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湯化龍後來說,他最初有過出任都督的打算,但其他立憲派紳士認為,“與革命黨素無密切關係,又其時成敗尚未可知”,所以勸阻了他1。在起義者給了他民政部長的名義後,他沒有推辭,但也不就任。他和他的朋友們還要觀望一下。
如果湯化龍可以暫時採取超然態度的話,黎元洪在被安上都督頭銜的時候,感到處於十分為難的境地。他實際上是被士兵們軟禁在諮議局裏,——當時,都督府就設在諮議局。他擔心他的腦袋可能搬家:或者由於附和造反的罪名而被清朝政府砍掉,或者被認為不順從革命而被士兵們砍掉。他在諮議局裏採取不言不語的辦法,既不敢拒絕擔任都督,但也不出任何主意,對於用他的名義發表的文告不發表任何意見。
在把黎元洪推舉為都督的那一天,還成立了謀略處。謀略處共十五人2,為首的是蔡濟民(1887-1919),新軍中的一個排長,是日知會、文學社的成員。在10月10日夜裏的起義中,他是二十九標中的革命士兵的帶頭人。其餘我們所知道的人,除幾個排長外,都是士兵。他們是文學社或共進會的成員,並且大多是在第一夜起義中的骨幹分子。在最初幾天裏軍政府的一切大事都由謀略處決定。雖然軍政府還成立了四個部,但都有名無實。謀略處實際上是軍政府的核心。可以說,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謀略處手裏。革命幼苗剛剛出土,它是否真能成長起來,不但以黎元洪為代表的舊官僚、舊軍官,以湯化龍為代表的立憲派紳士,甚至連革命派中的那些原來的領袖人物都還覺得沒有把握。在這時候,扶育幼苗的工作落到了代表革命士兵的這些年青人手裏。組成謀略處的十幾個人都是沒有政治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他們不自覺地掌握著革命的政權。他們在最困難的階段把革命幼苗扶育起來,完全沒有想到革命的果實立刻就會為反革命和假革命所吞噬。
武昌雖然說是光復了,許多在起義的夜裏沒有參與行動的新軍兵士們也來參加革命了,但是長江上還泊著三艘清朝的兵艦(逃走了的湖廣總督瑞澂就在兵艦上麵),漢口方麵還有張彪及其殘部,武昌城內外也還有潛伏的反革命兵力。就在11日下午,逃匿蛇山上的原第三十標的百餘滿洲兵,在反對革命的軍官率領下,突然偷襲諮議局,雖然他們立即被革命士兵所殲滅,但足見武昌的局勢 並不穩定。第二天,盛傳清軍即將大舉反攻的謠言,滿城風雨,軍政府內有些辦事人員悄悄地跑開了。在這種情勢下,謀略處這個核心的存在,顯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分散在武昌的反革命武裝力量實行了鎮壓,並且在13日布置炮兵陣地,對長江上的三艘清朝兵船進行了炮戰。革命的炮兵打得很好,清朝兵船受了傷,不得不遠遠撤退。這時,漢口和漢陽,由於駐紮在那裏的新軍中的革命士兵發動起義,也光復了。漢陽由剛從監獄裏出來的李亞東擔任知府,李亞東是日知會會員,1906年被捕,已經坐了五年牢了。漢口在光復後成立了一個軍政分府,由詹大悲和何海鳴分任正副主任,他們兩人也是剛從監獄中出來的。張彪手裏隻剩下兩個營,退到漢口郊區的劉家廟。
武漢以外,湖北各地也動起來了。10月13日共進會的劉英等人在鄂中的京山、天門間起兵,占領了這一帶地方。劉英是共進會預定做湖北省副都督的,他所依靠的是會黨的力量。同一天,群眾武裝占領漢川,推舉從漢川獄中出來的日知會會員梁鍾漢為總司令。16日,黃州、蘄春一帶也由革命黨人宣布光復。到了18日,駐宜昌的新軍中的革命士兵起義,迅速地獲得了勝利,屬於文學社的年青的士兵唐犧支被推為司令官。這樣,武漢的兩翼,長江的上下遊都有了保障。
謀略處決定擴充軍隊,成立四個協。武漢城鄉群眾報名參軍的人極為踴躍,五天就已足額。新軍的兵士們分別擔任新成立的四個協的各級軍官。四個協統是吳兆麟、杜錫鈞(原三十標的一個營長,是起義勝利後投誠的)、林翼支(原四十二標的一個兵士,文學社社員)、張廷輔(原三十標的一個排長,文學社社員)。在這四個協成立後,接著又成立了第五協,協統由發動武昌起義的工程兵第八營的革命士兵代表熊秉坤擔任。
舊的衙門打倒了,群眾是高興的。新產生的政府和軍隊一開始確也有些新的氣象。宣布了廢除苛捐雜稅。軍官和軍政府辦事人員一律每月“僅支車馬費二十元”,兵士的待遇則有些提高,“兵士每月支十元,頭目十二元”1。軍隊的紀律很好,兵士們意識到自己應當和舊軍隊有所不同。社會上有了講平等的空氣,不許喚“老爺”、“大人”,不許坐轎。漢陽兵工廠正常地開工,工人們積極地生產槍械,供應民軍。商會為軍政府代籌經費。
軍政府沒有能在軍事上採取積極主動的方針。他們本來可以占領漢口往北直到武勝關的鐵路線,把武漢北方的大門守起來,但是沒有這樣做。清朝政府派出的討伐造反者的部隊的前鋒,在武昌起義後一個星期開到漢口附近。謀略處部署民軍阻擊。新編成的軍隊雖然缺乏訓練,但是他們一般地打得很勇猛,並且得到了農民和鐵路工人的支持。 10月19日把敵人逐退到離漢口四十裏的灄口以北。初戰的勝利,大大地鼓舞了武漢的軍民。
