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道了我的快樂有多簡單,一塊錢,4399隨便一個網遊首衝,爽一天。
通過不斷調整。其實是句廢話,因為生活一直都在給你幾個選擇讓你選,你是在被動調整,而且有調整好的情況,就有調整糟糕的情況,加之隨機性太強,參數太多,根本無法掌控。最後呢,很多所謂的盤外招,如環境,自身健康狀態等等,都會影響最後結果,就比如你在激烈的打遊戲,突然鼻子癢,打了一個噴嚏,丟了一個五殺,唔!這都是沒處說的。所以呢?該認的認,拚勁全力不能成功也很常見,無心插柳也很常見,總之呢?堅持住就好了。
從不挑挑揀揀,一路聽下去。大凡具象的事物,幾乎都有消亡的一天,而抽象的事物的本事就是,它可以消亡,卻可以在不同的具象事物之間傳遞,這也就讓抽象得到了近似永恒的壽命。
但我不知為何如此脆弱,練必定失敗的失敗也要歎息一番。
一本書很長,然後,裏麵又在說一些類似“讀書要一口氣讀完,不要三心二意地再去讀別的書”的話,這到底是真的要告誡人讀書要專注思考,還是為了把人捆綁在這本書上?保留質疑。
字裏行間透露出關係二字。如果之前不讀書的話,就覺得這些很不好,但是等你習慣了生活,又覺得這些應該是早點清楚的知識,雖然不是很好,但大部分情況都是這樣的。至少至少也不該被蒙蔽而不了解現狀吧!
以及,外麵說過的話隻能信一半,另一半得自己看,如果不想看,那就別談論。
你怎麽證明自己是處在報國無門的情況,還是處在不學無術的情況呢?所以隻能假設自己不學無術,然後去學習,等待機會。如果你不這樣假設,也沒什麽好的假設了。
有兩種寫法,如果偏向細節的話,很容易把人物傳記寫成偶像劇,如果偏向理論的話,有感覺空白,假。舉例子並不能完全說明什麽,成功了也有可能是運氣好。這麽說沒啥能看了哈哈。其實,看書是在逃避現實,所以脫離現實,後麵多看一些與自己的現實相關的書籍,收獲會更多一些,更有目的性吧。
玩遊戲的時候,是最能體會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遊戲的勁頭是黑白,是無聊,是重複,是確切的求而不得,就是沒有快樂。
好的東西,在壞的人手裏(在不對的人手裏),破壞力更是驚人。正確的事情是相對的,在不同環境下,一個是到底是對是錯,必須得到實踐檢驗。這些話不再論述。
當背棄變得容易,即便不對也還是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背棄。這時候還是得把韓非先生搬出來。
如果不能掌控,那麽即便放在身邊,也沒什麽大用,還占地方吃資源,不如丟掉得好。
所以細細想來,很多事都不必放在腦子裏。
突然心痛,是想起了什麽吧。
毒蛇和農夫,在現實中穿著同樣的衣服,甚至會說一樣的話。但還是有破綻可看,那就是看他想要做什麽,做了什麽以及得到了什麽。這些東西,會把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暴露給你。
和稀泥最壞的結果是,被兩邊的人都討厭。沒辦法呀!
任何事物在任何方向,或者任何優勢的方向加強,未必導致優勢變成更大的優勢,所以有時候,內核變得複雜,會導致表麵變得簡潔,這占用了二者的優勢。
不要嘲笑跌跟頭的人呐!
我們為什麽要推崇素潔呢?因為肮髒敗壞了許多事情,但是素潔就能實現很多事情麽?我們以為,反麵實現不了的事,正麵就可以實現。但這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可能無論是肮髒還是純潔,有些事都是實現不了的,那麽,就不要為了純潔而純潔,也不要大肆地歌頌純潔,殊不知,將純潔捧上神壇,世界就再也沒有真正的純潔了。
我知道何可以被批評。於是我會被批評,但我不在乎。批評人者,就一定比別人強嘛?如果不是,那批評也就會變少。主觀地下定論會導致一係列病態的發生。
誰說a與b融合,就一定可以獲得a和b的中間態的?
質疑不會那麽動聽悅耳,但很容易改變現狀,多方思考,總能更加全麵。
停止歎息、內卷、感悟,要麽做事情,要麽玩,別太操心於沒用的事上麵。
有些事從一開始就犯了主觀錯誤,所以,失敗了。又有時,絕對值堆得很大,但最後發現負號是反的。唉,還是不說了。
有時候會想,為什麽不把知識直接做成芯片賽到腦子裏,以後再也不用學習了。後來我明白了,這不行,因為當我遇到了錯誤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某些正確的知識已經被灌輸於腦子裏了,但它未經打磨,未經驗證,便不能發揮出它的力量。因為啊,沒有家絕對的正確,死板的腦子不如沒有腦子。
粗暴有用。等你遇見了,你就知道了。有用不代表對哦?也不代表錯。
如果知識用不上,那為什麽要學?這話其實,用吃飯就能解決。知識幫助我們思考以變得更加複雜,知識走後,留下了複雜的解構。就這麽簡單。
人的行為是收到自己的思想所指導的,而思想是會變化的,所以,人是會變(廢話)。此外呢?我之前知道的很少,於是必要的事情就很多,簡而言之就是一身嬌毛,隨著思想變多,可調整的部分變多了,一定要做的事變少了,也就是更加變通了。這就像執行器的執行區間變大了,結果就是,控製能力,執行能力都變強了。
是不講武德了麽?哈哈哈。
思想變沉重,是為了身體變輕盈。
得償所願,還是進步了,沒有問題。進化成完全體了,不需要再玩什麽了。
通過不斷調整。其實是句廢話,因為生活一直都在給你幾個選擇讓你選,你是在被動調整,而且有調整好的情況,就有調整糟糕的情況,加之隨機性太強,參數太多,根本無法掌控。最後呢,很多所謂的盤外招,如環境,自身健康狀態等等,都會影響最後結果,就比如你在激烈的打遊戲,突然鼻子癢,打了一個噴嚏,丟了一個五殺,唔!這都是沒處說的。所以呢?該認的認,拚勁全力不能成功也很常見,無心插柳也很常見,總之呢?堅持住就好了。
從不挑挑揀揀,一路聽下去。大凡具象的事物,幾乎都有消亡的一天,而抽象的事物的本事就是,它可以消亡,卻可以在不同的具象事物之間傳遞,這也就讓抽象得到了近似永恒的壽命。
但我不知為何如此脆弱,練必定失敗的失敗也要歎息一番。
一本書很長,然後,裏麵又在說一些類似“讀書要一口氣讀完,不要三心二意地再去讀別的書”的話,這到底是真的要告誡人讀書要專注思考,還是為了把人捆綁在這本書上?保留質疑。
字裏行間透露出關係二字。如果之前不讀書的話,就覺得這些很不好,但是等你習慣了生活,又覺得這些應該是早點清楚的知識,雖然不是很好,但大部分情況都是這樣的。至少至少也不該被蒙蔽而不了解現狀吧!
