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生產與外交事務有重大關係。地勢很低的流域地區幾乎不出產各種礦物和優質木材,大部分手工業的原料要靠從外麵運來。例如:銅來自波斯灣南麵的阿曼,銀和鉛來自小亞細亞的托魯斯山脈衝材來自伊朗的和格羅斯山脈和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為了償還這些進口原料,各種手工業就必須擴大生產,提供各種出口產品作為交換。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征服這些原料的產地。從公元前三千紀中葉的阿卡德國王薩爾貢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一辦法沒有被忽視。史詩《好戰的國王》描述了薩爾貢為了援助在小亞細亞經商時受當地統治者虐待的阿卡德商人,如何率領他的軍隊越過無名山關,侵入小亞細亞的中心地帶。最後,薩爾貢的帝國"從下遊地區擴張到上遊地區",即從波斯灣擴張到地中海,從而控製了各種金屬、石頭和木材的產地。史詩《好戰的國王》問世後不久,又有另一則史料敘述道,薩爾貢在努力促進商業方麵"沒有睡大覺","停靠船舶的碼頭上一片生氣勃勃的繁忙景象;四方的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大大小小的輪船暢通無阻地將各種貨物運到蘇美爾"。
建設軍隊和建築宮殿的支出,對早期的城市國家來說,是極為沉重的負擔,以致使傳統的議會的地位受到破壞。為了應付不斷上升的人力物力的支出,苛捐雜稅愈益繁重,對此,傳統的議會隻敢畏畏縮縮地表示反對,結果,日益被永久的、世襲的王權所排擠,最後被取代。
階級分化隨政治權力的集中而日益加劇。從墓葬品的差別越來越大,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早期墓葬品的差別是極微小的,但時間愈往後移,差別愈明顯。絕大多數墳墓裏隻有幾件陶器,有的甚至什麽也沒有,反映了平民的貧窮;富人的墳墓裏則擺著銅器和貴金屬製的珠子,顯示了"驚人的揮霍浪費"而國王的陵墓較之前者則更是差別懸殊,裏麵不僅有大量奢侈品,如各種精美的武器和貴重的裝飾品,而且還有大批用來陪伴國王、證明國王的權力和富有的殉葬人,包括士兵、國王的妻妾、樂師、馬車夫和一般的僕人。
三、文明的傳播
先是自治的農業村社,接著是祭司集團控製的小國,最後是由王朝統治的、具備一切文明特徵的帝國——這就是以上所述的長達數千年的社會發展過程。
文明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根,以後又在歐亞大陸和美洲的其他幾個地區生根,那之後,便向四麵八方傳播。正象農業革命以部落社會取代狩獵社會那樣,現在部落社會又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達歐亞的邊緣地區時,歐亞中心地區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隨著文明從大河流域的發源地向外傳播,並跨越鄰近的野蠻地區,這一取代過程不可抗拒地繼續著;到公元時,文明實際上已毫無間斷地從英吉利海峽擴展到中國海(見圖6"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500年")。
如果同意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文明的日期是約公元前:350o年前後,那麽,其他各地區出現文明的大致日期則應分別為:埃及文明起於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2500年,中國黃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和秘魯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500年。
一般認為,美洲文明有如美洲農業,沒有受到歐亞大陸的任何影響,是獨自發展起來的。中國文明在其早期階段究竟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在中東文明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一問題目前尚不能回答。尼羅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則是在向外傳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與其說是由於採納了某些特定的技術和製度,毋寧說,是由於接受了某些基本思想或原則。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係統卻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國家組織、巨大建築物,等等的發展情況也同樣如此。
如此發展的最終結果,形成了具有共同的一般格局的各大文明,不過,它們各自仍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或類型。這些不同的類型是在長達數千年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定形的,所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一直持續到今天。
第五章 古代文明諸類型
食物的種類很多,因而,無論獸類或人類,都有許多種生活方式;沒有食物,誰也無法生存,食物的不同,決定了各自生活方式的不同。
亞裏士多德
距今數千年的人類最早的各大文明的發展情況,可以根據技術革新、地理環境和經濟組織加以分析。雖然這些因素對了解過去是極為重要的,但對於了解古代人本身——他們是如何看待生與死,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用處甚微、每一較重要的古代文明,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克裏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還是黃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獨特的人生觀和實踐其人生觀的生活方式。古人的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過藝術、哲學、文學和法律表現出來時,亦呈現了各自的實質和特色。
