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拿破崙來說,最致命的是他於1812年侵入俄國時所遇到的俄國各階層人士的激烈抵抗。這種抵抗正象冰天雪地一樣,造成拿破崙大軍的災難性的毀滅。從俄國冰凍的平原上開始,拿破崙的事業一落千丈、不可避免地在厄爾巴島上結束了。因而,法國革俞的思想意識對其創始人發生了反作用。拿破崙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並充滿熱情,然後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
維也納的解決方案 維也納會議在1815年召開,重新炮製了拿破崙垮台之後的歐洲地圖;指導這一會議的原則有三個——正統主義、遏製和補償。根據正統主義的原則,法國、西班牙、荷蘭和義大利諸國的君主均恢復王位。根據遏製的原則,與法國接壤的國家都要盡可能地強大起來。荷蘭得到比利時,奧地利得到倫巴第和威尼托,普魯士除了得到薩克森的部分地區外,還得到沿萊茵河的一些地區。得勝的同盟國以各種領土補償自己——挪威劃歸瑞典,馬爾他、錫蘭和好望角劃歸英國,芬蘭、比薩拉比亞和波蘭的大都分地區劃歸俄國,達爾馬提亞和加利西亞(以及倫巴第和威尼托)劃歸奧地利。在預想到以後的事件時,應注意到德國和義大利仍是分裂的:德國是個由39個州組成的鬆散的德意誌聯邦;義大利是個包括9個州的"地理名詞",這9個州因為奧地利在倫巴第和威尼托所居的統帥地位而由奧地利統治。
六、民族主義
我們所已研究的三個偉大的革命——英國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對世界歷史的意義是什麽呢?於1821年率領其同胞反抗土耳其霸主的一個不識字的希臘遊擊隊首領對這一問題作了最好的回答。他宣稱:"依我看,法國革命和拿破崙的所作所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況很少,人民曾認為國王是地球上的神,認為國王有理由說自己不管做什麽都做得很好。通過現在這一變化,統治人民更困難了。"
這位遊擊隊首領以這種樸實的語言不僅概括了法國革命的實質,也概括了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的實質。我們已看到李爾本、潘恩和羅伯斯比爾,還有平均派、後備民兵和無套褲漢,是如何使世人了解了世界真相。了解世界真相意味著一場深遠的政治革命。它標誌著有史以來積極的、有組織的群眾首次開始投身於政治。這一革命在興盛於19世紀的許多主義中表現出來。在本章的餘下部分,我們將考察其中的三個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它們從那時起已對歐洲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民族主義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一種現象。它並沒以可辨認的形式存在於中世紀。中世紀時,所有西方基督教徒都屬於天主教會,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語;羅馬帝國的普濟主義存在於天主教會,存在於拉丁語,存在於神聖羅馬帝國中,雖然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因而,在那些世紀裏,民眾應忠於國家這一點是無人知曉的。相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如勃員第或康沃爾的居民,隻是最後——知果實在要說的話——才是法蘭西人或英吉利人。
三個發展逐漸更改了忠誠的這一尺度。一個發展是各種方言的興起和這些方言在文學表達方麵的運用。另一發展是若幹國家教會脫離了天主教會。、最後一個發展是西歐的一些王朝建立並鞏固了幾個性質相同的、獨立的大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這些發展為民族主義的興起打下了基礎,不過應該注意到,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國家與君主本人混為一談。例如,路德認為"主教們和諸侯們"構成了德國,而路易十四則聲明法蘭西國家"完全屬於國王本人"。
民族主義直到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開始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時,才呈現其近代的形式。西歐資產階級是以國家的名義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的,因此,國家不再是國王、國王的領土和國王的臣民。更確切地說,國家這時由公民(僅指19世紀末葉以前有財產的公民)組成,"這些公民居住於一個共同的地區,在其共同的政府裏擁有一個發言權,並意識到其共同的(想像的或真實的)遺產和其共同的利益。"
民族主義的這種近代的形式在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時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進。革命的領袖們為了從歐洲舊政權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動員國民軍隊——由樂於並渴望為祖國而戰的、有政治覺悟的公民組成的軍隊。法國革命還以其他幾種方式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發展。它要求所有法國公民都說法語即"中央的或國家的語言",來代替許多地區方言。它建立了公立小學網,來教授法語和灌輸對國家的熱愛。法國革命也促進了報紙、小冊子和期刊的出版;這些讀物寫得粗淺、通俗,因而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國革命還創立了象國旗、國歌和國家節日那樣的民族主義儀式和象徵。
