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八月,清軍再次集結8萬大軍,由多爾袞率領經蒙古草原繞道南下,進攻北京外圍。九月二十二日,清軍破密雲,殺薊遼總督吳阿衡,兵下通州,眼見北京城危在旦夕。盧象升火速馳援,臨危受命被崇禎委任“總督天下兵”,賜尚方寶劍。比起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率1萬民團救援京城的情況,彼時盧象升,手握宣大精騎、關寧鐵騎等諸路勁旅,旌旗招展,與清軍八旗相持。
深知責任重大的盧象升決定主動出擊,九月三十日,盧象升進軍保定,決定先打保定清軍。是日深夜,盧象升發起夜襲,派3000精銳奇襲,戰前下死命令“刀必見血,馬必喘汗,人必帶傷,違者斬”。戰事爆發後,盧象升身先士卒,明軍奮勇衝殺,清軍反應不及,一度潰卻。當盧象升欲主動出擊時,卻驚訝地發現,他的後續部隊竟突然消失了。原來崇禎派來的監軍太監高起潛竟擅自撤退,把率先沖陣的盧象升給“曬”了。還好明軍死戰,終從清營突圍而出,但是傷亡過半。經此一戰,保定清軍稍卻。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指責盧象升擅自出戰,以至大敗。次日盧象升被崇禎下詔申斥,滿腔殺敵之心,連遭冷水。
高起潛給盧象升搗亂,是因為人品問題。高起潛此人性情貪婪,是崇禎信任的“禦馬監總管”,出外監軍時常大肆索賄,如洪承疇、邱禾嘉等人皆大筆賄賂,唯獨盧象升不買帳,自然結了梁子。楊嗣昌整盧象升,是因為“路線問題”,彼時明朝內憂外患,楊嗣昌堅信“攘外必先安內”,主張與清軍媾和,盧象升堅決反對,在馳援京城麵見崇禎時,就曾以“臣隻知帶兵打仗”一句,諷刺楊嗣昌的求和政策,二人因此結怨。而崇禎本人也在戰和之間猶豫不定。卷進這個漩渦,盧象升自然處處掣肘。保定之戰後,崇禎求和之心大起,楊嗣昌又添油加醋,說盧象升“壞事”,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大事搗亂,崇禎一麵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麵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十一月,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敵,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裏竟然隻剩下1萬兵馬,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原本應由他指揮的關寧鐵騎,皆被高起潛扣著。巨鹿地處要衝,是清軍必爭之地,見盧象升兵少,清軍起初存輕視之心,多次發動進攻,都被盧象升奮力打退,整整一個月,清軍竟數度攻巨鹿不克。這時楊嗣昌又添亂,將盧象升的士兵又調出5000歸高起潛,十二月,多爾袞集中8萬主力圍攻巨鹿,開戰之前,盧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召集當地鄉民哭泣說:“我等死在旦夕,不願連累百姓遭兵。”為免當地百姓生靈塗炭,決定主動進攻,向清軍主力發起“自殺式攻擊”。百姓無不感動,紛紛捐出家中僅有口糧。十二月十五日,盧象升率部在蒿水橋與清軍接站,8萬清軍將盧象升部重重包圍,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清軍終於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兵馬,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後,率僅有20餘人沖向清軍軍陣,亂箭之中壯烈殉國。
可恨的是,盧象升血戰時,高起潛率領的數萬精兵與他相隔50裏,卻見死不救。盧象升殉國後,楊嗣昌還在拚命整他的“黑材料”,甚至逼迫巨鹿知府誣陷盧象升“畏敵怯戰”,盧象升屍首被楊嗣昌扣押50天不上報。盧象升死後,崇禎竟然兩年多不給撫恤,直到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給予追諡,可謂刻薄之極。崇禎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盧象升堅決主戰,不合他的心思。一棵擎天柱石,雖是被清軍殺死,不如說是被崇禎坑死。
