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羅斯福總統雖然"每天睡10個小時仍感到疲倦",也關心著那些報告,希望從中找到某些契機。
負責這些安排的簡·惠特尼女士後來忿忿不平地寫道:
"這些都沒有奏效。中國客人聰明地--或者說狡猾地避開實質問題。用一句中國成語形容,就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他們的冥頑不化,或者說抱守各自立場的堅定不移,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國式民主薰陶似乎作用不明顯……
"唯一的成果是,他們各自的主要助手--宋子文和周恩來之間,似乎建立了一種溝通和協商機製……"
衛斯理女子學院同學留影 前右三為宋美齡(幼年時是個小胖妹)。
(473)
喬治亞州。梅肯。衛斯理女子學院。
這是蔣夫人宋美齡的成長之地,正是在這裏她渡過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並練就了一口柔軟的美國南方口音。
夫人要求,一定在這裏小住,委員長沒法拒絕她。
一轉眼在美國渡過冬天,進入了陽春。環顧四周,已是草長鶯飛季節。
心裏一驚:樂不思蜀?感覺不對了。
決計回國之際,突然傳來總統因腦溢血去世的消息!
惆悵和遺憾爬上客人的眉頭和心頭。
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同羅斯福總統作一次深談。
就職典禮和總統葬禮……竟然在一次訪問的過程中全都遇上了。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期間,發生了這麽多事情,不免使人感嘆人生無常。
毛澤東離開美國的告別演講,談到:
"使我深感悲慟的是,兩位偉大的美國朋友都沒能和我們一起看到戰爭的最後勝利:一年前是卡爾迅將軍,現在,是羅斯福總統……他們是人類權利和尊嚴的捍衛者,也是對中國的未來寄予最大信心的國際友人。
"他們一定會長久地活在中國人民心裏。中美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正義事業中用鮮血凝結的友誼,將照亮兩國的歷史發展道路……"
而在這一次令世人頗懷期待的歷史性訪問中,究竟有什麽實質性成果呢?
是恢復民生的巨額貸款?是300萬噸小麥的年供貨合同?是長江三峽、黃河永濟段等大型水力樞紐發電工程的確定?或是雙方對等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
或是美國接納3萬名中國建設急需人才的培養計劃?還是對於未來世界多邊化貿易組織的描繪和構思?還有化肥、機械、鋼鐵、採礦、肉類聯合加工等157個工農業項目援建的意向書?
……某種程度上,這些都附帶簽有一定的互利互惠條款,是國際社會對一個有貢獻的大國的正常接納,屬於耕耘後可以期待的收穫。
同時也算是中國人正在歐洲流血所交換來的應有的自然價值啊。
兩人忽然明白,這三個月裏,一度曾經劍拔弩張的中國,現在很寧靜,沉寂了磨刀霍霍之聲。
沒有雅爾達體係的世界格局,出現了另一種選擇。
而沒有他們兩位的中國,不甚亢奮,卻處於一種安謐平和之中。
或許這,就是這次邀請的成果?
(474)
中國平靜期間,歐洲比較熱鬧。
巴爾幹和義大利的山地戰,熱烈得可以融化阿爾卑斯山頭的積雪。
德軍原本並不看好中國軍隊。
在著名的黨衛軍"歐根親王"第7山地師長、36歲的奧托·庫姆少將眼裏,華軍,無論國軍還是共軍,僅僅幾年前,還都曾由德國人擔任總教官或軍事顧問。眼前這支以輕武器為主的、農民出身的遊擊兵,怎能跟光榮的普魯士軍事傳統薰陶下的國防軍戰士較量高低?
靠鑽山溝的遊擊隊組成的"山地部隊"又怎能和正規化訓練和裝備的山地師相提並論?巴爾幹群山中,有誰不知道奧托·庫姆的名氣?
奧托·庫姆少將
……然而三個月下來,德國人終於感到吃力了。
那個千年古國,產生過令人琢磨不透的孫子兵法。有過數千場的大小戰爭積澱,有著完全不同於斯拉夫人、日爾曼人的、靈活多變的戰鬥方式、以及同樣頑強的耐力和拚命精神。
過去被日本人介紹為"怕死"的中國軍人,現在同德軍交手,令人完全感受不到這種特徵--究竟是日本人的欺騙還是中國人的改變?
特別是比起翻越崇山峻嶺的速度來,除少數當過登山運動員的德軍戰士外,多數比不上那些穿草鞋的黃種人--他們象猴子一樣快!
