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公七年,即公元前五八四年,春季,郊祭沒有舉行,卻依舊舉行了望祭,不符合禮法。
吳國攻打郯國,郯國與吳國講和。
季文子聽聞之後就表示,中原的諸侯不能威懾蠻夷(季文子所謂蠻夷,當以地域區分),而讓蠻夷前來進攻,卻沒有人對此感到擔憂,這是因為沒有好的國君。
《詩經》說‘不吊昊天,亂靡有定’,意思是不被上天憐憫,禍亂至今沒有平定,原文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節南山》。
這裏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上位者不知道憐憫,那麽還有誰會不受禍亂呢?我們很快就會滅亡了吧。
《左傳》認為像季文子這樣知道警惕和畏懼,就不會滅亡。
夏季,曹宣公前來魯國朝見魯成公。
秋季,楚國公子嬰齊攻打鄭國。
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會見,一起出兵救援鄭國,楚國不敵。
八月,諸侯在馬陵(衛邑,今河北大名東南)結盟,這是為了重溫蟲牢之盟的友好,同時也是應為莒國的順服。
這一年,因為巫臣的原因,吳國開始在東南崛起。
魯成公八年,即公元前五八三年,晉景公派遣晉國大夫韓穿出使魯國,談到汶陽之田時,希望魯國將汶陽之田歸還給齊國。
季文子為他踐行之時,私下裏對韓穿表示,大國處理諸侯間的事務適宜,憑借這個才當上盟主,因此諸侯感念其德,又畏懼他來討伐,不敢有二心。說起汶陽的田地,那原本是屬於我國的,後來對齊國用兵,晉國命令齊國將它歸還給了我國,可現在卻又有了不同的命令,說,‘歸還給齊國’。信用是來推行道義的,道義是來完成命令的,這都是小國盼望而懷念的。如果信用不被得知,道義無法樹立,四方的諸侯,誰能夠不渙散瓦解呢?
《詩經》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意思是女子沒有什麽過錯,但男子的行為卻前後不一,男人的愛情是沒有標準的,他的感情一變再變。原文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氓》。
七年之中,說還回來就還回來,說奪走就奪走,前後不一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嗎?一個男子如此,尚且會失去配偶,更何況是諸侯的霸主呢?諸侯霸主應該用德行來威服諸侯,如果前後不一的話,又怎麽得到諸侯長久的擁護呢?
《詩經》說,‘猶之未遠,是用大諫’,意思是執政行事太沒有遠見,所以要用詩來進行勸告。原文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板》。
季文子還說,我害怕晉國沒有遠見而失去諸侯,所以才膽敢私下裏跟你交談。
公孫嬰齊到莒國,去迎接自己的妻子。
宋國的華元到魯國來聘問,想要替宋共公聘共姬為夫人。
夏季,宋國國君宋共公派公孫壽到魯國進行納幣之禮。
秋季,周簡王的卿士召桓公到魯國向魯成公頒賜襲爵的命令。
冬季十月,杞叔姬去世。
晉國大夫士燮(xiè)(範文子)到魯國聘問,希望魯國出兵攻打郯國,這是因為郯國親近吳國。
魯成公向範文子送禮,希望能延緩出兵,但範文子沒有同意。
季文子畏懼晉國,便派叔孫僑如率軍與晉國、齊國、邾國一起攻打郯國。
共姬出嫁,衛國送來陪嫁的衛國之女。
這一年,晉國殺死了晉國大夫趙同、趙括。
魯成公九年,即公元前五八二年,杞國國君杞桓公來迎接杞叔姬的靈柩,這是因為魯國的請求。
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鄭成公、曹宣公、莒渠丘公、紀桓公在蒲地會盟,這是因為晉國想讓魯國將汶陽之田歸還齊國,諸侯對晉國有了二心,晉國想要聚合諸侯,重溫馬陵之盟。
季文子表示,晉國的德行已經不強了,重溫舊盟做什麽呢?
