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融占領壽陽後,又派部將梁成帶領5萬人馬攻下洛澗,切斷胡彬水軍的後路。晉軍被圍困,糧草將盡,處境十分危急,胡彬派士兵偷偷去給謝石送信。送信的士兵在偷越秦軍陣地時,被秦軍抓住了。這封告急信落到苻融手裏,苻融立刻派人去向苻堅報告。
第26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26)
苻堅聽到這消息,高興極了。他把大軍留在項城,親自率領8000名騎兵趕到壽陽。他跟苻融商量後,決定派一個使者到晉軍營地勸降。
這個使者叫朱序,他原來是晉軍將領,前秦攻打襄陽時,他拚死抵抗,後來被俘虜。苻堅佩服他的勇氣,就收用了他。朱序雖在秦國當尚書,但心裏還是向著晉朝。
朱序來到晉軍大營,見到謝石、謝玄如同見到親人一般高興,他為晉軍出主意道:“這次苻堅發動了百萬大軍攻打晉國,如果秦軍全部到達,很難抵抗。現在趁他們人馬還沒到齊的時候,趕快發起進攻,先聲奪人,把他們的銳氣打下去,這樣就可以擊潰秦軍了。”
經過再三考慮,謝石、謝玄採納了朱序的建議。他們派北府軍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他們個個勇猛頑強,殺得秦軍落荒而逃。之後,劉牢之帶領人馬直奔硤石,援救胡彬的水軍。謝石和謝玄水陸並進,一直到淝水東岸,把兵馬駐紮在八公山邊,與對岸駐紮在壽陽的秦軍相對峙。
苻堅接到洛澗失守的消息,正悶悶不樂,又聽說晉軍到了對岸,他開始沉不住氣了。他要苻融陪著登上壽陽城頭瞭望,隻見對岸晉軍營帳密密麻麻,人馬往來,塵埃騰起,不知有多少晉軍。他有些害怕了,對苻融說:“晉軍確實強大,怎麽能說他們弱呢?”
苻堅不敢輕舉妄動,隻命令秦兵嚴密防守。
兩軍對峙良久。謝玄派人給苻堅送去一封信,說:“你們的大軍深入晉國陣地,現在卻在淝水邊擺下陣勢,按兵不動,這樣像在打仗嗎?不如你稍稍把陣地向後撤一點,讓我們渡過淝水,雙方好好較量一下,一決勝負。”
苻堅看完信後,決定先命令軍隊後退,靜觀晉軍過河,等到晉軍渡至一半時,來個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
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退。誰知秦軍越退越快,紛紛向後逃跑。這時朱序趁機在隊伍中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軍隊頓時一片混亂,苻融想阻擋退兵,可是卻被捲入滔滔的人流中。
秦兵拚命潰逃,互相踩踏、擠壓,死傷者無數。晉軍乘勝追擊,更令秦兵膽寒。後來他們聽到風聲和野鶴的叫聲,也以為是晉軍追來,嚇得不敢停下來,成語“風聲鶴唳”就是這樣來的。
淝水之戰後,北方又陷入戰亂之中,少數民族貴族乘機紛紛建立許多割據政權,並互相混戰。東晉王朝則滿足於偏安的局麵,不思進取,逐漸衰落。
孝文帝改革
北魏統一北方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仍然尖銳,北魏統治集團與各民族的階級矛盾升為主要矛盾。各地起義頻繁,北方邊鎮一帶反抗逃亡頻繁。北魏統治集團與漢族地方豪強的矛盾、北魏統治集團內部封建中央集權與舊部落顯貴的矛盾也十分尖銳。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全麵深入的改革。孝文帝就承擔並且實施了這樣的改革。
公元471年,4歲的拓跋宏受禪即位,就是魏孝文帝。太皇太後馮氏臨朝聽政,掌握著政權,歷史上稱她為“文明太後”。
馮太後病死,魏孝文帝親自執掌朝政大權,經過慎重考慮,魏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洛陽是當時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離鮮卑族的祖居地遠,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孝文帝知道直接提出遷都,肯定會遭到鮮卑貴族和守舊派的反對,所以採取迂迴的辦法,提出要出兵南伐。
公元493年,孝文帝親自率領100多萬大軍南下。到達洛陽後,天就開始下起雨來,道路泥濘不堪,孝文帝故意下令隊伍繼續前進。
文武大臣們紛紛勸阻道:“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要說行軍打仗,連走路都很困難,陛下還是下令停止前進吧!”
