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諸因素的結合說明了戰後阿拉伯人為獨立而進行的鬥爭。可以看出,在這一鬥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共同的格局。首先,在和平條約剛簽訂後的幾年中爆發了反抗和武裝起義。然後,英國和法國逐漸恢復了秩序,重申了它們的權力。最後,它們允許不同程度的自治;這一點雖沒有完全使民族主義者滿意,但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維持了一種不安定的和平。


    反抗過程 嚴格地說,在埃及,委託關係並不存在。但形勢與阿拉伯國家基本相似,因為英國在戰爭一開始就否定了奧斯曼帝國名義上的宗主權,並宣布埃及為英國的保護領地。民族主義的華夫脫黨立即組織了猛烈的抵抗。1922年,英國宣布埃及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但為自己不僅保留了保護少數民族和外國利益的權力,還保留了控製外交事務和外部安全的權力。民族主義者拒絕了這種虛幻的獨立,繼續進行鬥爭。他們的鬥爭手段之一是恐怖主義,1924年,他們成功地暗殺了埃及軍隊的英國首腦李·斯塔克爵士。這些民族主義者還依靠了民眾的支持,他何多次贏得的選舉勝利可表明這一點。最後,英、埃兩方於1936年達成和解的解決辦法,締結了為期20年的同盟條約,英國答應結束它對這個國家的軍事占領,並安排埃及進入國際聯盟。作為回報,埃及同意戰時支持英國,答應英國守備隊駐守蘇伊士運河,另外,繼續實行英埃對蘇丹的聯合管理。民族主義領導人完全不滿足於這種和解。但他們還是接受了,認為這是當時情況下所能得到的最好東西,他們等待著一有機會就去清除那些令人厭惡的外國控製的殘跡。


    伊拉克的民族主義反抗運動經歷了與埃及大致相同的過程。1920年,爆發了遍及全國的武裝起義。英國首先恢復了秩序,然後企圖通過立海珊的第三個兒子費薩爾王子為國王來贏得民族主義者的好感。第二年,即1922年,英國議定了一個同盟條約.條約中,他們保留了那些他們認為對保護其利益必不可少的控製權。民族主義者仍不滿意,繼續騷動。最後於1930年締結了一個同盟條約,根據這一條約,英國同意結束託管,並支持伊拉克的加入國際聯盟的請求。作為回報,伊拉克同意英國在該國維持三個空軍基地,並同意英國在戰時可充分使用鐵路、河流或港口。1932年,伊拉克成為國聯成員國,成為第一個獲得此榮譽的阿拉伯國家。至於埃及,民族主義集團仍不滿意。他們聲稱隻是外表發生了變化,因為英國通過締結盟約這一權宜手段仍保留了所有想保留的特權。


    在敘利亞和黎巴嫩,法國卻沒有英國那麽靈活,因而也不及英國那樣成功。民族主義的反抗時常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925年,當時,法國為了維持對大馬士革的控製不得不炮轟了該地。最後,1936年,法國政府仿照1930年的英-伊條約,同敘利亞和黎巴嫩分別議定了條約。不過,這些條約都沒有得到法國下院的批準,因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衝突仍未解決。


    巴勒斯坦三角關係 在巴勒斯坦,情況獨特,因為那裏的形勢很快惡化成由英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三方參加的一場苦鬥。阿拉伯人堅持認為,有關猶太人的"民族家園"的《貝爾福宣言》公然違背了以前麥克馬洪在其信件中給阿拉伯人的許諾。英國企圖通過於1921年分出巴勒斯坦的內地部分成立獨立的外約旦國家來撫慰阿拉伯人。這就免除了所有關於建立猶太人之家的託管條款。此外,英國還任命費薩爾的哥哥阿卜杜拉為外約旦的統治者。這一策略對外約旦來說是令人極為滿意的。阿卜杜拉始終忠心耿耿地與英國人合作,尤其是因為其國家的貧窮使得他要依靠倫敦的財政援助。或許,阿拉伯世界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由英國資金供養、由英國將軍約翰·格拉布統率的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


    然而,在真正的巴勒斯坦地區,隨著猶太移民的不斷湧入和憂慮重重的阿拉伯人對猶太人和英國人的回擊,這種三方間的衝突變得日趨激烈。託管條款第六條要求英國為猶太人的遷移"提供方便",並"鼓勵猶太人秘密移居該地區。"但是,這同一條款還規定,"居民中其他幾部分人的權利和地位"將受到保護。顯而易見,英國人當時認為這兩條規定未必相矛盾。他們預料,猶太人的遷移永遠不會達到侵犯阿拉伯人的"權利和地位"這樣的程度。他們未能預見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將產生的影響。猶太移民從1932年的9553人猛增到1933年的30327人、1934年的42359人和1935年的61854人。巴勒斯坦猶太人的總人數從1919年的65000人上升到1939年的45萬人。


    隻要猶太人的湧入始終適度,阿拉伯人也不會提出強烈的反對。其實,他們曾歡迎過有錢、有幹勁、有技藝的猶太人。他們自己早些時候已從猶太人在恢復肥力耗盡的土地、建立工業和控製疾病方麵所創造的種種奇蹟中大大得益。但是,當移居的小溪變成一股洪流時,阿拉伯人便進行了猛烈的反擊,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一位阿拉伯人驚恐地、迷惑不解地所說的那樣:"我不懂他們的語言;我不懂他們的習慣;他們使我覺得我在自己的國家裏就象一個外國人一樣。"其他阿拉伯人指出,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因西方的排猶主義而失去自己的國家。"排猶主義是西方的一種可悲的弊病。……我們不是排猶主義者;我們也是猶太人。然而,西方的這個問題如今卻是在使我們受損害的情況下予以解決。你們認為這樣做公正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