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寫罷,擲筆於地,問趙高道:"此詔如何?"
趙高贊道:"丞相久為皇帝草擬詔書,著文刻石,行文嫻熟,內容得體,真大手筆也!"
胡亥也轉憂為喜道:"扶蘇、蒙恬見此詔必死,皇位將歸我矣!"
由這個三人偽造的秦始皇詔書使公子扶蘇麵臨厄運,大秦王朝的歷史也麵臨著巨大的轉折。
偽詔加蓋皇帝印璽之後,即由胡亥的一名親信送往上郡。使者臨行,趙高、李斯又叮囑一番,要他嚴守秘密,不得延誤,確保萬無一失。
遠在上郡的扶蘇根本不知道沙丘所發生的一切。他展開偽詔讀畢,不禁大驚失色。他想像不出父皇為什麽如此嚴厲地指責他,為什麽作出如此嚴酷的決定?他痛苦萬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使者見扶蘇遲疑,催促道:"皇命不可違,請公子速依詔自裁!"扶蘇無奈,隻好拔出佩劍,準備自刎。
將軍蒙恬心存狐疑,阻止扶蘇道:"公子且慢!皇帝陛下豈會在巡遊途中冊立太子?我今為三十萬兵卒統帥,公子身為監軍,此乃天下之重任。今有使者前來,公子即欲自裁,這豈非失之倉促?"說到這裏,蒙恬用疑惑的目光瞅了瞅使者,"說不定此人所持是偽詔,有奸佞之徒欲置我等於死地。我等莫如先請皇帝下詔寬恕,如若不成,再死不遲!"
使者聽罷,有些害怕,但想到胡亥臨行時的叮囑,又挺直了身子,狐假虎威地說:"將軍怎敢懷疑聖上?聖命不可違,請公子、將軍快快自裁!"
仁弱的扶蘇大哭起來,道:"父賜子死,子怎敢不死?我命休矣!隻是壯誌未酬,無功於國,我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地下?"說著,扶蘇猛地將利劍往頸上一橫,鮮血泉水一樣地湧流出來。
蒙恬想去拉他,但已經晚了。這位久經沙場、斬首甚眾的將軍見此慘景再也止不住淚水,痛哭失聲!使者又催促蒙恬自殺,但剛毅的蒙恬說什麽也不肯這樣不明不白地去死,堅持要麵見皇帝。使者沒有辦法,便把他交給了獄吏,關押在陽周縣,然後便離開上郡,向胡亥復命去了。
胡亥、李斯、趙高得知扶蘇已死,很是高興。胡亥打算饒恕蒙恬,將他放出,這時正趕上蒙恬之弟蒙毅代替秦始皇外出祈禱山川神靈返回,趙高即對胡亥說:"皇帝想要薦舉賢能確定為太子已很久了,但蒙毅一直認為不可如此,依我看來,不如將蒙毅殺掉!"趙高說著,惡狠狠地做了個砍頭的動作。
胡亥於是逮捕了蒙毅,將他囚禁到代郡。
車隊繼續前行。先是從沙丘到達井徑,再由井徑繞道往九原,然後才順直道回鹹陽。這條路線是李斯與趙高商定的。其目的是用以蒙蔽天下人耳目,讓人覺得秦始皇依然健在,正按照原來的計劃巡遊天下。當時,因蒙毅已下獄,李斯恐有變故,便以李斯舍人為護軍,以確保一路的安全。
車隊到了鹹陽,立即宣布了秦始皇薨世的消息,並公布了秦始皇的所謂"詔令"。與此同時,胡亥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稱二世皇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九月,秦始皇的葬禮在鹹陽隆重舉行,但"會鹹陽而葬"的不是公子扶蘇,而是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原本寄厚望於扶蘇,卻被人偷梁換柱,他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慨!