孝文帝乘機說:“我們這次南征,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不是要被人恥笑?如果不同意南下攻齊,就遷都到這裏。你們有什麽意見嗎?”
大家見孝文帝突然提出遷都,一時不知道說什麽是好,但又不願意南下攻齊。這時南安王拓跋楨趕忙說:“隻要陛下停止南進,那麽我們就同意遷都洛陽。”
第27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27)
孝文帝下令停止南下,全軍高呼萬歲。就這樣,遷都洛陽的事便決定下來。遷都洛陽後,孝文帝馬上開始著手改革鮮卑的舊風俗。他下令官員和百姓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禁止說鮮卑語,朝廷命官不說漢語的,就要降職或撤職。孝文帝還下令將鮮卑複姓改為音近的漢姓,皇族原來姓拓跋,改為姓元,貴族丘穆陵氏改為穆氏,獨孤氏改為劉氏,共計一百十八個姓改取漢姓。皇族元氏等級最高,鮮卑八個大姓與北方漢人世族崔、盧、李、鄭四姓門第相當,鼓勵鮮卑人和漢人的貴族按門第互通婚姻。
孝文帝的這些改革,並非都是一帆風順。改革初期,頑固守舊的鮮卑貴族強烈抵製和反對。他們煽動太子元恂發動叛亂。元恂趁孝文帝去嵩山出遊的機會,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平城的守舊勢力搞分裂。孝文帝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將元恂抓捕,並廢太子為平民。有些大臣替元恂求情。孝文帝回答說:“古語說‘大義滅親’。我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決不徇私情。”
第26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26)
苻堅聽到這消息,高興極了。他把大軍留在項城,親自率領8000名騎兵趕到壽陽。他跟苻融商量後,決定派一個使者到晉軍營地勸降。
這個使者叫朱序,他原來是晉軍將領,前秦攻打襄陽時,他拚死抵抗,後來被俘虜。苻堅佩服他的勇氣,就收用了他。朱序雖在秦國當尚書,但心裏還是向著晉朝。
朱序來到晉軍大營,見到謝石、謝玄如同見到親人一般高興,他為晉軍出主意道:“這次苻堅發動了百萬大軍攻打晉國,如果秦軍全部到達,很難抵抗。現在趁他們人馬還沒到齊的時候,趕快發起進攻,先聲奪人,把他們的銳氣打下去,這樣就可以擊潰秦軍了。”
經過再三考慮,謝石、謝玄採納了朱序的建議。他們派北府軍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他們個個勇猛頑強,殺得秦軍落荒而逃。之後,劉牢之帶領人馬直奔硤石,援救胡彬的水軍。謝石和謝玄水陸並進,一直到淝水東岸,把兵馬駐紮在八公山邊,與對岸駐紮在壽陽的秦軍相對峙。
苻堅接到洛澗失守的消息,正悶悶不樂,又聽說晉軍到了對岸,他開始沉不住氣了。他要苻融陪著登上壽陽城頭瞭望,隻見對岸晉軍營帳密密麻麻,人馬往來,塵埃騰起,不知有多少晉軍。他有些害怕了,對苻融說:“晉軍確實強大,怎麽能說他們弱呢?”