所有這些發展使民族主義能壓倒人們對宗教和地區所承擔的傳統義務。這種對國家的新的忠誠的性質和程度反映在1793年一位年青的雅各賓派士兵給他母親所寫的以下這封信中:
維也納的解決方案 維也納會議在1815年召開,重新炮製了拿破崙垮台之後的歐洲地圖;指導這一會議的原則有三個——正統主義、遏製和補償。根據正統主義的原則,法國、西班牙、荷蘭和義大利諸國的君主均恢復王位。根據遏製的原則,與法國接壤的國家都要盡可能地強大起來。荷蘭得到比利時,奧地利得到倫巴第和威尼托,普魯士除了得到薩克森的部分地區外,還得到沿萊茵河的一些地區。得勝的同盟國以各種領土補償自己——挪威劃歸瑞典,馬爾他、錫蘭和好望角劃歸英國,芬蘭、比薩拉比亞和波蘭的大都分地區劃歸俄國,達爾馬提亞和加利西亞(以及倫巴第和威尼托)劃歸奧地利。在預想到以後的事件時,應注意到德國和義大利仍是分裂的:德國是個由39個州組成的鬆散的德意誌聯邦;義大利是個包括9個州的"地理名詞",這9個州因為奧地利在倫巴第和威尼托所居的統帥地位而由奧地利統治。
六、民族主義
我們所已研究的三個偉大的革命——英國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對世界歷史的意義是什麽呢?於1821年率領其同胞反抗土耳其霸主的一個不識字的希臘遊擊隊首領對這一問題作了最好的回答。他宣稱:"依我看,法國革命和拿破崙的所作所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況很少,人民曾認為國王是地球上的神,認為國王有理由說自己不管做什麽都做得很好。通過現在這一變化,統治人民更困難了。"
這位遊擊隊首領以這種樸實的語言不僅概括了法國革命的實質,也概括了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的實質。我們已看到李爾本、潘恩和羅伯斯比爾,還有平均派、後備民兵和無套褲漢,是如何使世人了解了世界真相。了解世界真相意味著一場深遠的政治革命。它標誌著有史以來積極的、有組織的群眾首次開始投身於政治。這一革命在興盛於19世紀的許多主義中表現出來。在本章的餘下部分,我們將考察其中的三個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它們從那時起已對歐洲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民族主義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一種現象。它並沒以可辨認的形式存在於中世紀。中世紀時,所有西方基督教徒都屬於天主教會,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語;羅馬帝國的普濟主義存在於天主教會,存在於拉丁語,存在於神聖羅馬帝國中,雖然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因而,在那些世紀裏,民眾應忠於國家這一點是無人知曉的。相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如勃員第或康沃爾的居民,隻是最後——知果實在要說的話——才是法蘭西人或英吉利人。
三個發展逐漸更改了忠誠的這一尺度。一個發展是各種方言的興起和這些方言在文學表達方麵的運用。另一發展是若幹國家教會脫離了天主教會。、最後一個發展是西歐的一些王朝建立並鞏固了幾個性質相同的、獨立的大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這些發展為民族主義的興起打下了基礎,不過應該注意到,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國家與君主本人混為一談。例如,路德認為"主教們和諸侯們"構成了德國,而路易十四則聲明法蘭西國家"完全屬於國王本人"。
民族主義直到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開始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時,才呈現其近代的形式。西歐資產階級是以國家的名義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的,因此,國家不再是國王、國王的領土和國王的臣民。更確切地說,國家這時由公民(僅指19世紀末葉以前有財產的公民)組成,"這些公民居住於一個共同的地區,在其共同的政府裏擁有一個發言權,並意識到其共同的(想像的或真實的)遺產和其共同的利益。"
民族主義的這種近代的形式在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時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進。革命的領袖們為了從歐洲舊政權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動員國民軍隊——由樂於並渴望為祖國而戰的、有政治覺悟的公民組成的軍隊。法國革命還以其他幾種方式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發展。它要求所有法國公民都說法語即"中央的或國家的語言",來代替許多地區方言。它建立了公立小學網,來教授法語和灌輸對國家的熱愛。法國革命也促進了報紙、小冊子和期刊的出版;這些讀物寫得粗淺、通俗,因而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國革命還創立了象國旗、國歌和國家節日那樣的民族主義儀式和象徵。
所有這些發展使民族主義能壓倒人們對宗教和地區所承擔的傳統義務。這種對國家的新的忠誠的性質和程度反映在1793年一位年青的雅各賓派士兵給他母親所寫的以下這封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