盧象升的死,對明王朝的打擊是沉重的,在明末農民起義時期,盧象升是對農民軍勝率最高的將領,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皆一度被他打得奄奄一息,他親手打造的天雄軍,即使在對陣滿洲八旗時也毫不遜色。人品上,盧象升屬於絕對苦行僧式的人物,為官清廉,作戰身先士卒,公平處事,凡事起帶頭作用,比如部隊缺糧,他就帶頭斷糧,部隊打仗,他就帶頭衝鋒。其人格魅力,就連許多囂張跋扈的兵匪也格外敬服,比如關寧鐵騎的悍將祖寬,鎮壓農民起義初期,是個出了名的貪婪橫暴的角色,洪承疇、楊嗣昌皆不能節製他,他唯獨對盧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無法在崇禎手下施展拳腳,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時,讀到盧象升傳,不禁感嘆道:“如此際遇,誠為天下誌士恨。”
【三】
孫承宗和盧象升的悲劇,證明了崇禎拙劣的用人水平,但即使崇禎十一年兩人雙雙殉難後,崇禎依然有再造社稷的機會。因為在明朝滅亡後,後人有一句通用的說法:“傳庭死,明朝亡”,這裏的“傳庭”,就是彼時和盧象升齊名的另一傑出人物:孫傳庭。
孫傳庭,字伯雅,山西代縣人,和盧象升相似的是,史書上說他“性沉毅,多籌略”,是個性格內向多謀的人物。他也是在天啟年間就入京為官,擔任過吏部主事,魏忠賢當權時,孫傳庭幹脆辭官回家,此後十多年一直在家閑住。崇禎年間農民軍大起,清軍入寇不斷,與孫傳庭交好的京中陝西、山西籍官員不斷有人舉薦孫傳庭出山,而真正讓崇禎動心的,是彼時內閣大學士溫體仁(此人後來被編入《明史·奸臣傳》)的評價。曾與孫傳庭在吏部共事過的溫體仁說孫傳庭“可比唐之郭子儀也”。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孫傳庭得到啟用,先調為順天知府,次年又擢升為陝西巡撫,此時陝西農民起義四起,孫傳庭臨危受命,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將當地馬金忠、劉國能等17路農民軍盡數剿滅。與盧象升一樣,他的方法也是練兵,不同的是,盧象升的“天雄軍”,是集中訓練數年後拉出來作戰,孫傳庭卻是“在實戰中鍛鍊”,他的兵源主要來自陝西北部,多是“兵戶”家庭的子弟,號稱“秦兵”。不容易的是,明末用兵軍餉多依靠上級調度,孫傳庭到任後整頓當地軍屯,發展生產,特別是清理被勢豪大戶侵占的土地,保障士兵利益,真正讓麾下將士感激不盡,殊死為他效命。僅是西安一地的“秦兵”,每年靠“自力更生”就能收稅銀10多萬,行軍打仗,基本不花朝廷的錢。也正因如此,孫傳庭曾遭人彈劾,說他“擁兵自專,置國家法度不顧”。用人之際,崇禎並未追究。
深知責任重大的盧象升決定主動出擊,九月三十日,盧象升進軍保定,決定先打保定清軍。是日深夜,盧象升發起夜襲,派3000精銳奇襲,戰前下死命令“刀必見血,馬必喘汗,人必帶傷,違者斬”。戰事爆發後,盧象升身先士卒,明軍奮勇衝殺,清軍反應不及,一度潰卻。當盧象升欲主動出擊時,卻驚訝地發現,他的後續部隊竟突然消失了。原來崇禎派來的監軍太監高起潛竟擅自撤退,把率先沖陣的盧象升給“曬”了。還好明軍死戰,終從清營突圍而出,但是傷亡過半。經此一戰,保定清軍稍卻。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指責盧象升擅自出戰,以至大敗。次日盧象升被崇禎下詔申斥,滿腔殺敵之心,連遭冷水。
高起潛給盧象升搗亂,是因為人品問題。高起潛此人性情貪婪,是崇禎信任的“禦馬監總管”,出外監軍時常大肆索賄,如洪承疇、邱禾嘉等人皆大筆賄賂,唯獨盧象升不買帳,自然結了梁子。楊嗣昌整盧象升,是因為“路線問題”,彼時明朝內憂外患,楊嗣昌堅信“攘外必先安內”,主張與清軍媾和,盧象升堅決反對,在馳援京城麵見崇禎時,就曾以“臣隻知帶兵打仗”一句,諷刺楊嗣昌的求和政策,二人因此結怨。而崇禎本人也在戰和之間猶豫不定。卷進這個漩渦,盧象升自然處處掣肘。保定之戰後,崇禎求和之心大起,楊嗣昌又添油加醋,說盧象升“壞事”,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大事搗亂,崇禎一麵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麵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十一月,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敵,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裏竟然隻剩下1萬兵馬,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原本應由他指揮的關寧鐵騎,皆被高起潛扣著。