埋葬秦始皇的陵墓已經修好,這是七十萬人三十年日夜辛勞的結果。如此眾多的役工、如此漫長的工期,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葬禮按照早已安排好的程序及要求進行,三重之泉以冶銅固塞,奇珍異寶藏滿墓中,以水銀為江河,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墓門有弩機,有接近者可自行射殺。
秦始皇頭西腳東躺在他的棺槨之中,一如他生前躺臥的姿式。他曾經雄心勃勃、虎視眈眈地望著東方,時刻準備興兵東進,統一天下。當統一天下之後,他仍然嚮往東方,多次向東巡遊,那是因為東方有大海,大海中有仙島,仙島上有仙人和長生不死之藥。那麽,現在呢,他還是麵向東方,是麵對著一片迷茫還是永遠的遺憾?
有數千"兵馬"的殉葬陶俑也燒製完成,它們按照一定的編組和隊形被安放在三個俑坑內。第一個坑布的是弩兵之"陣",此陣最突出的是弩兵,弩兵中間是跪射俑,外圍環繞一圈立式俑,顯示出整齊有序的作戰陣勢;第二個坑內是騎兵編隊,位於陣中的八列八排六十四輛戰車似乎隨時都會呼嘯而出。第三個坑內有兵馬七十餘個,為指揮部。這些殉葬俑是氣勢磅礴的皇陵衛隊,也是強大的秦帝國軍隊的象徵。
皇陵兩側還有近百個馬廄坑和三十多個珍禽異獸坑。馬廄坑內有大量的活馬殉葬,珍禽異獸坑內用陶棺裝著各種珍稀動物,它們的脖子上都套著小銅環,頭旁有小盤,盛有食物。
這一切都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囑咐:事死如事生,在地下世界也要享受生前的榮華。
作為壽陵總管的李斯看到自己的精心運作都被完美地派上了用場,心中無比暢快,他感到為皇帝做了件非同尋常的事情,他也因此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秦始皇的葬禮不僅以陶人陶馬和珍禽異獸殉葬,二世皇帝胡亥還殘忍地下令:後宮嬪妃未生子者全部從死。胡亥又擔心驪山陵的工匠們知道墓中機關和底細,怕泄露出去,待埋葬已畢,便將這些工匠幽於墓道中,沒有一個能夠逃生。此後,陵墓上的封土又經夯實,種上草木,看上去如同小山一樣。
趙高贊道:"丞相久為皇帝草擬詔書,著文刻石,行文嫻熟,內容得體,真大手筆也!"
胡亥也轉憂為喜道:"扶蘇、蒙恬見此詔必死,皇位將歸我矣!"
由這個三人偽造的秦始皇詔書使公子扶蘇麵臨厄運,大秦王朝的歷史也麵臨著巨大的轉折。
偽詔加蓋皇帝印璽之後,即由胡亥的一名親信送往上郡。使者臨行,趙高、李斯又叮囑一番,要他嚴守秘密,不得延誤,確保萬無一失。
遠在上郡的扶蘇根本不知道沙丘所發生的一切。他展開偽詔讀畢,不禁大驚失色。他想像不出父皇為什麽如此嚴厲地指責他,為什麽作出如此嚴酷的決定?他痛苦萬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使者見扶蘇遲疑,催促道:"皇命不可違,請公子速依詔自裁!"扶蘇無奈,隻好拔出佩劍,準備自刎。
將軍蒙恬心存狐疑,阻止扶蘇道:"公子且慢!皇帝陛下豈會在巡遊途中冊立太子?我今為三十萬兵卒統帥,公子身為監軍,此乃天下之重任。今有使者前來,公子即欲自裁,這豈非失之倉促?"說到這裏,蒙恬用疑惑的目光瞅了瞅使者,"說不定此人所持是偽詔,有奸佞之徒欲置我等於死地。我等莫如先請皇帝下詔寬恕,如若不成,再死不遲!"
使者聽罷,有些害怕,但想到胡亥臨行時的叮囑,又挺直了身子,狐假虎威地說:"將軍怎敢懷疑聖上?聖命不可違,請公子、將軍快快自裁!"