由於一些根基本的問題至今尚不能回答,所以許多看法仍屬猜測。例如,我們至今仍不清楚,蘇美爾人到底是什麽人,他們來自何方,他們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流域地區最早的居民,或者,他們是否在更早的居民提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於古代其他各民族的情況,我們知道得更少。不過,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還是可辨明的,這些也就是本章要討論的主題。
建設軍隊和建築宮殿的支出,對早期的城市國家來說,是極為沉重的負擔,以致使傳統的議會的地位受到破壞。為了應付不斷上升的人力物力的支出,苛捐雜稅愈益繁重,對此,傳統的議會隻敢畏畏縮縮地表示反對,結果,日益被永久的、世襲的王權所排擠,最後被取代。
階級分化隨政治權力的集中而日益加劇。從墓葬品的差別越來越大,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早期墓葬品的差別是極微小的,但時間愈往後移,差別愈明顯。絕大多數墳墓裏隻有幾件陶器,有的甚至什麽也沒有,反映了平民的貧窮;富人的墳墓裏則擺著銅器和貴金屬製的珠子,顯示了"驚人的揮霍浪費"而國王的陵墓較之前者則更是差別懸殊,裏麵不僅有大量奢侈品,如各種精美的武器和貴重的裝飾品,而且還有大批用來陪伴國王、證明國王的權力和富有的殉葬人,包括士兵、國王的妻妾、樂師、馬車夫和一般的僕人。
三、文明的傳播
先是自治的農業村社,接著是祭司集團控製的小國,最後是由王朝統治的、具備一切文明特徵的帝國——這就是以上所述的長達數千年的社會發展過程。
文明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根,以後又在歐亞大陸和美洲的其他幾個地區生根,那之後,便向四麵八方傳播。正象農業革命以部落社會取代狩獵社會那樣,現在部落社會又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達歐亞的邊緣地區時,歐亞中心地區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隨著文明從大河流域的發源地向外傳播,並跨越鄰近的野蠻地區,這一取代過程不可抗拒地繼續著;到公元時,文明實際上已毫無間斷地從英吉利海峽擴展到中國海(見圖6"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500年")。
如果同意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文明的日期是約公元前:350o年前後,那麽,其他各地區出現文明的大致日期則應分別為:埃及文明起於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2500年,中國黃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和秘魯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500年。
一般認為,美洲文明有如美洲農業,沒有受到歐亞大陸的任何影響,是獨自發展起來的。中國文明在其早期階段究竟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在中東文明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一問題目前尚不能回答。尼羅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則是在向外傳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與其說是由於採納了某些特定的技術和製度,毋寧說,是由於接受了某些基本思想或原則。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係統卻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國家組織、巨大建築物,等等的發展情況也同樣如此。
如此發展的最終結果,形成了具有共同的一般格局的各大文明,不過,它們各自仍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或類型。這些不同的類型是在長達數千年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定形的,所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一直持續到今天。
第五章 古代文明諸類型
食物的種類很多,因而,無論獸類或人類,都有許多種生活方式;沒有食物,誰也無法生存,食物的不同,決定了各自生活方式的不同。
亞裏士多德
距今數千年的人類最早的各大文明的發展情況,可以根據技術革新、地理環境和經濟組織加以分析。雖然這些因素對了解過去是極為重要的,但對於了解古代人本身——他們是如何看待生與死,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用處甚微、每一較重要的古代文明,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克裏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還是黃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獨特的人生觀和實踐其人生觀的生活方式。古人的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過藝術、哲學、文學和法律表現出來時,亦呈現了各自的實質和特色。
由於一些根基本的問題至今尚不能回答,所以許多看法仍屬猜測。例如,我們至今仍不清楚,蘇美爾人到底是什麽人,他們來自何方,他們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流域地區最早的居民,或者,他們是否在更早的居民提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於古代其他各民族的情況,我們知道得更少。不過,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還是可辨明的,這些也就是本章要討論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