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向齋秘錄》
遺聞拾零
文襄於鹹豐初年,以在籍舉人入湖南巡撫張石卿中丞亮基幕府。張公去後,繼其後者為駱文忠。駱公復禮聘之。駱公每暇則適幕府,文襄與客慷慨論事,證據古今,談辯風生。駱公不置可否,靜聽而已,人服其度。文襄之在駱幕,一切專擅,楚人戲稱之曰左都禦史,蓋駱公官銜不過右副都禦史,而文襄之權有過之無不及也。
又文襄在駱幕時,嚐見惡於官文恭,因嚴劾之。文襄幾蹈不測。後胡文忠上“敬舉賢才,力圖補救”一疏,謂文襄才可大用。又有“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之語。上問肅順曰:“方今天下多事,左宗棠果長軍旅,自當棄瑕錄用。”肅順奏曰:“左宗棠在駱秉章幕中,贊畫軍謀,迭著成效,駱秉章之功皆其功也。人材難得,自當愛惜。請再密寄官文,錄內外保薦各疏。令其酌察情形辦理。”從之。官公知朝廷意欲用文襄,遂與僚屬別商具奏結案,而文襄竟得無恙。因文襄之在湖南巡撫幕府也,已革永州鎮樊燮,控之都察院,而官文恭公復嚴劾之。廷旨敕下文恭密查,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肅順告其幕客高心夔,高告王栽耍王告郭嵩燾。郭聞之大驚,遣王往求救於肅順。肅順曰:“必俟內外臣工有疏保薦,予方能啟齒。”郭方與潘文勤公同值南書房,乃浼文勤力保文襄,肅順從中解釋,其事始寢。
文襄剛明果斷,任事毅勇,曾文正深器之。在文正幕時,襄贊戎務,動中機要。一日,文正出閱兵,途中以某事,須拜折入告。遲恐失機,躊躇至再。比回營,聞炮聲隆隆,問弁勇,對曰:“左師爺拜折也。”急召文襄索折稿視之。正所欲入告者也。乃相與掀髯大笑。
文襄在曾文正幕,奏賞郎中。曾給以一劄有右仰字樣。左微哂曰:“他寫了右仰,難道要我左俯不成。”嫌隙由是而生,其後竟如水火。文襄與曾文正積不相能,儼然水火。文正卒,內閣擬諡以進,果蒙圈出。文襄操湘語謂人曰:“他都諡了文正,我們將來不要諡武邪麽。”
文襄舉孝廉後,公車八上,始終鎩羽而回,意中不無鬱鬱。故其官陝甘總督也,重科榜而輕甲榜,有以進士翰林來謁者,往往為所揶揄。某年其幕府某入都會試,已而不第,文襄仍以函招至署,賓主相得如初。一日閑談,文襄問:“我近日輿論如何?”某言他無足議,惟揚科榜而抑甲榜,外間嘖有煩言耳。文襄愕然曰:“汝語真耶?”曰:“安敢欺公。”詰朝,適陶子方製軍,以庶常散館,選補陝甘某縣,領憑赴省。詣轅稟到。文襄一見歡若生平,復力保其材,陶遂獲不次之升,皆文襄力也。而實基於幕府之一言,文襄可謂從諫如流矣。
文襄性最喜人勤儉,其任陝甘總督時,屬員中有尚虛華奢侈者,罔不為所參劾。故一時屬僚或裝飾儉樸形狀,以博其歡。一日私行至某營查閱,營中知左之來也,預令各營勇,或操作工業,或開墾隙地,或操演陣式。左見之喜甚,且曰:“這班後生,頗知務本勤業,不愧我血戰十餘年教成一般好兵丁矣。”立由該營中拔取十數人,予以不次超擢。
左任陝甘總督時,藩司為林壽圖,能詩善飲,性極詼諧。左常與之飲酒談論。某日正談間而捷報至,林盛稱左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左拍案自誇曰:“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繼談往事,左頗怪當時自稱諸葛者之多。林亦拍案曰:“此葛亮之所以為諸也。”左因此頗恨林,蓋豬諸同音耳。