二月,共姬出嫁到宋國。
夏季,季文子到宋國去慰問共姬,回來複命,魯成公設宴招待他,季文子賦《韓奕》的第五章。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孔樂韓土,川澤訏訏(xuxu),魴鱮(xu)甫甫,麀(you)鹿噳噳(yuyu),有熊有羆(pi),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描寫的是周宣王卿士蹶父選婿的故事,最後選中的是韓國(西周所封諸侯國)的國君,引出韓國國土風貌。
原文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韓奕》。
穆薑(魯宣公夫人)聽到之後,從房間裏出來,兩次向季文子下拜,表示,季文子辛勤為國,沒有忘記先君和事奉繼位之君,對她這位未亡人也是如此,先君就是這樣盼望你做的,謹拜謝您加倍的辛勤。
然後,穆薑賦《綠衣》的最後一章,才離宴。
“絺(chi)兮綌(xi)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衣》是一首感念傷懷之詩,有懷念亡人,感傷己身之意。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邶風·綠衣》。
這一年,齊國國君齊頃公去世,其子齊靈公繼位。
由於晉國扣押了鄭成公,鄭國發生動亂。
吳國攻打郯國,郯國與吳國講和。
季文子聽聞之後就表示,中原的諸侯不能威懾蠻夷(季文子所謂蠻夷,當以地域區分),而讓蠻夷前來進攻,卻沒有人對此感到擔憂,這是因為沒有好的國君。
《詩經》說‘不吊昊天,亂靡有定’,意思是不被上天憐憫,禍亂至今沒有平定,原文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節南山》。
這裏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上位者不知道憐憫,那麽還有誰會不受禍亂呢?我們很快就會滅亡了吧。
《左傳》認為像季文子這樣知道警惕和畏懼,就不會滅亡。
夏季,曹宣公前來魯國朝見魯成公。
秋季,楚國公子嬰齊攻打鄭國。
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會見,一起出兵救援鄭國,楚國不敵。
八月,諸侯在馬陵(衛邑,今河北大名東南)結盟,這是為了重溫蟲牢之盟的友好,同時也是應為莒國的順服。
這一年,因為巫臣的原因,吳國開始在東南崛起。
魯成公八年,即公元前五八三年,晉景公派遣晉國大夫韓穿出使魯國,談到汶陽之田時,希望魯國將汶陽之田歸還給齊國。
季文子為他踐行之時,私下裏對韓穿表示,大國處理諸侯間的事務適宜,憑借這個才當上盟主,因此諸侯感念其德,又畏懼他來討伐,不敢有二心。說起汶陽的田地,那原本是屬於我國的,後來對齊國用兵,晉國命令齊國將它歸還給了我國,可現在卻又有了不同的命令,說,‘歸還給齊國’。信用是來推行道義的,道義是來完成命令的,這都是小國盼望而懷念的。如果信用不被得知,道義無法樹立,四方的諸侯,誰能夠不渙散瓦解呢?
《詩經》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意思是女子沒有什麽過錯,但男子的行為卻前後不一,男人的愛情是沒有標準的,他的感情一變再變。原文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氓》。
七年之中,說還回來就還回來,說奪走就奪走,前後不一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嗎?一個男子如此,尚且會失去配偶,更何況是諸侯的霸主呢?諸侯霸主應該用德行來威服諸侯,如果前後不一的話,又怎麽得到諸侯長久的擁護呢?
《詩經》說,‘猶之未遠,是用大諫’,意思是執政行事太沒有遠見,所以要用詩來進行勸告。原文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板》。
季文子還說,我害怕晉國沒有遠見而失去諸侯,所以才膽敢私下裏跟你交談。
公孫嬰齊到莒國,去迎接自己的妻子。
宋國的華元到魯國來聘問,想要替宋共公聘共姬為夫人。
夏季,宋國國君宋共公派公孫壽到魯國進行納幣之禮。
秋季,周簡王的卿士召桓公到魯國向魯成公頒賜襲爵的命令。
冬季十月,杞叔姬去世。
晉國大夫士燮(xiè)(範文子)到魯國聘問,希望魯國出兵攻打郯國,這是因為郯國親近吳國。
魯成公向範文子送禮,希望能延緩出兵,但範文子沒有同意。
季文子畏懼晉國,便派叔孫僑如率軍與晉國、齊國、邾國一起攻打郯國。
共姬出嫁,衛國送來陪嫁的衛國之女。
這一年,晉國殺死了晉國大夫趙同、趙括。
魯成公九年,即公元前五八二年,杞國國君杞桓公來迎接杞叔姬的靈柩,這是因為魯國的請求。
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鄭成公、曹宣公、莒渠丘公、紀桓公在蒲地會盟,這是因為晉國想讓魯國將汶陽之田歸還齊國,諸侯對晉國有了二心,晉國想要聚合諸侯,重溫馬陵之盟。
季文子表示,晉國的德行已經不強了,重溫舊盟做什麽呢?
二月,共姬出嫁到宋國。
夏季,季文子到宋國去慰問共姬,回來複命,魯成公設宴招待他,季文子賦《韓奕》的第五章。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孔樂韓土,川澤訏訏(xuxu),魴鱮(xu)甫甫,麀(you)鹿噳噳(yuyu),有熊有羆(pi),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描寫的是周宣王卿士蹶父選婿的故事,最後選中的是韓國(西周所封諸侯國)的國君,引出韓國國土風貌。
原文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韓奕》。
穆薑(魯宣公夫人)聽到之後,從房間裏出來,兩次向季文子下拜,表示,季文子辛勤為國,沒有忘記先君和事奉繼位之君,對她這位未亡人也是如此,先君就是這樣盼望你做的,謹拜謝您加倍的辛勤。
然後,穆薑賦《綠衣》的最後一章,才離宴。
“絺(chi)兮綌(xi)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衣》是一首感念傷懷之詩,有懷念亡人,感傷己身之意。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邶風·綠衣》。
這一年,齊國國君齊頃公去世,其子齊靈公繼位。
由於晉國扣押了鄭成公,鄭國發生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