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上甘嶺》中,曾經部分地描述了上甘嶺坑道戰。然而,真實的坑道裏的環境是非人的,真實的上甘嶺坑道作戰也比電影裏描述的要血腥得多,更殘酷得多!


    最小的戰鬥編組是134團5連4班。4班在戰鬥打響的10月14日當晚就反擊了597﹒9高地,在隨後兩天的戰鬥中,他們在班長陳鴻鈞的帶領下,頑強作戰,擊退美軍十多次衝鋒,殺傷敵人一百五十多人,自己竟奇蹟般地無一傷亡。16日下午,他們十一個人因彈藥耗盡才被迫退守8號陣地的一個隻有十五米深的小坑道,依靠夜間從陣地上收集的彈藥、兩箱餅幹和坑道裏儲存的兩小瓶水,在坑道裏堅持戰鬥。由於4班沒有步話機,所以無法與後方聯繫,後方也因此而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仍然在這個小坑道裏堅持,並從此整整十一個晝夜與上級失去聯繫,其間沒有得到任何補給。


    美軍一個連對這個坑道進行了連續多日的破壞,招數用盡卻一籌莫展,最後隻得在洞口架起了三道鐵絲網,築起兩個地堡,採取圍困戰術。一直堅持到第十天,4班實在飢餓難耐,大多數人已經餓得站不起來了,眼看無法再堅持下去,於是,陳鴻鈞和班裏的四個黨員召開了黨小組會,決定由陳鴻鈞突圍出去,到一百多米外的2號坑道向上級尋求支援。陳鴻鈞在夜色中匍匐前進,穿越三道鐵絲網,悄無聲息地爬了一個多小時,潛入2號坑道,經134團4連指導員趙毛臣批準,全班這才於27日晚在4連的策應下突圍而出,全部轉移到了2號坑道,這才與師部恢復了聯繫。他們一直堅持到了10月30日對597﹒9高地的那次決定性的大反擊。


    這是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堅持坑道作戰時間最長的一個班。


    坑道鬥爭,首先遇到的是生存問題。537﹒7高地北山的情況也極為嚴峻,高地上的坑道部隊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沒有得到任何支援,最後7號坑道內甚至有十八個人凍餓而死,不得不被迫撤出陣地。但多數坑道部隊仍然一直堅持到了11月11日對537﹒7高地北山的大反擊……


    597﹒9高地1號坑道是人數最多的坑道,裏麵的建製單位也最多。坑道有四個出口,呈“f”形,全長七十多米,高一點五米,寬一點二米,頂部是厚達三十五米的石灰岩堅石層,是597﹒9高地最大的坑道之一。


    “坑道裏的情況真是糟透了。我們連剛退進坑道時,裏麵擠著80多人。光是來不及轉運下高地的傷員就有55個。好半天我才把人員建製給理清楚,共有來自十六個連隊的零散人員,都是倉促間就近撤進這個坑道的。”


    幾十年後,134團8連連長李保成這樣回憶道。


    無線電通訊也亂了套。上甘嶺兩高地分布有二十多部步話機,退入坑道後,各連官兵們爭著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可步話機上就那麽幾個頻道,幾十部機子擠上去,哇啦哇啦一起呼叫,結果誰也聽不清。


    這時,有個叫陳文鈞的步話機員主動站了出來製止混亂。他在步話機裏建議說:“同誌們,我們應該避免自我混亂。各坑道要分清主次,顧全大局。我建議先主坑道,後排班坑道,一個一個地報告……”


    得到8連的報告後,21日晚,134團派2營教導員李安德率領近百人連夜增援,摸進了1號坑道。


    坑道裏雖說有一百多人,但一大半是傷員,還分屬十六個不同的建製單位。坑道內除了輕重傷員、烈士遺體和戰鬥人員外,還有武器彈藥、糧食、各種保障器材等等,全都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生活、戰鬥,在敵人的圍攻和轟炸下,坑道內情況極為困難,缺乏彈藥、缺乏糧食、飲水、藥品、物資……,什麽都缺!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物資運不上來,最困難的時候,每人每天隻能吃到半個饅頭。


    另外空氣惡濁,硝煙、硫磺、血腥、屎尿和屍體腐爛的氣味混在一起,甚至連氧氣都不夠吸!極度缺氧的坑道裏有時候甚至連蠟燭都無法點燃,戰士們隻好輪流到坑道口吸氣以防窒息……。


    一次,美國人驚奇地發現,有一個地方竟冒出一股高達數尺的白色氣柱,跑過去一看發現一個隱蔽得極為巧妙的坑道口,這股白色氣柱竟是坑道裏的中國人身上的熱氣汗氣冒出地麵後凝結而成!這坑道裏是什麽氣味?什麽樣的環境?


    1號坑道內,李安德與134團3營參謀長武振友、134團8連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經過短暫的商議後,決定成立一個坑道臨時黨支部,支部的第一項決議就是讓大家自報家門,說明政治身份,是黨員還是團員?


    黨團員們紛紛站了出來。


    在隨後召開的全體軍人大會上,李安德宣布,坑道裏所有的人都編入老紅軍連隊第134團8連,李保成任連長,王士根任指導員,原軍部警衛連副排長張紀平任副連長,所有沒有負傷的同誌和輕傷員都編入班排,重傷員集中到麵向北方的坑道口休息。李安德講完話,戰士們紛紛鼓掌:


    “堅決擁護首長決定!”


    “發揚鋼8連光榮傳統!”


    “打到徹底勝利,為毛主席爭光!”


    一個文化教員擠到前麵來:“教導員,我建議以坑道名義寫信給軍首長和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表示我們的決心!”李安德向大家宣布了文化教員的建議,接著說:“這封信我們就請文化教員寫好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上甘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亞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亞煒並收藏鐵血上甘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