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對這些駭人聽聞的做法全然不顧,繼續買賣非洲人達四個世紀之久。由於這樣做能獲得巨額利潤,各大既得利益集團都堅決反對任何控製或廢除奴隸貿易的建議。首先,所有的非洲酋長就反對,因為他們用一個強壯的奴隸可換得20到30英鎊。當人們要一位酋長停止這種貿易時,他說:"什麽!貓能停止抓老鼠嗎?哪個貓不願嘴裏叼著老鼠死去?我要嘴裏叼著奴隸死。"非洲經紀人曾從這種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他們也竭力反對所有廢除這種貿易的建設。但不管廢除奴隸貿易的運動如何,非洲大地上確發生過反對歐洲人的暴動。
同樣,南北非洲的種植園主,尤其是18世紀在英國議會席位中擁有一個重要集團的巴貝多的種植園主,也支持奴隸貿易。另外,歐洲諸既得利益集團,不論是販織者還是國內各種酒商和產品製造商,都擁護這種奴隸貿易。據估計,英國一年運往非洲的產品價值100萬英鎊,而歐洲其他國家為了同一目的也運去了同等數量的產品。這一支出所得的利潤非常大,因此,18世紀,象利物浦和布裏斯托這樣的城市主要是依靠這一交易繁榮起來的。人們建造了很多酒廠,為販奴船提供酒。英國的毛織品以及後來的棉紡品也大量運往非洲。冶金工業提供了鐐銬、鎖、鐵條和各類槍枝。造船廠也忙於奴隸貿易,18世紀末,僅英國就有2o0多艘船從事這種貿易。著名的廢奴主義領袖威廉·威爾伯福斯正確地評論道:"利益能給人們的眼睛蒙上一層厚厚的隔膜,即使雙目失明也不過如此。"
奴隸貿易的擁護者除了用經濟上的論點外,還用軍事上的論點來支持他們的立場。捲入這一貿易的許多船隻不僅養活了造船廠,而且為成千上萬的水手提供了工作。因此,人們堅持認為任何帶頭廢除奴隸製的國家都將削弱自己,使之不能成為一個海軍強國。有些人如替塞繆爾·詹森作傳的蘇格蘭著名傳記作家詹姆斯·鮑斯韋爾也為奴隸製作種種掩飾、進行辯護。他寫道:"廢除一種古往今來上帝已承認、許多人一直在繼續的狀況,不僅是對我們無數同胞的劫奪,而且是對非洲野蠻人的一種極端的殘忍,因為那種狀況將後者中的一部分人從殘殺中拯救出來,並將他們引入較為幸福的生活之中。"
盡管存在著這些難以應付的障礙,一小群改革者仍大力從事廢奴運動。1787年,他們在英國成立了廢除奴隸貿易協會。工業革命的進步援助了這些廢奴主義者;它正在使奴隸製過時。因為不斷進步的技術所需要的是海外市場而不是廉價勞動力的供應。事實上,廢奴主義者爭辯說奴隸貿易已無效,因而堅決認為在非洲能發展起一種更加有利可圖的"合法"貿易。
1807年通過的一項法令標誌著廢奴主獎者的首次成功;它規定英國船隻不得參與奴隸貿易,並禁止向英國殖民地運送奴隸。1833年,議會終於通過了一項在英國本上徹底廢除奴隸製並向蓄奴者提供2000萬英鎊賠償費的法令。英國政府進而說服歐洲其他國家以它為榜樣,允許英國軍艦捕捉掛別國國旗的販奴船。有一個時期,英國動用了海軍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隻、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邏。20年中,這些巡邏船俘獲了1000名奴隸販子,並釋放了他們的奴隸。不用說,仍有許多奴隸販子為正在南北美洲等待著他們的財富所誘惑,繼續滑過這一封鎖。直到新大陸各國逐漸廢除奴隸製時——海地、美國和巴西分別於1803年、1863年和1888年廢除奴隸製,古巴大約也在1888年廢除奴隸製,此後還有一些別的國家相繼廢除奴隸製——這種封鎖才有可能獲得徹底成功。
