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為了將他們的領地向東擴展到整個非洲,派遣馬爾尚上校進行了一次危險的遠征。這次遠征使他從法屬剛果來到尼羅河旁的法紹達;他是於1858年7月抵達法紹達的。幾個星期後,基欽納將軍率領一支從埃及溯尼羅河而上的探險隊也到達此地。基欽納以英國的名義要求馬爾尚從法紹達撤走。兩人當時都聰明地決定將這一爭端提交各自的政府。以後幾個月中,英法兩國一直處在戰爭的邊緣,但是,1899年春,法國讓步了,讓英國占有了上尼羅河。


    在北非,16世紀以來葡萄牙人一直占據著莫三比克,法國則對馬達加斯加擁有種種權利。德國人和英國人是其餘領土的主要爭奪者。1884年底,柏林會議期間,德國一位熱衷於殖民的青年人卡爾.彼得斯博士在東非秘密登陸。十天內,他就說服當地酋長簽訂了割讓60000多平方哩土地的條約;這些土地幾乎相當於他本國領土的三分之一。第二年,德國政府宣布卡爾·彼得斯獲得的地區為保護領地。


    德國人的活動喚起了英國人,他們開始簽訂將肯亞領土割讓給他們的條約。這種攫取土地的做法引起了桑給巴爾蘇丹的一再抗議;桑給巴爾蘇丹長期以來一直對他的桑給巴爾島對麵的東非沿海地區擁有主權。但英國人和德國人無視他的抗議,分別於1886年和1890年簽訂兩個協定,解決他們之間的領土爭端。德國人繼續保有稱為德屬東非保護地的廣大地區,英國人則分得英屬東非保護地以及烏幹達保護地;德屆東非保護地在1919年以後取名為坦噶尼喀,英屬東非保護地後來則稱為肯亞殖民地。桑給巴爾蘇丹繼續占有桑給巴爾島,但必須承認英國為他的宗主國。


    與此同時,姍姍來遲的義大利人也參加了對非洲領土的爭奪。他們設法獲得了紅海沿岸兩個土地荒蕪的殖民地:厄利垂亞和索馬利蘭;後來,1896年時,他們進行了更大的冒險活動,派遣了一支軍隊去征服衣索比亞王國。信奉基督教的衣索比亞人並不象非洲大多數地區的人那樣是原始的部落民族。他們的國王曼涅裏克擁有一支由法國軍官訓練、用法國武器裝備的80000人的軍隊。他能打敗10000人的義大利小部隊,因而他的王國仍不受歐洲人的統治。到1914年時,除西海岸的利比亞這個小共和國外,衣索比亞是整個非洲大陸唯一獨立的國家。即使是建立於1882年、作為獲得了自由的美洲黑人的新拓居地的賴比瑞亞(名字取自拉丁語liber,意為"自由"),由於財政崩潰和內部混亂,到1911年時也已成為實際上的美國保護地。


    同時,在非洲大陸的南端,由於德國人在西南非洲建立了一個保護地,由於葡萄牙人製訂了將西海岸的安哥拉和東海岸的莫三比克連結起來的計劃,英國人也因此行動起來。英國人控製了三個地區——巴蘇陀蘭、貝專納和史瓦帝尼;這三個地區都變成了土著居留地,並被置於英國專員的控製之下。在林波波河北麵,英國人為富饒的採金地和適於白人拓殖、益於健康的高地所吸引。1889年,英國政府授英國南非公司以特許狀,規定該公司的活動範圍"以南非共和國的西、北麵和葡萄牙領地的西麵為界"。殖民者開始遷入;1890年,在林波波河和贊比西河之間風景美麗、氣候宜人的高原上建立了索爾茲伯裏城。英國的這些殖民地如果沒受到來自兩方麵的挑戰——一方麵的挑戰來自雖然為時已晚但仍試圖趕走白人入侵者的當地國王羅本古拉,另一方麵的挑戰來自懷有野心的鄰近的葡萄牙人——是不會紮下根來的。羅本古拉被迫向占優勢的英國勢力讓步,而葡萄牙人則於1891年簽訂了一個條約,將大部分有爭議的領土讓給英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南非公司放棄了它的特許狀,將其屬地組成南羅得西亞和北羅得西亞兩個殖民地。


    表1 1914年非洲的政治區劃分


    平方英裏


    法國(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法屬西非、法屬剛果、法屬索馬利蘭、馬達加斯加) 4086950


    英國(南非聯邦、巴蘇陀蘭、貝專納、尼亞薩蘭、羅得西亞、英屬東非、烏幹達、桑給巴爾、索馬利蘭、奈及利亞、黃金海岸、獅子山、剛比亞、埃及、美-埃蘇州) 3701411


    德國(東非、西南非、喀麥隆、多哥蘭) 910150


    比利時(剛果) 900000


    葡萄牙(幾內亞、西非、東非) 787500


    義大利(厄利垂亞、意屬索馬利蘭、利比亞) 600000


    西班牙(裏奧德奧羅、木尼河居留地) 79800


    獨立國家(賴比瑞亞、衣索比亞) 393000


    總計 11458000


    英國人在南非地區也遇到了麻境在那裏,他們同布爾人殖民者的年期不和突然爆發為1899年的全麵戰爭。戰爭之後,英國人允許布爾人在奧蘭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實行自治;1907年,這兩個殖民地與納塔爾和開普殖民地聯合組成了"南非聯邦自治領"。


    這種史無前例的領土擴張的最終結果是:整個非洲大陸為歐洲列強所瓜分。如前麵所提到的,隻有利比亞和衣索比亞這兩個動盪不安的國家例外。表1對1914年的非洲大陸作了具體的分析。


    四、歐洲的影響


    經濟影響 由於瓜分非洲出於明顯的經濟動機,因此,毫不奇怪,隨瓜分而來的是劇烈的經濟變化。歐洲不再滿足於沿海港口的一船船奴隸。工業化了的西方不再需要奴隸,因為技術已提供了大量的多種多樣的機械。相反,西方需要非洲內地所發現的原料,因為它現在擁有提取這些原料的技術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