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北美洲
地理環境 歐洲人能輕易地侵入南北美洲,迅速地將這兩大洲置於自己的控製和開發之下。這一情景發生了,盡管東半球和美洲大陸為一片汪洋大海所分隔,盡管它們之間在哥倫布航海之前的歷史時期中未曾發生過有效的聯繫。亞當·斯密所提到的印第安人的"可憐、孤弱"的困境,確妨礙了印第安人堅持不屈地抗擊歐洲人;但是,某些地理因素也使他們更易遭受到侵害。
南北美洲和非洲大不相同,總的來說是易於進入的。南北美洲沒有阻礙外人進抵海岸的沙堤;其海岸線呈鋸齒形,使沿海港灣較海岸線平直完整的非洲多得多。而且,南北美洲內河水係十分發達,水路障礙甚少,為進入內地提供了便利通道;在非洲,則沒有象雄偉的、水流平緩的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或聖勞倫斯河那樣的大河。探險者很快就學會了使用當地的樺樹皮獨木舟,他們發現,經過較少的陸上搬運,能從大西洋劃獨木舟溯聖勞倫斯河而上,進入五大湖,然後,從那裏向南,沿密西西比河進入墨西哥灣;或者朝北,順馬更些河進抵北冰洋;或者往西,沿哥倫比亞河或弗雷澤河進達太平洋。
南北美洲的氣候通常也比非洲的氣候更富有吸引力。確實,亞馬孫平原炎熱、潮濕。大陸南、北兩極異常寒冷,但是,英、法移民在他們於格蘭德河以北開拓的殖民地內繁榮起來,西班牙人也在墨西哥和秘魯感到安適自在,墨西哥和秘魯成為他們的兩個主要中心。那裏的氣候跟西班牙沒很大差別,無疑與酷熱的黃金海岸和象牙海岸形成可喜的對照。
種族 幾乎全部土著民族都是從西伯裏亞東北部渡過白令海而來的移民的後裔。所以說幾乎全部,是因為還有少數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達之後,從南太平洋的島嶼抵達南美洲西海岸的。這些南洋的亞爾古英雄發現過南美洲多少次,至今不知,但是,僅僅從已馴化的植物得到的證據,便足以證實他們多次渡洋遠征的事實。當業已高度馴化、離開人類的幫助就無法倖存的同樣植物在太平洋兩岸均被發現時,它們的分布隻有用人類的遷移來解釋。
然而,歐洲人在南北美洲發現的印第安人中,至少有99%的人是渡白令海而來的種族的後裔;這一點仍是千真萬確的。不久以前,人們認為,印第安人最早渡海去南北美洲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0000年時。新的考古發現和碳-14年代測定法的使用,使這一估計得到大幅度修訂。現在,普遍同意人類出現於美洲大陸的時間為距今20000年時,而且,這僅是個大概數,也可能早於20000年。印第安人的最後一次大遷移大約發生在3000年前。然後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繼續來回橫渡白令海峽,直到近代政治環境迫使他們留在海峽的一邊或另一邊時。無論如何,到這時,在美洲最接近亞洲的地區,人口已相當稠密,阻止了進一步的遷移。
實際上,渡海到美洲大陸對早期印第安人來說,並不困難。那時,由於地球表麵的水大半被凍結成冰床,海麵比現在低得多。因此,最早的移民穿過了寬130哩、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海麵上升後,乘原始小船能輕易地渡過白令海峽,因為海峽很窄,渡海時能一直看見陸地。後來較先進的移民可能是先從亞洲駕船到美洲,然後繼續沿西北海岸航行,直到最後在今日所謂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登陸,直接在那裏定居下來。
渡海到阿拉斯加的人,大多繼續前進,穿越育空高原中部的一個冰床峽穀,進入北美洲中心地。推動他們奮力前進的力量也就是驅使他們遷移到美洲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並受到了來自後方部落的源源不斷的擠壓。這樣,南北美洲很快就為分散的狩獵者部落所占據。
