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14年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使中國人民中的先進分子對資本主義製度發生了進一步的懷疑。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激動,尤其是先進分子由此開拓了眼界,看到決定人類命運的已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已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辛亥革命究竟為什麽失敗?愛國誌士們的救中國的目的究竟為什麽達不到?為這些問題苦惱的先進分子開始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求解答。《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釗在1918年到1919年間開始發表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許多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包括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鄧中夏、惲代英......在1918年到1920年間接觸到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在各地成立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主將,他在1920年的文章中表示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
中國的先進的知識分子主要是經過俄國十月革命而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他們當時能讀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是很少的。他們學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就勇敢地投身於熾熱的實踐鬥爭中。他們的理論準備不夠多,這是一個弱點;但是,一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立即把它和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運動結合起來,這又是中國馬克思主義運動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
1 梁啓超:《大中華發刊詞》。《飲冰室文集》之三十三,頁80。
1 陳獨秀:《駁康有為共和平議》。《新青年》第四卷,第三號。
2 《新青年》雜誌一直出版到1926年。它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開始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它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刊物,這裏所說的初期《新青年》是指直到1919年的《新青年》。
1 陳獨秀:《憲法與孔教》。《新青年》第二卷,第三號。
2 陳獨秀:《本誌罪案之答辯書》。《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
1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的專號,其中有的文章表示贊成第二國際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
--------------------------------------------------------------------------------
--------------------------------------------------------------------------------
(四)五四群眾愛國運動
1919年的五四群眾愛國運動是為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反對賣國的北洋軍閥政府而爆發起來的。
世界大戰結束後,為處理戰後的世界問題,1919年1月舉行在"五強"(英、美、法、意、日)操縱下的巴黎和會。這時,北京政府的大總統是老官僚徐世昌,實際掌握北京政府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段祺瑞,他在1918年10月起不擔任國務總理,而任"參戰督辦",統率著用日本貸款餵養的所謂"參戰軍"。南方的護法軍政府在孫中山退出後,由以岑春煊為首的軍閥官僚所把持。南北兩個政府1918年底宣布停戰,並且在1919年2月開始舉行議和的會議。北京政府派出了一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是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長陸征祥,也有南方軍政府的外交人員參加。
巴黎和會舉行前,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國會演說提出了“十四條”作為這次和會的主旨,其中表示,對於一切殖民地的處置,應顧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並且表示,大小國家都要互相保證政治自由和領土完整。這就使中國的知識界對這次和會寄予很大希望,以為可以利用這機會爭得中國在世界上平等獨立的地位。中國代表團不得不反映人民的願望,表示他們在這次和會上要做到:一、收回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繼承;二、取消1915年袁世凱政府對日本承認的"二十一條";三、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殊利益,包括領事裁判權、租界、租借地、勢力範圍等;四、結束德、奧等戰敗國家在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的利益。
戰後,西方列強重新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他們和在戰爭期間得利最大的日本之間不能不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尤其強烈地表現於美國和日本之間。中國代表團的官員中雖然有親日派,但多數是親美派。代表團向會議提出特別使日本感到不利的要求,也同美國的慫恿有關係。但是巴黎和會不過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分贓會議。美國和其他西方列強隻是拿中國問題作為同日本討價還價的一個籌碼,它們不可能也不想使日本在中國問題上全麵讓步,更絕不願由此而導致它們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受損害以至失掉。對於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廢除“二十一條”和取消列強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等問題,法國總理克裏門梭代表“五強”答覆說,這些問題都不屬於這次和會討論的範圍。隻是在討論戰前德國的殖民地處置問題時,和會討論了中國的膠州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代表團也完全失敗了。日本方麵說,膠州灣已經在事實上為日本占有,而且1917年9月北京政府在同日本政府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中已對於日本的要求表示"欣然同意",所以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都隻能轉讓給日本。和會終於按照日本的意誌作出了決定。在討論過程中,美國還提出了由五國共管的主張。這個主張受到日本的反對,也無益於中國。
中國的先進的知識分子主要是經過俄國十月革命而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他們當時能讀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是很少的。他們學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就勇敢地投身於熾熱的實踐鬥爭中。他們的理論準備不夠多,這是一個弱點;但是,一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立即把它和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運動結合起來,這又是中國馬克思主義運動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
1 梁啓超:《大中華發刊詞》。《飲冰室文集》之三十三,頁80。
1 陳獨秀:《駁康有為共和平議》。《新青年》第四卷,第三號。
2 《新青年》雜誌一直出版到1926年。它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開始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它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刊物,這裏所說的初期《新青年》是指直到1919年的《新青年》。
1 陳獨秀:《憲法與孔教》。《新青年》第二卷,第三號。
2 陳獨秀:《本誌罪案之答辯書》。《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
1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的專號,其中有的文章表示贊成第二國際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
--------------------------------------------------------------------------------
--------------------------------------------------------------------------------
(四)五四群眾愛國運動
1919年的五四群眾愛國運動是為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反對賣國的北洋軍閥政府而爆發起來的。
世界大戰結束後,為處理戰後的世界問題,1919年1月舉行在"五強"(英、美、法、意、日)操縱下的巴黎和會。這時,北京政府的大總統是老官僚徐世昌,實際掌握北京政府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段祺瑞,他在1918年10月起不擔任國務總理,而任"參戰督辦",統率著用日本貸款餵養的所謂"參戰軍"。南方的護法軍政府在孫中山退出後,由以岑春煊為首的軍閥官僚所把持。南北兩個政府1918年底宣布停戰,並且在1919年2月開始舉行議和的會議。北京政府派出了一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是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長陸征祥,也有南方軍政府的外交人員參加。
巴黎和會舉行前,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國會演說提出了“十四條”作為這次和會的主旨,其中表示,對於一切殖民地的處置,應顧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並且表示,大小國家都要互相保證政治自由和領土完整。這就使中國的知識界對這次和會寄予很大希望,以為可以利用這機會爭得中國在世界上平等獨立的地位。中國代表團不得不反映人民的願望,表示他們在這次和會上要做到:一、收回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繼承;二、取消1915年袁世凱政府對日本承認的"二十一條";三、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殊利益,包括領事裁判權、租界、租借地、勢力範圍等;四、結束德、奧等戰敗國家在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的利益。
戰後,西方列強重新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他們和在戰爭期間得利最大的日本之間不能不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尤其強烈地表現於美國和日本之間。中國代表團的官員中雖然有親日派,但多數是親美派。代表團向會議提出特別使日本感到不利的要求,也同美國的慫恿有關係。但是巴黎和會不過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分贓會議。美國和其他西方列強隻是拿中國問題作為同日本討價還價的一個籌碼,它們不可能也不想使日本在中國問題上全麵讓步,更絕不願由此而導致它們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受損害以至失掉。對於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廢除“二十一條”和取消列強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等問題,法國總理克裏門梭代表“五強”答覆說,這些問題都不屬於這次和會討論的範圍。隻是在討論戰前德國的殖民地處置問題時,和會討論了中國的膠州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代表團也完全失敗了。日本方麵說,膠州灣已經在事實上為日本占有,而且1917年9月北京政府在同日本政府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中已對於日本的要求表示"欣然同意",所以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都隻能轉讓給日本。和會終於按照日本的意誌作出了決定。在討論過程中,美國還提出了由五國共管的主張。這個主張受到日本的反對,也無益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