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 作者:鄧力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件強調,我國發展農業生產和建設,一定要嚴格遵守因地製宜的原則,一定要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不單是以糧為綱,而要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文件提出,在我國自然條件十分複雜的廣大農村,要善於趨利避害,要全麵發展,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文件對整個農村工作提出了全麵發展的意見。提出,既要實行十一屆四中全會即將通過並公開發表的《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即喬木主持起草的25條,也要繼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並強調在農田基本建設中,一定要量力而行、適當節製,一定要同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其他各項事業統籌兼顧,全麵安排。
與《關於今冬明春農村若幹問題的意見》相同的文件,我看以前還沒有過。在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國農業要找出一條適合於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資源豐富、地域遼闊的情況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並提出了開展農業科學、生物技術研究和推廣的問題。那時,我看了有關材料,認識到農業發展,僅僅依靠機械化和走石油農業的路子,會破壞生態平衡,其結果是農業的效益越來越低。為此,文件中強調,在農田基本建設中,要十分注意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適宜於採取生物措施的,要大力推廣生物措施治理,綠化山川,以增強抵抗水旱災害的能力。文件起草工作完成後,我講給先念同誌聽,他覺得豁然開朗,是個新路子。
當胡耀邦同誌和李先念同誌在工作中有矛盾的情況下,寫出這樣一個麵貌的文件,最後胡耀邦同誌接受了。先念同誌說,文件這樣寫,我也同意。最後這個文件發出去了。
2 中央關於轉發農業學大寨文件的指示
1980年11月23日,中央轉發了一個山西省委《關於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經驗教訓的檢查報告》。為轉發這個文件的指示,是我在10月底至11月初主持起草的。
原來毛主席提倡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在執行過程中有搞形式的地方,有的搞得好,有的就是搞形式。如農村搞水平梯田,在沒有條件的地方也要搞。有些坡地,本來根本不需要搞,也硬要要搞。我們黨內確有這樣一種偏向,號召學習一個典型的時候,它什麽都是好的,而批評時又什麽都否定。正是在後麵這種情況下,農業部門搞了一個關於學大寨問題的文件,送到中央辦公廳,要求中央轉發。於是,我起草了一個中央批轉的指示,既肯定周總理總結的大寨的幾條經驗沒錯,號召大家來學習這幾條也沒錯,又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走偏了方向,有的地方甚至搞過頭了。造成失誤的責任不在大寨,也不在昔陽,應由山西省委和黨中央承擔責任。這就對大寨經驗做了肯定,而搞過頭的責任由上麵來承擔。這個指示還說,推廣一切先進經驗,都應該因時、因地、因事製宜。指示還講到對先進模範應該如何培養、使用。這個文件發出後,為大寨解除了一些壓力。同時,也讓大家感覺到,這樣講是公道的,不應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下麵,承擔責任的應該是省委和中央。
在中央辦公廳
十一 為鄧小平起草四次文代會祝詞
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全國文藝工作者在新時期召開的一次盛會。開幕式上,鄧小平同誌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詞。鄧小平同誌的祝詞是我和衛建林幫助起草的。後來又增加了張作光。從起草、修改到定稿,反覆了很多次。起草之前,我和衛建林多次商量,確定由衛建林負責文字起草,我修改。搞了幾稿後,我們送有關同誌徵求意見,也送周揚一份。周揚不贊成講幾個問題的寫法。說有必要由鄧小平來講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嗎?他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們向小平同誌作了匯報。小平同誌同意周揚的意見,說:不要講什麽問題,就是作為祝詞,一個部分一個部分一口氣講下來,文理邏輯順當就行了。按這個要求改後。胡喬木又作了修改。
那天鄧小平同誌的祝詞,博得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效果非常好。應該說,這篇講話堅持了毛澤東思想,又結合了當時的實際,回答了當時需要回答的問題。對建國以來的文藝工作作了歷史的評價,肯定“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文藝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文藝工作的成績是顯著的;指出所謂“黑線專政”完全是林彪、“四人幫”的汙衊。對社會主義新時期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務作了論述,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希望。應該承認,一直到今天它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說這篇祝詞是新時期黨指導文藝工作的綱領,一點都不過分。這篇祝詞文字也不錯。其中有一些名言,現在一直流傳。如: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等等。這些名言,已經成為鄧小平文藝思想、文藝理論的精華了。
在中央辦公廳
十二 訪問美國的收穫
1979年11月5日至12月5日,我同袁寶華同誌一起去美國訪問,同去的還是1978年底訪問日本的那些同誌。我們去了美國的國家財政部,也到了大企業集團。從美國的經驗中,發現了它與中國的區別,其中對我們最有影響的是它的所得稅製度。美國的所得稅種類很多,有企業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美國政府向企業徵收所得稅高低不同,但企業總是有盈餘、有積累。企業交納所得稅後,其餘收人可以自主支配。企業因此可以得到發展,這是很成功的經驗。我們的財政實行的是統收統支,企業的收入包括折舊,都收到中央。而企業開支,如設備購置、維修,流動資金都要由國家銀行撥付。在收支問題上,企業幾乎沒有自主權。我們認為,中國應該參考美國的所得稅製度,學習它的成功經驗。後來,在柳州市的市屬工業和上海輕工機械公司等200多戶企業,進行了由上交利潤改為徵收所得稅的試點。國營企業實行由上交利潤改為交納所得稅(即第一步利改稅),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之後,在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上提出實施步驟,從1983年6月開始進行。這是後話了。
