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戰場的失敗,讓金朝打消了奪取四川的念頭。不過金兀朮麾下鐵浮屠、拐子馬的戰鬥力,卻依然讓宋軍震驚。在仙人關之戰末段,吳玠本想集中兵力圍攻金兀朮,但是金兀朮的鐵浮屠殊死拚殺,硬是保護著金兀朮從數萬宋軍中突圍出去,之前的富平之戰,宋朝5倍於金兀朮的軍隊,也同樣不能把金兀朮擊垮。所以金兀朮相信,如果不是靠了天險和人數的優勢,宋軍是不能戰勝他的。


    【四】


    很快就有人證明,不靠天險和人數,也一樣可以戰勝金兀朮。


    仙人關慘敗的同年,金朝在荊襄地區扶持了偽齊傀儡政權,占領了荊襄六郡,但不久就被宋朝名將嶽飛收復。年末,金兀朮率軍南下,企圖奪取荊襄重地,和嶽飛、韓世忠鏖戰多場,雙方互有勝負。因金太宗病危,金兀朮撤軍北退。


    金太宗過世後,金熙宗完顏亶即位,他是完顏阿骨打的長孫,作為“四叔”的金兀朮,也繼續得到重用。金熙宗登基後的第二年,金兀朮晉封為都元帥,加封越王,成為金熙宗之下金朝最高軍事長官。在金朝內部,他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之後他羅織罪名,殺害了一向對宋朝主和的副元帥完顏昌。公元1140年,借除掉完顏昌的機會,金朝撕毀協議,以金兀朮為統帥,分4路大軍再次攻宋,目標直指南宋的江淮防區。


    這次進兵起初很順利,金兀朮先後在河南洛陽等地大破宋軍,很快兵逼宋朝江淮防線的門戶——安徽順昌。駐守順昌的是名將劉琦以及麾下的“八字軍”。雖然順昌隻有4萬人,但麵對金兀朮的10萬大軍,全城同仇敵愾,硬是頂住了金兀朮的攻勢。雙方拉鋸到六月雨季,暴雨如注,金軍戰馬難以發揮作用,無奈之下,金兀朮隻能再次撤軍。而鎮守荊襄六郡的嶽飛則趁機大出,開始了宋軍對金軍的反擊戰。由此,彼時宋金雙方兩位最傑出的將領——嶽飛、金兀朮,開始了他們戎馬生涯裏最大規模的一次碰撞。


    兩人的碰撞,是最傑出將領的碰撞,此時兩人均掌握著各自王朝最精銳的野戰部隊,金兀朮有拐子馬、鐵浮屠,嶽飛有嶽家軍。關於嶽飛的嶽家軍,對於其戰鬥力之強悍,史家早有記錄。但強悍的原因,大多是在說紀律嚴明,管理嚴格,士兵多來自北方難民等。其實嶽家軍最主要的特點,在於戰法先進。宋金交戰,野戰中最讓宋朝忌憚的部隊,就是金兀朮的鐵浮屠、拐子馬。以往宋軍擊敗金兀朮,要麽是通過城池防禦戰,要麽占有山地天險,要麽通過水戰,而在平原陸地的野戰中,則很少能給他重創,原因正在於鐵浮屠、拐子馬兩支軍隊的強悍。鐵浮屠的重甲步兵,防禦力好,士兵戰鬥力強,不懼弓弩,而拐子馬則發揮了戰馬集體衝擊的威力,衝鋒起來排山倒海,宋軍以往擅長以步克騎,但對於這樣的部隊,卻一直沒有好辦法,即使是地理上占有明顯優勢的和尚原以及仙人關之戰,也隻能做到擊退而不是成建製地消滅。但這時,鐵浮屠、拐子馬的克星出現了——嶽家軍。嶽家軍獨具特色的戰法,將給金兀朮致命一擊。


    公元1140年六月,宋軍全線反擊,嶽飛部從湖北進入河南,一路勢如破竹,金兀朮經過分析,決定集中力量吃掉嶽飛。歷史就是這樣輪迴,當年和尚原之戰中,宋軍決定集中力量吃掉金兀朮,反而被金兀朮打垮,這次,相同的命運循環到了金兀朮身上。


    公元1140年八月,嶽飛進至河南郾城。此時嶽家軍已經奪取了河南潁昌、懷寧、鄭州,兵鋒直逼故都汴京。為引金兀朮前來,嶽飛故意示弱,僅以少量兵力駐紮郾城,金兀朮果然上當,立刻集結重兵,把1萬5千精銳拐子馬全帶了上來。到達戰場後,才發現嶽家軍已經嚴陣以待。這一次戰鬥,沒有堅城防禦,沒有天險地利,沒有水軍優勢,大家都公平,打吧。


    金兀朮首先發動了進攻,按照金兀朮往常的戰爭劇本,就是宋軍布陣,拐子馬沖,宋軍步兵方陣崩潰,金軍追殺,殺完收工。這次開始似乎也一樣,嶽家軍排列成鬆散的步兵陣線,比金兀朮以往見到的宋軍要鬆垮得多,這真的是比山還堅硬的嶽家軍?打吧!3人一組的拐子馬開始衝鋒了,隆隆的氣勢震盪大地,金兀朮等待著,等待看那熟悉的一幕,破陣,追殺,勝利!


    然而嶽家軍卻開始變陣了,當拐子馬殺近的時候,忽然發現不對,對手的步兵也是3人戰鬥小組!短暫的箭雨後,先是長矛捅上來,呼啦啦捅倒了一片。這不奇怪,以前宋軍也這麽幹,不過捅完前麵一排,後麵騎兵衝上來,你還是擋不住,還沒等金軍回過神來,長矛兵後麵殺出戰斧兵,齊刷刷地砍起了鐵浮屠的馬腿,又是嘩啦倒了一片,接著是長刀兵,使的是專砍馬的紮馬刀,一砍又是鬼哭狼嚎。金兀朮暈了,這是什麽戰法,看似鬆垮垮的一群,其實是3人戰鬥小組,先長矛捅,接著斧子砍,然後大刀剁,沒等你反應過來,就一輪一輪地上,就是看明白他的招數,卻還是擋不了。就在這樣天衣無縫的配合下,橫掃中原的拐子馬,第一次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開戰沒一會兒,陣亡就有上千。


    那就撤吧,你再牛,不也是步兵嗎,能跑得過騎兵?可金兀朮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對啊,嶽飛不也有騎兵嗎?


    這時候嶽飛騎兵來了,從金軍的兩側包抄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