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後45師的老兵們提起韓2師就罵娘:
“狗日的李承晚兵,那真是壞透了,多麽陰損缺德的點子他們都想得出來!”
危急時刻,45師師長崔建功果斷命令將四門75毫米山炮前推上菊亭和菊亭硯陣地,分別直接瞄準597﹒9高地的幾個主坑道口,專門猛烈轟擊破壞坑道口的敵人,這才止住了敵人的破壞。
就在這一天下午,敵人又一次包圍了坑道口。幾個戰士竟情緒失控,突然躍起,不等下命令就咆哮著衝出坑道,持槍與敵人麵對麵的對射。明知道衝出去就是死,他們也不肯憋屈在坑道裏受這份罪了。
極限的惡劣環境,極差的飲食條件——在坑道戰中,誌願軍戰士們經歷的正是這樣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超越死亡的苦,坑道裏的日子實在是太難熬了。當肉體上的疲勞,精神上的重壓,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人們往往會覺得死比苦還好接受……
第二節美國人頂不住了03
更新時間2010-10-113:22:11字數:2540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坑道裏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了。
缺吃的還好說,從敵人屍體上收集一點兒,加上原來儲備的,節省一點兒也能熬過去了。
敵人的破壞不是對坑道部隊最大的威脅,最要命的是喝的。人體體重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沒吃的能活七八天,而沒有水分卻隻能活三五天,缺水甚至變得比敵人更可怕。
水,成為了堅守坑道部隊生存的最大問題。
美籍華裔女作家鄭凱梅女士在她所著的《美國兵眼中的戰爭:從二戰、朝戰到越戰》一書中曾這樣描述道:
“在某些戰爭中,有時候缺水比敵人更加可怕,曾有幾個描述太平洋戰爭的電影,都重現了美軍在島上與日軍爭奪水源,許多人犧牲了生命,就是為了喝上一口水。
在上甘嶺,這樣的場景又一次重演了……”
戰士們的嘴唇幹裂得流血,口腔裏也幾乎停止了分泌唾液。後方運輸員拚出犧牲幾個人的代價,送進坑道一布袋餅幹,但是戰士們幹燥的食管卻無法下咽。舌頭腫脹得話也說不清,發出的聲音嗚嘞嗚嘞的,含混一團。
有一些負責接收上級信息的話務員,因為喝不到水,口腔幹裂得說不出話來,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為的是打出血來,用來滋潤極度幹渴的喉嚨,以保證與上級的聯繫……
幾十年後,記者在湖北孝感市採訪了被稱為“坑道英雄”的趙毛臣老人(時任134團4連指導員)。
老英雄語調沉緩地回憶道:
“到處都是敵人,除了屁股底下不是敵人,我們在坑道裏麵,他(敵人)在坑道上麵。……八十幾個人,兩箱餅幹,就現在咱們裝汽油的那個桶啊,一個汽油桶的四分之一的水,這八十幾個人就靠這麽多東西。怎麽辦呢?就叫衛生員來管水。誰參加小部隊活動,喝半碗水,兩塊餅幹。外麵(後方)一去個人啊,一去個送東西的,不要說好人(即沒有受傷的人,戰鬥人員),就是重傷員也扶著坑道站起來啊……”
最後實在渴得不行了,先是擠點兒牙膏吃。萬般無奈之際,有的守備分隊甚至開始捏著鼻子飲用尿液,這是極端惡劣環境之中的極端求生之舉,大家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光榮茶”。為了讓尿的味道好一點,還想出了許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毛巾裹上一包濕土,將尿淋上去過濾一下,然後再擠點牙膏進去。這樣尿的味道就小多了。可不管怎麽處理,那味道也好不了多少。
在苦守坑道的十數個日日夜夜裏,有許多戰士都因為缺水而幾乎喪命。最後,守備分隊就常常以生命為代價衝出坑道去搶幾壺水……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15軍軍長秦基偉潸然淚下,作為一個身經百戰,從基層摸爬滾打拚殺上來的優秀指揮員,他打心眼裏愛自己的部隊,愛自己的戰士們,然而使他更加痛苦的是——自己現在還不能把他們撤下來。他們還必須繼續苦苦堅持,為決定性的大反擊爭取時間。
從45師師部到15軍軍部都急了,最後,秦基偉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物資送進坑道裏去!”
軍預備隊第29師動員了幾個營的部隊不惜代價,一批接著一批,前仆後繼地向坑道內運輸物資,45師的師部勤雜人員,甚至連師部夥房的炊事員都爭著搶任務給坑道部隊送東西。誌願軍副司令兼誌願軍後勤司令員洪學智將軍後來曾回憶道:
“戰鬥緊張時,一個團作戰,需要兩個團負責運輸作戰物資。由於敵人炮火密度每公裏正麵達二百九十九門,加上大量的航空兵、坦克及火炮,在從前沿到戰術縱深二十公裏的地域內構成了層層火網、火牆,實行晝夜不停的嚴密封鎖。我火線運輸人員把物資送上去、把傷員運下來往往要通過幾十道封鎖線……在接近坑道時,距敵人隻有二三十米,往往三麵受敵人地堡群、探照燈的封鎖控製。我地表陣地被打成一米多深的石粉末,有的陣地被打斷、坑道被打短,以致運輸人員經常迷失方向,找不到道路和坑道口,誤入敵人陣地。運輸部隊一個排四五十人把物資送上去,隻能有二三人回得來。”
15軍後勤部長尤繼賢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組織機關和部隊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將三萬發迫擊炮彈和大量的食品、物資送入坑道。據後來支援45師的29師87團作戰參謀、上甘嶺戰鬥二等功臣侯光華在回憶文章“戰鬥在上甘嶺”中回憶:
“狗日的李承晚兵,那真是壞透了,多麽陰損缺德的點子他們都想得出來!”
