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漢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單於手下,偷偷和使者見麵,把蘇武在北海放羊的情況告訴使者。使者嚴厲地責備單於說:“你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禦花園裏射下一隻大雁,雁腿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麵寫著蘇武還活著,他在北海放羊。”
單於聽了,嚇了一跳,他還以為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他連聲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把蘇武放回來。
蘇武在匈奴受了19年折磨,出使時他才40歲,回來已是白頭髮、白鬍鬚的老人了。
昭君出塞
昭君是公元前33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係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170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係時弛時張。漢武帝即位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漢武帝即位以後,由於國力充實,遂由和親政策改變為戰爭政策,以防禦性戰爭作為解除匈奴貴族入侵和威脅的手段。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匈奴接連大敗。後來再經過公元前71年漢與烏孫的聯合出擊,匈奴再次慘敗,屬部也乘機起來向它進攻。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和漢朝對抗。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了分裂,五個單於互相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叫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了。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到長安朝見皇帝。漢宣帝用很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給他送去34000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想跟漢朝和好。沒過幾年,漢宣帝死了,即位的是漢元帝,這時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又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元帝派兵打敗了郅支單於,把他殺了。呼韓邪單於的地位就更穩固了,為了表示與漢朝和好的誠意,公元前33年,他又一次來到長安,要求和親。
以前,和親都要挑選公主或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去,於是,派人到後官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皇上就認她做公主。”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沒有自由,像關在籠中的鳥兒一般,都巴不得有一天能出宮。但是想到去遙遠寒冷的匈奴,卻又不樂意。
有一個宮女王嬙,也叫王昭君,為了自己的終身,就自願到匈奴和親。於是就把她的名字呈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選個好日子,讓呼韓邪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見到妻子這樣美麗,十分高興。相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這樣漂亮,十分後悔。他想把王昭君留下來,可是已經晚了。
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氣,便命人把昭君的畫像拿來,模樣兒倒是相似,就是看起來不可愛,比昭君本人差多了。
漢代的宮女進宮,一般是見不到皇帝的,都是畫工畫了像,再讓皇帝挑選。有一個畫工叫毛延壽,喜歡收受賄賂,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送點禮給他,他就把容貌畫得美一點。王昭君是個有骨氣的女子,她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查清了真相,一氣之下,就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匈奴的日子裏處處尊重匈奴的習俗,精心服侍單於,愛護臣民,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經常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在王昭君生活的年代裏,匈奴和漢朝和平相處,6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而“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人們流傳下來,並被後世廣為傳唱。
王莽改製
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歷時16年的新朝。代漢稱帝而建立新朝的王莽,打出復古的旗號進行所謂“改製”,歷史上稱作“王莽改製”。
第19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19)
公元元年前後,西漢已經由強盛而轉向衰落,朝廷的賦稅徭役日益繁重,土地大量兼併,天災人禍連年不斷,社會危機日益嚴重。在緩和階級矛盾、實行改革的旗幟下,王莽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這個受人非議的改革家,由於違反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其政策加重了社會災難,引發了綠林、赤眉農民起義。
王莽是漢元帝皇後的侄子,靠沽名釣譽發跡,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公元8年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9年,王莽提出實行王田製度和奴婢私有政策。土地兼併和畜奴、買賣奴隸是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階級矛盾尖銳的根源。王莽下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稱王田,歸國家所有,所有的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田產過多的要捐出去;沒有土地的,官府按規定分配;不執行命令的被流放到邊境。但當時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貴族、官僚和豪強手中,他們群起反對,各級官吏也拒不執行命令。奴婢的生活狀況並沒有什麽改變,下層階級也沒有從中得到切實的利益。過了3年,迫於各界壓力,王莽隻好宣布廢除這一法令。不久,王莽又下詔實行“五均六莞”製度,企圖以此控製商人對農民的過度剝削製止高利貸者的猖狂活動,並使國家獲得經濟利益。“五均”是由政府統治工商業的經營並管理物價。“六莞”是由國家掌握鹽、鐵、酒、鑄錢,不許私人經營,同時控製名山大澤,由國家管理。但王莽用來管理五均六莞的多是富商大賈,他們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結,營私舞弊,盤剝百姓,損公肥私,結果改革收效甚微,反而助長了不良之風。
