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相互間的不信任使1939年夏蘇聯與西歐兩大強國的談判流產,而關於哪一方應對這一失敗負責的問題至今仍處於爭議中。美國兩位歷史學家斷定:"總的說來,蘇聯在這一階段後期的政策是一種無恥的欺騙。"相反,英國一位歷史學家堅持認為,"人們無論怎樣旋轉占卜用的水晶球、試圖根據1939年8月23日(《德一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觀點去研究未來,都很難看出蘇聯還有其他什麽路可走。"也許這些評價中的每一個都是相當確實的,因為當時相互間的疑心非常大,以致雙方不僅仔細考慮了與希特勒打交道的可能性,而且也在這一方麵採取了措施。


    從表麵上看,蘇聯和西歐強國都贊成組成"和平陣線"。不過,若考慮到當時的環境,這一點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例如,5月31日,莫洛托夫宣布,組成和平陣線是不可能的,除非英法接受互惠與平等義務的基本原則。具體地說,他要求蘇聯的鄰國——芬蘭和波羅的海的三個國家——必須得到與波蘭、希臘、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所得到的同樣的保證。但是,波羅的海各國已與德國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拒絕接受蘇聯和西方的任何保證。倫敦認為這就結束了提供保證的可能性,而蘇聯人則把這種見解說成是對這一問題的墨守成規的推託和迴避。同樣,波蘭人拒不同意戰時讓蘇聯紅軍在波蘭領土上作戰。他們堅持認為,蘇聯的援助應僅限於提供軍用物資方麵。從波蘭人的觀點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卻反駁道:"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美國軍隊如果不能在法國領土上作戰就不可能同法國軍隊實行軍事合作一樣,現在,蘇聯軍隊如果不能進入波蘭領土,也就不可能同法國和英國軍隊實行軍事合作。"


    在這一爭論的背後是倫敦方麵的令人痛苦的懷疑——懷疑蘇聯人的真正目的是要獲得隨意進入波蘭和波羅的海各國的正當理由;當蘇聯人堅決主張向波羅的海各國提供的保證除了要針對直接的侵略外還應針對間接的侵略時,這種懷疑被進一步加深。蘇聯人的這一主張意味著如果波羅的海某國的政治變化看上去有利於侵略者,蘇聯就會立即採取行動。對倫敦來說,這樣的安排是招致蘇聯擴張主義的一個無法容忍的因素。


    就蘇聯人方麵來講,他們擔心,如果他們答應在德國人進攻波蘭時參戰,而他們又不能派軍隊開入波蘭領土迎戰向前推進的德國人,那麽,德國人就會很快地占領波蘭而到達蘇聯邊界。那時,英國和法國是向德國正式開戰,還是按兵不動,讓蘇聯獨自對付德國人的猛攻呢?7月,當張伯倫的兩位代表按照他的指示向在倫敦的一名德國官員提及簽訂英-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可能性時,蘇聯人的擔心被進一步加重了;這一條約將使英國擺脫它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當時,張伯倫因向波蘭所作的保證而感到不愉快,因與蘇聯的談判而更感到不愉快,因此,他是在抱著恢復他的綏靖政策的目的試探德國人的態度。德國政府對英國的這些主動姿態毫不感興趣,而這些姿態無疑可用來證實克裏姆林宮的懷疑,即張伯倫最感興趣的是孤立蘇聯,促使希特勒轉向東方。


    所有這一切促使史達林作出了轉向以往一向是他的不共戴天的敵人——軸心國的重大決定。8月中旬,他通知"元首"說他準備談判。莫洛托夫與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裏賓特洛甫會談,這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與另一位現實主義者的會談。8月23日,他們宣布了震驚世界的外交革命。不共戴天的仇敵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同意締約國之一如與他國交戰,另一締約國將保持中立。十分重要的是,這一條約不包含如果締約國之一侵略他國就會使該條約無效的所謂的"例外條款",而包含這種例外條款是蘇聯與其他國家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的特點。也許這種省略與條約中的一個秘密議定書有關,這個議定書規定,如果發生"領土或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立陶宛和波蘭西部將屬於德國的勢力範圍,而波蘭其餘地區連同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比薩拉比亞則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


    希特勒因為他的東側受到了保護,便認為他可放手出擊了。8月25日,他命令軍隊於第二天早晨五點四十五分開始入侵波蘭。這時,希特勒希望,失去蘇聯支持的西歐列強不會設法援助波蘭。但是正相反,就在希特勒發布命令的同一天,英國政府的代表與波蘭正式簽訂了聯盟條約。與此同時,希特勒聽說墨索裏尼已決定不參戰,至少暫時不參戰。這兩個挫折使希特勒確信,暫時的退卻是必須的,8月25日晚,他取消了入侵命令。


    這位納粹領袖這時滿懷希望地等待著外交上的另一個慕尼黑。在以後幾天中,歐洲各國外交部紛紛提出了各種和解、調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議,而緊急關頭的這些努力沒有一個產生實際的效果。其時,德國將軍們正提醒希特勒,隻要再過一個月,便是使我們無法在波蘭平原上調動坦克的秋雨季節。因此,8月31日,"元首"發布了向波蘭進軍的最後命令。同時,他發表了相當有節製的十六點建議要求波蘭政府考慮;這十六點建議是僅供記錄在案用的。在建議送到華沙之前,希特勒就宣布它遭到了拒絕,他企圖利用這一欺騙手法來證明這時已發生的對波蘭的猛攻是有理的。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國軍隊、坦克和飛機未經宣戰就已全線越過波蘭邊界。9月3日,英國和法國都對德國宣戰。墨索裏尼盡管發表過有關軸心國"鋼鐵般條約"的演講,但仍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