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巨磨碾壓著成千上萬個鮮活的生命,瘋狂而殘忍地旋轉到了1952年10月底。


    戰爭的手柄轉到了我們這一邊,終於輪到我們反攻了!


    從10月28日開始,45師按照預定方案,以無後坐力炮對597﹒9高地上的敵工事、地堡群進行了預先破壞性射擊,並以迫擊炮轟擊阻止敵人修復工事,為30日的大反擊創造條件。至30日中午,45師已將敵工事摧毀了百分之三十。而537﹒7高地北山陣地上的我軍坑道守備分隊在極困難的條件下,也以小部隊不斷出擊,牽製敵人的火力和兵力,使敵人無法抽調力量增援597﹒9高地。


    29日21時,秦基偉批準了45師和29師首長聯名上報的反擊作戰方案,並做出了具體指示。30日午後十二時至十七時,置於五聖山山頂的15軍山炮和野戰炮群居高臨下,又將597﹒9高地殘存的敵地堡群摧毀過半。


    時針悄悄逼近了30日二十二時,15軍支援炮群的一百三十三門大口徑火炮昂起了頭,火箭炮兵209團的二十四門“喀秋莎”火箭炮也悄悄地從隱蔽地點開上了公路,一字排開。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製武器,由蘇聯沃羅涅日工廠研製生產,十九管,在當時是一種新式武器,一按電鈕,十九枚炮彈像一條火龍一般傾瀉而出,半邊天都是紅的。“喀秋莎”本來是一個蘇聯姑娘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首次使用這種多管火箭炮,給德國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當時因高度保密,此炮出廠時沒有命名,但是它的炮架上有個生產廠的標誌“k”字母。於是蘇聯紅軍士兵們便為它取了一個美麗而又浪漫的名字——“喀秋莎”,而史達林為了討蘇聯大兵們的歡心,也認可了這個名字。


    由於“喀秋莎”火箭炮威力強大,“聯合國軍”士兵在嚐過了“喀秋莎”唱歌的滋味兒以後,恐懼地將我軍的“喀秋莎”火箭炮稱為“金日成的大嗓門”,也有的人將它稱之為“史達林管風琴”。


    “喀秋莎”火箭炮是在機動車上發射的,主要用來打麵積目標。但它也有弱點,就是發射時炮尾噴射出的火焰能映紅半邊天,炮位一片明光,極易暴露陣地。因此我軍對這個寶貝蛋格外小心,平時藏在山洞裏,連自己的部隊都不讓靠近。確定要打時,悄悄選擇陣地,計算好目標諸元,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時間一到,派出警戒部隊,炮車直奔陣地,停車便打,打完就撤。因此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的“喀秋莎”前後發射十次,毫髮無損。


    德山峴,45師前指。


    崔建功緊盯著手錶。


    時針指向了二十二時,崔建功一揮手:“開始!”蓄勢已久的大反擊,開始了!


    沉寂的夜空突然間滾過一陣驚雷,猛烈的炮轟像山崩海嘯般地動山搖,殷紅色的彈道像流星雨一樣飛來飛去,漫山遍野紅光閃閃,爆炸的氣浪一波又一波地衝進坑道口,連坑道內的油燈都被震滅了。


    巨大的爆炸聲中,熊熊烈焰吞沒了597﹒9高地,火光映紅了天空。


    凜冽的寒風中,榴彈炮手們隻穿著件背心,來回小跑著搬運、裝填炮彈。炮9團一個二炮手連續拽斷了三根拉火繩,最後索性接了根鐵絲拉火。一個運輸兵放下差點壓斷脊骨、扛了十幾裏路的四發榴彈看傻了眼,然後又哭又笑地怒罵炮兵:“老子驢一樣的扛,你們竟然這樣打呀……”


    一個滿臉熏得漆黑的炮手露出一口白牙:“留著炮彈生崽呀,都送給美國人去!”


    五分鍾的炮火急襲後,炮火向縱深轉移,幾十顆標誌著中國步兵衝擊開始的信號彈也飛向了天空,機槍也嘯叫起來,還伴隨著陣陣喊殺聲和衝鋒號聲。韓軍紛紛鑽出掩蔽部,進入陣地。


    這時我軍炮火突然又折返了回來,原來是炮火假轉移。兇猛的炮火覆蓋了高地,“金日成的大嗓門”也發出了怒吼聲,這“喀秋莎”在發射時聲音倒不大,隻聽見低低的“啾、啾”聲,僅僅八秒鍾的時間,就發射了三百五十多發火箭彈,597﹒9高地上一片炫目的白光。後來得知,高地上的工事被摧毀了百分之七十,韓2師增援的第二梯隊和支援炮群,也被“喀秋莎”給炸得東奔西竄,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據原誌願軍12軍第31師91團4連指導員曹澤常後來回憶說:


    “打的是一片火海啊,(火箭彈)出去以後像火海一樣。……這種火箭炮打了你以後,打不死你,震都震死你了。”


    原15軍政治部文工團分隊長沈少華老人也這樣回憶道:


    “這個喀秋莎啊,非常厲害啊。我們全部射出去以後,最後我們衝上陣地以後,那個陣地上呢,大概隻有兩個士兵活著。都昏過去了。它這個震動很大,把人都震昏過去了,然後就燃燒,很厲害呀,這個喀秋莎。那是在朝鮮戰場、二戰戰場上蘇聯最先進的武器。俘虜他以後,他抗議,他說你們共產黨放了原子彈,說我們打原子彈了,嗬嗬嗬……”


    從槍戰到炮戰,是一支軍隊實現初級現代化的標誌。


    歐洲軍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便已完成了這一歷史性的轉變。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突飛猛進到以飛機、大炮、坦克、火箭發射等為主要作戰手段的高層次炮戰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上甘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亞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亞煒並收藏鐵血上甘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