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後,我們想像中的這位觀察員也許會注意到,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富有進取心的人,有了完全新的發展;在他們中間出現了文明。對此,他大概會作這樣的報導:


    大多數兩足人類仍在狩獵動物和採集食物,但是,種植農作物或飼養家畜的兩足人類的百分比現正在迅速地上升。某些地區還有了值得注意的新發展;在那些地區,有一些很大的村落,村落的四周圍著高牆,兩足人類的成員長期地居住在這些村落裏。其中有些人不生產糧食,也不從事任何職業的工作,而是勸誘或強迫居住在一起的其他人生產剩餘糧食和手工藝品,為他們服務。這一小撮人雖然不從事任何體力勞動,但是卻過著極為奢侈的生活,這種生活是過去任何人都沒有享受過的。


    如果這些有關人類活動情況的報導能繼續進行數千年的話,那麽不僅有關人類活動的性質方麵的基本變化多半能得到描述,而且其活動範圍方麵的基本變化也將得到描述。因為文明的成就包括技術的進步,而且,正如第一編導事中所述,技術的進步轉而又導致人類活動範圍的相應擴大。食物採集者的活動範圍僅限於他們的狩獵場地,新石器時代農人們的活動範圍僅限於他們的村落附近,而文明人的活動範圍則必須擴大到遠離家鄉的地方。為了保護灌溉係統的水源,他們向上遊地區擴展自己的控製範圍;為了千方百計地獲取建築工人所需的木材,冶金家所需的銅和錫,工匠所需的金和銀,他們向各地派出士兵和商人。因此,古代文明與史前時期原始公社的情況不同,其活動範圍並不限於發源地附近,而是不斷地向外擴展,直到最後把整片整片的大河流域,甚至流域周圍出產種種原料的地區,也都包括進去。


    城市的建立,是為了生活,為了能過上好的生活。


    亞裏士多德


    每個城邦又分為兩個城邦:多數窮人的城邦和少數富人的城邦。這兩個城邦總是處於交戰狀態。


    柏拉圖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曬、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養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時期,人們曾認為文明的搖籃是尼羅河流域,但現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蘇美爾,也就是《舊約全書》中的"希納國"nd of shinar)。蘇美爾位於過去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的南部,南臨波斯灣,由若幹塊荒蕪的、被風亂吹的小平原組成。約公元前3500年時,一些已改進生產技術,正在耕種這片幹旱的荒原的農業公社,成功地完成了從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過渡。


    公元前3500年隻是個大概的日期,確定這樣一個日期僅是為了方便起見。實際上,過渡的時間無論指定為一年、十年還是100年,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知道,從食物採集轉變到食物生產,並不是因為某人偶然想起農業而突然發生的。同樣,從部落文化過渡到文明,也不是因為當時有人想像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發生的。總之,當時發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過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這一過程的性質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質


    文明一詞的含義確切地說,究竟是指什麽呢?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別開來的文明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製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文明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埃及文明和瑪雅人文明則沒有通常所說的城市。但是,這一組特徵在確定世界各地各時期的文明的性質時,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最終形成的不是同一種文明,而是"類型"極其多樣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較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是與各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因此,隨著各環境中耕種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隨著各環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養的動物的種類的不同,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也彼此顯著地不同。現在,文明的情況也是如此,各種文明由於各自發展時與世隔絕的程度不等而相應地不同。美洲的瑪雅人文明、阿茲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獨自發展起來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將它們與歐亞大陸上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區別開來。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的獨特性取決於各自的所在地與中東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遠近。中國與中東之間相隔一片遼闊的、荒漠的地區,並有大山作屏障,因此,從古代最早時候起直至今天,中國文明一直與歐亞大陸的其他文明彼此相異。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麽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慮到實行平等主義的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有許多方麵是很吸引人的。現代馬達加斯加島的塔納拉人的經歷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塔納拉人隻是最近才過渡到文明階段,所以人類學者拉爾夫·林頓能把他們的經歷全都記載下來。塔納拉人在過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植早稻。第一年他們可以得到豐收,但從第二年起產量逐漸下降。因此,每當田地的肥力耗盡時,他們就得遷移,重建村莊。經常的遷移使他們不可能實行土地私有製,土地的所有權歸村社掌握。村裏的長者盡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給每個同堂家庭。每個同堂家庭都由若幹家庭組成,這些家庭一起勞動,然後按需分配產品。這是個典型的實行平等主義的部落社會,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社會地位方麵。都沒有任何重大差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