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了家長。
“出什麽事了?”姑娘吃驚地看著她,用手巾替她抹著睫毛上的汗珠,“慢慢講。”
“你們看見張阿伯和安媽媽了嗎?天一亮我就挨房清點人,他們的房間是空的,我以為是起早散步去了,等了一會兒,沒回來,又找了好久,不見了。”阿嬌急得鼻子都紅了。
“我們沒看見。你們看見了嗎?”姑娘回頭詢問漸漸圍攏過來的遊客,人們紛紛搖頭。阿嬌難過得哭了,短短的上衣已經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鼓鼓的胸脯起伏著。
“第一天就丟了人,他們倆那麽大年紀,原始森林走丟人是會出事的,怎麽辦哪!”
人們開始議論了。有的說:“這麽大年紀亂跑什麽,弄得孩子著急,影響大家情緒。”有的說:“人家一看就是有錢的主兒,這會兒可能是單蹦兒了。”氣氛有點緊張。
“別哭啦!”一個幹部模樣的中年男子勸到,“這裏邊一定有原因,不會丟的,也不是你的責任。這樣吧,既然大家一起出來,就應該相互照應一下,分頭去找一找,不要走遠了,一小時後還在這裏集合。阿嬌,你看好不好?”
“謝謝阿叔!謝謝阿叔!”小女孩一邊答應著,一邊不停地鞠著躬。
人群自願組合,往四下裏散去。
原本是攢足了勁兒,出來盡情放鬆放鬆,好好玩一玩,看看這嚮往已久的美麗國度,領略一番不曾經歷的風土人情,躲避都市的喧鬧,緩解因高頻率生活帶來的煩惱。這倒好,旅行團改了搜索隊,人們一下子倒了胃口,但還是情願不情願地執行找人的任務去了。不過,一個問號縈繞在每個人的心裏,這老兩口大包小包帶了不少東西,一路上神情凝重,舉手投足極富節奏感,似乎不那麽欣賞這奇特的風景,倒是顯得有些心事重重。遇到路口、岔道,指指點點,小聲議論,似乎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他們是什麽人?
他們究竟去了哪裏?
(二)
更新時間 2006-04-11 21:05:00字數 3987
一輛中國生產的“江菱”牌皮卡,在蜿蜒起伏的山林公路上疾駛著,時而馬達轟鳴,奮力衝上陡坡;時而順勢而下一個急轉彎駛進幽幽的峽穀。
這條隱蔽在深山密林中的公路,曾經被稱作“二號公路”。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是由中國人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無償援助的。它是寮國上寮地區西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線:往北連接“一號公路”,通往中國雲南邊境,向南經延長線直抵湄公河邊,戰爭時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戰爭年代在山區修築公路,首先要從戰爭實際出發,服從戰爭的客觀需要,必須具有隱蔽性好、損毀率低、利於防空、便於搶修等特點。大多是依山勢而建,隨坡就彎,盡量減少易於遭到破壞的橋樑和隧道,不大考慮道路取直,提高通行能力的問題,遇到不大的河流就在河床上建一座“漫水橋”。上坡下坡,盤盤旋旋,甚至一公裏就有十幾個彎道,專往草深林密的地方走。
許多年過去了,路依舊蜿蜒。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路段已經殘破不堪,在車輪碾壓下變得坑窪不平,表層的瀝青早已變成碎塊,沒有了模樣,與下麵的石子混合在一起,車輪卷過,揚起滿天的紅塵,落在路旁的“飛機草”上,使這些本是翠綠的植物也變成了永久的紅色。
小皮卡一路顛簸著向南駛去。
司機後排的座位上端坐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
張誌峰,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一位退役師長、服役三十年的轉業軍人,現任北方某大城市一個頗具實力的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中等身材、兩鬢微白、肩寬體厚、十分壯實。他腰杆挺直,表情平淡,黑黑的臉膛,一雙筋骨突出的大手。盡管額頭汗如雨下,車身劇烈搖擺,仍然穩穩地坐在那裏。
職業軍人的基本功!
三十多年前他曾隨部隊秘密出征來到這片神秘的山林,踏上這塊異國的土地。戰爭中,他在這條路上走過許多個來回。
隨著遠方景物的不斷拉近和迅速向後消失,他思緒翻騰,心潮洶湧,深沉的目光隨著公路在延伸。
他要尋找一個人,一個多年來令他日思夜想的兄弟,一個魂牽夢繞的戰友;他要尋找舊時的戰場,尋找那個使他成長難忘的地方。
這個念頭幾乎從當年部隊撤回祖國的那一天起,就苦苦折磨著他。在以後漫長的和平年代裏,從連長到營長、團長,最後到師長,他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軍人。
他認定是那場戰爭造就了他,是那段經歷成就了他今生的一切。
軍官的服役年齡是嚴肅的,大校師長也有幹到頭的那一天,在去留問題上,張誌峰那股山東人的擰勁兒又上來了。戰友和朋友們勸他退休算了,兒子都是少校營長了,在家哄孫子玩兒得了。
“不幹,不幹,不幹!”連著唾沫星子一齊飛出來。
接著用極其認真的口氣對妻子說:“我要轉業!在地方幹點事。不需要他們給我安排工作,還得到處看那些傢夥的臉子。堂堂中國軍官是隨便亂扔的破爛兒嗎!你把位子讓給我,然後在家哄孫子,也可以給我當副手、當顧問。總之,扶上馬,送一程。”
“出什麽事了?”姑娘吃驚地看著她,用手巾替她抹著睫毛上的汗珠,“慢慢講。”
“你們看見張阿伯和安媽媽了嗎?天一亮我就挨房清點人,他們的房間是空的,我以為是起早散步去了,等了一會兒,沒回來,又找了好久,不見了。”阿嬌急得鼻子都紅了。
“我們沒看見。你們看見了嗎?”姑娘回頭詢問漸漸圍攏過來的遊客,人們紛紛搖頭。阿嬌難過得哭了,短短的上衣已經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鼓鼓的胸脯起伏著。
“第一天就丟了人,他們倆那麽大年紀,原始森林走丟人是會出事的,怎麽辦哪!”