仁弱的扶蘇大哭起來,道:"父賜子死,子怎敢不死?我命休矣!隻是壯誌未酬,無功於國,我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地下?"說著,扶蘇猛地將利劍往頸上一橫,鮮血泉水一樣地湧流出來。
蒙恬想去拉他,但已經晚了。這位久經沙場、斬首甚眾的將軍見此慘景再也止不住淚水,痛哭失聲!使者又催促蒙恬自殺,但剛毅的蒙恬說什麽也不肯這樣不明不白地去死,堅持要麵見皇帝。使者沒有辦法,便把他交給了獄吏,關押在陽周縣,然後便離開上郡,向胡亥復命去了。
胡亥、李斯、趙高得知扶蘇已死,很是高興。胡亥打算饒恕蒙恬,將他放出,這時正趕上蒙恬之弟蒙毅代替秦始皇外出祈禱山川神靈返回,趙高即對胡亥說:"皇帝想要薦舉賢能確定為太子已很久了,但蒙毅一直認為不可如此,依我看來,不如將蒙毅殺掉!"趙高說著,惡狠狠地做了個砍頭的動作。
胡亥於是逮捕了蒙毅,將他囚禁到代郡。
車隊繼續前行。先是從沙丘到達井徑,再由井徑繞道往九原,然後才順直道回鹹陽。這條路線是李斯與趙高商定的。其目的是用以蒙蔽天下人耳目,讓人覺得秦始皇依然健在,正按照原來的計劃巡遊天下。當時,因蒙毅已下獄,李斯恐有變故,便以李斯舍人為護軍,以確保一路的安全。
車隊到了鹹陽,立即宣布了秦始皇薨世的消息,並公布了秦始皇的所謂"詔令"。與此同時,胡亥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稱二世皇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九月,秦始皇的葬禮在鹹陽隆重舉行,但"會鹹陽而葬"的不是公子扶蘇,而是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原本寄厚望於扶蘇,卻被人偷梁換柱,他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慨!
埋葬秦始皇的陵墓已經修好,這是七十萬人三十年日夜辛勞的結果。如此眾多的役工、如此漫長的工期,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葬禮按照早已安排好的程序及要求進行,三重之泉以冶銅固塞,奇珍異寶藏滿墓中,以水銀為江河,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墓門有弩機,有接近者可自行射殺。
秦始皇頭西腳東躺在他的棺槨之中,一如他生前躺臥的姿式。他曾經雄心勃勃、虎視眈眈地望著東方,時刻準備興兵東進,統一天下。當統一天下之後,他仍然嚮往東方,多次向東巡遊,那是因為東方有大海,大海中有仙島,仙島上有仙人和長生不死之藥。那麽,現在呢,他還是麵向東方,是麵對著一片迷茫還是永遠的遺憾?
有數千"兵馬"的殉葬陶俑也燒製完成,它們按照一定的編組和隊形被安放在三個俑坑內。第一個坑布的是弩兵之"陣",此陣最突出的是弩兵,弩兵中間是跪射俑,外圍環繞一圈立式俑,顯示出整齊有序的作戰陣勢;第二個坑內是騎兵編隊,位於陣中的八列八排六十四輛戰車似乎隨時都會呼嘯而出。第三個坑內有兵馬七十餘個,為指揮部。這些殉葬俑是氣勢磅礴的皇陵衛隊,也是強大的秦帝國軍隊的象徵。
皇陵兩側還有近百個馬廄坑和三十多個珍禽異獸坑。馬廄坑內有大量的活馬殉葬,珍禽異獸坑內用陶棺裝著各種珍稀動物,它們的脖子上都套著小銅環,頭旁有小盤,盛有食物。
這一切都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囑咐:事死如事生,在地下世界也要享受生前的榮華。
作為壽陵總管的李斯看到自己的精心運作都被完美地派上了用場,心中無比暢快,他感到為皇帝做了件非同尋常的事情,他也因此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秦始皇的葬禮不僅以陶人陶馬和珍禽異獸殉葬,二世皇帝胡亥還殘忍地下令:後宮嬪妃未生子者全部從死。胡亥又擔心驪山陵的工匠們知道墓中機關和底細,怕泄露出去,待埋葬已畢,便將這些工匠幽於墓道中,沒有一個能夠逃生。此後,陵墓上的封土又經夯實,種上草木,看上去如同小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