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沒有打撈屍首,找武器?”魏強從衣著上立刻想到跳井的可能是劉太生。貼著牆壁坐著的趙慶田、賈正、李東山……都像讓針紮了一下似的,有的移動向前湊,有的伸長脖子;辛鳳鳴張張嘴又閉上了;劉文彬的臉色也變成了蠟黃色。
“怎麽啦?同誌們?吭,吭。”吳英民看到人們不愉快的神色,心裏有點莫名其妙。和他並肩坐著的汪霞,小聲地告訴:“咱隊上有個同誌到公路西邊去執行任務,至今還沒有回來。”
“他穿……”他像咳痰似地吭、吭兩聲,眼睛掃了一下瞅望他的人們。全屋的人,除了劉文彬、汪霞和自己換了季,別人都還穿著一套藍粗布、露出黑羊毛的舊棉衣,腦袋上戴著頂白氈帽頭。他明白了,吭了兩聲,接著說:“鬼子打撈不打撈屍首不知道,就聽說鬼子在小屯裏抓了好多人;還聽說敵人撿了頂白氈帽。”
“啊!撿了頂白氈帽?”人們不約而同地愣了一下,很明顯,這是劉太生的帽子,因為冀中老鄉很少戴白色氈帽的。二
在約定的地點,劉太生和聯絡人員順利地接上了頭。他把一切事情辦完,轉身背著一層薄雲遮不住的日頭,像個平常串親訪友的人,不緊不慢地朝東北的黃莊走去。
離著立夏雖說還有十幾天,天氣卻越來越熱了。
遼闊平坦的冀中大平原上,遠近都呈現一片綠蒼蒼的顏色,真是一眼望不到邊。這青翠有活力的景色把劉太生感染了,他情不自禁地小聲哼哼起:“二月裏來好風光……”他知道自己有個健忘的毛病,腳步不停地邁動,右手常往懷裏摸,摸他那內衣口袋裏隊長給魏強的那封疊成三角形的信;有時還背誦一遍雜七爛八的事。對周圍的炮樓、據點卻不拿眼皮瞟一瞟。他坦坦然然地走著,有時一個騎車子的人兒從背後響著鈴鐺攆上來,他朝旁邊一閃,讓了過去;有時遇上汗水津津、推搡重載小車過道溝的人,他就上去搭把手幫助推。雖然這是敵人的“確保治安”區,他覺得,今天還算平靜。
快走到小屯裏,他找個叉巴道,準備繞過村去。朝北一蹅,離村半裏來地,正好有條東西筆直的大道,道上還走著一個渾身是土的莊稼人。他緊走了幾步,等前麵的人一扭頭,才看清這人三十來歲,於是,就很和氣地問道:“借光!大哥,這是上大冉村去的道嗎?”
那個人把腳步放慢,扭頭瞅瞅他:“是啊,你到哪去?”“我想進城,你是哪村的?”劉太生急走兩步攆得和他並了肩。
“就是這村的。聽語音你也是當地人哪?”
“是啊。我家在南鄉,唐河沿上。你做什麽活去?”劉太生就跟他閑聊起來。
“唉!我正澆著園,聽說孩子放牲口把驢放跑啦,我去找一找。你這是打哪裏來?進城幹什麽去?”他好像對劉太生的打扮感到奇怪,總是用眼角偷偷地打量他。
“家裏老娘病了,到白城、白團接先生,都出門啦。想到大冉村再碰碰。不行!就豁著個錢進城請一位。”劉太生看到老鄉的眼神有些不對,就漫天撒謊地說了一下。接著他又說:“怎麽?大哥,你看我這穿戴有點……”
“嘿嘿,沒有什麽。”
“我常春前秋後地進山趕個牲口。這穿戴還是在山裏製買的呢!隻說家來換換季,沒承想老娘病了,隻好再將就幾天!”“咱是老鄉,說真的,你這穿戴就是有點紮眼。哎,你常上山裏去,那邊八路多不?”莊稼人的最後一句話,說得聲很低,也很親切。
“嗯?”劉太生又打量對方一下,覺得沒什麽問題,也就順話題小聲地說:“嗬!可多著哪!一進山,咱冀中的十八團二十四團都在,淨是老鄉。”
“十八團?我兄弟還在上頭呢!你不進山啦?要去,捎個信該多好!我娘淨念叨。他在二營六連,指導員姓曹,叫曹天池,是個細高挑,白淨子,說話山西口音。”
“沒有今朝有明日,多會兒進山,一定找你。大哥,你怎麽稱呼?”
“我叫何殿福,俺們老二叫何殿祿。你進村一打聽,都知道。”
“行嗬!隻要我進山,這事兒很容易,就在小祝澤過路,不用繞腳就把事問了、辦了。”兩人越說越投契,越談越合轍。劉太生也就從側麵問了一句:“何大哥,咱這邊有沒有八路軍?”
