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展到這裏,我們還需要把魯隱公的來歷簡單說明一下。卻說魯國先君惠公,元妃早喪,並無遺子。寵妾仲子被立為繼室。仲子生子名軌,魯惠公愛屋及烏,欲立子軌為世子。不料惠公未及舉行立嗣大典,就得暴病而死。魯隱公為正妃所生,他天性恬淡,對父親立軌一事並不計較。及惠公斃,群臣以其年長,奉之為君。隱公力辭,群臣卻力諫。隱公見子軌確實年幼,不堪主政,便勉強納諫,做了國君,卻明言:國乃子軌之國,因其幼小,寡人暫且替代為君。及至子軌年長,隱公便思退位,因國外之事接二連三,所以尚未詳細計較。
一日,公子翬見朝中太宰一位空缺,便向隱公求其兼之。魯隱公擔心公孫翬權勢太重,將來子軌繼位之後不能鉗製,便推託道:“等子軌繼承君位,你再去求他吧。寡人不日將會退位,以奍天年。”公子翬哪裏相信魯侯會甘心讓出君位?反密奏隱公道:“臣聞‘利器入手,不可假於人’,主公早已繼承君位,國人信服,待主公千歲之後,便可傳之子孫,為何屢以暫居君位為名,起人是非之心?今軌年紀已長,恐其將來對主公不利。臣請殺之,為主公除卻隱憂。”魯侯聽罷大驚,雙手掩耳,道:“你若非瘋了,怎會出此亂言!寡人已使人於冤裘之地建築宮室,為奍老之計,不日自當傳位於軌。寡人念你為吾設想,恕你無罪。你可速速退下,再勿亂言。”公子翬自知失言,羞慚而退。
回到家中之後,公子翬便派人往冤裘打探消息,當他得知隱公確實在冤裘建立宮室,這才相信他是真心想讓位於軌。公子翬怕隱公把自己所說的話告訴子軌,那麽待子軌繼位之後,必不會饒了自己。思前想後,公子翬便定下一條毒計。
當夜公子翬親往見軌,卻說:“主公見公子年紀漸長,怕你爭位,故於今日召我入宮,密囑我暗害於你。我不忍心公子死於奸人之手,特來告之。”子軌聽說,十分懼怕,問道:“如叔父所言,這便如何是好?”公子翬道:“他無仁,我便無義。公子欲免禍,非行大事不可。我建議公子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永除後患。”子軌心中有所顧慮,說道:“他為魯君,已十年有一,臣民向來悅服。吾隻恐大事不成,反受其害。”公子翬道:“我已為公子定下一計,請公子聽來。主公在未立之前,隻因魯鄭為了爭奪地盤,曾奉先君惠公之命,與鄭武公戰於狐壤,為鄭所俘,囚禁於鄭國大夫尹氏家中。尹氏素奉一神,名叫鍾巫。主公暗地祈禱,謀歸魯國。遂卜一卦,大吉。因見尹氏正不得誌,便以實情告之。尹氏遂與主公謀劃,後來果然歸於魯國。主公繼位之後,遂於城外建鍾巫神廟,每年冬月,必親往祭祀。祭畢,亦必會宿於尹大夫之家。我等可以派遣死士充作雜役,伴其左右,主公必不相疑。待其熟睡之際刺之,如宰羔羊,僅一夫之力耳。”子軌又道:“此計雖好,但必會擔上惡名。將來為君,何以自解?”公子翬笑道:“我會在行動之前,密囑死士逃走,卻歸罪於尹氏,又有何不可?”子軌顧慮全消,下拜道:“承蒙叔父抬愛,子軌感激不盡。大事若成,必以太宰相屈。”
公子翬依計而行,果弒魯隱公。子軌繼位,號為魯桓公,封公子翬為太宰,誅尹氏一族以封國人之口。但魯國臣民素知公子翬的為人,都覺事屬蹊蹺,隻懼於公子翬權勢,不敢輕言罷了。從此以後,公子翬自是權焰燻天,橫行無忌,魯桓公不能掣肘於他,又礙著立位之功,隻得任他胡為。
