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德堅:《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277。


    2 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一冊,頁318-326。


    1 "遵條命"就是遵守太平天國在政治和宗教方麵的各項基本規定。有的歷史學 者因為《天朝田畝製度》中有把官"黜為農"、"貶為農"這樣的說法就以為這是 賤視農民的表示,甚至因此認為這個文件並不代表農民的觀點,這種說法是錯 誤的。文件中明確地說道:"民能遵條命及力農者則為賢為良,或舉或賞。"力 農被認為是做官的一個條件。官被證明不能稱職的則應“黜為農”(仍舊當農 民)。這同封建統治階級對於官與農民的關係的看法恰好是對立的。


    1 《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270、271。


    2 同上書,頁272、275。


    1 《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275。


    2 《沿途察看軍情賊勢片》。《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一,頁15。


    3 《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203-204。


    1 《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273、275。


    2 滌浮道人:《金陵雜記》。《太平天國資料》第四冊,頁642。


    1 張德堅:《賊情彙纂》。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三冊,頁179-180。


    2 《太平禮製》。見《太平天國資料》第一冊,頁103-105。


    --------------------------------------------------------------------------------


    --------------------------------------------------------------------------------


    第六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外國侵略者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態度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鴉片戰爭和五口通商以後,也就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已經侵入中國的時候。這是已往的農民戰爭所從未遇到過的一種歷史條件。太平天國最後是被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和中國封建統治者合力扼殺了的。但是外國侵略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表示他們同太平天國處於敵對地位,而且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外國侵略者和清朝統治者之間還發生了戰爭(歷史上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侵略者的軍隊甚至打進了清朝皇帝的京城,給了封建統治者以它所難以忍受的打擊,而這二者之間的合作卻正是後者受到這種打擊的過程中形成的。


    在太平天國初期取得勝利的時候,清朝的有些地方官員已經無恥地請求外國侵略者幫助。蘇鬆太道吳健彰代表署兩江總督楊文定在上海向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請求派海軍入長江,幫助清軍擊退太平軍,這還是在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下南京前幾天的事。吳健彰其人本來是廣州同順洋行的行商,又是上海美國資本的旗昌行(一個販賣鴉片的有名的商行)的合夥人。他是一個道地的買辦官僚。


    美國在鹹豐三年也曾通過某些關係向清朝追擊太平軍的主帥向榮表示了願意在軍事上給以援助的意思。但這時,清朝政府還不認為有必要求助於外國,而英國、法國、美國也不願在清朝政府還沒有明確表示態度的時候立即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們需要對他們還很不熟悉的中國由於太平軍的驚人的勝利而造成的複雜形勢觀望一下,才來決定採取什麽政策對自己最為有利。因此,他們覺得比較聰明的辦法是對中國國內戰爭暫時採取“中立”的態度。


    英、美、法三國公使在鹹豐三年和四年(1853年和1854年)先後從上海訪問天京,直接與太平軍領袖接觸。這是為了了解這個突然興起的政權的底細,同時也是對清朝政府的一種姿態。清朝在上海的官員向朝廷多次發出警告,說這些外國可能正在暗中幫助"叛黨"。這些國家用這種姿態作為對清朝政府進行訛詐的資本。


    在鹹豐三年首先到天京訪問的是英國公使文翰,三月間他在天京會見了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並與東王楊秀清交換了信件。接著,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在同年十一月到了天京,燕王秦日綱和他進行了會談。第三個去的是美國公使麥蓮。麥蓮的前任公使馬歇爾上校在鹹豐三年已曾想到天京,但因為他的船在鎮江擱淺而未能到達目的地。麥蓮在鹹豐四年五月雖然到達天京,但他拒絕了天京官員向他提出的“覲見”東王楊秀清的要求,卻把他所乘的兵船上駛蕪湖,然後就返回上海。這些外國公使都是乘坐自己的兵船進入長江的。當時清朝政府固然不敢阻攔外國船自由行動,而太平天國政府也還不懂得外國船是無權在長江航行的。


    太平天國領袖除洪秀全和其他個別將領(如當時駐守鎮江的羅大綱、吳如孝)外,過去誰都沒有接觸過外國人。他們的確還非常缺乏國際知識,也不免受到封建統治者留下來的“萬邦來朝”之類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又以為這些外國人和自己宗教相同,供奉同一個“上帝”,有共同的宗教語言,因而把他們稱為“洋兄弟”,這又顯得過於天真。但是總的說來,太平軍的領袖們對待這些外國使者的態度是不卑不亢的,表現了農民革命家的本色。例如,英國公使向太平軍的領袖們聲明英國“絕對保守中立,不助滿人”,得到的是“充滿自信心的冷靜態度”的答覆:“爾等如幫助滿人,真是大錯,但即令助之,亦是無用的。天父幫助我們,沒有誰能與他作對的啊!”1這種態度和清朝的官員恰成鮮明的對立。這些外國使者從天京除了帶回一些太平天國的出版物外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