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眾正盈朝”的前後時期,東林黨成員做的最大的一件錯事,就是坑害了戰功卓著的遼東名將熊廷弼,這件錯事的當事人之一,就是生前身後被讚譽為東林黨楷模,後來冒死彈劾魏忠賢,死後被崇禎追諡為“忠烈公”的楊漣。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遼東形勢一時危急。萬曆三大征的勝利,與萬曆皇帝正確的選人分不開。薩爾滸潰敗後,萬曆皇帝知錯就改,起用監察禦史熊廷弼巡按遼東,節製遼東軍務。聞聽此人來,明朝降將李永芳慌忙對努爾哈赤奏報說:“有此人在,我等危也。”
熊廷弼,字飛白,湖廣江夏人,是個脾氣和能力一樣彪悍的人。做禦史時,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罵人,到哪裏都得罪人。他水平更強悍,李成梁放棄六堡時,當時滿朝皆讚嘆李成梁“招撫十萬”的功勳,唯獨他一眼看穿,驚呼“遼東從此無寧日”,事實果然印證了他的判斷。正是他的這番表現,令萬曆慧眼識英雄,委任他鎮守遼東的重任。
熊廷弼到任後不負所托,先整頓軍紀,把薩爾滸之戰中臨陣脫逃的李如柏下獄,逼得李如柏上吊謝罪。繼而單騎闖遼東,勘察撫順軍情,在努爾哈赤的地盤上,上演了一番“英雄虎膽”,此舉使他對遼東軍情瞭然於胸,繼而大刀闊斧,提出了“先守後戰”的思想,一麵加強防務,一麵大搞“人民戰爭”,派大量遊擊隊進入努爾哈赤統治區搞破壞。雙管齊下果然奏效,熊廷弼到來後,努爾哈赤未敢有輕舉妄動,熊廷弼乘機修繕工事,招撫流民,選練精兵,整軍備戰。薩爾滸戰敗後士氣低落的明軍一下子“風紀大振”。此時的努爾哈赤尚無生產能力,專靠劫掠為生,熊廷弼此舉,等於卡了他的喉嚨。不甘坐以待斃的努爾哈赤,在熊廷弼到任後的第二年五月,即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發動了對熊廷弼的試探性進攻,結果在浦河遭到打擊,損失700多人。熊廷弼的“坐困轉蹙”作戰思想(即依託防禦工事和遊擊隊騷擾困死努爾哈赤)開始奏效。晚清軍事家曾國藩讀到此事後曾感慨說:“若此人常在,我朝(清朝)何能取中原?”
脾氣彪悍的熊廷弼能大展拳腳,主要得益於萬曆皇帝的支持,熊廷弼到任遼東後,罵熊廷弼的奏摺沒斷過,其中罵得最狠的,就是東林黨人楊漣。對此萬曆一律“留中不發”。七月萬曆去世後,攻擊熊廷弼的奏摺再次滿天飛,失去靠山的熊廷弼黯然去職。然後就是東林黨“廉政標兵”袁應泰接班,用兵瀋陽、遼陽兩場打敗,將熊廷弼苦心打下的家底敗得精光。
這隻是熊廷弼悲劇的開始,瀋陽淪陷後,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熊廷弼得以復職,以遼東經略的身份再次主持遼東防務。這次他的阻力更大,遼東當地的15萬軍隊,都集中在巡撫王化貞手中。熊廷弼能調動的部隊不過5000人。到任後的熊廷弼,很快就被王化貞徹底架空,王化貞的想法和熊廷弼完全相反,他主張收買努爾哈赤左右,裏應外合,主動出擊,迅速殲滅努爾哈赤。不但這樣想他還這樣做,拉攏了努爾哈赤身邊的降將李永芳,誰知道努爾哈赤將計就計,利用李永芳,策反了王化貞身邊的親信將軍。次年正月十八日,在確定熊廷弼被架空後,努爾哈赤再次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將之前滿嘴跑火車的王化貞打得全軍覆沒,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廣寧城,幸虧熊廷弼帶5000士兵阻擊斷後,才保護著當地十幾萬邊民以及王化貞本人撤入山海關,免遭敵人屠殺。事後明王朝不分青紅皂白,將兩人一起下牢獄。熊廷弼之所以眼睜睜看著王化貞胡搞,不是他沒能耐,實在是王化貞後台太硬,他的坐師,就是東林黨的“托塔天王”葉向高。兩次交惡東林黨,第一次被罵走,第二次被陪綁,東林黨真是熊廷弼的黴頭。