苻堅不敢輕舉妄動,隻命令秦兵嚴密防守。
兩軍對峙良久。謝玄派人給苻堅送去一封信,說:“你們的大軍深入晉國陣地,現在卻在淝水邊擺下陣勢,按兵不動,這樣像在打仗嗎?不如你稍稍把陣地向後撤一點,讓我們渡過淝水,雙方好好較量一下,一決勝負。”
苻堅看完信後,決定先命令軍隊後退,靜觀晉軍過河,等到晉軍渡至一半時,來個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
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退。誰知秦軍越退越快,紛紛向後逃跑。這時朱序趁機在隊伍中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軍隊頓時一片混亂,苻融想阻擋退兵,可是卻被捲入滔滔的人流中。
秦兵拚命潰逃,互相踩踏、擠壓,死傷者無數。晉軍乘勝追擊,更令秦兵膽寒。後來他們聽到風聲和野鶴的叫聲,也以為是晉軍追來,嚇得不敢停下來,成語“風聲鶴唳”就是這樣來的。
淝水之戰後,北方又陷入戰亂之中,少數民族貴族乘機紛紛建立許多割據政權,並互相混戰。東晉王朝則滿足於偏安的局麵,不思進取,逐漸衰落。
孝文帝改革
北魏統一北方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仍然尖銳,北魏統治集團與各民族的階級矛盾升為主要矛盾。各地起義頻繁,北方邊鎮一帶反抗逃亡頻繁。北魏統治集團與漢族地方豪強的矛盾、北魏統治集團內部封建中央集權與舊部落顯貴的矛盾也十分尖銳。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全麵深入的改革。孝文帝就承擔並且實施了這樣的改革。
公元471年,4歲的拓跋宏受禪即位,就是魏孝文帝。太皇太後馮氏臨朝聽政,掌握著政權,歷史上稱她為“文明太後”。
馮太後病死,魏孝文帝親自執掌朝政大權,經過慎重考慮,魏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洛陽是當時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離鮮卑族的祖居地遠,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孝文帝知道直接提出遷都,肯定會遭到鮮卑貴族和守舊派的反對,所以採取迂迴的辦法,提出要出兵南伐。
公元493年,孝文帝親自率領100多萬大軍南下。到達洛陽後,天就開始下起雨來,道路泥濘不堪,孝文帝故意下令隊伍繼續前進。
文武大臣們紛紛勸阻道:“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要說行軍打仗,連走路都很困難,陛下還是下令停止前進吧!”
孝文帝乘機說:“我們這次南征,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不是要被人恥笑?如果不同意南下攻齊,就遷都到這裏。你們有什麽意見嗎?”
大家見孝文帝突然提出遷都,一時不知道說什麽是好,但又不願意南下攻齊。這時南安王拓跋楨趕忙說:“隻要陛下停止南進,那麽我們就同意遷都洛陽。”
第27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27)
孝文帝下令停止南下,全軍高呼萬歲。就這樣,遷都洛陽的事便決定下來。遷都洛陽後,孝文帝馬上開始著手改革鮮卑的舊風俗。他下令官員和百姓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禁止說鮮卑語,朝廷命官不說漢語的,就要降職或撤職。孝文帝還下令將鮮卑複姓改為音近的漢姓,皇族原來姓拓跋,改為姓元,貴族丘穆陵氏改為穆氏,獨孤氏改為劉氏,共計一百十八個姓改取漢姓。皇族元氏等級最高,鮮卑八個大姓與北方漢人世族崔、盧、李、鄭四姓門第相當,鼓勵鮮卑人和漢人的貴族按門第互通婚姻。
孝文帝的這些改革,並非都是一帆風順。改革初期,頑固守舊的鮮卑貴族強烈抵製和反對。他們煽動太子元恂發動叛亂。元恂趁孝文帝去嵩山出遊的機會,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平城的守舊勢力搞分裂。孝文帝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將元恂抓捕,並廢太子為平民。有些大臣替元恂求情。孝文帝回答說:“古語說‘大義滅親’。我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決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