所有印第安人,不論其起源如何,都可以歸入蒙古種人。他們頭上都長著獨特的、筆直烏黑的頭髮,臉部和軀體則汗毛稀少;他們頰骨高凸,幼兒脊骨基部還出現蒙古種人斑點。不過,在不同部落中,存在著相當大的變化;最早的各種美洲印第安人比起後來的美洲印第安人,與蒙古種人的差別要大得多,因為他們在我們今日所認識的蒙古種人充分進化之前,便已離開亞洲。這些移民到美洲後,立即向四方分散,並以近親繁殖的小群體在各種地帶定居下來;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存在種種獨特生理類型的原因。
美洲印第安人在所操語言上的差別較其生理外表上的差別要大得多。的確,要概括他們的語言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實際上,每一種語音和語法結構都可以被找到。這種語言上的多樣性和生理上的多樣性一樣,是由於印第安人在很長時期內小群小群地遷徙到南北美洲,到達後繼續四處漫遊、不斷分散,才發展起來的。方言的變化很快變得很突出,發展成為各別的語言。彼此密切聯繫的語言可發現於美洲廣為分隔的各地區,它反映了諸部落四下遷移的程度。最後結果是,現已有2,000種獨特的印第安語被分類。這說明,印第安人語言方麵的變化幾乎不亞於整個東半球;在東半球,據今所知,公元1500年時存有語言3000種。印第安諸語言無論就其詞彙量或其他任何方麵而言,均不原始。莎士比亞使用了約24000個詞,欽譯《聖經》使用了約7000個詞,而墨西哥的那瓦特語使用了27000個詞;火地島的雅甘人員被認為是世界上發展最遲緩的民族之一,卻也擁有至少30000個詞的詞彙量。文化人類學者已在美洲大陸劃分出大約22個文化區——大平原區、東部林地、西北海岸區,等等。還有一種基於食物獲取方式的分類法較為簡單,它將美洲大陸的文化分為三大類:漁獵採集文化、中間農業文化和高級農業文化。這種分類法不僅較簡單,而且從世界歷史角度看,也頗有意義;它有助於解釋何以印第安人對歐洲人入侵的反應十分多樣。
地理環境 歐洲人能輕易地侵入南北美洲,迅速地將這兩大洲置於自己的控製和開發之下。這一情景發生了,盡管東半球和美洲大陸為一片汪洋大海所分隔,盡管它們之間在哥倫布航海之前的歷史時期中未曾發生過有效的聯繫。亞當·斯密所提到的印第安人的"可憐、孤弱"的困境,確妨礙了印第安人堅持不屈地抗擊歐洲人;但是,某些地理因素也使他們更易遭受到侵害。
南北美洲和非洲大不相同,總的來說是易於進入的。南北美洲沒有阻礙外人進抵海岸的沙堤;其海岸線呈鋸齒形,使沿海港灣較海岸線平直完整的非洲多得多。而且,南北美洲內河水係十分發達,水路障礙甚少,為進入內地提供了便利通道;在非洲,則沒有象雄偉的、水流平緩的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或聖勞倫斯河那樣的大河。探險者很快就學會了使用當地的樺樹皮獨木舟,他們發現,經過較少的陸上搬運,能從大西洋劃獨木舟溯聖勞倫斯河而上,進入五大湖,然後,從那裏向南,沿密西西比河進入墨西哥灣;或者朝北,順馬更些河進抵北冰洋;或者往西,沿哥倫比亞河或弗雷澤河進達太平洋。
南北美洲的氣候通常也比非洲的氣候更富有吸引力。確實,亞馬孫平原炎熱、潮濕。大陸南、北兩極異常寒冷,但是,英、法移民在他們於格蘭德河以北開拓的殖民地內繁榮起來,西班牙人也在墨西哥和秘魯感到安適自在,墨西哥和秘魯成為他們的兩個主要中心。那裏的氣候跟西班牙沒很大差別,無疑與酷熱的黃金海岸和象牙海岸形成可喜的對照。
種族 幾乎全部土著民族都是從西伯裏亞東北部渡過白令海而來的移民的後裔。所以說幾乎全部,是因為還有少數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達之後,從南太平洋的島嶼抵達南美洲西海岸的。這些南洋的亞爾古英雄發現過南美洲多少次,至今不知,但是,僅僅從已馴化的植物得到的證據,便足以證實他們多次渡洋遠征的事實。當業已高度馴化、離開人類的幫助就無法倖存的同樣植物在太平洋兩岸均被發現時,它們的分布隻有用人類的遷移來解釋。
