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希拉蕊傳:掌權美國的女人 作者:[美]卡爾·伯恩斯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81年10月,希拉蕊、賴特和迪克?莫裏斯已經準備好將競選快車重新拉入軌道了。莫裏斯每個月都會趕到小石城來同柯林頓夫婦和賴特會晤。他和賴特能夠看出,希拉蕊已經做好了作戰準備,也會比以往更投入。她將擔任首席顧問和戰略製定者。通過與賴特和迪克的緊密合作,她終於說服了柯林頓採取更加務實的政治立場。看來,她已經本能地看到了需要做些什麽,還有柯林頓應該怎麽做。首先,他必須對阿肯色人民致歉,承認自己曾經犯了錯。柯林頓對此猶豫不決。希拉蕊很堅決,莫裏斯記得她說:“比爾,他們並不想把你踢到一邊,隻是想確定你知道他們的感覺。放下你所謂的驕傲,向他們表明,你明白他們的意思了!”莫裏斯的民意調查也證實了她的闡釋。
莫裏斯向希拉蕊、柯林頓還有賴特建議,他們可以買下電視廣播時段來發布一個柯林頓為他所犯下的錯誤致歉的聲明,特別是為提高汽車牌照稅致歉。這開啟了一場gg運動的序幕,而這場運動的主題是“爸爸從來不需要打我第二次”。柯林頓說,如果阿肯色州的選民肯給他第二次機會,他絕對會留心聽取他們的聲音,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2月初這條gg就開始播出了,但是直到1982年2月27日切爾西生日那天,柯林頓才正式宣布參選。在新聞發布會上,希拉蕊送給柯林頓一張鑲有相框的全家福照片,相框上刻著:“切爾西的第二個生日,比爾的第二次機會。”
1982年的州長競選成為他們今後政治活動的模板,希拉蕊在其中採取了更加直接、更加親力親為的態度,參與了競選政策、戰略、時間表和人事方麵的決策。名義上,她並不是競選運動主席,但她卻是實際上的競選運動領導。1982年之後,在她和柯林頓的競選運動中,他們總是自己的選戰主席。“她走出來站在了前台,一路追蹤著選舉情況,並掌握大權。無論什麽事,她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確實是說每一件事—無論是人、事,還是比爾將在哪裏發表演說,所有的一切。”伍迪?巴西特說。她是他們法學院的學生,曾經為每一次競選工作。“希拉蕊從來都不留情麵,會直接告訴你,你做錯了,或者她認為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她認為某次活動參與的人不夠多。比爾?柯林頓從來就不會跟你說這些,就算是他也許會這麽想。他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希拉蕊才是那個製定規矩的人,每當他們對什麽不滿意的時候,也是由她來唱黑臉。”成功的選舉總是需要嚴格的紀律來支撐的,而希拉蕊就是提供這種紀律的人。
《希拉蕊傳》以阿肯色為家(37)
然後,希拉蕊?羅德姆變成了希拉蕊?柯林頓,盡管她曾經發誓永遠不會這樣做。改變自己的姓氏似乎向選民傳遞了一個信息,她打算改變自己的態度了。而對於柯林頓的未來,這跟柯林頓為車牌徵收失誤道歉一樣重要。或者,借用吉姆?布萊爾的說法,改姓氏是希拉蕊“為了政治利益而犧牲自己原則的權宜之計”。希拉蕊曾經就改名為什麽很重要跟哈貝爾聊過。“那天,我們談了很久,而此後我也更加理解她了。”他說,“她剛剛到達阿肯色的時候,還抱有保留自己身份的理念。而且作為一名律師,她也能夠敏銳地感受到職場上的利害衝突。還有一些更加私人也更傷心的理由—人們會因此而認為她不愛自己的丈夫,這讓她很傷心;人們問她切爾西要姓什麽的時候她也很受傷;阿肯色州的人民從來都不試圖去理解她,卻要求她理解他們,這也傷害了她的感情。但是,現在姓氏的問題已經成為對方的話柄,所以她已準備好為了幫助自己的丈夫而改掉它。”
在柯林頓宣布參選的那天,希拉蕊穿了一身保守的套裝,專門做了頭髮,並且說:“我其實不需要改名字,我一直是比爾?柯林頓夫人。在法律界工作的時候,我保留了自己的職業姓名希拉蕊?羅德姆,現在我打算停下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而專職幫助柯林頓進行選舉宣傳,所以,以後我就僅僅是比爾?柯林頓夫人了。我猜人們以後聽比爾?柯林頓夫人講話都會聽到厭倦的。”不過,希拉蕊的個人犧牲卻是實實在在的。“當時我熱淚盈眶,哽咽得說不出話來。”貝齊?賴特說。因為,她理解做出這個決定有多麽艱難。希拉蕊是自動自發做出這個決定的。柯林頓從來沒有要求她這樣做過,他在1994年接受訪問的時候證實了這一點。最初他是反對改名的。“她理解這是讓選民們感覺我們跟他們有隔閡的因素之一。”他說,“一天,她來對我說—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因此而非常尊敬她,她主動來找我,說道,‘我們必須談談這個姓的問題。我無法忍受—如果保留它會讓你選舉失敗,我無法承受這樣的結果。它對我的意義已經不那麽重大了。如果我們改了名字,那麽我們一定要努力獲勝。”