危急時刻,45師師長崔建功果斷命令將四門75毫米山炮前推上菊亭和菊亭硯陣地,分別直接瞄準597﹒9高地的幾個主坑道口,專門猛烈轟擊破壞坑道口的敵人,這才止住了敵人的破壞。
就在這一天下午,敵人又一次包圍了坑道口。幾個戰士竟情緒失控,突然躍起,不等下命令就咆哮著衝出坑道,持槍與敵人麵對麵的對射。明知道衝出去就是死,他們也不肯憋屈在坑道裏受這份罪了。
極限的惡劣環境,極差的飲食條件——在坑道戰中,誌願軍戰士們經歷的正是這樣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超越死亡的苦,坑道裏的日子實在是太難熬了。當肉體上的疲勞,精神上的重壓,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人們往往會覺得死比苦還好接受……
第二節美國人頂不住了03
更新時間2010-10-113:22:11字數:2540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坑道裏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了。
缺吃的還好說,從敵人屍體上收集一點兒,加上原來儲備的,節省一點兒也能熬過去了。
敵人的破壞不是對坑道部隊最大的威脅,最要命的是喝的。人體體重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沒吃的能活七八天,而沒有水分卻隻能活三五天,缺水甚至變得比敵人更可怕。
水,成為了堅守坑道部隊生存的最大問題。
美籍華裔女作家鄭凱梅女士在她所著的《美國兵眼中的戰爭:從二戰、朝戰到越戰》一書中曾這樣描述道:
“在某些戰爭中,有時候缺水比敵人更加可怕,曾有幾個描述太平洋戰爭的電影,都重現了美軍在島上與日軍爭奪水源,許多人犧牲了生命,就是為了喝上一口水。
在上甘嶺,這樣的場景又一次重演了……”
戰士們的嘴唇幹裂得流血,口腔裏也幾乎停止了分泌唾液。後方運輸員拚出犧牲幾個人的代價,送進坑道一布袋餅幹,但是戰士們幹燥的食管卻無法下咽。舌頭腫脹得話也說不清,發出的聲音嗚嘞嗚嘞的,含混一團。
有一些負責接收上級信息的話務員,因為喝不到水,口腔幹裂得說不出話來,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為的是打出血來,用來滋潤極度幹渴的喉嚨,以保證與上級的聯繫……
幾十年後,記者在湖北孝感市採訪了被稱為“坑道英雄”的趙毛臣老人(時任134團4連指導員)。
老英雄語調沉緩地回憶道:
“到處都是敵人,除了屁股底下不是敵人,我們在坑道裏麵,他(敵人)在坑道上麵。……八十幾個人,兩箱餅幹,就現在咱們裝汽油的那個桶啊,一個汽油桶的四分之一的水,這八十幾個人就靠這麽多東西。怎麽辦呢?就叫衛生員來管水。誰參加小部隊活動,喝半碗水,兩塊餅幹。外麵(後方)一去個人啊,一去個送東西的,不要說好人(即沒有受傷的人,戰鬥人員),就是重傷員也扶著坑道站起來啊……”
最後實在渴得不行了,先是擠點兒牙膏吃。萬般無奈之際,有的守備分隊甚至開始捏著鼻子飲用尿液,這是極端惡劣環境之中的極端求生之舉,大家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光榮茶”。為了讓尿的味道好一點,還想出了許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毛巾裹上一包濕土,將尿淋上去過濾一下,然後再擠點牙膏進去。這樣尿的味道就小多了。可不管怎麽處理,那味道也好不了多少。
在苦守坑道的十數個日日夜夜裏,有許多戰士都因為缺水而幾乎喪命。最後,守備分隊就常常以生命為代價衝出坑道去搶幾壺水……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15軍軍長秦基偉潸然淚下,作為一個身經百戰,從基層摸爬滾打拚殺上來的優秀指揮員,他打心眼裏愛自己的部隊,愛自己的戰士們,然而使他更加痛苦的是——自己現在還不能把他們撤下來。他們還必須繼續苦苦堅持,為決定性的大反擊爭取時間。
從45師師部到15軍軍部都急了,最後,秦基偉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物資送進坑道裏去!”
軍預備隊第29師動員了幾個營的部隊不惜代價,一批接著一批,前仆後繼地向坑道內運輸物資,45師的師部勤雜人員,甚至連師部夥房的炊事員都爭著搶任務給坑道部隊送東西。誌願軍副司令兼誌願軍後勤司令員洪學智將軍後來曾回憶道:
“戰鬥緊張時,一個團作戰,需要兩個團負責運輸作戰物資。由於敵人炮火密度每公裏正麵達二百九十九門,加上大量的航空兵、坦克及火炮,在從前沿到戰術縱深二十公裏的地域內構成了層層火網、火牆,實行晝夜不停的嚴密封鎖。我火線運輸人員把物資送上去、把傷員運下來往往要通過幾十道封鎖線……在接近坑道時,距敵人隻有二三十米,往往三麵受敵人地堡群、探照燈的封鎖控製。我地表陣地被打成一米多深的石粉末,有的陣地被打斷、坑道被打短,以致運輸人員經常迷失方向,找不到道路和坑道口,誤入敵人陣地。運輸部隊一個排四五十人把物資送上去,隻能有二三人回得來。”
15軍後勤部長尤繼賢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組織機關和部隊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將三萬發迫擊炮彈和大量的食品、物資送入坑道。據後來支援45師的29師87團作戰參謀、上甘嶺戰鬥二等功臣侯光華在回憶文章“戰鬥在上甘嶺”中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