當非洲西海岸的奴隸貿易正被取締時,在中非和東非,阿拉伯人仍在繼續這一貿易。遠在歐洲人出現之前,阿拉伯人就已開始從事這一貿易,而整個19世紀中,甚至在進入2o世紀以後,他們還在進行這一貿易。被俘的奴隸或被迫穿過撒哈拉大沙漠抵達北非市場,或被帶到東非沿岸的港口,再由船運往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土耳其、波斯乃至印度。這一貿易比西非沿岸的貿易更難禁止。盡管英國海軍在紅海和印度洋上巡邏,但這一貿易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即使在今天,衣索比亞的偏僻地區可能還存在著奴隸製;奴隸買賣也時有出現,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島的一些國家中。
二、非洲探險
廢奴運動直接促成了對這塊"黑暗大陸"的探險和開發。廢奴主義者希望進入許多奴隸被俘的內地,取消奴隸貿易,並試圖發展起"合法的"即正規的貿易,以取代奴隸貿易。與此同時,由於對地理學的科學愛好日益增長,歐洲人極其渴望了解未經勘探過的地區。所有這些因素相結合,使19世紀許多非凡的、引人注目的探險家來到非洲。
對非洲大陸進行係統的探險是始於1788年"非洲協會"成立時。這一協會以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為首,其宗旨是"促進科學和人類的事業,探測神秘的地理環境,查明資源,改善這塊招致不幸的大陸的條件。"協會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尼日河問題上。到當時為止,這條河僅是個名字。甚至在歐洲人的奴隸貿易開始之前,還流傳著許多謠言,說有些傳說中的城市就坐落在一條稱為尼日河的大河兩岸。沒有人知道這條河發源於何處,流向何方。為了解開這個謎,1795年,協會派蘇格蘭醫生芝戈·帕克去探險。在忍受酷熱、疾病、囚禁和飢餓之後,他成功地到達了尼日河,但是,病魔又迫使他返回海濱,未能沿河而下到達河口地1805年,帕克率領一支相當大的探險隊再次去尼日河探險,但是,他的大多數夥伴甚至在到達尼日河之前就死於途中。這一時期探險者的精神在帕克給家裏的一封信中得到了反映:
同樣,南北非洲的種植園主,尤其是18世紀在英國議會席位中擁有一個重要集團的巴貝多的種植園主,也支持奴隸貿易。另外,歐洲諸既得利益集團,不論是販織者還是國內各種酒商和產品製造商,都擁護這種奴隸貿易。據估計,英國一年運往非洲的產品價值100萬英鎊,而歐洲其他國家為了同一目的也運去了同等數量的產品。這一支出所得的利潤非常大,因此,18世紀,象利物浦和布裏斯托這樣的城市主要是依靠這一交易繁榮起來的。人們建造了很多酒廠,為販奴船提供酒。英國的毛織品以及後來的棉紡品也大量運往非洲。冶金工業提供了鐐銬、鎖、鐵條和各類槍枝。造船廠也忙於奴隸貿易,18世紀末,僅英國就有2o0多艘船從事這種貿易。著名的廢奴主義領袖威廉·威爾伯福斯正確地評論道:"利益能給人們的眼睛蒙上一層厚厚的隔膜,即使雙目失明也不過如此。"
奴隸貿易的擁護者除了用經濟上的論點外,還用軍事上的論點來支持他們的立場。捲入這一貿易的許多船隻不僅養活了造船廠,而且為成千上萬的水手提供了工作。因此,人們堅持認為任何帶頭廢除奴隸製的國家都將削弱自己,使之不能成為一個海軍強國。有些人如替塞繆爾·詹森作傳的蘇格蘭著名傳記作家詹姆斯·鮑斯韋爾也為奴隸製作種種掩飾、進行辯護。他寫道:"廢除一種古往今來上帝已承認、許多人一直在繼續的狀況,不僅是對我們無數同胞的劫奪,而且是對非洲野蠻人的一種極端的殘忍,因為那種狀況將後者中的一部分人從殘殺中拯救出來,並將他們引入較為幸福的生活之中。"
