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和涿州以北的鐵路沿線屬於順天府尹轄區。叛亂的烽火這時是真正燒到朝廷的腳跟前了。雖然直隸總督裕祿認為非實行武力進剿不可,而且派出了北洋軍隊中的主力部隊,但顯然看不出有什麽效果。老奸巨猾、富有統治經驗的慈禧太後深知在京城周圍動刀兵是過於危險的事。她在五月初七日向節製北洋各軍的軍機大臣榮祿叮囑說:“不得孟浪從事,率行派隊剿辦,激成變端,是為至要。”1她派了協辦大學士剛毅和刑部尚書趙舒翹、順天府尹何乃瑩到涿州方向去“宣布朝廷德意”,幻想以這樣的大員的身份向群眾說幾句好話就可以使義和團自行解散。剛毅等五月十八日在竇店向朝廷報告他們所看到和了解到的情況說:自蘆溝橋以南,“拳民三五成群,所在皆有”,良鄉的“各鄉村鎮,均設有拳廠”,“琉璃河左近,聚集甚夥”,涿州“麕集尤多”。他們為群集在這一帶的義和團的聲勢所嚇倒,並且看出了如果大肆進剿,也未必能堵住他們北進的道路,可能造成更大的危機。他們認為:“萬一拳民奔北,逼近京畿,殊與大局有礙。”因此他們主張撤去聶士成的軍隊,而用勸導和曉諭的方法達到解散義和團或加以收編的目的2。


    當剛毅等在涿州一帶“勸導”、“曉諭”的時候,京城裏麵的義和團的活動越來越擴大了。五月十二日有個官員報告說:“自三四月間,都城即有聚習拳棒之事,猶屬閭巷幼童,近則外來拳民,居然結黨橫行,深可駭異”。“宣武門外炸子橋內有破廟名朝慶庵者,自五月初一日,忽來五六十人,供立神牌,演習符咒,日以砍刀炫惑市人。至初八日不知移住何處。仍有其黨數人留住庵內。聞內城大佛寺,亦有此事。則其他曠僻之區,更可知矣。初十日清晨,又有拳會一百餘人,分持刀槍棒,直出彰儀門,不知何往。尤可駭者,近時前門外打磨廠等處鐵匠鋪,日夜工作,鑄刀甚多”3。這時,京城內到處出現了以義和團名義張貼的反對洋人的揭貼。朝廷多次下令,一定要“查拿”、“禁止”、“彈壓”、“解散”,但是在京城裏的義和團越來越多,而且公開地設立“壇棚”。五月十五日,日本使館的書記生杉山彬在永定門外被董福祥的部下所殺死。董福祥所部甘軍當時駐防京畿,其中有一部分士兵附和義和團活動。十七日起,義和團群眾連續在右安門內、崇文門內、宣武門內和正陽門(前門)外,燒毀外國人的教會設施,火勢蔓延,正陽門外發生了連續三天的大火。十九日上諭說:“輦轂之下,擾亂至此,若再不嚴行懲辦,為禍不堪設想”1。但實際上,清朝當局已經漸漸失去了控製北京城內的局麵的能力了。


    同樣的情況也在天津發生。四五月間,天津城內傳授拳術設立“拳廠”的情形越來越多。同時,又有義和團群眾從天津附近的靜海、文安、霸縣等地農村陸續擁入天津。五月十八日,義和團群眾焚毀天津的一所天主教堂。直隸總督裕祿雖然主張對義和團“嚴行剿辦”,但他無法製止義和團勢力在天津日益擴張。從天津到北京的鐵路這時也已經因為義和團的活動而不通。沿路各地都樹起義和團的旗幟了。


    --------------------------------------------------------------------------------


    1 艾聲:《拳匪紀略》。《義和團資料》第一冊,頁444。


    2 李杕:《拳禍記》卷下,1905年版,頁220-221。


    1 《義和團資料》第四冊,頁478。


    1 2《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84、85。


    3 同上書,頁90-95。


    1 《義和團資料》第四冊,頁339。


    1 《榮文忠公集》卷三,頁14。


    2 《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137-138。


    3 同上書,頁121-122。


    1 《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140。


    --------------------------------------------------------------------------------


    --------------------------------------------------------------------------------


    (三)慈禧太後的“宣戰”


    帝國主義列強在看到清朝政府已控製不了局勢,義和團勢力漸漸滲入北京、天津的時候,就決定出動兵力,直接出麵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間(1900年4月間)英國已派了兵船三艘,美國、德國、義大利各派兵船一艘,開到了大沽口。四月間,英、美、德、法四國公使先後到總理衙門,要求清朝政府迅速採取有力措施鎮壓在北京附近和進入北京的義和團。總理衙門四月二十四日(5月22日)關於此事的奏摺中說,這些公使"皆有派兵自行保衛之說。"1也就是說,他們表示要派兵入北京。俄國公使這時特別向總理衙門通報說,"各國政府以為中國自己不能管轄其民,勢必派兵來京,自行保護",並說,俄國在中國沒有傳教活動,"是無利益可圖",而且"念中俄數百年友誼,不忍看各國派兵來京,擾亂中國",所以在駐京各國公使開會時,俄國公使曾對主張派兵的各國公使"從中開導,極力勸阻"雲雲1。但實際上,俄國的出兵行動不但和其他各國完全一致,而且還盡力爭取帶頭的地位。


    五月初一日(5月28日),駐北京的各國公使舉行會議,決定立即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到北京,並且把這決定通知總理衙門。英國公使向總理衙門的官員說:"任何阻力也不能攔擋各國公使調兵保護使館的決心。至於兵數的多寡,是調來一支保護使館的衛隊,抑或調來可以鎮壓有組織的反抗的大軍,將視中國政府如何作為而定。"3清朝政府不敢拒絕帝國主義列強這個無理要求,隻能採取拖延的辦法,要求緩期調兵。英、法、俄、美四國公使,代表要調兵來中國的各國於五月初三日到總理衙門向主管的大臣表示,"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決定調兵來北京",他們威脅說:清朝政府"如果堅持反對,那麽結果如何就很難預料了"4。清朝當局讓步了,經慈禧太後批準,總理衙門同意各國立即調兵入京,隻要求數量少一些,並且通知在天津的直隸總督裕祿,為從塘沽登陸經天津入京的外國軍隊準備火車。五月初四日到初六日間,英、俄、法、美、意、日、德、奧等國的軍隊,官兵共四百五十餘人,由天津先後到達北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