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耶頓少校為什麽心煩意亂。
他不喜歡蘇聯,這可以,但為什麽也不喜歡大自然呢?看這些積雪尚未融化完的林莽,和那些未開墾的、肥沃的處女地吧……自己的砂礫和禿山遍地的亞利桑那家鄉和這兒完全兩樣。
本來安排莫羅和一位上尉出差。但事到臨頭大使一個電話,少校取代了上尉。這使他沮喪:上尉畢竟年齡相近,一路上可以歡歌笑語。而少校嚴肅得象他父親。
惟有一次少校顯出一點人情味--黎明中穿過那片白樺林的時候。
莫羅正在遺憾,不能在行進的列車中畫上一幅寫生,耶頓少校帶點嘲諷地告訴他:在俄羅斯,你若是稱讚一位女士"象一株小白樺",肯定會得到滿意的回報。但必須是青年女士--如果是中年婦女,會認為你是挖苦她而光火。
這好辦。餐車回來,莫羅就照作了。
女乘務員雀斑未褪的小臉上飛起紅暈,確實顯出幾許嫵媚。
最終的回報是,包廂小桌板上,多了一份加奶的紅茶。
傳說中的小白樺也就這樣了。
下一站烏蘭烏德,莫羅伸個懶腰,打算到站台去做體操。
"中尉,你這麽喜歡遠東和西伯利亞,"耶頓少校突然說,"把你留在這裏工作兩年怎麽樣?"
遲疑了一分鍾,莫羅艱難地說:"還不如讓我,往返25次吧。"
心裏盤桓著一個疑問:這就是……小白樺的懲戒?
(67)
陝北,黃土高原。七裏村山道。
清晨一輛救護車接他們上了路。
亨利·惠特賽少尉原以為,使用這封閉的救護車是為了掩人耳目和保密。聽了介紹才曉得,這是"黨中央"僅有的兩輛汽車中,較好的一輛,還是孫夫人宋慶齡女士捐贈的。
這個儉樸得近乎簡陋的"黨中央",憑什麽吸引了中國和美國人的目光,集聚了那麽一股抗日力量,產生了那麽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惠特賽把它歸結為人類渴求平等的天性。
上校和他今天都換了便服。公開身份是"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遠東處"的兩位代辦--辛普森先生和隨員皮特先生。
陪同者徐向前將軍不必換裝,他們那種沒有軍銜的土布軍裝是邊區裏的最常規的裝束。
另一位陪同者,是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的軍委作戰部副部長伍修權,他的"地方職務"是陝甘寧邊區的秘書長。這次陪同是專門安排的。他和卡爾迅彼此明白,兩天後將一起執行一項重要使命。
救護車行駛了一小時。
車窗比飛機舷窗還小,惠特賽隻能觀賞一下那些孿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爾穿插著幾叢白楊樹。這種在貧瘠土地上生長的植物,它的耐久性和生命力,很像這裏生存的人群。
比如說,八路軍就有這種特質。
(68)
七裏村油井群。
28日上午,在延長縣的七裏村礦,一位陝甘寧邊區軍工局的工程師--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係的汪鵬,介紹了自己主持開發的油井群。
這是他用簡單儀器在他稱之為"魚鱗狀不對稱小背斜"的地質構造上找到的油層。其中七1號、七6號都是日噴百噸的"旺油井"※。
※史實:在汪鵬等人的努力下,延長油礦40年代產量猛增,僅1943年即達1279噸,至今,七裏村油田仍然是延長油礦的最大油田。
當介紹到井深為87米到150米時,惠特賽--"皮特先生"插話:
"這個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屬於非常淺的地表蓋層,開採容易。我父親他們經常要鑽探2000英尺以上,600米。你們用的是什麽鑽機?"
"有三套自己裝配的200米汽動頓鑽鑽機。鑽鋌、鑽具是美國的,鍋爐是德國的。德國造的魚尾鑽頭不適用,改用美國硬岩鑽頭。"汪鵬介紹道。※
"鑽井工人多少?"這位皮特又問。
"我們鑽井隊120人。1938年,國民政府準備開發玉門油礦,經濟部長翁文灝找不到鑽機,我們周恩來副主席主動把這裏最好的一部鑽探設備移交給了國民政府,並且派車送到蘭州。※"
"是的,"卡爾迅悄悄對惠特賽用英語說:"這件事當年有過報導。是為了統一戰線。現在看來,我當時麻木了,本該那時就意識到,陝北有石油。"
※ 上述幾則資料均依據史實。
(69)
另一處的永坪油礦,歷史更早些。旁邊就是永坪煉油廠。
工廠規模當然很小。主產品照明煤油、車用汽油和蠟燭。陝甘寧邊區一共20多輛卡車的汽油都由這裏供應。※
一間廠房裏,幾個工人在修理一些破舊機器。"皮特"注視一會兒,不禁技癢難熬,彎腰拿起一隻扳手。"辛普森先生"連忙用眼色製止了他。
伍秘書長笑笑對陳廠長解釋:"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
廠裏最好的建築是工人俱樂部,屋頂裝飾著一顆紅星。惠特賽驚奇地看到,禮堂舞台的牆上,並列張貼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還有羅斯福、蔣介石的畫像。※
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啊。共產黨同時信仰或崇拜著這麽多人麽?還是隻是廠長的個人愛好?"皮特"忍著沒有發問。
他不喜歡蘇聯,這可以,但為什麽也不喜歡大自然呢?看這些積雪尚未融化完的林莽,和那些未開墾的、肥沃的處女地吧……自己的砂礫和禿山遍地的亞利桑那家鄉和這兒完全兩樣。
本來安排莫羅和一位上尉出差。但事到臨頭大使一個電話,少校取代了上尉。這使他沮喪:上尉畢竟年齡相近,一路上可以歡歌笑語。而少校嚴肅得象他父親。
惟有一次少校顯出一點人情味--黎明中穿過那片白樺林的時候。
莫羅正在遺憾,不能在行進的列車中畫上一幅寫生,耶頓少校帶點嘲諷地告訴他:在俄羅斯,你若是稱讚一位女士"象一株小白樺",肯定會得到滿意的回報。但必須是青年女士--如果是中年婦女,會認為你是挖苦她而光火。
這好辦。餐車回來,莫羅就照作了。
女乘務員雀斑未褪的小臉上飛起紅暈,確實顯出幾許嫵媚。
最終的回報是,包廂小桌板上,多了一份加奶的紅茶。
傳說中的小白樺也就這樣了。
下一站烏蘭烏德,莫羅伸個懶腰,打算到站台去做體操。
"中尉,你這麽喜歡遠東和西伯利亞,"耶頓少校突然說,"把你留在這裏工作兩年怎麽樣?"