有時他們還用一種長條狀的竹片放在肩上,兩邊用繩索、水桶和草籃,掛著熱氣騰騰、令人羨慕的食物--米飯和菜湯……走起山路來健步如飛。據說他們那種竹片叫做扁擔,這應該列入山地兵的裝備之中--算是中國人的一項簡單實用的裝備發明吧。
令人驚異的還有他們的後勤補給。
中國人的子彈似乎打不光。每天都有飛機給他們的陣地空投,令對方德軍戰壕裏缺糧少彈的、光榮而驕傲卻日益陷於貧困的優秀日爾曼人嫉妒不已。
偶爾,有德軍士兵趁夜裏爬到戰場中間地帶,去脫下某個死去的中國士兵屍體上的美式軍靴。那種靴子往往是大號的,中國兵還會穿戴幾層厚厚的棉襪。
負責這些安排的簡·惠特尼女士後來忿忿不平地寫道:
"這些都沒有奏效。中國客人聰明地--或者說狡猾地避開實質問題。用一句中國成語形容,就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他們的冥頑不化,或者說抱守各自立場的堅定不移,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國式民主薰陶似乎作用不明顯……
"唯一的成果是,他們各自的主要助手--宋子文和周恩來之間,似乎建立了一種溝通和協商機製……"
衛斯理女子學院同學留影 前右三為宋美齡(幼年時是個小胖妹)。
(473)
喬治亞州。梅肯。衛斯理女子學院。
這是蔣夫人宋美齡的成長之地,正是在這裏她渡過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並練就了一口柔軟的美國南方口音。
夫人要求,一定在這裏小住,委員長沒法拒絕她。
一轉眼在美國渡過冬天,進入了陽春。環顧四周,已是草長鶯飛季節。
心裏一驚:樂不思蜀?感覺不對了。
決計回國之際,突然傳來總統因腦溢血去世的消息!
惆悵和遺憾爬上客人的眉頭和心頭。
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同羅斯福總統作一次深談。
就職典禮和總統葬禮……竟然在一次訪問的過程中全都遇上了。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期間,發生了這麽多事情,不免使人感嘆人生無常。
毛澤東離開美國的告別演講,談到:
"使我深感悲慟的是,兩位偉大的美國朋友都沒能和我們一起看到戰爭的最後勝利:一年前是卡爾迅將軍,現在,是羅斯福總統……他們是人類權利和尊嚴的捍衛者,也是對中國的未來寄予最大信心的國際友人。
"他們一定會長久地活在中國人民心裏。中美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正義事業中用鮮血凝結的友誼,將照亮兩國的歷史發展道路……"
而在這一次令世人頗懷期待的歷史性訪問中,究竟有什麽實質性成果呢?
是恢復民生的巨額貸款?是300萬噸小麥的年供貨合同?是長江三峽、黃河永濟段等大型水力樞紐發電工程的確定?或是雙方對等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
或是美國接納3萬名中國建設急需人才的培養計劃?還是對於未來世界多邊化貿易組織的描繪和構思?還有化肥、機械、鋼鐵、採礦、肉類聯合加工等157個工農業項目援建的意向書?
……某種程度上,這些都附帶簽有一定的互利互惠條款,是國際社會對一個有貢獻的大國的正常接納,屬於耕耘後可以期待的收穫。
同時也算是中國人正在歐洲流血所交換來的應有的自然價值啊。
兩人忽然明白,這三個月裏,一度曾經劍拔弩張的中國,現在很寧靜,沉寂了磨刀霍霍之聲。
沒有雅爾達體係的世界格局,出現了另一種選擇。
而沒有他們兩位的中國,不甚亢奮,卻處於一種安謐平和之中。
或許這,就是這次邀請的成果?
(474)
中國平靜期間,歐洲比較熱鬧。
巴爾幹和義大利的山地戰,熱烈得可以融化阿爾卑斯山頭的積雪。
德軍原本並不看好中國軍隊。
在著名的黨衛軍"歐根親王"第7山地師長、36歲的奧托·庫姆少將眼裏,華軍,無論國軍還是共軍,僅僅幾年前,還都曾由德國人擔任總教官或軍事顧問。眼前這支以輕武器為主的、農民出身的遊擊兵,怎能跟光榮的普魯士軍事傳統薰陶下的國防軍戰士較量高低?
靠鑽山溝的遊擊隊組成的"山地部隊"又怎能和正規化訓練和裝備的山地師相提並論?巴爾幹群山中,有誰不知道奧托·庫姆的名氣?
奧托·庫姆少將
……然而三個月下來,德國人終於感到吃力了。
那個千年古國,產生過令人琢磨不透的孫子兵法。有過數千場的大小戰爭積澱,有著完全不同於斯拉夫人、日爾曼人的、靈活多變的戰鬥方式、以及同樣頑強的耐力和拚命精神。
過去被日本人介紹為"怕死"的中國軍人,現在同德軍交手,令人完全感受不到這種特徵--究竟是日本人的欺騙還是中國人的改變?
特別是比起翻越崇山峻嶺的速度來,除少數當過登山運動員的德軍戰士外,多數比不上那些穿草鞋的黃種人--他們象猴子一樣快!
有時他們還用一種長條狀的竹片放在肩上,兩邊用繩索、水桶和草籃,掛著熱氣騰騰、令人羨慕的食物--米飯和菜湯……走起山路來健步如飛。據說他們那種竹片叫做扁擔,這應該列入山地兵的裝備之中--算是中國人的一項簡單實用的裝備發明吧。
令人驚異的還有他們的後勤補給。
中國人的子彈似乎打不光。每天都有飛機給他們的陣地空投,令對方德軍戰壕裏缺糧少彈的、光榮而驕傲卻日益陷於貧困的優秀日爾曼人嫉妒不已。
偶爾,有德軍士兵趁夜裏爬到戰場中間地帶,去脫下某個死去的中國士兵屍體上的美式軍靴。那種靴子往往是大號的,中國兵還會穿戴幾層厚厚的棉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