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來的攻擊部隊剛剛沖了幾步,一陣密集的彈雨又從9號陣地上潑過來,幾個戰士被接連打倒,8連又被壓製在了地上,前進不得。敵人的這個火力點構築在一塊大岩石的下麵,隱蔽得極為巧妙,裏麵六挺重機槍瘋狂地噴出了六條死亡的火舌,把8連給死死地罩住了。
敵人發射的照明彈飄懸在空中,把戰地映照得如同白晝。據美7師《598高地指揮報告》(美軍把597﹒9高地約稱為598高地)記載:
“我方最大限度使用夜間照明,61毫米、81毫米照明彈,炮射照明彈以及飛機投放下來的照明彈和地麵探照燈通通在這次戰鬥中發揮作用。我們注意到,在照明彈升起時,敵人便縮著不動,而當照明彈一熄滅,他們便飛奔向前。”
在照明彈慘白色的光亮下,李保成大聲地命令道:“爆破組,組織爆破!”
李保成話音未落,1班第一爆破小組年僅十九歲的戰士龍世昌拎著一根爆破筒“嗖”地竄了出去。副排長王練才組織的機槍和衝鋒鎗掩護火力也像發了瘋似的吼叫起來,一梭梭子彈向著敵人的火力點席捲過去。
龍世昌,貴州省鬆桃縣沙柳鄉(今鬆桃苗族自治縣世昌鄉)人,苗族,1933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中。鬆桃地區是一個革命老區,龍世昌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951年5月,西南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龍世昌帶頭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經過了近四個月的訓練後被分配到15軍45師134團3營8連1排1班,成為了“鋼鐵八連”的一名新戰士。龍世昌與五次戰役時樸達峰阻擊戰45師湧現出來的苗族英雄劉興文同在一個營,多次聽過劉興文的報告。1952年7月4日,劉興文遭遇敵機轟炸不幸犧牲後,龍世昌悲憤萬分,發誓要為劉興文報仇,為苗家爭光!
龍世昌把身體貼緊地麵,向著敵人的地堡匍匐前進……。近了,更近了,眼看龍世昌就要靠上敵人的火力點了,忽然敵人的一陣炮火襲來,龍世昌被炸翻在地。龍世昌已經連續炸毀了敵人的三個地堡,本來左臂就已兩處負傷,這一下子他的腿又被炸斷了。
連長李保成的心沉了下去,他剛要再組織人上去,突然看到龍世昌拖著斷腿正在艱難地往前爬行,他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殷紅色的血路。
李保成的眼睛模糊了。
敵人的地堡是封閉式的,要炸掉它必須要把爆破筒從射擊孔塞進去才行。龍世昌沿著地堡邊緣爬到了敵人的機槍射擊孔下,他把爆破筒拉著了引信,一把塞進了敵人的射擊孔,他剛要離開,不料敵人竟又把爆破筒推了出來。龍世昌眼明手快,他抓起爆破筒,立即又塞了進去,美國兵又拚命地推了出來。爆破筒“嗤嗤”地冒著藍色的火焰,七秒之內就要爆炸,就在這一瞬間,龍世昌不顧一切地將身體撲向地堡機槍射擊孔,用盡最後的力氣,用胸口死死地抵住了爆破筒的頂端,雙手緊緊地握住爆破筒……
“轟隆”一聲巨響,伴隨著漫天飛舞的碎片和紫紅色的血霧,敵人的機槍變成了啞巴,那塊大岩石也被炸的粉碎!
“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為什麽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這個悲壯的情節後來在中國傳世經典《上甘嶺》之中重現。
反擊部隊迅速沖了上來,占領了主峰陣地,將殘敵全部消滅。奪取了陣地之後,李保成和8連官兵們含著熱淚找遍了陣地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僅僅在一塊軍裝衣袋中找到了龍世昌的一個殘缺不全的袖珍日記本,血跡斑斑的日記本上還寫著苗族英雄劉興文的題詞,題詞是:為苗族爭光!
龍世昌以熱血和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誓言。戰後,誌司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他二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追授他二級國旗勳章。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文批準,將龍世昌生前所在的沙柳鄉改名為世昌鄉,以永遠紀念這位保家衛國的苗族英雄。
龍世昌生前所在的8連也榮立了集體特等功,被**授予“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1985年,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編寫、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鬆桃苗族自治地方概況》一書中,就記載了龍世昌的英雄事跡,以讓後人永遠記住這位苗族英雄的名字,薪火相傳,世代不忘!
——這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國度。英雄的魂靈無處不在。雖然英雄已經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依然在冥冥之中引導這個國家前行。他們為古老的中華民族留下了珍貴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
精神、理想與文化都不是行為,但是它們都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行為。一個民族如果要發展,就不能沒有精神動力。愛護這筆財富,珍惜這筆財富,將這些無價之寶,永遠的、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神聖責任!!!