單於聽了,嚇了一跳,他還以為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他連聲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把蘇武放回來。
蘇武在匈奴受了19年折磨,出使時他才40歲,回來已是白頭髮、白鬍鬚的老人了。
昭君出塞
昭君是公元前33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係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170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係時弛時張。漢武帝即位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漢武帝即位以後,由於國力充實,遂由和親政策改變為戰爭政策,以防禦性戰爭作為解除匈奴貴族入侵和威脅的手段。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匈奴接連大敗。後來再經過公元前71年漢與烏孫的聯合出擊,匈奴再次慘敗,屬部也乘機起來向它進攻。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和漢朝對抗。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了分裂,五個單於互相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叫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了。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到長安朝見皇帝。漢宣帝用很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給他送去34000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想跟漢朝和好。沒過幾年,漢宣帝死了,即位的是漢元帝,這時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又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元帝派兵打敗了郅支單於,把他殺了。呼韓邪單於的地位就更穩固了,為了表示與漢朝和好的誠意,公元前33年,他又一次來到長安,要求和親。
以前,和親都要挑選公主或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去,於是,派人到後官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皇上就認她做公主。”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沒有自由,像關在籠中的鳥兒一般,都巴不得有一天能出宮。但是想到去遙遠寒冷的匈奴,卻又不樂意。
有一個宮女王嬙,也叫王昭君,為了自己的終身,就自願到匈奴和親。於是就把她的名字呈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選個好日子,讓呼韓邪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見到妻子這樣美麗,十分高興。相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這樣漂亮,十分後悔。他想把王昭君留下來,可是已經晚了。
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氣,便命人把昭君的畫像拿來,模樣兒倒是相似,就是看起來不可愛,比昭君本人差多了。
漢代的宮女進宮,一般是見不到皇帝的,都是畫工畫了像,再讓皇帝挑選。有一個畫工叫毛延壽,喜歡收受賄賂,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送點禮給他,他就把容貌畫得美一點。王昭君是個有骨氣的女子,她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查清了真相,一氣之下,就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匈奴的日子裏處處尊重匈奴的習俗,精心服侍單於,愛護臣民,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經常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在王昭君生活的年代裏,匈奴和漢朝和平相處,6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而“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人們流傳下來,並被後世廣為傳唱。
王莽改製
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歷時16年的新朝。代漢稱帝而建立新朝的王莽,打出復古的旗號進行所謂“改製”,歷史上稱作“王莽改製”。
第19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19)
公元元年前後,西漢已經由強盛而轉向衰落,朝廷的賦稅徭役日益繁重,土地大量兼併,天災人禍連年不斷,社會危機日益嚴重。在緩和階級矛盾、實行改革的旗幟下,王莽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這個受人非議的改革家,由於違反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其政策加重了社會災難,引發了綠林、赤眉農民起義。
王莽是漢元帝皇後的侄子,靠沽名釣譽發跡,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公元8年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9年,王莽提出實行王田製度和奴婢私有政策。土地兼併和畜奴、買賣奴隸是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階級矛盾尖銳的根源。王莽下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稱王田,歸國家所有,所有的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田產過多的要捐出去;沒有土地的,官府按規定分配;不執行命令的被流放到邊境。但當時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貴族、官僚和豪強手中,他們群起反對,各級官吏也拒不執行命令。奴婢的生活狀況並沒有什麽改變,下層階級也沒有從中得到切實的利益。過了3年,迫於各界壓力,王莽隻好宣布廢除這一法令。不久,王莽又下詔實行“五均六莞”製度,企圖以此控製商人對農民的過度剝削製止高利貸者的猖狂活動,並使國家獲得經濟利益。“五均”是由政府統治工商業的經營並管理物價。“六莞”是由國家掌握鹽、鐵、酒、鑄錢,不許私人經營,同時控製名山大澤,由國家管理。但王莽用來管理五均六莞的多是富商大賈,他們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結,營私舞弊,盤剝百姓,損公肥私,結果改革收效甚微,反而助長了不良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