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前線。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的列柳申科上將,在困境中,連續地向前不久已秘密遷址到赤塔的蘇軍遠東前線總指揮部,發出緊急求援電報。
(895)
堪察加半島。西海岸,寒帶小村落,奧帕拉。
宋時輪縱隊兩個先頭旅在航渡中進入12月份。因為出發緊急,沒來得及換裝,部隊仍然身著秋季作戰服。
後勤部緊急配發的一船冬裝已從大連啟運,計劃在登陸實施兩天後到達。
為不致貽誤戰機,部隊義無反顧地啟航了。在橫跨鄂霍次克海的6天航渡時間裏,寒冷日甚一日,在船上就開始出現輕度凍傷。宋時輪後悔了,發電催促冬裝運輸船加快速度。
登陸地域並無敵人守衛,因此上岸順利。但堪察加的冰天雪地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從未經歷的嚴寒,一下子就剝奪了這支勁旅的活力。
幾天裏,搜集枯枝敗葉、伐木烤火成了部隊的首要工作。
更為嚴峻的是,蘇軍發覺中國人在西岸登陸後,立即派出第34滑雪團進行騷擾,利用季節優勢,把登陸部隊壓製在縱貫半島的中部山脈之下--這頗有點芬蘭滑雪兵當年對付蘇軍的味道。
同時,蘇軍還派出基地最後保存的潛艇和魚雷艇,貼著海岸線溜到半島西海岸巡邏,竟將缺少護航、且疏忽大意的華軍冬裝運輸船擊沉!
本來蘇軍在堪察加半島常年隻駐守一個第101師,隻有8000餘人;並由於長期偏居一隅而缺少作戰經驗。而宋縱隊兩個旅14000人久經戰火,實力對比顯然占優。
結果,由於嚴寒造成的大量非戰鬥減員,登陸部隊竟幾乎處於要麽被凍死、要麽被殲滅的絕望境地。
事情驚動了各個方麵。毛澤東在瀋陽大為光火,揮筆痛批海軍--居然第三次忽視反潛,造成惡果!
北洋艦隊領導集體作了深刻檢查,一邊等待處分,一邊抓緊把訓練尚未完成的劉華清反潛支隊,火速調往鄂霍次克海。
(896)
12月7日,東京,第一大廈。
羅瑞卿中將得到薩瑟蘭參謀長的緊急約見,匆匆趕到。
薩瑟蘭少將微笑地通知--
"將軍"命令他轉告羅中將:離千葉機場不遠的美軍倉庫裏,積壓了一批為駐日美軍準備的冬裝。因為東京天氣不算寒冷,駐日美軍又在減少之中,這批冬裝可以臨時調撥給中國軍隊使用,以此作為對某種戰略默契的小小贊助。
羅瑞卿喜出望外,當下就去倉庫察看落實,並立即電告瀋陽。
當晚,一個中隊的c-82遠程快速運輸機就降落千葉機場。羅瑞卿派人組織當地日本工人,數百人連夜裝運,還在現場用美元發了工資。
c-82機群淩晨起飛。這次,駐守新知島的方子翼上校出動了兩個護航中隊。
上萬套棉帽、棉大衣、棉手套、軍靴等冬裝,和一些取暖設備、防凍藥品、鴨絨睡袋等,陸續空投到宋時輪縱隊的陣地,終於使這支凍僵的部隊漸漸甦醒,恢復活力。
《朝日新聞》還為此發了專稿,題為《"道格拉斯棉襖"和巧克力,挽救堪察加解放軍》。順便還吹噓了一下"日本清酒也有保暖驅寒作用"雲雲。--但被人指出"指望酒精保暖是十分錯誤的"。
後來,堪察加的嚴寒困厄,和緊急搶運"道格拉斯棉襖"的範例被寫入中國國防軍的《後勤工作手冊》。
一周後,宋縱隊的後續兵力2個旅和炮兵團換裝完畢,再次登陸堪察加,於是發動了被嚴寒推遲半個月的、對半島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鉗型攻勢。
根據"海軍毛委員"的命令,北洋艦隊在隆冬之際出動配合。陳銳霆準將帶領巡洋艦炮擊艦隊,在白令海的流冰大霧中,為戰役提供火力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座艦、7000噸的"井岡號"終於擊沉蘇軍僅存的那艘"薩馬拉號"驅逐艦,讓他開心不已。這可是在他渴望的"艦對艦"作戰中,擊沉唯一的一艘2000噸級戰艦呢。盡管有那麽點"以大欺小"的味道。
堪察加半島上,力量懸殊的戰鬥進行了一星期,以蘇軍101守備師投降而告終。
(897)
達裏岡皚草原。納蘭崗巒。
孔慶德親自駕駛吉普車,陪同劉伯承司令員和泰勒將軍,在每個山包、洞庫和機場上查訪、巡視、逗留。
故地重遊,泰勒心中充滿感慨。
四年前他在這裏渡過一段難忘歲月。那是最艱苦的年代、最需要勝利鼓舞的時期。那時節每一分進展、每一寸成功都激起他一陣發自心底的歡呼……
而那以後的成就,不管是在滿洲、歐洲還是在美國,卻都很難再打動他了。所謂見多識廣,所謂勝利疲勞症,就是後來的心態吧。
走向成功那一瞬間,永遠比獲得成功的時刻顯得更關鍵……
另一份感慨,就是他當年那些戰友、兄長、上級,都已不在人世。史迪威、巴頓、卡爾迅……短短四年裏,在納蘭山打過仗的美國陸軍將領隻有他一人碩果僅存。
他決心要在這裏為他們建造一座紀念碑。
就是為了這座碑,為了以後還能時常來這裏瞻仰、憑弔,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納蘭山作戰後勤基地,和它的中美開拓者們,他也要施展全力,使這個基地,保留在中國人手中。
(895)
堪察加半島。西海岸,寒帶小村落,奧帕拉。
宋時輪縱隊兩個先頭旅在航渡中進入12月份。因為出發緊急,沒來得及換裝,部隊仍然身著秋季作戰服。
後勤部緊急配發的一船冬裝已從大連啟運,計劃在登陸實施兩天後到達。
為不致貽誤戰機,部隊義無反顧地啟航了。在橫跨鄂霍次克海的6天航渡時間裏,寒冷日甚一日,在船上就開始出現輕度凍傷。宋時輪後悔了,發電催促冬裝運輸船加快速度。
登陸地域並無敵人守衛,因此上岸順利。但堪察加的冰天雪地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從未經歷的嚴寒,一下子就剝奪了這支勁旅的活力。
幾天裏,搜集枯枝敗葉、伐木烤火成了部隊的首要工作。
更為嚴峻的是,蘇軍發覺中國人在西岸登陸後,立即派出第34滑雪團進行騷擾,利用季節優勢,把登陸部隊壓製在縱貫半島的中部山脈之下--這頗有點芬蘭滑雪兵當年對付蘇軍的味道。
同時,蘇軍還派出基地最後保存的潛艇和魚雷艇,貼著海岸線溜到半島西海岸巡邏,竟將缺少護航、且疏忽大意的華軍冬裝運輸船擊沉!