遲疑了一分鍾,莫羅艱難地說:"還不如讓我,往返25次吧。"
心裏盤桓著一個疑問:這就是……小白樺的懲戒?
(67)
陝北,黃土高原。七裏村山道。
清晨一輛救護車接他們上了路。
亨利·惠特賽少尉原以為,使用這封閉的救護車是為了掩人耳目和保密。聽了介紹才曉得,這是"黨中央"僅有的兩輛汽車中,較好的一輛,還是孫夫人宋慶齡女士捐贈的。
這個儉樸得近乎簡陋的"黨中央",憑什麽吸引了中國和美國人的目光,集聚了那麽一股抗日力量,產生了那麽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惠特賽把它歸結為人類渴求平等的天性。
上校和他今天都換了便服。公開身份是"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遠東處"的兩位代辦--辛普森先生和隨員皮特先生。
陪同者徐向前將軍不必換裝,他們那種沒有軍銜的土布軍裝是邊區裏的最常規的裝束。
另一位陪同者,是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的軍委作戰部副部長伍修權,他的"地方職務"是陝甘寧邊區的秘書長。這次陪同是專門安排的。他和卡爾迅彼此明白,兩天後將一起執行一項重要使命。
救護車行駛了一小時。
車窗比飛機舷窗還小,惠特賽隻能觀賞一下那些孿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爾穿插著幾叢白楊樹。這種在貧瘠土地上生長的植物,它的耐久性和生命力,很像這裏生存的人群。
比如說,八路軍就有這種特質。
(68)
七裏村油井群。
28日上午,在延長縣的七裏村礦,一位陝甘寧邊區軍工局的工程師--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係的汪鵬,介紹了自己主持開發的油井群。
這是他用簡單儀器在他稱之為"魚鱗狀不對稱小背斜"的地質構造上找到的油層。其中七1號、七6號都是日噴百噸的"旺油井"※。
※史實:在汪鵬等人的努力下,延長油礦40年代產量猛增,僅1943年即達1279噸,至今,七裏村油田仍然是延長油礦的最大油田。
當介紹到井深為87米到150米時,惠特賽--"皮特先生"插話:
"這個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屬於非常淺的地表蓋層,開採容易。我父親他們經常要鑽探2000英尺以上,600米。你們用的是什麽鑽機?"
"有三套自己裝配的200米汽動頓鑽鑽機。鑽鋌、鑽具是美國的,鍋爐是德國的。德國造的魚尾鑽頭不適用,改用美國硬岩鑽頭。"汪鵬介紹道。※
"鑽井工人多少?"這位皮特又問。
"我們鑽井隊120人。1938年,國民政府準備開發玉門油礦,經濟部長翁文灝找不到鑽機,我們周恩來副主席主動把這裏最好的一部鑽探設備移交給了國民政府,並且派車送到蘭州。※"
"是的,"卡爾迅悄悄對惠特賽用英語說:"這件事當年有過報導。是為了統一戰線。現在看來,我當時麻木了,本該那時就意識到,陝北有石油。"
※ 上述幾則資料均依據史實。
(69)
另一處的永坪油礦,歷史更早些。旁邊就是永坪煉油廠。
工廠規模當然很小。主產品照明煤油、車用汽油和蠟燭。陝甘寧邊區一共20多輛卡車的汽油都由這裏供應。※
一間廠房裏,幾個工人在修理一些破舊機器。"皮特"注視一會兒,不禁技癢難熬,彎腰拿起一隻扳手。"辛普森先生"連忙用眼色製止了他。
伍秘書長笑笑對陳廠長解釋:"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
廠裏最好的建築是工人俱樂部,屋頂裝飾著一顆紅星。惠特賽驚奇地看到,禮堂舞台的牆上,並列張貼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還有羅斯福、蔣介石的畫像。※
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啊。共產黨同時信仰或崇拜著這麽多人麽?還是隻是廠長的個人愛好?"皮特"忍著沒有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