鄭莊公伐許大勝,便分派使者,攜帶禮幣往齊魯兩國稱謝。齊國無甚可說。卻說派往魯國的使臣回來,把禮物連同國書一起,原封不動地又繳了回來。莊公問其原因,使者答道:“微臣方入魯境,便聽得魯侯已斃,新君又立。國書不合,不敢相投。”莊公道:“許城之別,我見魯侯還是好好的,怎麽說死就死了?這其中必有貓膩。你可打探得什麽消息回來?”那使者便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莊公嘆道:“魯侯寬柔謙讓,乃賢君也,不幸被子翬所害,誠為可惜。我意伐魯,以正視聽,眾位愛卿以為如何?”上卿祭足出班奏道:“臣以為不可。魯鄭世代相好,討之不如和之更為有利。臣料魯國不日將有使命到來。。。。。。”,一言未畢,殿外執事官進來奏稱:魯使已至殿外侯見。莊公便叫請入,先問其來意。使者說道:“新君繼位,特命微臣來修舊好。且我國君上有意約會盟主,並請轉央齊侯,擇地會麵。”莊公大喜,卻不在臉上顯露出來,嘴上不緊不慢地道:“三國先前就有約定,伐許之後,擇地會盟。魯侯如今來知會寡人,約期會盟,誠為善策。隻不知地點可選好了沒有?”那使者再拜而言:“我國君上不敢自專,還請盟主選定地點。”莊公沉吟道:“既然如此,就選會稷好了。此地在鄭齊魯三國的中心,離各國都不甚遠,可省卻齊魯二侯車馬勞頓之苦。”魯使又請約會之期,莊公道:“現值隆冬,可於初夏四月中旬,在會稷相見。”說罷便令祭足當場做書,並厚待魯使。魯使收了回書,拜謝而去。
至來年四月,齊魯鄭三國於會稷相會。齊鄭二侯為魯侯正其君位,竟不經過周桓王。三國獻血盟誓,世代永好。並聯名上書周桓王,請其賜給伐楚之命。盟會結束後,三國便約定待周天子的聖命下達之後,再在此地大會諸侯。自此魯鄭信使不絕於道,兩國關係愈見親密。
一日,公子翬見朝中太宰一位空缺,便向隱公求其兼之。魯隱公擔心公孫翬權勢太重,將來子軌繼位之後不能鉗製,便推託道:“等子軌繼承君位,你再去求他吧。寡人不日將會退位,以奍天年。”公子翬哪裏相信魯侯會甘心讓出君位?反密奏隱公道:“臣聞‘利器入手,不可假於人’,主公早已繼承君位,國人信服,待主公千歲之後,便可傳之子孫,為何屢以暫居君位為名,起人是非之心?今軌年紀已長,恐其將來對主公不利。臣請殺之,為主公除卻隱憂。”魯侯聽罷大驚,雙手掩耳,道:“你若非瘋了,怎會出此亂言!寡人已使人於冤裘之地建築宮室,為奍老之計,不日自當傳位於軌。寡人念你為吾設想,恕你無罪。你可速速退下,再勿亂言。”公子翬自知失言,羞慚而退。
回到家中之後,公子翬便派人往冤裘打探消息,當他得知隱公確實在冤裘建立宮室,這才相信他是真心想讓位於軌。公子翬怕隱公把自己所說的話告訴子軌,那麽待子軌繼位之後,必不會饒了自己。思前想後,公子翬便定下一條毒計。