“有哇,就是不明著幹算啦!聽說,新近過來一夥武工隊,淨是能文能武本事大的人,走起道來像陣風,鬼子的汽車都追不上他們。可是我沒有見過。”
“真的?那敢情好。”
“嘿!老百姓都哄嚷動了,要不鬼子老下來清剿!”兩人東拉西扯說話搭理地來到村東北角。劉太生張大明亮的眼睛,扇子麵地一望,心裏不由得愣了一下:在村邊上站著三個人,好像在看什麽;在迎麵大道上,前頭一個,後頭兩個,拉開一定距離,一邊緩慢地走動,一邊也在張望著什麽。他倆雖然還有一搭無一搭地閑聊,劉太生的心裏卻七上八下地犯了猜疑。“大忙的時候,怎麽有閑逛的人?”他很隨便地問道:“何大哥,村頭上那三個人是幹什麽的?”“村頭?”何殿福扭過臉去一瞅,馬上也站定了腳步,搖搖頭:“摸不清,不是俺村的。”
“怎麽啦?同誌們?吭,吭。”吳英民看到人們不愉快的神色,心裏有點莫名其妙。和他並肩坐著的汪霞,小聲地告訴:“咱隊上有個同誌到公路西邊去執行任務,至今還沒有回來。”
“他穿……”他像咳痰似地吭、吭兩聲,眼睛掃了一下瞅望他的人們。全屋的人,除了劉文彬、汪霞和自己換了季,別人都還穿著一套藍粗布、露出黑羊毛的舊棉衣,腦袋上戴著頂白氈帽頭。他明白了,吭了兩聲,接著說:“鬼子打撈不打撈屍首不知道,就聽說鬼子在小屯裏抓了好多人;還聽說敵人撿了頂白氈帽。”
“啊!撿了頂白氈帽?”人們不約而同地愣了一下,很明顯,這是劉太生的帽子,因為冀中老鄉很少戴白色氈帽的。二
在約定的地點,劉太生和聯絡人員順利地接上了頭。他把一切事情辦完,轉身背著一層薄雲遮不住的日頭,像個平常串親訪友的人,不緊不慢地朝東北的黃莊走去。
離著立夏雖說還有十幾天,天氣卻越來越熱了。
遼闊平坦的冀中大平原上,遠近都呈現一片綠蒼蒼的顏色,真是一眼望不到邊。這青翠有活力的景色把劉太生感染了,他情不自禁地小聲哼哼起:“二月裏來好風光……”他知道自己有個健忘的毛病,腳步不停地邁動,右手常往懷裏摸,摸他那內衣口袋裏隊長給魏強的那封疊成三角形的信;有時還背誦一遍雜七爛八的事。對周圍的炮樓、據點卻不拿眼皮瞟一瞟。他坦坦然然地走著,有時一個騎車子的人兒從背後響著鈴鐺攆上來,他朝旁邊一閃,讓了過去;有時遇上汗水津津、推搡重載小車過道溝的人,他就上去搭把手幫助推。雖然這是敵人的“確保治安”區,他覺得,今天還算平靜。
快走到小屯裏,他找個叉巴道,準備繞過村去。朝北一蹅,離村半裏來地,正好有條東西筆直的大道,道上還走著一個渾身是土的莊稼人。他緊走了幾步,等前麵的人一扭頭,才看清這人三十來歲,於是,就很和氣地問道:“借光!大哥,這是上大冉村去的道嗎?”
那個人把腳步放慢,扭頭瞅瞅他:“是啊,你到哪去?”“我想進城,你是哪村的?”劉太生急走兩步攆得和他並了肩。
“就是這村的。聽語音你也是當地人哪?”
“是啊。我家在南鄉,唐河沿上。你做什麽活去?”劉太生就跟他閑聊起來。
“唉!我正澆著園,聽說孩子放牲口把驢放跑啦,我去找一找。你這是打哪裏來?進城幹什麽去?”他好像對劉太生的打扮感到奇怪,總是用眼角偷偷地打量他。
“家裏老娘病了,到白城、白團接先生,都出門啦。想到大冉村再碰碰。不行!就豁著個錢進城請一位。”劉太生看到老鄉的眼神有些不對,就漫天撒謊地說了一下。接著他又說:“怎麽?大哥,你看我這穿戴有點……”
“嘿嘿,沒有什麽。”
“我常春前秋後地進山趕個牲口。這穿戴還是在山裏製買的呢!隻說家來換換季,沒承想老娘病了,隻好再將就幾天!”“咱是老鄉,說真的,你這穿戴就是有點紮眼。哎,你常上山裏去,那邊八路多不?”莊稼人的最後一句話,說得聲很低,也很親切。
“嗯?”劉太生又打量對方一下,覺得沒什麽問題,也就順話題小聲地說:“嗬!可多著哪!一進山,咱冀中的十八團二十四團都在,淨是老鄉。”
“十八團?我兄弟還在上頭呢!你不進山啦?要去,捎個信該多好!我娘淨念叨。他在二營六連,指導員姓曹,叫曹天池,是個細高挑,白淨子,說話山西口音。”
“沒有今朝有明日,多會兒進山,一定找你。大哥,你怎麽稱呼?”
“我叫何殿福,俺們老二叫何殿祿。你進村一打聽,都知道。”
“行嗬!隻要我進山,這事兒很容易,就在小祝澤過路,不用繞腳就把事問了、辦了。”兩人越說越投契,越談越合轍。劉太生也就從側麵問了一句:“何大哥,咱這邊有沒有八路軍?”
“有哇,就是不明著幹算啦!聽說,新近過來一夥武工隊,淨是能文能武本事大的人,走起道來像陣風,鬼子的汽車都追不上他們。可是我沒有見過。”
“真的?那敢情好。”
“嘿!老百姓都哄嚷動了,要不鬼子老下來清剿!”兩人東拉西扯說話搭理地來到村東北角。劉太生張大明亮的眼睛,扇子麵地一望,心裏不由得愣了一下:在村邊上站著三個人,好像在看什麽;在迎麵大道上,前頭一個,後頭兩個,拉開一定距離,一邊緩慢地走動,一邊也在張望著什麽。他倆雖然還有一搭無一搭地閑聊,劉太生的心裏卻七上八下地犯了猜疑。“大忙的時候,怎麽有閑逛的人?”他很隨便地問道:“何大哥,村頭上那三個人是幹什麽的?”“村頭?”何殿福扭過臉去一瞅,馬上也站定了腳步,搖搖頭:“摸不清,不是俺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