東林黨沒想到的是,熊廷弼也成了東林黨的黴頭。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四月,東林黨在與魏忠賢“閹黨”的爭鬥裏已是下風,多名同僚遭排擠,要害部門也被魏忠賢親信把持,剛直的楊漣決定冒死一搏,彈劾魏忠賢,結果反被天啟皇帝下獄。魏忠賢決定徹底肅清東林黨,此時被關押在牢獄裏的熊廷弼,就是最好的由頭。結果魏忠賢興起“遼案”,和東林黨對罵了一輩子的熊廷弼“被東林黨”,楊漣等人全成了他的同夥。之後東林黨多人被迫害致死,魏忠賢權傾朝野。被東林黨坑了兩次的熊廷弼,反倒成了東林黨覆滅的導火索。
第二十一章 被崇禎坑死的三個能臣
要問中國歷史上最得後人同情的“亡國之君”是誰,答案恐怕非崇禎莫屬,比起歷代亡國之君不理國事,荒廢朝政,崇禎皇帝卻是百分百的勤政。在位18年,先幹掉“九千歲”魏忠賢,再撥亂反正平反冤案,啟用袁崇煥,一心想著挽救危局。卻不料內憂外患不斷,外麵清軍不斷進攻,多次破關南下,內部農民起義四起,天下大亂,又兼運氣太差,西北、中原,連年自然災害不斷,終其在位一直沒有消停。苦苦支撐了18年,最後還是落得國破身亡,自縊煤山的下場,怎麽看,都是天字第一號的可憐人。
有一句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崇禎呢?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崇禎臨上吊的遺言有兩句,一句是“百官誤我”,一句是“文臣皆可殺”。大體是說,亡國了,但自己的錯是次要的,大臣的錯是主要的。這句話,究竟是執迷不悟?還是真理?
在“眾正盈朝”的前後時期,東林黨成員做的最大的一件錯事,就是坑害了戰功卓著的遼東名將熊廷弼,這件錯事的當事人之一,就是生前身後被讚譽為東林黨楷模,後來冒死彈劾魏忠賢,死後被崇禎追諡為“忠烈公”的楊漣。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遼東形勢一時危急。萬曆三大征的勝利,與萬曆皇帝正確的選人分不開。薩爾滸潰敗後,萬曆皇帝知錯就改,起用監察禦史熊廷弼巡按遼東,節製遼東軍務。聞聽此人來,明朝降將李永芳慌忙對努爾哈赤奏報說:“有此人在,我等危也。”
熊廷弼,字飛白,湖廣江夏人,是個脾氣和能力一樣彪悍的人。做禦史時,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罵人,到哪裏都得罪人。他水平更強悍,李成梁放棄六堡時,當時滿朝皆讚嘆李成梁“招撫十萬”的功勳,唯獨他一眼看穿,驚呼“遼東從此無寧日”,事實果然印證了他的判斷。正是他的這番表現,令萬曆慧眼識英雄,委任他鎮守遼東的重任。
熊廷弼到任後不負所托,先整頓軍紀,把薩爾滸之戰中臨陣脫逃的李如柏下獄,逼得李如柏上吊謝罪。繼而單騎闖遼東,勘察撫順軍情,在努爾哈赤的地盤上,上演了一番“英雄虎膽”,此舉使他對遼東軍情瞭然於胸,繼而大刀闊斧,提出了“先守後戰”的思想,一麵加強防務,一麵大搞“人民戰爭”,派大量遊擊隊進入努爾哈赤統治區搞破壞。雙管齊下果然奏效,熊廷弼到來後,努爾哈赤未敢有輕舉妄動,熊廷弼乘機修繕工事,招撫流民,選練精兵,整軍備戰。薩爾滸戰敗後士氣低落的明軍一下子“風紀大振”。此時的努爾哈赤尚無生產能力,專靠劫掠為生,熊廷弼此舉,等於卡了他的喉嚨。不甘坐以待斃的努爾哈赤,在熊廷弼到任後的第二年五月,即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發動了對熊廷弼的試探性進攻,結果在浦河遭到打擊,損失700多人。熊廷弼的“坐困轉蹙”作戰思想(即依託防禦工事和遊擊隊騷擾困死努爾哈赤)開始奏效。晚清軍事家曾國藩讀到此事後曾感慨說:“若此人常在,我朝(清朝)何能取中原?”