本來蘇軍在堪察加半島常年隻駐守一個第101師,隻有8000餘人;並由於長期偏居一隅而缺少作戰經驗。而宋縱隊兩個旅14000人久經戰火,實力對比顯然占優。
結果,由於嚴寒造成的大量非戰鬥減員,登陸部隊竟幾乎處於要麽被凍死、要麽被殲滅的絕望境地。
事情驚動了各個方麵。毛澤東在瀋陽大為光火,揮筆痛批海軍--居然第三次忽視反潛,造成惡果!
北洋艦隊領導集體作了深刻檢查,一邊等待處分,一邊抓緊把訓練尚未完成的劉華清反潛支隊,火速調往鄂霍次克海。
(896)
12月7日,東京,第一大廈。
羅瑞卿中將得到薩瑟蘭參謀長的緊急約見,匆匆趕到。
薩瑟蘭少將微笑地通知--
"將軍"命令他轉告羅中將:離千葉機場不遠的美軍倉庫裏,積壓了一批為駐日美軍準備的冬裝。因為東京天氣不算寒冷,駐日美軍又在減少之中,這批冬裝可以臨時調撥給中國軍隊使用,以此作為對某種戰略默契的小小贊助。
羅瑞卿喜出望外,當下就去倉庫察看落實,並立即電告瀋陽。
當晚,一個中隊的c-82遠程快速運輸機就降落千葉機場。羅瑞卿派人組織當地日本工人,數百人連夜裝運,還在現場用美元發了工資。
c-82機群淩晨起飛。這次,駐守新知島的方子翼上校出動了兩個護航中隊。
上萬套棉帽、棉大衣、棉手套、軍靴等冬裝,和一些取暖設備、防凍藥品、鴨絨睡袋等,陸續空投到宋時輪縱隊的陣地,終於使這支凍僵的部隊漸漸甦醒,恢復活力。
《朝日新聞》還為此發了專稿,題為《"道格拉斯棉襖"和巧克力,挽救堪察加解放軍》。順便還吹噓了一下"日本清酒也有保暖驅寒作用"雲雲。--但被人指出"指望酒精保暖是十分錯誤的"。
後來,堪察加的嚴寒困厄,和緊急搶運"道格拉斯棉襖"的範例被寫入中國國防軍的《後勤工作手冊》。
一周後,宋縱隊的後續兵力2個旅和炮兵團換裝完畢,再次登陸堪察加,於是發動了被嚴寒推遲半個月的、對半島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鉗型攻勢。
根據"海軍毛委員"的命令,北洋艦隊在隆冬之際出動配合。陳銳霆準將帶領巡洋艦炮擊艦隊,在白令海的流冰大霧中,為戰役提供火力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座艦、7000噸的"井岡號"終於擊沉蘇軍僅存的那艘"薩馬拉號"驅逐艦,讓他開心不已。這可是在他渴望的"艦對艦"作戰中,擊沉唯一的一艘2000噸級戰艦呢。盡管有那麽點"以大欺小"的味道。
堪察加半島上,力量懸殊的戰鬥進行了一星期,以蘇軍101守備師投降而告終。
(897)
達裏岡皚草原。納蘭崗巒。
孔慶德親自駕駛吉普車,陪同劉伯承司令員和泰勒將軍,在每個山包、洞庫和機場上查訪、巡視、逗留。
故地重遊,泰勒心中充滿感慨。
四年前他在這裏渡過一段難忘歲月。那是最艱苦的年代、最需要勝利鼓舞的時期。那時節每一分進展、每一寸成功都激起他一陣發自心底的歡呼……
而那以後的成就,不管是在滿洲、歐洲還是在美國,卻都很難再打動他了。所謂見多識廣,所謂勝利疲勞症,就是後來的心態吧。
走向成功那一瞬間,永遠比獲得成功的時刻顯得更關鍵……
另一份感慨,就是他當年那些戰友、兄長、上級,都已不在人世。史迪威、巴頓、卡爾迅……短短四年裏,在納蘭山打過仗的美國陸軍將領隻有他一人碩果僅存。
他決心要在這裏為他們建造一座紀念碑。
就是為了這座碑,為了以後還能時常來這裏瞻仰、憑弔,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納蘭山作戰後勤基地,和它的中美開拓者們,他也要施展全力,使這個基地,保留在中國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