文襄氣性端嚴,少忤之,必遭嗬叱。一日,在朝房,與刑部某尚書相遇,執手歡然。談次,提及某案中有一六十八歲之人。文襄曰:“此人應毋庸置議。”某尚書戲之曰:“爾殺人多矣,其中未必無六十八歲之人。”文襄勃然曰:“某生平守‘不重傷,不禽二毛’之義,即有,亦未嚐置之於法。”言已,拂衣徑出,某尚書為之咋舌。
文襄入掌軍機與寶文靖公軻甚相得。一日戲謂寶文靖曰:“吾在外蕩平發撚,凡七十三歲之老賊為吾所殺者不知凡幾矣。”寶文靖笑而應之曰:“公焉知其為七十三歲,或僅隻七十歲耶。”文襄不禁捧腹。蓋其時寶文靖已七十三歲,而文襄則正七十歲也。
文襄平叛回,時酋長白彥虎竄入俄疆,俄人按國際法受之。置諸彼得堡都城。文襄亟電政府,向俄使交涉,俄使曰:“是非我所及也,在國際法宜保護國事犯。”文襄大恚,欲驅戰勝之眾,自入俄土捕之。俄皇怒,欲宣戰。後經各公使調停,令文襄撤兵道歉,至今俄人相傳為笑,曰:“是華人獨有之國際法也。”
文襄暮年昏瞀不知人事,每食,差官進肉,輒強納文襄之口。文襄一一咽之,納至二三十枚,文襄搖首,差官知其已飽,乃止。文襄晚年得痰疾,一切不復省記,有白事者頷之而已。猶憶某年,文襄赴蘇大閱,端坐演武廳,凡進食,悉由差官以箸夾而納之於口。食已,盥濯,一差官按其首,一差官以巾拭其麵,第見口眼亂動而已。已而,一差官以禦賜龍頭杖置其手,兩差掖之下演武廳,簇擁入輿而去。尤奇者,上燕菜時,一小跟班自後端去,略嚐即潑於地,盛燕菜之銀碗,則蹋匾而納於懷,近在咫尺,文襄不之覺也。蓋其心已死久矣。
遺聞拾零
文襄於鹹豐初年,以在籍舉人入湖南巡撫張石卿中丞亮基幕府。張公去後,繼其後者為駱文忠。駱公復禮聘之。駱公每暇則適幕府,文襄與客慷慨論事,證據古今,談辯風生。駱公不置可否,靜聽而已,人服其度。文襄之在駱幕,一切專擅,楚人戲稱之曰左都禦史,蓋駱公官銜不過右副都禦史,而文襄之權有過之無不及也。
又文襄在駱幕時,嚐見惡於官文恭,因嚴劾之。文襄幾蹈不測。後胡文忠上“敬舉賢才,力圖補救”一疏,謂文襄才可大用。又有“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之語。上問肅順曰:“方今天下多事,左宗棠果長軍旅,自當棄瑕錄用。”肅順奏曰:“左宗棠在駱秉章幕中,贊畫軍謀,迭著成效,駱秉章之功皆其功也。人材難得,自當愛惜。請再密寄官文,錄內外保薦各疏。令其酌察情形辦理。”從之。官公知朝廷意欲用文襄,遂與僚屬別商具奏結案,而文襄竟得無恙。因文襄之在湖南巡撫幕府也,已革永州鎮樊燮,控之都察院,而官文恭公復嚴劾之。廷旨敕下文恭密查,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肅順告其幕客高心夔,高告王栽耍王告郭嵩燾。郭聞之大驚,遣王往求救於肅順。肅順曰:“必俟內外臣工有疏保薦,予方能啟齒。”郭方與潘文勤公同值南書房,乃浼文勤力保文襄,肅順從中解釋,其事始寢。
文襄剛明果斷,任事毅勇,曾文正深器之。在文正幕時,襄贊戎務,動中機要。一日,文正出閱兵,途中以某事,須拜折入告。遲恐失機,躊躇至再。比回營,聞炮聲隆隆,問弁勇,對曰:“左師爺拜折也。”急召文襄索折稿視之。正所欲入告者也。乃相與掀髯大笑。
