西足東,左臂下垂,手放腰部,右臂直伸;下肢交疊,左腳在上,右腳在下。褲管紮在襪子內,腳腕外用細帶勒住,穿一雙軟底黃緞鞋,依然像在皇宮一樣,端莊文雅,向南側臥。
萬曆一朝,繼張居正死後30餘年的漫長歲月中,朝廷逐步走向混亂和衰亡,皇帝昏庸,廷臣無道,相互鉤心鬥角,廝殺得不可開交。這時隻有兩個人清醒著,一個是首輔申時行,另一個就是孝端皇後王氏。
盡管孝端王氏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萬曆皇帝的愛,但她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和處境,以一個中國女性特有的馴服與忍耐力,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一切。她在道德與人性兩者的夾縫中,找到了一條適合於自己生存的形式,並以她的殷勤、守製,給萬曆的母親和臣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足以體現她清醒的事例,是對“國本之爭”的處理上。在長達數十年道德與政治的漩渦中,她既不傾向臣僚,也不指責萬曆,隻是以她的聰明與機智,站在兩者之外,洞若觀火,使爭鬥雙方都對她無可奈何。即使後來萬曆皇帝在爭鬥失利之後,想對她施以打擊,廢掉她的皇後地位,但也隻是由於她在處理諸多問題上完美無瑕,而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她一生無子,而又得不到皇帝的愛,作為最有權力享受一切的皇後來說,這無疑是個悲劇。但她麵對現實把痛苦埋在心裏,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悲劇中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並義無反顧地演下去,才沒有像王恭妃、鄭貴妃以及其他宮女妃嬪那樣更加悲慘。或許這也算作是一種不幸之中的萬幸吧。
她安詳地躺在萬曆皇帝身邊,頭枕一個長方形錦製枕頭,殘存的發綹上插滿了鑲有寶石的金簪,冷眼觀望著世間的一切。她那交疊的雙腿,給人的印象依然是超塵脫俗、看破陰陽兩個世界的非凡女性。
她頭上的裝飾顯然比孝靖皇後的昂貴與華麗,幾乎每一根金釵玉簪上,都鑲有祖母綠和貓睛石。貓睛石在萬曆一朝曾是寶石中最珍貴的品種,據說它產於南洋一帶,物以稀為貴,堪稱無價之寶。
在孝端皇後屍骨的下麵,鋪有一床綴著整整100枚金錢的褥子,金錢上鑄有“消災延壽”的字樣。褥子兩側,放置了大量的金錢元寶。元寶兩麵都刻有文字,刻文內填朱。其文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