請記住我們民族的光榮歷史,請記住我們的民族英雄吧!因為——
“一個沒有光榮歷史的民族,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光榮歷史,有了英雄,而他們的後人不去學習他們民族的光榮歷史,學習他們的英雄,那麽,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敵人發射的照明彈飄懸在空中,把戰地映照得如同白晝。據美7師《598高地指揮報告》(美軍把597﹒9高地約稱為598高地)記載:
“我方最大限度使用夜間照明,61毫米、81毫米照明彈,炮射照明彈以及飛機投放下來的照明彈和地麵探照燈通通在這次戰鬥中發揮作用。我們注意到,在照明彈升起時,敵人便縮著不動,而當照明彈一熄滅,他們便飛奔向前。”
在照明彈慘白色的光亮下,李保成大聲地命令道:“爆破組,組織爆破!”
李保成話音未落,1班第一爆破小組年僅十九歲的戰士龍世昌拎著一根爆破筒“嗖”地竄了出去。副排長王練才組織的機槍和衝鋒鎗掩護火力也像發了瘋似的吼叫起來,一梭梭子彈向著敵人的火力點席捲過去。
龍世昌,貴州省鬆桃縣沙柳鄉(今鬆桃苗族自治縣世昌鄉)人,苗族,1933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中。鬆桃地區是一個革命老區,龍世昌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951年5月,西南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龍世昌帶頭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經過了近四個月的訓練後被分配到15軍45師134團3營8連1排1班,成為了“鋼鐵八連”的一名新戰士。龍世昌與五次戰役時樸達峰阻擊戰45師湧現出來的苗族英雄劉興文同在一個營,多次聽過劉興文的報告。1952年7月4日,劉興文遭遇敵機轟炸不幸犧牲後,龍世昌悲憤萬分,發誓要為劉興文報仇,為苗家爭光!
龍世昌把身體貼緊地麵,向著敵人的地堡匍匐前進……。近了,更近了,眼看龍世昌就要靠上敵人的火力點了,忽然敵人的一陣炮火襲來,龍世昌被炸翻在地。龍世昌已經連續炸毀了敵人的三個地堡,本來左臂就已兩處負傷,這一下子他的腿又被炸斷了。
連長李保成的心沉了下去,他剛要再組織人上去,突然看到龍世昌拖著斷腿正在艱難地往前爬行,他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殷紅色的血路。
李保成的眼睛模糊了。
敵人的地堡是封閉式的,要炸掉它必須要把爆破筒從射擊孔塞進去才行。龍世昌沿著地堡邊緣爬到了敵人的機槍射擊孔下,他把爆破筒拉著了引信,一把塞進了敵人的射擊孔,他剛要離開,不料敵人竟又把爆破筒推了出來。龍世昌眼明手快,他抓起爆破筒,立即又塞了進去,美國兵又拚命地推了出來。爆破筒“嗤嗤”地冒著藍色的火焰,七秒之內就要爆炸,就在這一瞬間,龍世昌不顧一切地將身體撲向地堡機槍射擊孔,用盡最後的力氣,用胸口死死地抵住了爆破筒的頂端,雙手緊緊地握住爆破筒……
“轟隆”一聲巨響,伴隨著漫天飛舞的碎片和紫紅色的血霧,敵人的機槍變成了啞巴,那塊大岩石也被炸的粉碎!
“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為什麽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這個悲壯的情節後來在中國傳世經典《上甘嶺》之中重現。
反擊部隊迅速沖了上來,占領了主峰陣地,將殘敵全部消滅。奪取了陣地之後,李保成和8連官兵們含著熱淚找遍了陣地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僅僅在一塊軍裝衣袋中找到了龍世昌的一個殘缺不全的袖珍日記本,血跡斑斑的日記本上還寫著苗族英雄劉興文的題詞,題詞是:為苗族爭光!
龍世昌以熱血和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誓言。戰後,誌司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他二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追授他二級國旗勳章。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文批準,將龍世昌生前所在的沙柳鄉改名為世昌鄉,以永遠紀念這位保家衛國的苗族英雄。
龍世昌生前所在的8連也榮立了集體特等功,被**授予“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1985年,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編寫、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鬆桃苗族自治地方概況》一書中,就記載了龍世昌的英雄事跡,以讓後人永遠記住這位苗族英雄的名字,薪火相傳,世代不忘!
——這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國度。英雄的魂靈無處不在。雖然英雄已經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依然在冥冥之中引導這個國家前行。他們為古老的中華民族留下了珍貴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
精神、理想與文化都不是行為,但是它們都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行為。一個民族如果要發展,就不能沒有精神動力。愛護這筆財富,珍惜這筆財富,將這些無價之寶,永遠的、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神聖責任!!!
請記住我們民族的光榮歷史,請記住我們的民族英雄吧!因為——
“一個沒有光榮歷史的民族,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光榮歷史,有了英雄,而他們的後人不去學習他們民族的光榮歷史,學習他們的英雄,那麽,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