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諭一下,朝野震驚,大家心裏明白,恭親王可不是好惹的,此次京察怕是要動真的了。


    不久,各地密折即如雪片般的飛向軍機處。有人參劾直隸順天府治蔣大鏞收受賄賂,把持專權;大興縣知縣白維貪劣不良,積案濫押;永清縣知縣王錫琦加征苛派,貪酷害民。奕訢派大學士周祖培前往查實,於是馬上將這三位劣員一起革職,交刑部審訊。貴州田興恕奏報:已經將官軍內部侵吞軍餉的副將廷勝、臨陣脫逃的候補都司姚復鉞、侵漁厘捐的候補府周鍾秀軍前正法。奕訢估計這種現象在軍隊是普遍存在的,隨即通令各路軍營,凡此等情弊,將著統兵大臣隨時嚴查,按律懲辦。從地方到軍隊,從漢族官吏到滿族封疆大吏,一律毫不寬貸。


    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十九日,滿族大員、雲貴總督福濟被革職。原因是在西南少數民族起義之時,企圖以叩謁鹹豐帝梓宮、當麵陳述軍情為由,臨陣脫逃。接著,又有滿洲鑲紅旗人樂斌被革職充邊。此人大略識些字,公事案例,閱之不甚了了,因善於結交當道,結黨營私,一再升職,至陝甘總督。平素以吃酒看戲為事,奸占僕婦,寵信幕丁,捏報軍功,濫行保薦,為數十年中所未有玩法營私者。經人彈劾,奕訢立即派吏部尚書麟魁和軍機大臣戶部尚書沈兆霖前往查實,即遭懲處。此外,陝西巡撫瑛棨、山西巡撫英桂也分別因剿撚不力而遭申斥和警告。


    第十四章 整頓吏治的矛盾(2)


    政變後不久開始的這些吏治整頓工作預示了這一次京察的嚴肅認真。


    同治元年,京察自上而下進行。首先對包括議政王在內的全體軍機大員和內閣大學士進行考評,然後是部院大臣。獎懲大權歸於兩宮皇太後。官聲、成績突出者,給以破格提升;安排年富力強者於重要崗位;對平庸衰朽者,勒令其退休。其中有相當數量的滿族官員被勒令休職和降級。素食屍位的京官減少了,官員年齡普遍年輕化了,辦事效率也提高了。在考察京官的同時,對地方官吏的考察也同時在進行,同樣是品評優劣,賞罰分明。


    就在奕訢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進行吏治整頓的同時,一場在奕訢和西太後慈禧之間隱藏的鬥爭已經展開了。


    垂簾之初,奕訢以議政王的身份,總攬朝中大權,部院大臣遇事必先與議政王奕訢相商,惟奕訢意見是從,這一切,慈禧看得一清二楚。而奕訢“希冀垂簾其名,而實權歸己”的心思,慈禧也當然不會不知道。權力欲極強的慈禧是不會聽任奕訢的權力日益擴張、重演肅順擅權局麵的。隻是大亂當前、“發撚橫行”之時,尚需利用奕訢主持內外事務,所以慈禧一直隱忍未發,但她時刻都在監視著奕訢的一舉一動,默默地窺伺著時機的到來,以圖巧妙地削弱奕訢的勢力。就在奕訢集中精力在內政外交方麵大展宏圖,力挽危局的之時,慈禧趁其不備,給予奕訢沉重一擊,連折奕訢的兩位股肱大臣:何桂清和勝保。


    何桂清,雲南昆明人,道光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太僕寺少卿、太常寺卿、戶部右侍郎、浙江巡撫、兩江總督。1860年5月5日江南大營全軍潰敗,兩江總督何桂清在常州主管餉事,擁兵自衛,坐視不救。陳玉成部進攻常州,何桂清見大事不妙,希圖逃脫。先將其父親和兩妾秘密送至通州,然後張榜禁止常州市民遷徙,並封鎖各城門。城內百姓見何桂清要逃跑,紳民耆宿數百人手執香燭赴轅門跪請何桂清留下共同抗敵。何桂清見出城受阻,遂令所率部隊開洋槍掃射,民眾死者十九人。何桂清逃亡蘇州,蘇州巡撫拒絕其進城並上疏奏劾,鹹豐帝聞何桂清事後大怒,諭令革職嚴審。何聲言借兵助剿,逃到上海,在繼任江蘇巡撫薛煥的庇護下,“高臥不行”。不久,英法聯軍進犯北京,鹹豐帝逃往熱河,何桂清一案遂被擱置。


    當此整頓吏治之機,給事中郭祥瑞、禦史卞寶第等上疏,此案又被重提。並令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藩派員速押何桂清來京候審。曾國藩曾與何桂清因爭奪江浙地盤事,積怨甚深。接到旨意後,他立即派李鴻章去辦此事。同治元年(1862年)春五月,逮何桂清入刑部獄。


    主持辦理此案的刑部直隸司郎中餘光焯是常州人。鑑於其家鄉紳民恨何桂清入骨,同時也為了給被擊殺的執香跪拜父老19人討回個公道,定罪時擬斬立決。奏上之後,詔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會議討論,均同意刑部的決定。


    此時,一道上諭以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員為由,提出對其應該慎重用刑,如果存有疑義,當各陳己見,這給了何桂清一線生機。原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何桂清曾同奕訢的嶽父桂良一起在上海同英國談判,受到桂良的賞識。另外,何桂清在辦理洋務問題上常與奕訢相契合,殺何桂清,奕訢頗為惋惜,因而奕訢有意救他。此道聖諭一發,大學士吏部尚書祁嶲藻、工部尚書萬青藜、通政司王拯、順天府尹石贊清、府丞林壽圖、九卿彭祖賢、給事中唐壬森、禦史高廷祜、陳廷經、許其光、李培祜等,紛紛上疏為何桂清辯解翻案。


    刑部審訊時,何桂清也為自己申辯,稱自己之所以退至蘇州,乃是受江蘇司道所請,以保餉源重地,並指出有薛煥等四人的稟牘為證。清政府於是令曾國藩查實何的證詞,曾國藩與何桂清素有矛盾,速查後回復道:蘇常失守,卷宗已經蕩然無存,且督撫權重,司道受其掣製,必會極力逢迎和隱飾,因此對稟牘有無,不必深究。明確表明贊成重罰何桂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黎/餘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黎/餘祖並收藏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