人們開始議論了。有的說:“這麽大年紀亂跑什麽,弄得孩子著急,影響大家情緒。”有的說:“人家一看就是有錢的主兒,這會兒可能是單蹦兒了。”氣氛有點緊張。
“別哭啦!”一個幹部模樣的中年男子勸到,“這裏邊一定有原因,不會丟的,也不是你的責任。這樣吧,既然大家一起出來,就應該相互照應一下,分頭去找一找,不要走遠了,一小時後還在這裏集合。阿嬌,你看好不好?”
“謝謝阿叔!謝謝阿叔!”小女孩一邊答應著,一邊不停地鞠著躬。
人群自願組合,往四下裏散去。
原本是攢足了勁兒,出來盡情放鬆放鬆,好好玩一玩,看看這嚮往已久的美麗國度,領略一番不曾經歷的風土人情,躲避都市的喧鬧,緩解因高頻率生活帶來的煩惱。這倒好,旅行團改了搜索隊,人們一下子倒了胃口,但還是情願不情願地執行找人的任務去了。不過,一個問號縈繞在每個人的心裏,這老兩口大包小包帶了不少東西,一路上神情凝重,舉手投足極富節奏感,似乎不那麽欣賞這奇特的風景,倒是顯得有些心事重重。遇到路口、岔道,指指點點,小聲議論,似乎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他們是什麽人?
他們究竟去了哪裏?
(二)
更新時間 2006-04-11 21:05:00字數 3987
一輛中國生產的“江菱”牌皮卡,在蜿蜒起伏的山林公路上疾駛著,時而馬達轟鳴,奮力衝上陡坡;時而順勢而下一個急轉彎駛進幽幽的峽穀。
這條隱蔽在深山密林中的公路,曾經被稱作“二號公路”。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是由中國人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無償援助的。它是寮國上寮地區西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線:往北連接“一號公路”,通往中國雲南邊境,向南經延長線直抵湄公河邊,戰爭時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戰爭年代在山區修築公路,首先要從戰爭實際出發,服從戰爭的客觀需要,必須具有隱蔽性好、損毀率低、利於防空、便於搶修等特點。大多是依山勢而建,隨坡就彎,盡量減少易於遭到破壞的橋樑和隧道,不大考慮道路取直,提高通行能力的問題,遇到不大的河流就在河床上建一座“漫水橋”。上坡下坡,盤盤旋旋,甚至一公裏就有十幾個彎道,專往草深林密的地方走。
許多年過去了,路依舊蜿蜒。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路段已經殘破不堪,在車輪碾壓下變得坑窪不平,表層的瀝青早已變成碎塊,沒有了模樣,與下麵的石子混合在一起,車輪卷過,揚起滿天的紅塵,落在路旁的“飛機草”上,使這些本是翠綠的植物也變成了永久的紅色。
小皮卡一路顛簸著向南駛去。
司機後排的座位上端坐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
張誌峰,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一位退役師長、服役三十年的轉業軍人,現任北方某大城市一個頗具實力的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中等身材、兩鬢微白、肩寬體厚、十分壯實。他腰杆挺直,表情平淡,黑黑的臉膛,一雙筋骨突出的大手。盡管額頭汗如雨下,車身劇烈搖擺,仍然穩穩地坐在那裏。
職業軍人的基本功!
三十多年前他曾隨部隊秘密出征來到這片神秘的山林,踏上這塊異國的土地。戰爭中,他在這條路上走過許多個來回。
隨著遠方景物的不斷拉近和迅速向後消失,他思緒翻騰,心潮洶湧,深沉的目光隨著公路在延伸。
他要尋找一個人,一個多年來令他日思夜想的兄弟,一個魂牽夢繞的戰友;他要尋找舊時的戰場,尋找那個使他成長難忘的地方。
這個念頭幾乎從當年部隊撤回祖國的那一天起,就苦苦折磨著他。在以後漫長的和平年代裏,從連長到營長、團長,最後到師長,他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軍人。
他認定是那場戰爭造就了他,是那段經歷成就了他今生的一切。
軍官的服役年齡是嚴肅的,大校師長也有幹到頭的那一天,在去留問題上,張誌峰那股山東人的擰勁兒又上來了。戰友和朋友們勸他退休算了,兒子都是少校營長了,在家哄孫子玩兒得了。
“不幹,不幹,不幹!”連著唾沫星子一齊飛出來。
接著用極其認真的口氣對妻子說:“我要轉業!在地方幹點事。不需要他們給我安排工作,還得到處看那些傢夥的臉子。堂堂中國軍官是隨便亂扔的破爛兒嗎!你把位子讓給我,然後在家哄孫子,也可以給我當副手、當顧問。總之,扶上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