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中山提出這一套辦法主觀上是為了使下一次革命不致重蹈辛亥革命的覆轍,防止在革命軍起和革命政府成立時,革命成果為投機分子和舊勢力所篡奪。他以為,推遲憲法的頒布,而把“革命時期”的全部政權掌握在革命軍興以前就宣誓效忠於他的一小批“元勛黨員”,至多再加上那些“協助黨員”的手裏,就可以保證革命的勝利。卻沒有想到,如果真是按照這樣做法,將隻是使那些“元勛黨員”和“協助黨員”成為一個狹隘的宗派,使他的黨和所要進行的革命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中華革命黨總章說:“本黨以掃除專製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他們的最高目的就是建設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是辛亥革命後三年的經驗使人痛感到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在中國行不通,絲毫不能起遏製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舊勢力的作用。孫中山在建立中華革命黨時的思想是這種矛盾的反映。他解決不了這個矛盾。他為解決這個矛盾而採取的辦法使他走向了民主的反麵:他所建立的黨以是否絕對服從領袖個人作為黨員之唯一標準,並且預約給予最早宣誓服從的黨員以“參政執政之優先權利”;他所設想的革命時期成了少數“元勛黨員”和“協助黨員”統治全體連公民資格都沒有的人民的政治!
中華革命黨在1914年7月成立時,以孫中山為總理,並要黃興擔任協理。黃興表示不贊成以"附和孫先生革命"為誓詞,拒絕參加。不少知識分子和軍界的舊黨員也對按手模宣誓的方式表示反感,以此為理由拒絕參加。歐洲戰爭爆發後,一些在日本的沒有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國民黨人(其中多數是軍人)成立了"歐事研究會"的組織。它雖然用研究會的名義,其實是中華革命黨以外別樹一幟的政治派別。他們和黃興一樣,不主張對袁世凱採取"急進"的革命手段,而主張"緩進"。
在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後,1915年2月間,黃興和歐事研究會的若幹主要成員聯名發表通電,認為當前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應該暫停反袁活動,一致對外。由於黃興和列名通電的另一些人(如柏文蔚、李烈鈞)是1913年贛寧之役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們的看法頗有影響。對於這種看法,孫中山表示堅決反對。他在一封為這問題答覆北京學生的信中說:"袁氏以求僭帝位之故,甘心賣國而不辭。禍首罪魁,豈異人任?"他把袁世凱比做已經升堂入室的大盜,"大盜在室,乃如取如攜。禍本不清,遑言捍外?......而乃望以一致為國,相去萬裏,何止逕庭!"1孫中山認為,對甘心賣國的袁世凱,必須堅決鬥爭,談不到合作一致對外。
在這個問題上,孫中山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由於中華革命黨的組織形式及其活動方式都成了脫離群眾的“秘密團體”,它不能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起較大的影響。在1916年反袁世凱的鬥爭高漲的時候,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能夠站在領導地位。
--------------------------------------------------------------------------------
1 《中華革命黨宣言》(1914年7月)。《總理全集》,宣言頁18。
2 孫中山在1923年11月25日的演講。《總理全集》,演講丙頁32。
1 孫中山1914年3月致黃興書。同上書,函紮頁148。
2 孫中山在1923年11月25日的演講。同上書,演講丙頁32-33。
3 中華革命黨的《第四號通告》。見鄒魯著《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冊,頁272。
1 《總理全集》,宣言頁19。
2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冊,頁159。
3 孫中山致南洋同誌書。見上書,頁265。
4 《總理全集》,宣言頁19。
1 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有“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這三個時期的說法,但和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的說法不盡相同。
2 《中華革命黨總章》。《總理全集》,方略頁119-120。
1 《總理全集》,函劄頁165。
--------------------------------------------------------------------------------
--------------------------------------------------------------------------------
(四)梁啓超:從擁袁到反袁
以梁啓超為首的進步黨人和西南幾省的地方軍閥,充分利用了袁世凱由於對帝國主義屈服和實行帝製而遭到全國人民反對的形勢,為自己取得了反袁世凱的領導地位。
在熊希齡的內閣時期,梁啓超和其他進步黨人是支持袁世凱的。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了國會,在國會中同國民黨相對抗的進步黨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進步黨中的主要活動分子,仍然可以視為一個政治派別。他們大體上就是清末的君主立憲派分子。梁啓超仍是他們的領袖人物。他在反對袁世凱帝製的第一篇文章中自稱為"立憲黨",雖然這樣的黨的組織是沒有的。
國會解散,熊希齡內閣下台以後,雖然袁世凱日益明顯地實行獨裁政治,但包括梁啓超在內的進步黨人仍然不反對袁世凱。在袁世凱為製定他的“大總統選舉法”而設的參政院中,梁啓超和其他幾個進步黨人受聘為參政員,他們對選舉法沒有表示任何異議。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凱的親信們改行帝製的呼聲已經公開喧嚷起來,梁啓超觀察形勢,感到繼續支持袁世凱是不聰明的事。這時,他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開始宣布反袁的立場。梁啓超所說他為什麽要反袁的理由,是值得看一下的。
中華革命黨總章說:“本黨以掃除專製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他們的最高目的就是建設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是辛亥革命後三年的經驗使人痛感到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在中國行不通,絲毫不能起遏製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舊勢力的作用。孫中山在建立中華革命黨時的思想是這種矛盾的反映。他解決不了這個矛盾。他為解決這個矛盾而採取的辦法使他走向了民主的反麵:他所建立的黨以是否絕對服從領袖個人作為黨員之唯一標準,並且預約給予最早宣誓服從的黨員以“參政執政之優先權利”;他所設想的革命時期成了少數“元勛黨員”和“協助黨員”統治全體連公民資格都沒有的人民的政治!
