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聽罷,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暗想:秦王政雖勵精圖治,招賢納諫,不失為開明君主,但其為人也未免太殘忍冷酷了,長伴其側,是福是禍,未可知也。


    李斯又油然想起一樁往事:有一次尉繚對李斯說,秦王蜂準長目,胸似鷹鷲,聲如豺狼,無情無義,虎狼之心。他有難處時,可以卑躬屈節以待下;一旦得誌,就會過河拆橋,毫不在意地將人殺掉。尉繚還透露,他準備離開秦國,另謀出路。


    尉繚的意圖後來被秦王發覺了,秦王沒有怪罪他,反而再三誠懇地挽留他,讓他享受和自己一樣的飲食,並任命他為掌管全國軍隊的廷尉,這樣,尉繚才安下心來,不再提離秦之事。但是,尉繚的一番話,李斯卻深記心中。


    此刻,李斯觸景生情,舊事重憶,感慨良多。他奇怪地想到:樊於期有功於秦,卻因逃燕事遭此慘禍,自己一心事秦,誰知將會落個什麽樣的結局呢?


    李斯這樣想著,渾身沒有了力氣,情緒頹然低落下來,一種未卜吉凶的預感使他頓覺前途渺茫。他似乎聽到了樊於期家人被戮的刀聲,見到了那殷紅的血光。


    然而,李斯又很快地從這晦氣的心緒中解脫出來,他覺得自己很可笑:樊於期是何許人也,自己怎麽胡亂地與他相比?擺在自己麵前的難道不是無比燦爛的前程嗎?當務之急是努力爭取,何必自尋煩惱?


    李斯不再苦悶,邁開大步向鹹陽宮走去。


    第七章同室操戈


    一


    鹹陽宮籠罩在一片壓抑愁慘的氣氛中。聽不到琴瑟之聲,看不到美姬慢舞,來來往往的人們甚至不敢大聲說話,見麵低頭而過。秦王政更是滿麵陰雲地呆坐在寢宮之中一言不發。


    他是在為宜安戰事傷神,心頭上瀰漫著驅除不盡的恥辱。他怎麽也想不到,堂堂秦軍竟遭此慘敗!從平陽大捷到宜安失利相隔並不太久,形勢逆轉何其速也!


    秦王政將這一切都歸罪於樊於期。他發誓不惜一切代價捉到他,更期待著有朝一日將樊於期的首級懸掛在鹹陽城門,以警世人。


    當秦王政的思緒久久地停留在宜安之役時,李牧的形象也清晰地進入了他的腦際。作為趙國名將的李牧,秦王政久已聞之。他知道,李牧曾受趙孝成王之命戍守趙國北部邊防,駐兵代郡和雁門。李牧帶兵有方,寬嚴相濟,訓練士卒,一絲不苟。士卒們個個練得一身騎射和擊殺的本領,並對李牧心悅誠服,甘願為他效死,故此,李牧的隊伍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李牧在駐守趙國北疆期間,因其採取了以逸待勞、以和為主的方針,故使邊疆長期安寧無事。但是,李牧並未放鬆對匈奴的戒備,高度警惕地等待著一舉殲滅入侵匈奴騎兵的良機。十年前,匈奴單於率眾二十三萬大舉攻趙,李牧親率二十萬大軍進行反擊。他率領步、騎兩個兵種組成的戰鬥部隊以主力反攻、兩翼包抄的戰術對匈奴進行圍殲,致使匈奴損失慘重,死傷十餘萬人。李牧又乘勝追擊,開拓了趙國的疆土。此戰之後,匈奴再不敢襲擊趙國,趙國邊防又恢復了安寧。


    宜安一戰可說是李牧的又一傑作。他的出現改寫了秦趙大戰的歷史,使趙國的戰旗迎風飄揚在曾是由秦軍主宰的戰場上。


    回思宜安戰事,秦王政對李牧其人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敬佩。他愛惜人才,包括敵國的人才。但是,他又不能容忍這樣的人才,因為他使秦國的軍隊蒙受了全軍覆沒的奇恥大辱。


    秦王政煩躁到了極點。臣僚及侍者不敢接近他,唯恐遭到無端斥責。他們知道秦王政的脾氣:時而溫暖如春,時而冷酷如冬。


    李斯是邁著輕緩的步子來見秦王的。他細心地注視著秦王的神情,謹慎地思索著自己的稟報,唯恐稍有差池引發秦王憤怒的雷霆。


    李斯盡可能地使自己的稟報簡潔明了,他說,韓國之行未能如願,韓王拒而不見,行前定好的意圖沒有麵告韓王,隻留下一封未知回音的上書。


    秦王政沉著臉問:"怎麽,區區韓國也敢小視我?"


    李斯道:"臣三次求見皆被拒之門外,臣是百般無奈之下才離開韓國的,因韓王下了逐客令,若不離開,他將強行驅逐。此行韓國,未能完成使命,有負大王重託,還望大王賜諒。"


    秦王政站起身來,若有所思地踱著步子,用較為和緩的語氣說道:"這事怨不得你,你是不會辜負寡人的,韓王安此舉必有緣由……"


    李斯感激地說:"多謝大王不罪之恩,知我者莫如大王!"又道:"大王所言極是,臣去韓國之前,趙國已派使臣去韓,想來必有勾結……"


    秦王政猛地停住腳步,轉過身來:"真不出寡人所料,趙國暗中圖我!"


    李斯道:"大王萬勿動怒,此事宜徐圖之。"


    秦王政卻按捺不住了,宜安之役的積憤終於找到了爆發的契機,他大聲吼道:"我將發兵攻趙,兼及韓國,看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李斯道:"攻趙伐韓勢在必行。但宜當細細籌劃,以保旗開得勝。"


    秦王政聞聽李斯言之有理,這才略微平息了怒氣,默默地點了點頭。


    當即,秦王政急召尉繚、王翦、蒙武、內史騰等人前來,商議攻趙伐韓之事。


    王翦,秦頻陽人,自幼好兵,長大後為秦王政侍從,後為秦王之師,秦王曾向他學習兵法。王翦是秦國著名戰將,其子王賁也以勇武著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倉鼠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萬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萬生並收藏倉鼠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