脾氣彪悍的熊廷弼能大展拳腳,主要得益於萬曆皇帝的支持,熊廷弼到任遼東後,罵熊廷弼的奏摺沒斷過,其中罵得最狠的,就是東林黨人楊漣。對此萬曆一律“留中不發”。七月萬曆去世後,攻擊熊廷弼的奏摺再次滿天飛,失去靠山的熊廷弼黯然去職。然後就是東林黨“廉政標兵”袁應泰接班,用兵瀋陽、遼陽兩場打敗,將熊廷弼苦心打下的家底敗得精光。
這隻是熊廷弼悲劇的開始,瀋陽淪陷後,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熊廷弼得以復職,以遼東經略的身份再次主持遼東防務。這次他的阻力更大,遼東當地的15萬軍隊,都集中在巡撫王化貞手中。熊廷弼能調動的部隊不過5000人。到任後的熊廷弼,很快就被王化貞徹底架空,王化貞的想法和熊廷弼完全相反,他主張收買努爾哈赤左右,裏應外合,主動出擊,迅速殲滅努爾哈赤。不但這樣想他還這樣做,拉攏了努爾哈赤身邊的降將李永芳,誰知道努爾哈赤將計就計,利用李永芳,策反了王化貞身邊的親信將軍。次年正月十八日,在確定熊廷弼被架空後,努爾哈赤再次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將之前滿嘴跑火車的王化貞打得全軍覆沒,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廣寧城,幸虧熊廷弼帶5000士兵阻擊斷後,才保護著當地十幾萬邊民以及王化貞本人撤入山海關,免遭敵人屠殺。事後明王朝不分青紅皂白,將兩人一起下牢獄。熊廷弼之所以眼睜睜看著王化貞胡搞,不是他沒能耐,實在是王化貞後台太硬,他的坐師,就是東林黨的“托塔天王”葉向高。兩次交惡東林黨,第一次被罵走,第二次被陪綁,東林黨真是熊廷弼的黴頭。
東林黨沒想到的是,熊廷弼也成了東林黨的黴頭。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四月,東林黨在與魏忠賢“閹黨”的爭鬥裏已是下風,多名同僚遭排擠,要害部門也被魏忠賢親信把持,剛直的楊漣決定冒死一搏,彈劾魏忠賢,結果反被天啟皇帝下獄。魏忠賢決定徹底肅清東林黨,此時被關押在牢獄裏的熊廷弼,就是最好的由頭。結果魏忠賢興起“遼案”,和東林黨對罵了一輩子的熊廷弼“被東林黨”,楊漣等人全成了他的同夥。之後東林黨多人被迫害致死,魏忠賢權傾朝野。被東林黨坑了兩次的熊廷弼,反倒成了東林黨覆滅的導火索。
第二十一章 被崇禎坑死的三個能臣
要問中國歷史上最得後人同情的“亡國之君”是誰,答案恐怕非崇禎莫屬,比起歷代亡國之君不理國事,荒廢朝政,崇禎皇帝卻是百分百的勤政。在位18年,先幹掉“九千歲”魏忠賢,再撥亂反正平反冤案,啟用袁崇煥,一心想著挽救危局。卻不料內憂外患不斷,外麵清軍不斷進攻,多次破關南下,內部農民起義四起,天下大亂,又兼運氣太差,西北、中原,連年自然災害不斷,終其在位一直沒有消停。苦苦支撐了18年,最後還是落得國破身亡,自縊煤山的下場,怎麽看,都是天字第一號的可憐人。
有一句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崇禎呢?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崇禎臨上吊的遺言有兩句,一句是“百官誤我”,一句是“文臣皆可殺”。大體是說,亡國了,但自己的錯是次要的,大臣的錯是主要的。這句話,究竟是執迷不悟?還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