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姬姓,名胡,西周第十任君主。


    在西周王朝的曆史上,厲王的名頭極大,甚至比成康昭穆四位賢君留下的名氣都要大,因為他在史書上是一個有著殘暴之名和悲慘命運的君王。


    厲王止謗、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些都是在厲王在位時所發生的實事演變而來。


    在被國民趕出國都之前,厲王在位時間共三十七年。


    一位君王的在位時間雖然並不一定意味著什麽,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證明一些事情,長久的統治時間除了代表長壽之外,也意味著這個君主必然是有著一些作為的,哪怕這個作為並不成功,或者最後失敗了。


    這個道理其實是很淺顯的,一個掌握著極大權力的人,甚至能夠操弄整個天下的生靈,必然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躁動,想要建立一番自己的功業。


    權力能夠帶給人的是底氣,哪怕在再小的地方,可隻要有一定的權力,都會有一顆證明自己的心。


    而厲王麵對的是西周不斷衰落的國勢,改革已經是不得不選擇的決定。


    曆數夏、商兩代王朝,但凡改革,都需要麵臨一個問題,既是對抗頑固保守派,啟用心腹之臣。


    用簡單直白的話來說,就是收拾那些吸血的蛀蟲和作亂的小人,派上自己的人。


    這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通用的,任何的改革家都需要麵對舊有頑固勢力,而啟用新人和重用自己人就是一個極好的辦法。


    而改革其實無非幾個方麵,在古代更是可以簡單分為文武,也就是內政和軍事。


    在政治上,厲王任用了擅長經濟的榮夷公,管理國事,由國家壟斷山澤物產;在軍事上任用虢(guo)公長父,攻打叛亂的噩國,平定淮夷之亂。


    厲王還極為重視農業,使得周朝的農業得到了發展。


    同時采取了加強法製的措施,以此來管理國民。


    厲王的這些改革,光從措施本身來說,可以說沒有什麽問題,政治、軍事、經濟、農業、法製,這些都涉及到了國家的基本運行,國家衰落,其實也大體上是這幾個方麵出了問題,或是自身出了毛病,或是受到其他方麵的連帶影響。


    但很可惜的是,這天下的事,找出問題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算不上什麽難事。


    這世間的人億億萬,想要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甚至隻需要一、兩個人就夠了,最多也就多耗費一些時間。


    可在真正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麵對的可能是成百上千、數千萬數億的人,這個時候就不是所謂的雄心壯誌和幾個好措施就能夠擺平的了。


    不能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出現一個新的問題,不能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就損害了大多數或是極大多數人的利益。


    對於君王來說更是這樣,他麵對的是整個天下,近要考慮諸侯臣子,遠要思慮億萬生民。


    厲王的結果不用多說,翻翻史書就可以知道,被國民拋棄,驅逐出了王都。


    厲王的失敗可以說是隻顧了少數人的利益,甚至是自己的利益,不僅損害了舊有貴族的利益,同時也沒有顧及到治下國民的利益。


    當時的大夫芮良夫和召公穆都曾勸誡過厲王,希望他不要進行如此激烈的改革,而是應該恪守德行,效仿上古聖君。


    厲王自然是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因為這兩人在身份上就代表著舊有貴族勢力,厲王既然要改革,自然不能再聽取他們的建議,哪怕他們的建議不失為一種‘良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朝的腐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日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日耳並收藏王朝的腐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