中華革命黨在1914年7月成立時,以孫中山為總理,並要黃興擔任協理。黃興表示不贊成以"附和孫先生革命"為誓詞,拒絕參加。不少知識分子和軍界的舊黨員也對按手模宣誓的方式表示反感,以此為理由拒絕參加。歐洲戰爭爆發後,一些在日本的沒有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國民黨人(其中多數是軍人)成立了"歐事研究會"的組織。它雖然用研究會的名義,其實是中華革命黨以外別樹一幟的政治派別。他們和黃興一樣,不主張對袁世凱採取"急進"的革命手段,而主張"緩進"。
在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後,1915年2月間,黃興和歐事研究會的若幹主要成員聯名發表通電,認為當前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應該暫停反袁活動,一致對外。由於黃興和列名通電的另一些人(如柏文蔚、李烈鈞)是1913年贛寧之役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們的看法頗有影響。對於這種看法,孫中山表示堅決反對。他在一封為這問題答覆北京學生的信中說:"袁氏以求僭帝位之故,甘心賣國而不辭。禍首罪魁,豈異人任?"他把袁世凱比做已經升堂入室的大盜,"大盜在室,乃如取如攜。禍本不清,遑言捍外?......而乃望以一致為國,相去萬裏,何止逕庭!"1孫中山認為,對甘心賣國的袁世凱,必須堅決鬥爭,談不到合作一致對外。
在這個問題上,孫中山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由於中華革命黨的組織形式及其活動方式都成了脫離群眾的“秘密團體”,它不能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起較大的影響。在1916年反袁世凱的鬥爭高漲的時候,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能夠站在領導地位。
--------------------------------------------------------------------------------
1 《中華革命黨宣言》(1914年7月)。《總理全集》,宣言頁18。
2 孫中山在1923年11月25日的演講。《總理全集》,演講丙頁32。
1 孫中山1914年3月致黃興書。同上書,函紮頁148。
2 孫中山在1923年11月25日的演講。同上書,演講丙頁32-33。
3 中華革命黨的《第四號通告》。見鄒魯著《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冊,頁272。
1 《總理全集》,宣言頁19。
2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冊,頁159。
3 孫中山致南洋同誌書。見上書,頁265。
4 《總理全集》,宣言頁19。
1 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有“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這三個時期的說法,但和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的說法不盡相同。
2 《中華革命黨總章》。《總理全集》,方略頁119-120。
1 《總理全集》,函劄頁165。
--------------------------------------------------------------------------------
--------------------------------------------------------------------------------
(四)梁啓超:從擁袁到反袁
以梁啓超為首的進步黨人和西南幾省的地方軍閥,充分利用了袁世凱由於對帝國主義屈服和實行帝製而遭到全國人民反對的形勢,為自己取得了反袁世凱的領導地位。
在熊希齡的內閣時期,梁啓超和其他進步黨人是支持袁世凱的。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了國會,在國會中同國民黨相對抗的進步黨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進步黨中的主要活動分子,仍然可以視為一個政治派別。他們大體上就是清末的君主立憲派分子。梁啓超仍是他們的領袖人物。他在反對袁世凱帝製的第一篇文章中自稱為"立憲黨",雖然這樣的黨的組織是沒有的。
國會解散,熊希齡內閣下台以後,雖然袁世凱日益明顯地實行獨裁政治,但包括梁啓超在內的進步黨人仍然不反對袁世凱。在袁世凱為製定他的“大總統選舉法”而設的參政院中,梁啓超和其他幾個進步黨人受聘為參政員,他們對選舉法沒有表示任何異議。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凱的親信們改行帝製的呼聲已經公開喧嚷起來,梁啓超觀察形勢,感到繼續支持袁世凱是不聰明的事。這時,他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開始宣布反袁的立場。梁啓超所說他為什麽要反袁的理由,是值得看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