如果湯化龍可以暫時採取超然態度的話,黎元洪在被安上都督頭銜的時候,感到處於十分為難的境地。他實際上是被士兵們軟禁在諮議局裏,——當時,都督府就設在諮議局。他擔心他的腦袋可能搬家:或者由於附和造反的罪名而被清朝政府砍掉,或者被認為不順從革命而被士兵們砍掉。他在諮議局裏採取不言不語的辦法,既不敢拒絕擔任都督,但也不出任何主意,對於用他的名義發表的文告不發表任何意見。
在把黎元洪推舉為都督的那一天,還成立了謀略處。謀略處共十五人2,為首的是蔡濟民(1887-1919),新軍中的一個排長,是日知會、文學社的成員。在10月10日夜裏的起義中,他是二十九標中的革命士兵的帶頭人。其餘我們所知道的人,除幾個排長外,都是士兵。他們是文學社或共進會的成員,並且大多是在第一夜起義中的骨幹分子。在最初幾天裏軍政府的一切大事都由謀略處決定。雖然軍政府還成立了四個部,但都有名無實。謀略處實際上是軍政府的核心。可以說,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謀略處手裏。革命幼苗剛剛出土,它是否真能成長起來,不但以黎元洪為代表的舊官僚、舊軍官,以湯化龍為代表的立憲派紳士,甚至連革命派中的那些原來的領袖人物都還覺得沒有把握。在這時候,扶育幼苗的工作落到了代表革命士兵的這些年青人手裏。組成謀略處的十幾個人都是沒有政治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他們不自覺地掌握著革命的政權。他們在最困難的階段把革命幼苗扶育起來,完全沒有想到革命的果實立刻就會為反革命和假革命所吞噬。
武昌雖然說是光復了,許多在起義的夜裏沒有參與行動的新軍兵士們也來參加革命了,但是長江上還泊著三艘清朝的兵艦(逃走了的湖廣總督瑞澂就在兵艦上麵),漢口方麵還有張彪及其殘部,武昌城內外也還有潛伏的反革命兵力。就在11日下午,逃匿蛇山上的原第三十標的百餘滿洲兵,在反對革命的軍官率領下,突然偷襲諮議局,雖然他們立即被革命士兵所殲滅,但足見武昌的局勢 並不穩定。第二天,盛傳清軍即將大舉反攻的謠言,滿城風雨,軍政府內有些辦事人員悄悄地跑開了。在這種情勢下,謀略處這個核心的存在,顯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分散在武昌的反革命武裝力量實行了鎮壓,並且在13日布置炮兵陣地,對長江上的三艘清朝兵船進行了炮戰。革命的炮兵打得很好,清朝兵船受了傷,不得不遠遠撤退。這時,漢口和漢陽,由於駐紮在那裏的新軍中的革命士兵發動起義,也光復了。漢陽由剛從監獄裏出來的李亞東擔任知府,李亞東是日知會會員,1906年被捕,已經坐了五年牢了。漢口在光復後成立了一個軍政分府,由詹大悲和何海鳴分任正副主任,他們兩人也是剛從監獄中出來的。張彪手裏隻剩下兩個營,退到漢口郊區的劉家廟。
武漢以外,湖北各地也動起來了。10月13日共進會的劉英等人在鄂中的京山、天門間起兵,占領了這一帶地方。劉英是共進會預定做湖北省副都督的,他所依靠的是會黨的力量。同一天,群眾武裝占領漢川,推舉從漢川獄中出來的日知會會員梁鍾漢為總司令。16日,黃州、蘄春一帶也由革命黨人宣布光復。到了18日,駐宜昌的新軍中的革命士兵起義,迅速地獲得了勝利,屬於文學社的年青的士兵唐犧支被推為司令官。這樣,武漢的兩翼,長江的上下遊都有了保障。
謀略處決定擴充軍隊,成立四個協。武漢城鄉群眾報名參軍的人極為踴躍,五天就已足額。新軍的兵士們分別擔任新成立的四個協的各級軍官。四個協統是吳兆麟、杜錫鈞(原三十標的一個營長,是起義勝利後投誠的)、林翼支(原四十二標的一個兵士,文學社社員)、張廷輔(原三十標的一個排長,文學社社員)。在這四個協成立後,接著又成立了第五協,協統由發動武昌起義的工程兵第八營的革命士兵代表熊秉坤擔任。
舊的衙門打倒了,群眾是高興的。新產生的政府和軍隊一開始確也有些新的氣象。宣布了廢除苛捐雜稅。軍官和軍政府辦事人員一律每月“僅支車馬費二十元”,兵士的待遇則有些提高,“兵士每月支十元,頭目十二元”1。軍隊的紀律很好,兵士們意識到自己應當和舊軍隊有所不同。社會上有了講平等的空氣,不許喚“老爺”、“大人”,不許坐轎。漢陽兵工廠正常地開工,工人們積極地生產槍械,供應民軍。商會為軍政府代籌經費。
軍政府沒有能在軍事上採取積極主動的方針。他們本來可以占領漢口往北直到武勝關的鐵路線,把武漢北方的大門守起來,但是沒有這樣做。清朝政府派出的討伐造反者的部隊的前鋒,在武昌起義後一個星期開到漢口附近。謀略處部署民軍阻擊。新編成的軍隊雖然缺乏訓練,但是他們一般地打得很勇猛,並且得到了農民和鐵路工人的支持。 10月19日把敵人逐退到離漢口四十裏的灄口以北。初戰的勝利,大大地鼓舞了武漢的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