當夜公子翬親往見軌,卻說:“主公見公子年紀漸長,怕你爭位,故於今日召我入宮,密囑我暗害於你。我不忍心公子死於奸人之手,特來告之。”子軌聽說,十分懼怕,問道:“如叔父所言,這便如何是好?”公子翬道:“他無仁,我便無義。公子欲免禍,非行大事不可。我建議公子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永除後患。”子軌心中有所顧慮,說道:“他為魯君,已十年有一,臣民向來悅服。吾隻恐大事不成,反受其害。”公子翬道:“我已為公子定下一計,請公子聽來。主公在未立之前,隻因魯鄭為了爭奪地盤,曾奉先君惠公之命,與鄭武公戰於狐壤,為鄭所俘,囚禁於鄭國大夫尹氏家中。尹氏素奉一神,名叫鍾巫。主公暗地祈禱,謀歸魯國。遂卜一卦,大吉。因見尹氏正不得誌,便以實情告之。尹氏遂與主公謀劃,後來果然歸於魯國。主公繼位之後,遂於城外建鍾巫神廟,每年冬月,必親往祭祀。祭畢,亦必會宿於尹大夫之家。我等可以派遣死士充作雜役,伴其左右,主公必不相疑。待其熟睡之際刺之,如宰羔羊,僅一夫之力耳。”子軌又道:“此計雖好,但必會擔上惡名。將來為君,何以自解?”公子翬笑道:“我會在行動之前,密囑死士逃走,卻歸罪於尹氏,又有何不可?”子軌顧慮全消,下拜道:“承蒙叔父抬愛,子軌感激不盡。大事若成,必以太宰相屈。”
公子翬依計而行,果弒魯隱公。子軌繼位,號為魯桓公,封公子翬為太宰,誅尹氏一族以封國人之口。但魯國臣民素知公子翬的為人,都覺事屬蹊蹺,隻懼於公子翬權勢,不敢輕言罷了。從此以後,公子翬自是權焰燻天,橫行無忌,魯桓公不能掣肘於他,又礙著立位之功,隻得任他胡為。
鄭莊公伐許大勝,便分派使者,攜帶禮幣往齊魯兩國稱謝。齊國無甚可說。卻說派往魯國的使臣回來,把禮物連同國書一起,原封不動地又繳了回來。莊公問其原因,使者答道:“微臣方入魯境,便聽得魯侯已斃,新君又立。國書不合,不敢相投。”莊公道:“許城之別,我見魯侯還是好好的,怎麽說死就死了?這其中必有貓膩。你可打探得什麽消息回來?”那使者便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莊公嘆道:“魯侯寬柔謙讓,乃賢君也,不幸被子翬所害,誠為可惜。我意伐魯,以正視聽,眾位愛卿以為如何?”上卿祭足出班奏道:“臣以為不可。魯鄭世代相好,討之不如和之更為有利。臣料魯國不日將有使命到來。。。。。。”,一言未畢,殿外執事官進來奏稱:魯使已至殿外侯見。莊公便叫請入,先問其來意。使者說道:“新君繼位,特命微臣來修舊好。且我國君上有意約會盟主,並請轉央齊侯,擇地會麵。”莊公大喜,卻不在臉上顯露出來,嘴上不緊不慢地道:“三國先前就有約定,伐許之後,擇地會盟。魯侯如今來知會寡人,約期會盟,誠為善策。隻不知地點可選好了沒有?”那使者再拜而言:“我國君上不敢自專,還請盟主選定地點。”莊公沉吟道:“既然如此,就選會稷好了。此地在鄭齊魯三國的中心,離各國都不甚遠,可省卻齊魯二侯車馬勞頓之苦。”魯使又請約會之期,莊公道:“現值隆冬,可於初夏四月中旬,在會稷相見。”說罷便令祭足當場做書,並厚待魯使。魯使收了回書,拜謝而去。
至來年四月,齊魯鄭三國於會稷相會。齊鄭二侯為魯侯正其君位,竟不經過周桓王。三國獻血盟誓,世代永好。並聯名上書周桓王,請其賜給伐楚之命。盟會結束後,三國便約定待周天子的聖命下達之後,再在此地大會諸侯。自此魯鄭信使不絕於道,兩國關係愈見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