文件對整個農村工作提出了全麵發展的意見。提出,既要實行十一屆四中全會即將通過並公開發表的《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即喬木主持起草的25條,也要繼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並強調在農田基本建設中,一定要量力而行、適當節製,一定要同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其他各項事業統籌兼顧,全麵安排。
與《關於今冬明春農村若幹問題的意見》相同的文件,我看以前還沒有過。在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國農業要找出一條適合於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資源豐富、地域遼闊的情況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並提出了開展農業科學、生物技術研究和推廣的問題。那時,我看了有關材料,認識到農業發展,僅僅依靠機械化和走石油農業的路子,會破壞生態平衡,其結果是農業的效益越來越低。為此,文件中強調,在農田基本建設中,要十分注意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適宜於採取生物措施的,要大力推廣生物措施治理,綠化山川,以增強抵抗水旱災害的能力。文件起草工作完成後,我講給先念同誌聽,他覺得豁然開朗,是個新路子。
當胡耀邦同誌和李先念同誌在工作中有矛盾的情況下,寫出這樣一個麵貌的文件,最後胡耀邦同誌接受了。先念同誌說,文件這樣寫,我也同意。最後這個文件發出去了。
2 中央關於轉發農業學大寨文件的指示
1980年11月23日,中央轉發了一個山西省委《關於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經驗教訓的檢查報告》。為轉發這個文件的指示,是我在10月底至11月初主持起草的。
原來毛主席提倡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在執行過程中有搞形式的地方,有的搞得好,有的就是搞形式。如農村搞水平梯田,在沒有條件的地方也要搞。有些坡地,本來根本不需要搞,也硬要要搞。我們黨內確有這樣一種偏向,號召學習一個典型的時候,它什麽都是好的,而批評時又什麽都否定。正是在後麵這種情況下,農業部門搞了一個關於學大寨問題的文件,送到中央辦公廳,要求中央轉發。於是,我起草了一個中央批轉的指示,既肯定周總理總結的大寨的幾條經驗沒錯,號召大家來學習這幾條也沒錯,又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走偏了方向,有的地方甚至搞過頭了。造成失誤的責任不在大寨,也不在昔陽,應由山西省委和黨中央承擔責任。這就對大寨經驗做了肯定,而搞過頭的責任由上麵來承擔。這個指示還說,推廣一切先進經驗,都應該因時、因地、因事製宜。指示還講到對先進模範應該如何培養、使用。這個文件發出後,為大寨解除了一些壓力。同時,也讓大家感覺到,這樣講是公道的,不應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下麵,承擔責任的應該是省委和中央。
在中央辦公廳
十一 為鄧小平起草四次文代會祝詞
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全國文藝工作者在新時期召開的一次盛會。開幕式上,鄧小平同誌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詞。鄧小平同誌的祝詞是我和衛建林幫助起草的。後來又增加了張作光。從起草、修改到定稿,反覆了很多次。起草之前,我和衛建林多次商量,確定由衛建林負責文字起草,我修改。搞了幾稿後,我們送有關同誌徵求意見,也送周揚一份。周揚不贊成講幾個問題的寫法。說有必要由鄧小平來講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嗎?他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們向小平同誌作了匯報。小平同誌同意周揚的意見,說:不要講什麽問題,就是作為祝詞,一個部分一個部分一口氣講下來,文理邏輯順當就行了。按這個要求改後。胡喬木又作了修改。
那天鄧小平同誌的祝詞,博得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效果非常好。應該說,這篇講話堅持了毛澤東思想,又結合了當時的實際,回答了當時需要回答的問題。對建國以來的文藝工作作了歷史的評價,肯定“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文藝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文藝工作的成績是顯著的;指出所謂“黑線專政”完全是林彪、“四人幫”的汙衊。對社會主義新時期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務作了論述,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希望。應該承認,一直到今天它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說這篇祝詞是新時期黨指導文藝工作的綱領,一點都不過分。這篇祝詞文字也不錯。其中有一些名言,現在一直流傳。如: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等等。這些名言,已經成為鄧小平文藝思想、文藝理論的精華了。
在中央辦公廳
十二 訪問美國的收穫
1979年11月5日至12月5日,我同袁寶華同誌一起去美國訪問,同去的還是1978年底訪問日本的那些同誌。我們去了美國的國家財政部,也到了大企業集團。從美國的經驗中,發現了它與中國的區別,其中對我們最有影響的是它的所得稅製度。美國的所得稅種類很多,有企業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美國政府向企業徵收所得稅高低不同,但企業總是有盈餘、有積累。企業交納所得稅後,其餘收人可以自主支配。企業因此可以得到發展,這是很成功的經驗。我們的財政實行的是統收統支,企業的收入包括折舊,都收到中央。而企業開支,如設備購置、維修,流動資金都要由國家銀行撥付。在收支問題上,企業幾乎沒有自主權。我們認為,中國應該參考美國的所得稅製度,學習它的成功經驗。後來,在柳州市的市屬工業和上海輕工機械公司等200多戶企業,進行了由上交利潤改為徵收所得稅的試點。國營企業實行由上交利潤改為交納所得稅(即第一步利改稅),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之後,在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上提出實施步驟,從1983年6月開始進行。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