巨鹿地處要衝,是清軍必爭之地,見盧象升兵少,清軍起初存輕視之心,多次發動進攻,都被盧象升奮力打退,整整一個月,清軍竟數度攻巨鹿不克。這時楊嗣昌又添亂,將盧象升的士兵又調出5000歸高起潛,十二月,多爾袞集中8萬主力圍攻巨鹿,開戰之前,盧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召集當地鄉民哭泣說:“我等死在旦夕,不願連累百姓遭兵。”為免當地百姓生靈塗炭,決定主動進攻,向清軍主力發起“自殺式攻擊”。百姓無不感動,紛紛捐出家中僅有口糧。十二月十五日,盧象升率部在蒿水橋與清軍接站,8萬清軍將盧象升部重重包圍,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清軍終於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兵馬,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後,率僅有20餘人沖向清軍軍陣,亂箭之中壯烈殉國。
可恨的是,盧象升血戰時,高起潛率領的數萬精兵與他相隔50裏,卻見死不救。盧象升殉國後,楊嗣昌還在拚命整他的“黑材料”,甚至逼迫巨鹿知府誣陷盧象升“畏敵怯戰”,盧象升屍首被楊嗣昌扣押50天不上報。盧象升死後,崇禎竟然兩年多不給撫恤,直到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給予追諡,可謂刻薄之極。崇禎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盧象升堅決主戰,不合他的心思。一棵擎天柱石,雖是被清軍殺死,不如說是被崇禎坑死。
盧象升的死,對明王朝的打擊是沉重的,在明末農民起義時期,盧象升是對農民軍勝率最高的將領,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皆一度被他打得奄奄一息,他親手打造的天雄軍,即使在對陣滿洲八旗時也毫不遜色。人品上,盧象升屬於絕對苦行僧式的人物,為官清廉,作戰身先士卒,公平處事,凡事起帶頭作用,比如部隊缺糧,他就帶頭斷糧,部隊打仗,他就帶頭衝鋒。其人格魅力,就連許多囂張跋扈的兵匪也格外敬服,比如關寧鐵騎的悍將祖寬,鎮壓農民起義初期,是個出了名的貪婪橫暴的角色,洪承疇、楊嗣昌皆不能節製他,他唯獨對盧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無法在崇禎手下施展拳腳,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時,讀到盧象升傳,不禁感嘆道:“如此際遇,誠為天下誌士恨。”
【三】
孫承宗和盧象升的悲劇,證明了崇禎拙劣的用人水平,但即使崇禎十一年兩人雙雙殉難後,崇禎依然有再造社稷的機會。因為在明朝滅亡後,後人有一句通用的說法:“傳庭死,明朝亡”,這裏的“傳庭”,就是彼時和盧象升齊名的另一傑出人物:孫傳庭。
孫傳庭,字伯雅,山西代縣人,和盧象升相似的是,史書上說他“性沉毅,多籌略”,是個性格內向多謀的人物。他也是在天啟年間就入京為官,擔任過吏部主事,魏忠賢當權時,孫傳庭幹脆辭官回家,此後十多年一直在家閑住。崇禎年間農民軍大起,清軍入寇不斷,與孫傳庭交好的京中陝西、山西籍官員不斷有人舉薦孫傳庭出山,而真正讓崇禎動心的,是彼時內閣大學士溫體仁(此人後來被編入《明史·奸臣傳》)的評價。曾與孫傳庭在吏部共事過的溫體仁說孫傳庭“可比唐之郭子儀也”。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孫傳庭得到啟用,先調為順天知府,次年又擢升為陝西巡撫,此時陝西農民起義四起,孫傳庭臨危受命,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將當地馬金忠、劉國能等17路農民軍盡數剿滅。與盧象升一樣,他的方法也是練兵,不同的是,盧象升的“天雄軍”,是集中訓練數年後拉出來作戰,孫傳庭卻是“在實戰中鍛鍊”,他的兵源主要來自陝西北部,多是“兵戶”家庭的子弟,號稱“秦兵”。不容易的是,明末用兵軍餉多依靠上級調度,孫傳庭到任後整頓當地軍屯,發展生產,特別是清理被勢豪大戶侵占的土地,保障士兵利益,真正讓麾下將士感激不盡,殊死為他效命。僅是西安一地的“秦兵”,每年靠“自力更生”就能收稅銀10多萬,行軍打仗,基本不花朝廷的錢。也正因如此,孫傳庭曾遭人彈劾,說他“擁兵自專,置國家法度不顧”。用人之際,崇禎並未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