然而,歐洲人在南北美洲發現的印第安人中,至少有99%的人是渡白令海而來的種族的後裔;這一點仍是千真萬確的。不久以前,人們認為,印第安人最早渡海去南北美洲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0000年時。新的考古發現和碳-14年代測定法的使用,使這一估計得到大幅度修訂。現在,普遍同意人類出現於美洲大陸的時間為距今20000年時,而且,這僅是個大概數,也可能早於20000年。印第安人的最後一次大遷移大約發生在3000年前。然後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繼續來回橫渡白令海峽,直到近代政治環境迫使他們留在海峽的一邊或另一邊時。無論如何,到這時,在美洲最接近亞洲的地區,人口已相當稠密,阻止了進一步的遷移。
實際上,渡海到美洲大陸對早期印第安人來說,並不困難。那時,由於地球表麵的水大半被凍結成冰床,海麵比現在低得多。因此,最早的移民穿過了寬130哩、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海麵上升後,乘原始小船能輕易地渡過白令海峽,因為海峽很窄,渡海時能一直看見陸地。後來較先進的移民可能是先從亞洲駕船到美洲,然後繼續沿西北海岸航行,直到最後在今日所謂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登陸,直接在那裏定居下來。
渡海到阿拉斯加的人,大多繼續前進,穿越育空高原中部的一個冰床峽穀,進入北美洲中心地。推動他們奮力前進的力量也就是驅使他們遷移到美洲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並受到了來自後方部落的源源不斷的擠壓。這樣,南北美洲很快就為分散的狩獵者部落所占據。
所有印第安人,不論其起源如何,都可以歸入蒙古種人。他們頭上都長著獨特的、筆直烏黑的頭髮,臉部和軀體則汗毛稀少;他們頰骨高凸,幼兒脊骨基部還出現蒙古種人斑點。不過,在不同部落中,存在著相當大的變化;最早的各種美洲印第安人比起後來的美洲印第安人,與蒙古種人的差別要大得多,因為他們在我們今日所認識的蒙古種人充分進化之前,便已離開亞洲。這些移民到美洲後,立即向四方分散,並以近親繁殖的小群體在各種地帶定居下來;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存在種種獨特生理類型的原因。
美洲印第安人在所操語言上的差別較其生理外表上的差別要大得多。的確,要概括他們的語言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實際上,每一種語音和語法結構都可以被找到。這種語言上的多樣性和生理上的多樣性一樣,是由於印第安人在很長時期內小群小群地遷徙到南北美洲,到達後繼續四處漫遊、不斷分散,才發展起來的。方言的變化很快變得很突出,發展成為各別的語言。彼此密切聯繫的語言可發現於美洲廣為分隔的各地區,它反映了諸部落四下遷移的程度。最後結果是,現已有2,000種獨特的印第安語被分類。這說明,印第安人語言方麵的變化幾乎不亞於整個東半球;在東半球,據今所知,公元1500年時存有語言3000種。印第安諸語言無論就其詞彙量或其他任何方麵而言,均不原始。莎士比亞使用了約24000個詞,欽譯《聖經》使用了約7000個詞,而墨西哥的那瓦特語使用了27000個詞;火地島的雅甘人員被認為是世界上發展最遲緩的民族之一,卻也擁有至少30000個詞的詞彙量。文化人類學者已在美洲大陸劃分出大約22個文化區——大平原區、東部林地、西北海岸區,等等。還有一種基於食物獲取方式的分類法較為簡單,它將美洲大陸的文化分為三大類:漁獵採集文化、中間農業文化和高級農業文化。這種分類法不僅較簡單,而且從世界歷史角度看,也頗有意義;它有助於解釋何以印第安人對歐洲人入侵的反應十分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