文襄在曾文正幕,奏賞郎中。曾給以一劄有右仰字樣。左微哂曰:“他寫了右仰,難道要我左俯不成。”嫌隙由是而生,其後竟如水火。文襄與曾文正積不相能,儼然水火。文正卒,內閣擬諡以進,果蒙圈出。文襄操湘語謂人曰:“他都諡了文正,我們將來不要諡武邪麽。”
文襄舉孝廉後,公車八上,始終鎩羽而回,意中不無鬱鬱。故其官陝甘總督也,重科榜而輕甲榜,有以進士翰林來謁者,往往為所揶揄。某年其幕府某入都會試,已而不第,文襄仍以函招至署,賓主相得如初。一日閑談,文襄問:“我近日輿論如何?”某言他無足議,惟揚科榜而抑甲榜,外間嘖有煩言耳。文襄愕然曰:“汝語真耶?”曰:“安敢欺公。”詰朝,適陶子方製軍,以庶常散館,選補陝甘某縣,領憑赴省。詣轅稟到。文襄一見歡若生平,復力保其材,陶遂獲不次之升,皆文襄力也。而實基於幕府之一言,文襄可謂從諫如流矣。
文襄性最喜人勤儉,其任陝甘總督時,屬員中有尚虛華奢侈者,罔不為所參劾。故一時屬僚或裝飾儉樸形狀,以博其歡。一日私行至某營查閱,營中知左之來也,預令各營勇,或操作工業,或開墾隙地,或操演陣式。左見之喜甚,且曰:“這班後生,頗知務本勤業,不愧我血戰十餘年教成一般好兵丁矣。”立由該營中拔取十數人,予以不次超擢。
左任陝甘總督時,藩司為林壽圖,能詩善飲,性極詼諧。左常與之飲酒談論。某日正談間而捷報至,林盛稱左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左拍案自誇曰:“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繼談往事,左頗怪當時自稱諸葛者之多。林亦拍案曰:“此葛亮之所以為諸也。”左因此頗恨林,蓋豬諸同音耳。
文襄氣性端嚴,少忤之,必遭嗬叱。一日,在朝房,與刑部某尚書相遇,執手歡然。談次,提及某案中有一六十八歲之人。文襄曰:“此人應毋庸置議。”某尚書戲之曰:“爾殺人多矣,其中未必無六十八歲之人。”文襄勃然曰:“某生平守‘不重傷,不禽二毛’之義,即有,亦未嚐置之於法。”言已,拂衣徑出,某尚書為之咋舌。
文襄入掌軍機與寶文靖公軻甚相得。一日戲謂寶文靖曰:“吾在外蕩平發撚,凡七十三歲之老賊為吾所殺者不知凡幾矣。”寶文靖笑而應之曰:“公焉知其為七十三歲,或僅隻七十歲耶。”文襄不禁捧腹。蓋其時寶文靖已七十三歲,而文襄則正七十歲也。
文襄平叛回,時酋長白彥虎竄入俄疆,俄人按國際法受之。置諸彼得堡都城。文襄亟電政府,向俄使交涉,俄使曰:“是非我所及也,在國際法宜保護國事犯。”文襄大恚,欲驅戰勝之眾,自入俄土捕之。俄皇怒,欲宣戰。後經各公使調停,令文襄撤兵道歉,至今俄人相傳為笑,曰:“是華人獨有之國際法也。”
文襄暮年昏瞀不知人事,每食,差官進肉,輒強納文襄之口。文襄一一咽之,納至二三十枚,文襄搖首,差官知其已飽,乃止。文襄晚年得痰疾,一切不復省記,有白事者頷之而已。猶憶某年,文襄赴蘇大閱,端坐演武廳,凡進食,悉由差官以箸夾而納之於口。食已,盥濯,一差官按其首,一差官以巾拭其麵,第見口眼亂動而已。已而,一差官以禦賜龍頭杖置其手,兩差掖之下演武廳,簇擁入輿而去。尤奇者,上燕菜時,一小跟班自後端去,略嚐即潑於地,盛燕菜之銀碗,則蹋匾而納於懷,近在咫尺,文襄不之覺也。蓋其心已死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