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羅和佛朗丹受到勸阻,沒有採取行動,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軍事顧問反對與戰爭冒險直接有關的任何行動,同時也因為英國政府與先前法國政府在衣索比亞危機期間一樣躊躇不前。當弗朗丹找英國首相鮑德溫商量時,後者拒絕與調派法國軍隊去萊茵蘭的建議有任何關係。鮑德溫說:"你可能是對的,但是,隻要有1%的因你的警察行動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我就沒有權利把英國牽扯進去。……英國現在不處於進行戰爭的狀態。"


    法國政府由於本身意見不一,無法在沒有英國支持的情況下來取斷然行動,正是因為這一點,希特勒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一勝利的一個結果是法國聯盟體係開始結束。不僅"齊格菲防線"切斷了法國與中歐和東歐的聯繫,而且與此同時,德國還對東南歐發動了經濟攻勢,使這一地區實際上成為一個經濟附屬地。到1936年時,德國接受了土耳其全部出口物的51%、保加利亞全部出口物的48%、希臘的36%、南斯拉夫的24%和匈牙利的23%。如此密切的經濟聯繫必然產生政治影響,尤其是因為這時出現在東南歐的一些獨裁政權在意識形態上特別愛好的是德國和義大利的法西斯政體而不是西方的民主政體。無疑,邁塔克斯將軍、卡羅爾國王和保羅親王的外交政策與韋尼澤洛斯、蒂圖列斯庫和亞歷山大國王的外交政策通然不同。


    對萊茵蘭的突然行動還起了使以往一向敵對的"元首"和"領袖"言歸於好的作用。希特勒在石油製裁仍有可能實行的時候轉移了國聯的注意力,墨索裏尼對此深表感激。短時間內,這兩個獨裁者結成了有效的夥伴關係,迅速打破了現存的外交結構。


    根據1936年7月且日簽訂的奧-德協定,希特勒答應尊重奧地利的領土完整,從而消除了羅馬和柏林之間不和的主要根源。一個星期後,西班牙爆發了內戰,這一悲慘事件(見下一節)拖延了3年,在這期間,希特勒和墨索裏尼聯合行動,促成了西班牙共和國的滅亡。1936年10月24日,"羅馬-柏林軸心"正式結成;義大利和德國不僅就德國以承認意屬衣索比亞作為取得某些經濟讓步的回報這樣的具體問題達成了協議,還就全麵的合作取得了一致意見。第二個月。日本通過與德國、然後又與義大利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加入了這一軸心。


    因此,到1936年年底時,外交上的均衡已完全不同於希特勒開始執政時的情景。義大利和德國這時結成了有效的夥伴關係。法國已失去從前的霸權,落入比較孤立的境地。它在中歐的舊盟國正漸漸散去,而與蘇聯建立的新聯盟基本上仍是紙上的東西。法國政府很不信任蘇維埃政權,以致拒絕簽訂使它們的聯盟完全生效所必需的軍事協定。同樣,法國和英國的關係也不十分密切,彼此之間互不信任。由於滿洲和衣索比亞事件使維護現狀集團陷入混亂,使國際聯盟遭到嚴重削弱,"羅馬-柏林軸心"能在以後3年中掌握主動權,在實際未遇抵抗的情況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五、西班牙內戰


    西班牙內戰不僅僅具有通常的意義,因為它實質上是把兩種戰爭合在一起——一種是由西班牙社會的腐敗和緊張局勢引起的根深蒂固的社會衝突,一種是由思想體係的衝突和大國利益的衝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彩排。


    20世紀的西班牙截然不同於16世紀的西班牙,16世紀時,這個國家是歐洲最強大、最令人畏懼的國家。在16至20世紀之間的幾個世紀中,西班牙衰落的象徵是1898年的西-美戰爭;美國輕易地奪走了西班牙的大多數剩下的殖民地,使西班牙丟盡了臉.這次戰爭不僅暴露了西班牙軍事上的弱點,而且暴露了統治這個國家的、已處於牢固地位的寡頭政治集團的腐敗和無能。構成這一寡頭政治集團的主要成分有三種:大地主、軍隊和教會。


    大地主由舊貴族和購買了許多地產的富裕的中上層階級組成。大約35,000名這樣的地主占有了全都可耕地的50%左右。占地情況各省之間大不相同,土地占有最為不均的地區是南部和西部。相形之下,北部地區幾乎沒有大地產,不過那裏的農民由於他們的土地麵積很小,隻能勉強維持生活。整個國家的農業生產率很低,占總人口70%的農民與歐洲其他地區的農民一樣貧窮。地主都為在外地主,住在馬德裏或外國首都揮霍他們的收入,沒有為生產作出任何貢獻。


    西班牙軍隊是值得注意的,其原因有兩個:一是軍官人數與士兵人數相比多得驚人,二是軍方常常幹預國家的政治。實際上,軍官們認為他們有權利監督政治事務,並照著這種看法他明確地說,這意味著保護現狀,反對所有的挑戰者,不論他們是贊成共和政體的中間派還是左派各政黨。


    定為國教的羅馬天主教教會是一個極為富有、極有影響的機構,雖然它在19世紀初葉和中葉已失去其地產,但作為補償,它獲得了工業股票,並從政府那裏得到了大量津貼,這些津貼在20世紀20年代中占國家年度預算的2拖。西班牙教會與國家的關係頗類似於俄國東正教會與沙皇專製政權之間的關係。主教由國王提名,他們中有些人還是參議院議員;但最重要的是,教會控製了國家的大部分教育。西班牙不象西歐其他國家,沒有完整的國家教育體係,因此,現存的學校大多數都在教會的管轄之下。此外,教會通過某些重要的報紙、勞工團體和各種世俗組織施加了很大的影響。正如在天主教組織起類似作用的其他國家裏發生的情況一樣,這股巨大的勢力在西班牙引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教權運動。普遍地攻擊教士和修女、內戰期間大規模地破壞教會財產——這類現象在西班牙歷史上決不是絕無僅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