盡管存在著這些難以應付的障礙,一小群改革者仍大力從事廢奴運動。1787年,他們在英國成立了廢除奴隸貿易協會。工業革命的進步援助了這些廢奴主義者;它正在使奴隸製過時。因為不斷進步的技術所需要的是海外市場而不是廉價勞動力的供應。事實上,廢奴主義者爭辯說奴隸貿易已無效,因而堅決認為在非洲能發展起一種更加有利可圖的"合法"貿易。
1807年通過的一項法令標誌著廢奴主獎者的首次成功;它規定英國船隻不得參與奴隸貿易,並禁止向英國殖民地運送奴隸。1833年,議會終於通過了一項在英國本上徹底廢除奴隸製並向蓄奴者提供2000萬英鎊賠償費的法令。英國政府進而說服歐洲其他國家以它為榜樣,允許英國軍艦捕捉掛別國國旗的販奴船。有一個時期,英國動用了海軍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隻、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邏。20年中,這些巡邏船俘獲了1000名奴隸販子,並釋放了他們的奴隸。不用說,仍有許多奴隸販子為正在南北美洲等待著他們的財富所誘惑,繼續滑過這一封鎖。直到新大陸各國逐漸廢除奴隸製時——海地、美國和巴西分別於1803年、1863年和1888年廢除奴隸製,古巴大約也在1888年廢除奴隸製,此後還有一些別的國家相繼廢除奴隸製——這種封鎖才有可能獲得徹底成功。
當非洲西海岸的奴隸貿易正被取締時,在中非和東非,阿拉伯人仍在繼續這一貿易。遠在歐洲人出現之前,阿拉伯人就已開始從事這一貿易,而整個19世紀中,甚至在進入2o世紀以後,他們還在進行這一貿易。被俘的奴隸或被迫穿過撒哈拉大沙漠抵達北非市場,或被帶到東非沿岸的港口,再由船運往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土耳其、波斯乃至印度。這一貿易比西非沿岸的貿易更難禁止。盡管英國海軍在紅海和印度洋上巡邏,但這一貿易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即使在今天,衣索比亞的偏僻地區可能還存在著奴隸製;奴隸買賣也時有出現,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島的一些國家中。
二、非洲探險
廢奴運動直接促成了對這塊"黑暗大陸"的探險和開發。廢奴主義者希望進入許多奴隸被俘的內地,取消奴隸貿易,並試圖發展起"合法的"即正規的貿易,以取代奴隸貿易。與此同時,由於對地理學的科學愛好日益增長,歐洲人極其渴望了解未經勘探過的地區。所有這些因素相結合,使19世紀許多非凡的、引人注目的探險家來到非洲。
對非洲大陸進行係統的探險是始於1788年"非洲協會"成立時。這一協會以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為首,其宗旨是"促進科學和人類的事業,探測神秘的地理環境,查明資源,改善這塊招致不幸的大陸的條件。"協會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尼日河問題上。到當時為止,這條河僅是個名字。甚至在歐洲人的奴隸貿易開始之前,還流傳著許多謠言,說有些傳說中的城市就坐落在一條稱為尼日河的大河兩岸。沒有人知道這條河發源於何處,流向何方。為了解開這個謎,1795年,協會派蘇格蘭醫生芝戈·帕克去探險。在忍受酷熱、疾病、囚禁和飢餓之後,他成功地到達了尼日河,但是,病魔又迫使他返回海濱,未能沿河而下到達河口地1805年,帕克率領一支相當大的探險隊再次去尼日河探險,但是,他的大多數夥伴甚至在到達尼日河之前就死於途中。這一時期探險者的精神在帕克給家裏的一封信中得到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