以及,外麵說過的話隻能信一半,另一半得自己看,如果不想看,那就別談論。
你怎麽證明自己是處在報國無門的情況,還是處在不學無術的情況呢?所以隻能假設自己不學無術,然後去學習,等待機會。如果你不這樣假設,也沒什麽好的假設了。
有兩種寫法,如果偏向細節的話,很容易把人物傳記寫成偶像劇,如果偏向理論的話,有感覺空白,假。舉例子並不能完全說明什麽,成功了也有可能是運氣好。這麽說沒啥能看了哈哈。其實,看書是在逃避現實,所以脫離現實,後麵多看一些與自己的現實相關的書籍,收獲會更多一些,更有目的性吧。
玩遊戲的時候,是最能體會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遊戲的勁頭是黑白,是無聊,是重複,是確切的求而不得,就是沒有快樂。
好的東西,在壞的人手裏(在不對的人手裏),破壞力更是驚人。正確的事情是相對的,在不同環境下,一個是到底是對是錯,必須得到實踐檢驗。這些話不再論述。
當背棄變得容易,即便不對也還是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背棄。這時候還是得把韓非先生搬出來。
如果不能掌控,那麽即便放在身邊,也沒什麽大用,還占地方吃資源,不如丟掉得好。
所以細細想來,很多事都不必放在腦子裏。
突然心痛,是想起了什麽吧。
毒蛇和農夫,在現實中穿著同樣的衣服,甚至會說一樣的話。但還是有破綻可看,那就是看他想要做什麽,做了什麽以及得到了什麽。這些東西,會把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暴露給你。
和稀泥最壞的結果是,被兩邊的人都討厭。沒辦法呀!
任何事物在任何方向,或者任何優勢的方向加強,未必導致優勢變成更大的優勢,所以有時候,內核變得複雜,會導致表麵變得簡潔,這占用了二者的優勢。
不要嘲笑跌跟頭的人呐!
我們為什麽要推崇素潔呢?因為肮髒敗壞了許多事情,但是素潔就能實現很多事情麽?我們以為,反麵實現不了的事,正麵就可以實現。但這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可能無論是肮髒還是純潔,有些事都是實現不了的,那麽,就不要為了純潔而純潔,也不要大肆地歌頌純潔,殊不知,將純潔捧上神壇,世界就再也沒有真正的純潔了。
我知道何可以被批評。於是我會被批評,但我不在乎。批評人者,就一定比別人強嘛?如果不是,那批評也就會變少。主觀地下定論會導致一係列病態的發生。
誰說a與b融合,就一定可以獲得a和b的中間態的?
質疑不會那麽動聽悅耳,但很容易改變現狀,多方思考,總能更加全麵。
停止歎息、內卷、感悟,要麽做事情,要麽玩,別太操心於沒用的事上麵。
有些事從一開始就犯了主觀錯誤,所以,失敗了。又有時,絕對值堆得很大,但最後發現負號是反的。唉,還是不說了。
有時候會想,為什麽不把知識直接做成芯片賽到腦子裏,以後再也不用學習了。後來我明白了,這不行,因為當我遇到了錯誤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某些正確的知識已經被灌輸於腦子裏了,但它未經打磨,未經驗證,便不能發揮出它的力量。因為啊,沒有家絕對的正確,死板的腦子不如沒有腦子。
粗暴有用。等你遇見了,你就知道了。有用不代表對哦?也不代表錯。
如果知識用不上,那為什麽要學?這話其實,用吃飯就能解決。知識幫助我們思考以變得更加複雜,知識走後,留下了複雜的解構。就這麽簡單。
人的行為是收到自己的思想所指導的,而思想是會變化的,所以,人是會變(廢話)。此外呢?我之前知道的很少,於是必要的事情就很多,簡而言之就是一身嬌毛,隨著思想變多,可調整的部分變多了,一定要做的事變少了,也就是更加變通了。這就像執行器的執行區間變大了,結果就是,控製能力,執行能力都變強了。
是不講武德了麽?哈哈哈。
思想變沉重,是為了身體變輕盈。
得償所願,還是進步了,沒有問題。進化成完全體了,不需要再玩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