希拉蕊的外表也常常在選舉中被拿來做文章,這一點也讓她很傷心。盡管小時候她很抗拒父母節儉的生活方式,但漸漸地她開始尊重甚至欣賞他們其實頗有些變化無常的審美取向。她的母親從來都不需要凱迪拉克或者漂亮的衣服,並曾經教導她不要太關注於無關緊要的細節。希拉蕊曾經很嚴肅地說過,她從小就被教育“看重別人的內在素質”而不是他們的穿著打扮。
莫裏斯向希拉蕊、柯林頓還有賴特建議,他們可以買下電視廣播時段來發布一個柯林頓為他所犯下的錯誤致歉的聲明,特別是為提高汽車牌照稅致歉。這開啟了一場gg運動的序幕,而這場運動的主題是“爸爸從來不需要打我第二次”。柯林頓說,如果阿肯色州的選民肯給他第二次機會,他絕對會留心聽取他們的聲音,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2月初這條gg就開始播出了,但是直到1982年2月27日切爾西生日那天,柯林頓才正式宣布參選。在新聞發布會上,希拉蕊送給柯林頓一張鑲有相框的全家福照片,相框上刻著:“切爾西的第二個生日,比爾的第二次機會。”
1982年的州長競選成為他們今後政治活動的模板,希拉蕊在其中採取了更加直接、更加親力親為的態度,參與了競選政策、戰略、時間表和人事方麵的決策。名義上,她並不是競選運動主席,但她卻是實際上的競選運動領導。1982年之後,在她和柯林頓的競選運動中,他們總是自己的選戰主席。“她走出來站在了前台,一路追蹤著選舉情況,並掌握大權。無論什麽事,她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確實是說每一件事—無論是人、事,還是比爾將在哪裏發表演說,所有的一切。”伍迪?巴西特說。她是他們法學院的學生,曾經為每一次競選工作。“希拉蕊從來都不留情麵,會直接告訴你,你做錯了,或者她認為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她認為某次活動參與的人不夠多。比爾?柯林頓從來就不會跟你說這些,就算是他也許會這麽想。他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希拉蕊才是那個製定規矩的人,每當他們對什麽不滿意的時候,也是由她來唱黑臉。”成功的選舉總是需要嚴格的紀律來支撐的,而希拉蕊就是提供這種紀律的人。
《希拉蕊傳》以阿肯色為家(37)
然後,希拉蕊?羅德姆變成了希拉蕊?柯林頓,盡管她曾經發誓永遠不會這樣做。改變自己的姓氏似乎向選民傳遞了一個信息,她打算改變自己的態度了。而對於柯林頓的未來,這跟柯林頓為車牌徵收失誤道歉一樣重要。或者,借用吉姆?布萊爾的說法,改姓氏是希拉蕊“為了政治利益而犧牲自己原則的權宜之計”。希拉蕊曾經就改名為什麽很重要跟哈貝爾聊過。“那天,我們談了很久,而此後我也更加理解她了。”他說,“她剛剛到達阿肯色的時候,還抱有保留自己身份的理念。而且作為一名律師,她也能夠敏銳地感受到職場上的利害衝突。還有一些更加私人也更傷心的理由—人們會因此而認為她不愛自己的丈夫,這讓她很傷心;人們問她切爾西要姓什麽的時候她也很受傷;阿肯色州的人民從來都不試圖去理解她,卻要求她理解他們,這也傷害了她的感情。但是,現在姓氏的問題已經成為對方的話柄,所以她已準備好為了幫助自己的丈夫而改掉它。”
在柯林頓宣布參選的那天,希拉蕊穿了一身保守的套裝,專門做了頭髮,並且說:“我其實不需要改名字,我一直是比爾?柯林頓夫人。在法律界工作的時候,我保留了自己的職業姓名希拉蕊?羅德姆,現在我打算停下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而專職幫助柯林頓進行選舉宣傳,所以,以後我就僅僅是比爾?柯林頓夫人了。我猜人們以後聽比爾?柯林頓夫人講話都會聽到厭倦的。”不過,希拉蕊的個人犧牲卻是實實在在的。“當時我熱淚盈眶,哽咽得說不出話來。”貝齊?賴特說。因為,她理解做出這個決定有多麽艱難。希拉蕊是自動自發做出這個決定的。柯林頓從來沒有要求她這樣做過,他在1994年接受訪問的時候證實了這一點。最初他是反對改名的。“她理解這是讓選民們感覺我們跟他們有隔閡的因素之一。”他說,“一天,她來對我說—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因此而非常尊敬她,她主動來找我,說道,‘我們必須談談這個姓的問題。我無法忍受—如果保留它會讓你選舉失敗,我無法承受這樣的結果。它對我的意義已經不那麽重大了。如果我們改了名字,那麽我們一定要努力獲勝。”
希拉蕊的外表也常常在選舉中被拿來做文章,這一點也讓她很傷心。盡管小時候她很抗拒父母節儉的生活方式,但漸漸地她開始尊重甚至欣賞他們其實頗有些變化無常的審美取向。她的母親從來都不需要凱迪拉克或者漂亮的衣服,並曾經教導她不要太關注於無關緊要的細節。希拉蕊曾經很嚴肅地說過,她從小就被教育“看重別人的內在素質”而不是他們的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